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養生 > 食療養生

滷煮是哪的風味小吃 滷煮的做法及配料

聽説滷煮小吃吃起來也是十分的香的,那它是屬於哪個地方的小吃?滷煮有的做法是什麼樣的,它有哪些配料?

滷煮是哪的風味小吃

滷煮火燒是北京傳統特色小吃,起源於北京城南的南橫街。據説光緒年間因為用五花肉煮制的蘇造肉價格昂貴,所以人們就用豬頭肉和豬下水代替,經過民間烹飪高手的傳播,久而久之,造就了滷煮火燒。滷煮火燒是將火燒和燉好的豬腸和豬肺放在一起煮,輔之以炸豆腐片、滷汁,加蒜汁、醬豆腐汁、香菜等輔料,使火燒透而不黏,肉爛而不糟,頗受人們的喜愛。

滷煮是哪的風味小吃 滷煮的做法及配料

滷煮的做法及配料

主料:豬腸、豬肺。

配料:鹽、黃酒、醋、八角、肉桂皮、花椒、姜、香葉、老抽、麪粉、冰糖。

步驟:

1、豬腸用鹽、黃酒、醋反覆抓洗,內壁、外壁都要洗乾淨,用温水沖洗效果好。

2、鍋中放清水,將豬腸放進去焯水(涼水下鍋)。

3、另起鍋,加開水、八角、肉桂皮、花椒、姜、葱、香葉、黃酒、陳皮、生抽、老抽、幹辣椒,大火燒開,小火滷腸。

4、麪粉加水揉成團,醒一會兒。

5、將醒好的面揉光,分割成小面劑,揉圓。

6、將圓面劑擀成圓片。

7、平底鍋抹少許油,將餅烙熟(我們第一鍋抹油了,以後就沒再抹)。

8、滷好的豬腸切小段。

9、鍋中放少許油,煸炒郫縣豆瓣,將滷湯回鍋,燒開,加清水,加鹽、醬油、醋、冰糖、黃酒、南乳汁等煮開。

10、放入豬肺及豆腐泡燉。

11、最後加入豬腸煮開即可。

12、將燒餅切小塊,湯料及湯汁澆在燒餅上,加辣椒油、蒜汁、小葱末、醋調味。新烙的餅直接澆汁就可以吃,不用把燒餅放入湯鍋中煮,否則燒餅沒嚼頭了。但燒餅是隔夜的,就要煮煮再吃。

滷煮是哪的風味小吃 滷煮的做法及配料 第2張

滷煮是什麼肉做的

滷煮食材以火燒、大腸、小腸、豬肺、豬肚為主

滷煮又叫滷煮火燒,是北京非常傳統的一種地方小吃。滷煮的歷史還是比較久遠,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緒年間。從最開始的皇家宮廷菜餚,一步步流傳到民間,經過高手的不斷改良後成為著名的傳統的民間小吃,並流傳至今

滷煮是哪的風味小吃 滷煮的做法及配料 第3張

滷煮的來歷

説法一

滷煮火燒在北京最著名的是“小腸陳”,這道已有百餘年曆史、被認為只有窮人才會吃的小吃卻起源於宮廷。

清宮廷中有一道名為蘇造肉的菜餚。愛新覺羅·溥傑先生的夫人浩著的《食在宮廷》中介紹,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皇帝巡視南方,曾下榻於揚州安瀾園陳元龍家中。陳府家廚張東官烹製的菜餚很受乾隆喜愛,後張東官隨乾隆入宮,深知乾隆喜愛厚味之物,就用五花肉加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蔻仁、肉桂等九味香料烹製出一道肉菜供膳。這九味香料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節氣不同,用不同的數量配製。這種配製的香料煮成的肉湯,因張東官是蘇州人,就稱蘇造湯,其肉就稱蘇造肉。後來傳入民間,加入用麪粉烙成的火燒同煮,便成為大眾化的風味小吃。出售蘇造肉的小販清晨在東華門外設攤,專為進入昇平署的官員做早點。民國之後,什剎海一帶的飯館和東安市場的景泉居出售蘇造肉最有名氣。《燕都小食品雜詠》中有蘇造肉的詠詩一首:“蘇造肥鮮飽志饞,火燒湯漬肉來嵌。縱然饕餮人稱膩,一臠膏油已滿衫。”並注説:“蘇造肉者,以長條肥肉,醬汁燉之極爛,其味極厚,並將火燒同煮鍋中,買者多以肉嵌火燒內食之。”

那麼蘇造肉又是怎麼演變成滷煮火燒的呢?“小腸陳”的創始人陳兆恩當時就是售賣蘇造肉的。舊社會用五花肉煮制的蘇造肉價格貴,一般老百姓吃不起,於是他就用價格低廉的豬頭肉代替五花肉,同時加入價格更便宜的豬下水煮制。沒想到歪打正着,一發不可收拾地創出了傳世美味。

説法二

此處起源有出入,滿族信奉薩滿教,並且以烏鴉作為神,因為傳説烏鴉救過祖先的命。這個應該是事實,在饑荒的時候烏鴉在的地方必有動物屍體。所以滿族祭祀的時候要以動物脂肪、內臟(主要為野豬)放入大鍋熬製(這些都是烏鴉愛吃的),祭祀完畢後眾人分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滷煮。後由宮廷廚師傳入民間,為何説上面的説法有誤,滷煮中的輔料蒜泥、辣椒油、豆腐乳、韭菜花,以及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蔻仁、肉桂皆有解毒去腥氣的作用,而如果本來只是肉類,不需要如此重的作料。

標籤:風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