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閲讀

夏至有什麼風俗習慣

閲讀3.3W

夏至有什麼風俗習慣,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一起來看看夏至有什麼風俗習慣。

夏至有什麼風俗習慣1

夏至傳統習俗

祭神祀祖

夏至時值麥收,自古就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如今,有的地方在夏至前後還會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食“麥粽”與“夏至餅”

江南食俗。《吳江縣誌》載:“夏至日,作麥粽,祭先畢,則以相餉。”不僅食“麥粽”,而且將“麥粽”作為禮物,互相饋贈。農家還擀麪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後食用,或分贈親友,俗謂“夏至餅”。

冬至餛飩夏至面

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説法,以及“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之説。南方的麪條品種多,如陽春麪、幹湯麪、肉絲麪、三鮮面、過橋面、麻油涼拌麪等,而北方則是打滷麪和炸醬麪。“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麪也有嘗新的'意思。”

夏至有什麼風俗習慣
  

廣東:涼食避暑

人們喜好在夏天滋補涼食避暑,因此,居民在夏季普遍煲清補涼湯、涼茶、酸梅湯等比較傳統而且十分清甜的食物。而且夏天食物多調醋,少鹽、少姜、少蒜、味清淡,以粉面、瘦肉、青菜、瓜類等為主。

江蘇常州、無錫:吃餛飩

夏至這天,無錫人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諺語説:“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吃過餛飩,為孩童稱體重,希望孩童體重增加更健康。

夏至農事活動

夏至前後,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揚花,田間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濕潤灌漿,乾乾濕濕,既滿足水稻結實對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氣養根,保證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

俗話説:"夏種不讓晌",夏播工作要抓緊掃尾,已播的要加強管理,力爭全苗。出苗後應及時間苗定苗,移栽補缺。夏至時節各種農田雜草和莊稼一樣生長很快,不僅與作物爭水爭肥爭陽光,而且是多種病菌和害蟲的寄主,因此農諺説:"夏至不鋤根邊草,如同養下毒蛇咬。"抓緊中耕鋤地是夏至時節極重要的增產措施之一。

過了夏至,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農業生產因農作物生長旺盛,雜草、病蟲迅速滋長蔓延而進入田間管理時期,高原牧區則開始了草肥畜旺的黃金季節。這時,華南西部雨水量顯著增加,使入春以來華南雨量東多西少的分佈形勢,逐漸轉變為西多東少。如有夏旱,一般這時可望解除。

夏至有什麼風俗習慣2

夏至有哪些民間傳統美食

1、涼麪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説法。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就可以開始大吃生菜、涼麪了,吃這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有效的幫助降火開胃,促進食慾,但是又不至於會因為過於寒涼而損害身體健康。因此每逢夏至將近的時候,涼麪等食物就開始大賣了。

2、熱面

還有人愛在酷熱的夏天吃熱面,那叫“鍋挑兒”,據説有“辟惡”之意,吃熱面是為驅除邪惡,多出汗以祛除人體內滯留的潮氣和暑氣。

3、夏至羹

湖南長沙人夏至日吃糯米粉拌鼠麴草做成的湯丸,名“夏至羹”,民諺雲“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夏至吃個團(音為”坨“),一腳跨過河”,意喻力大無比,身輕如燕。

4、夏至餅

夏收完畢,新麥上市,所以有日吃麪嘗新的`習俗,也有人用麥粉調糊糊,攤成薄餅烤熟食用。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後食用,俗謂“夏至餅”。

夏至有什麼風俗習慣 第2張
  

5、豌豆糕

夏至這一天,在老南京的風俗中大人要叫小孩騎坐於門檻上吃豌豆糕防百病。這項風俗的由來是因為夏令天氣火熱,人們多不思飲食,才讓小孩先吃豌豆糕開胃。此外,老南京在夏至這一天還要吃碗涼麪稱稱體重。

6、夏至蛋

湘南的衡陽、郴州、永州和湘西吃夏至蛋。夏至日,將整雞蛋煮熟,剝殼後加紅棗煮湯吃,叫“吃夏至蛋”。湘南一帶,主要是嘉禾、藍山、桂陽於夏至當天早晨起來,將整雞蛋煮熟,用紅紙或紅色染料將蛋皮染紅,再用一個小網袋裝上,繫上少年、兒童的前胸,一直掛到中午或下午再剝去蛋殼將蛋吃掉。民間以為夏至吃蛋,能強身健胃,行走有勁。諺雲“夏至吃蛋,石板踩爛。”

7、新麥

山東部分地區,夏至日有煮新麥粒吃的習俗,孩子們用新麥秸編的小笊籬,在湯水中撈取新麥粒吃,既嘗新,又是一種遊戲。

8、圓糊醮

“夏至吃了圓糊醮,踩得石頭咕咕叫”,以前很多的農户會將做好的醮坨用竹籤穿好,插在水田的缺口流水的地方,並且燃燒香以此祭祀,祈求可以豐收。因此浙江紹興依然有夏至吃圓糊醮的習慣。

夏至有什麼風俗習慣3

夏至的傳統習俗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每年公曆6月21日或22日為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北半球白晝達到最長。那麼,文化風藴的夏至時節,又有哪些古老民俗呢?

1.祭神祀祖

夏至時值麥收,自古就有夏至祭神祀祖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從周代開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以歌舞禮樂的方式,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故《史記·封禪書》記載:“夏至日,祭地,皆用樂舞。”

2.食夏至面

自古以來,民間即有“冬至餃子夏至面”之説,民諺還曰:“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因夏至新麥已收,古人夏至吃麪有嘗新之意。夏至面的做法,不是平常所吃的熱湯麪,而是過水面,古時候從井中打來清涼的並水,手擀麪煮熟後,直接撈入盛滿清涼井水的.盆中,待面拔涼,撈入碗中,再澆上事先做好的調料和小菜。古人炎熱的夏天吃清涼的過水麪,有提醒人們注意防暑降温之用意。另外,古代民間用細長的麪條,比擬夏至白晝時間長,正如人們在過生日時也吃麪一樣。為的是取一個好彩頭。

夏至有什麼風俗習慣 第3張
  

3.食夏至餅

在古代,夏至之時農家擀麪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肉類等,祭祖後食用,或分贈親友,謂之“夏至餅”。夏至這天,古時還有食麥粽之俗,而且亦將麥粽作為禮物,互相饋贈。

4.夏至稱人

在古代,夏至日稱人,以驗肥瘦,可求吉利,故古時夏至稱人習俗,表達了古人祈求美好的強烈願望。

5.給牛改善伙食

夏至這天,古時還有給牛改善伙食的習俗。古人會在夏至日煮麥仁湯喂牛,據説牛喝了身體壯,能幹活,不流汗。

6.吃補食習俗

農曆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即進入伏天,此時天氣炎熱,人們食慾不振,開始消瘦,即“枯夏”。古時民間便開始偷閒消夏,注意飲食補養,古代官府也停止辦公事。

7.吃餛飩

夏至這天,古代有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習俗。有諺語説:“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古人吃過餛飩之後,開始為孩童稱體重,希望孩童健康成長,身強力壯。

標籤:夏至 風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