摩登館

位置:首頁 > 親子 > 孕期

如何做好媽媽

孕期8.31K

很多女性回想要如何做好媽媽,其實做一個好媽媽可以很簡單也可能很複雜,首先要對自己有信心,把好媽媽作為自己的目標,這樣的話想要做一個好媽媽並不難嗎,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如何做好媽媽。

如何做好媽媽1

拼媽時代全面來襲

1、廚房廳堂課堂一樣都不能少

當下媽媽標準可謂是出得廳堂入得廚房,還要懂得教導孩子功課。網友總結:下得了菜場,上得了課堂,做得了蛋糕,講得了故事,教得了奧數,講得了語法,改得了作文,做得了小報,懂得了琴棋,會得了書畫,別看這些媽媽已經具有多項功能,但是,這樣的媽媽還不是十全十美。

2、活動要精彩,生活要擔當

另外,想做“完美”媽媽,讓你的孩子也能“拼媽”,除了做好上面的標註,還要做到:搜得了攻略,找得了景點,提得了行李,拍得了照片,想得出創意,搞得了活動,掙得了學費,付得了消費。最重要的是,扛得住情緒崩潰,熬得過歲月滄桑!”

看到以上的“拼媽”標準,你害怕了嗎?

媽媽面臨的考驗

“入學拼爹,開學拼媽”。替孩子做手工作業、帶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組織同學間的聚會、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現在考驗媽媽的“關卡”可謂真不少。

1、工作和家庭兩不誤

現在很多媽媽都不是做“全職師奶”,她們大部分都是兼顧家庭和工作。但是,由於工作壓力大,工作繁忙,經常加班加點,導致媽媽們回到家,都想直接趴下,看到孩子在吵鬧,或者要求輔導功課,都已經完全沒有精力理會了。

紅紅媽媽是一間廣告公司的客户經理,收入可觀,但是每天和客户打交道,讓她身心疲憊。紅紅每天見到媽媽回到家,本來滿心期待的親子時光,卻得到媽媽的冷落,家長會也很少參加,讓5歲的紅紅覺得很傷心。

2、知識跟不上變化

有的媽媽大呼,現在小朋友在幼兒園學的英語,比自己當年國小6年級學的還難,而自己放下書包這麼多年,很多簡單的單詞都忘記它們的用法了,每當孩子問起自己功課怎樣做時,她們都一頭霧水。

其實,隨着孩子知識水平和信息化的全面提高,孩子的學科作業很多都超出的媽媽的知識範圍,導致媽媽們在輔導孩子做功課時壓力很大。

所以,現在就算是大學本科畢業的媽媽,對於如何輔導孩子做功課,如何幫助孩子提高學業成績,如何開拓孩子的課外知識和視野,對於她們來説,都存在一定的考驗。

如何做好媽媽

如何做個好媽媽

在現實生活中,一些“望子成龍”的媽媽總是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對孩子有各種要求。但是,在“拼媽”時代,我們究竟如何做做個好媽媽呢?

1、提升自己

在信息化時代,知識更新換代快,新的東西層出不窮,如果媽媽不努力學習,面對每天在進步的孩子,你們就會感到手足無措,讓孩子覺得與你沒有話題可談,從而導致孩子對你越來越疏遠。

現在的電視節目、電腦資訊,介紹許多新奇玩意和動畫片,如果你不清晰該類事物的動態,孩子會覺得和父母在一起很無聊。假如他和你興致勃勃地談論喜洋洋怎麼聰明,你卻不只是什麼是喜洋洋,你覺得這樣的表現,孩子會喜歡你嗎?

所以,父母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以解決在教育孩子時遇到的實際問題,以優秀的方式去培育孩子成長。其實,孩子成長,我們也會跟着成長,孩子幫助我們做個稱職父母,使我們的人生更完美成熟、更燦爛輝煌。

2、鼓勵孩子“自拼”

俗話説“三歲定八十”,可見小孩在幼兒階段的'性格、行為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如果媽媽能注意從小就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生活能力的培養,進行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等綜合的教育,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温室裏長大的孩子,沒有經歷過風雨,沒有面對過困難,承受挫折的能力也較低。所以,媽媽要鼓勵孩子有“競爭”意識,多給孩子磨鍊的機會,讓孩子多學習技能,努力成為全面發展人才。

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與孩子之間要多點溝通和理解,及時發現並糾正孩子的錯誤和缺點,對孩子的優點和特長及時加以鼓勵,令孩子形成勇於面對困難的自信心。

如何做好媽媽2

(一)陪伴孩子。陪伴孩子不僅是指在孩子嬰幼兒時期這樣做,就是在孩子長大後也要這樣做,不要認為學習或玩只是孩子自己的事。媽媽要做孩子的學伴和玩伴,這會讓孩子感受到愛。愛是有力量的,會促進孩子向前進。要創造各種家庭活動項目,比如小朋友聚會或全家外出旅遊,並讓孩子在這些活動中承擔某些特殊的任務。

孩子們喜歡別人需要他的感覺。給他們分派任務,如自己整理牀,整理玩具或打掃衞生,這樣孩子會覺得自己很重要。如果沒有特別困難,每天趕回家和孩子一起用餐,家庭的共同價值觀,就在一家人圍着桌子吃飯的過程中建立起來。

(二)傾聽最重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有着太多的話要對媽媽説,耐心傾聽會使孩子認為你很在乎他的觀點和看法。要儘可能與孩子保持平等和親切和藹。如果不能馬上聽孩子述説,可以説:“現在不是最好的交談時間,我們改一個時間,行嗎?”然後再安排好時間。要讓孩子自信,媽媽首先要非常自信,避免説一些模稜兩可的話。

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長相。媽媽的使命就是讓孩子逐步對自己的精神長相負責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種污穢,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種子”,讓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氣,讓人可以揚眉吐氣。

(三)關愛孩子,履行諾言。媽媽應履行對孩子許下的諾言,每天至少對孩子説一次“我愛你”。讚揚孩子某一件事情完成得很好,無論是家裏的事或是託兒所的事都可以。花一些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做開心小遊戲。去看看孩子的舞蹈表演、講故事比賽等,媽媽的出現會讓孩子知道你對他的關心。

(四)堅持原則。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和管理是有原則的,無條件順從孩子是對孩子的傷害。不該做的事情一定不能做,沒有商量的餘地,讓孩子們瞭解媽媽的底線,觸犯了要受到懲罰,即使裝樣子也要狠狠心。堅持原則,能夠讓你的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有教養要從守時、守紀律、排隊,在公共場所不高聲説話,平時不輕易發怒開始。

如何做好媽媽 第2張

(五)熱愛學習。學習不是孩子的專利,媽媽也必須要學習。通過學習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識範圍、思想水平,同時為孩子樹立起良好的榜樣。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媽媽愛學習,孩子就會對學習產生興趣,沒有排斥心理。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與孩子分享學習的快樂,可以就一個話題進行討論。儘可能創造讓孩子閲讀的機會,同時要鼓勵孩子提問並發表孩子自己對故事的看法和評論。

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的比較辛苦,老師抱怨,孩子很可能會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

(六)轉移注意力。媽媽應該在人格上尊重孩子,在能力上幫助孩子。有些媽媽全都精力放到孩子身上,越關注孩子,孩子的壓力越大,孩子成功機率就越小。有的媽媽不會轉移注意力,把全部的希望都放到了孩子身上,有的甚至把工作都丟了,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

經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進餐,二是邀請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傢俱或衣物,偶爾邀請孩子幫忙解決工作中的困難。三是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讓孩子從聽故事開始建立學習、閲讀和寫作習慣。讓孩子儘早學會獨立閲讀,儘早養成終身閲讀的習慣。

(七)經常鼓勵和表揚孩子。很多媽媽都意識到這個道理了,但還是不得要領。表揚和鼓勵要注意兩個原則:實事求是和把握分寸。不能無原則地“誇”孩子,這可能會讓孩子驕傲、自滿。

給孩子講道理是必要的,但給10歲前後的孩子講道理時,要注意自己講話的姿態,姿態比道理更重要。否則,孩子會厭惡,反抗。孩子會説:你講的話都是對的,但你講話的那個樣子很令人討厭。

(八)移交權力。孩子的事情由孩子做主。媽媽能做的是教會孩子選擇,媽媽的意見只作為孩子的一個選項。如果孩子選擇錯誤,他肯定會為自己的錯誤選擇付出代價,這會讓孩子在下次選擇時格外小心,那時他會綜合考慮,愈發成熟。

告訴孩子:認真聽講的孩子偶爾成績好,認真自學的孩子永遠成績好。

(九)學會微笑。孩子很會察顏觀色,如果媽媽整天繃着臉,孩子自然會緊張。要知道在輕鬆和快樂的狀態下,做事的效果最好。所以媽媽要學會微笑,這還會感染一家人。同時還要在孩子做對的時候開心地笑,做錯事時從容地笑。有家長説,如果自己不保持嚴肅的樣子,那沒有權威感,孩子以後不會聽自己的。其實要孩子覺得有權威感,最重要的是有原則性,説話算數。一家人該輕鬆就輕鬆,該嚴肅就嚴肅,不是天天板着臉就有效果。

(十)從容面對。孩子考試沒有考好,違反了紀律,在學校遇到了困難,媽媽應該從容面對。無論怎麼着急,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媽媽都不發脾氣,在心態上要做到從容鎮定。發脾氣無助問題的解決。發脾氣對自己和孩子都不好,要容住脾氣,冷靜清醒地克服困難、正確地解決問題。

做為父母能夠以身作則,這是在給孩子起帶頭作用,以身作則的父母是偉大的,這是從內心上去尊重孩子。以身作則就是用行動在教育孩子,孩子是非常敏感的,父母的一舉一動就是孩子的示範,隨時起着潛默移化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模仿對象,對於兒童,最擅長模仿父母的言行舉止,很多人長大成人後,對父母有一種又愛又恨的感覺,因為既害怕父母的嚴厲,又感謝父母的良苦用心。

隨着時代的'發展,現在的中國爸爸們不像以前的父親們,一改嚴肅的面孔,採用平等、溝通、親近的方式,得到孩子們的欣賞,加上父親、母親和孩子彼此感情深厚,一家三口幸福生活着。

注意的是,現在有的家庭裏媽媽非常強勢。媽媽説什麼是什麼。幾乎家裏的大事小事都是媽媽一個人説了算,經常當着孩子指責和高聲説話,這不好,那不對,對家人不耐煩。父親和母親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父母親和爺爺、奶奶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任何一方都無法完全代替另一方的付出。

母親要學會在家中樹立長輩的形象,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對長輩的尊重和信任。強勢的母親也要學會温柔,語音語調要温和有禮,不能太盛氣凌人。否則易使孩子形成不健康的心理,極不利於孩子的茁壯成長。

和諧的夫妻感情能營造温馨的家庭氣氛和美好的家庭環境,而温馨的家庭環境讓夫妻兩人感到幸福和快樂,這種幸福和快樂會不知不覺得影響和感染給孩子,那麼就會培養出孩子的貴族之氣。言談舉止,待人接物,彬彬有禮,温文爾雅。

做個能幹的媽媽,做個智慧的媽媽,做個善於理家的媽媽,做個温柔的媽媽,正確的教導孩子,孩子才會更快樂,才有利於孩子進步。

做個好母親,做個好父親。好父親為孩子做的最好事情,是好好愛孩子的媽媽,樹立媽媽的威信。同樣,好母親為孩子做的最好事情,是好好愛孩子的爸爸,樹立爸爸的威信。爸爸、媽媽和諧團結,教育理念一致,互敬互愛,家庭幸福,孩子一定能成才。

如何做好媽媽3

0-6歲是孩子成長的黃金期

一歲的孩子就能自己學習?難道不是大人教給他的嗎?”這也是我之前一貫的想法。在看了蒙特梭利之後,我才懂得,孩子有自己的內在生命力,他是靠自己的感覺來認識這個世界的,0-6歲是孩子成長的黃金期。

這種內在生命力,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會驅使他在某一階段對某種事物產生一種專注力。如果能為他提供足夠的條件,他就會順利度過這個敏感期,進入下一個階段。如果阻止他的探索,這一階段的敏感期就會延長。

我侄子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口腔敏感期,他特別喜歡吸吮大拇指,每每這樣,家人就會把他手指拿開。稍微長大一些,家人越是批評他,他越發喜歡,還學會了躲避別人的視線偷偷吸吮手指。這個癖好,直到六歲,才慢慢戒掉。

懂得了敏感期後,在我孩子的口腔敏感期,我會給他清洗小手,讓他盡情啃咬;在他對極小的東西感興趣的時候,總會陪他蹲在地上撿小東西。在秩序敏感期,陪他從公交車的前門上車,從後門下車;在走的敏感期,陪他一起來來回回上下樓梯……

0-6歲的孩子應該學習什麼?

我在懷孕時,看到朋友圈一個視頻。一個4歲的女孩,在媽媽的影響下會背很多詩詞,理解也非常到位。當即我就在網上買了《笠翁對韻》《三字經》《唐詩宋詞》等等書籍,打算孩子出生後,也那樣教給他。

看了《愛和自由》之後,我把那些書都擱在箱底了。

因為0-6歲的孩子,真正應該學習的東西,根本不是現成的知識和技能,而是要去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要去發展他的心智、認知能力和認知技巧,這才是最重要的。6年的時間就那麼多,讓他把大量的時間消耗在對知識的'死記硬背上,就會佔用他發展心智、自我成長、自我探索的時間。

外界強加於他的知識,始終是難以理解和消化的,隨着他的成長,幼兒時期學習的那些現成知識,並不能在多年之後為他帶來多強的競爭力。而他自己在幼兒時期,慢慢習得的能力和技巧,才是他一步步成長後積累起來的核心競爭力。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去發展人自身的潛力。就應該允許他慢慢地去找尋自己的興趣,探索自己的愛好。

如何做好媽媽 第3張

那家長就不用教孩子了嗎?

每一位家長都會不由自主地去教孩子一些知識,甚至很多家長因為教得多教得少而互相攀比。孩子也需要家長和老師恰當地教一些知識。蒙特梭利告訴我們,“教”是需要方法和時機的:

1、家長要少説。

教的過程中,不要過多地干預和強行地灌輸。允許和鼓勵孩子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認識事物、獲取知識。

2、家長要多做。

兒童早期的感覺訓練是兒童智力發展的唯一途徑,感覺訓練最基本的就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這些感覺是需要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和感知的。

3、什麼時候教給孩子知識呢?

在孩子感興趣的時候教。在孩子不感興趣的時候,不要教。

4、該怎麼教呢?採用三段式教學法。語言儘量簡潔。

第一步,家長在手裏拿一個杯子,對孩子説“杯子”;第二步,問寶寶“杯子是哪個?”孩子回答“這個”;第三步,問孩子“這個是什麼?”孩子回答“杯子”。

如果家長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敍説,“杯子是用來喝水的,他有一個把手,杯子是玻璃的,容易碎,巴拉巴拉……”孩子可能什麼都沒有記住,感覺也會很混亂

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前文一直在強調,孩子的成長是靠自身的內在生命力驅動的。那作為父母,我們到底能為孩子提供些什麼才能讓他更好地成長?

我們能提供的最好的,就是一個能讓他充分釋放內在生命力,自由探索世界的環境和條件。這包括愛和自由,規則和平等。

1、愛

愛他,就要關心他,迴應他、有耐心、有信心;尊重他,愛護他,要用心,要盡心。

當孩子做錯事,你説“你怎麼這樣啊,我説了多少遍了”“你又弄壞東西了是吧?”。這,不是愛;當孩子做錯事,你拉着他的手對他説“媽媽好愛你,但是這個事情不可以這樣”,這才是愛。

愛孩子,並不是對孩子生活上的過分照料,這對孩子不僅沒有益處,可能還是有害的。兒童需要的是精神上的照顧和理解,要關心他的成長,這是愛孩子的關鍵所在。

愛是給孩子的一種能量,兒童依靠父母給予的愛而獲得安全感來發展他自己,如果我們不能給兒童足夠的愛的能量,兒童就不可能發展的很好。

2、自由

為孩子提供自由,就是為孩子提供了最好的發展條件。自由,就是兒童的行為、心理、意志、情感不受外力的支配和壓迫。其實很多父母,都會在無意識下,為了保障孩子的安全,過度限制了孩子的自由。

在我們小區裏有一條人工打造的小河,每到冬天來臨的時候,河水就被抽乾。傾斜的河堤上沾滿了一個個圓鼓鼓的小石子兒,好多小朋友們都會沿着它上上下下。

與我家孩子差不多的多數家長,都會一再向孩子強調“不要爬了,羽絨服都髒了”“不可以站着下去,會滑倒”“不能站着上來,滑倒了磕嘴巴”。不少孩子,都是半蹲着再用手撐地上下,既不敢把衣服弄髒,也不敢站起來。

我的孩子,也在玩,一開始是半蹲着下去,後來就開始嘗試站着。他會慢慢地用腳找準一個石頭縫,卡位,一步步站着走上來。他看了我一眼,他很高興,他做到了。我也笑了笑。他就開始慢慢地加快速度。

冬天過去了,趁小河裏還沒有放水,一羣孩子嬉笑玩耍、追逐打鬧。我的孩子,已經能夠熟練地飛快地沿着河堤跑上跑下了,從沒有摔倒過。而別的同齡孩子,要麼是小心翼翼半蹲着下去,要麼是乾脆坐地上滑下去。

有一位奶奶,跟他的孫子説,你學學芃芃(我的孩子),他可以站着下去,你也站起來,你看你把衣服都要磨破了。

我循聲看過去,這位奶奶在親自給小朋友做示範。記得去年冬天的時候,這位奶奶害怕危險,呵斥小朋友不要站起來。

3、規則

規則是所有人都必須遵守的,是所有人都會認同的。規則是家長和孩子都需要遵守的。它不是權威,不是管制,更不是暴力,它不會隨着家長的情緒,家長的看法而改變。

比如,如果你和孩子建立了規則,這個規則是6-7點可以看電視,那孩子在看電視的時候,你就要遵守規則,允許他這麼做。

這個規則需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環境。

如果孩子的行為傷害了別人怎麼辦?我們不是指責他,而是把他抱起來走開。如果每一次在他做錯了什麼事,就會把他抱起來走開,他就會逐漸明白:“我下次不能再那樣做了,那樣做,媽媽就會讓我離開”

父母的角色就是要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條件。讓孩子能夠自我吸收,自我成長。

標籤: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