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閲讀

夏至的風俗有哪些

閲讀2.67W

夏至的風俗有哪些,立夏,從氣温上就已經達到了夏天的基本標準,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時至立夏,萬物繁茂。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節律不一,所以各地的風俗也是不一樣的,一起來看看夏至的風俗有哪些。

夏至的風俗有哪些1

二十四節氣夏至的來歷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古人就採用土圭測日影確定了夏至。據《恪遵憲度抄本》記載:“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太陽到達黃經90度就是夏至,於公曆6月21-22日交節。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半球的白晝達到全年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

夏至屬於四時八節之一,是非常重要的節氣,民間自古以來有在夏至慶祝豐收、祭祀祖先的習俗,以祈求消災年豐。

夏至這一天還有吃麪的習俗,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説法,因為夏至代表着炎熱夏天即將到來,人們的飲食以熱量低、便於製作的食物為主,麪條就常常是家庭首選,所以夏至面也叫“入伏面”。

夏至的風俗有哪些
  

夏至節氣的風俗文化

“夏至嘗黍,端午食粽”是夏至節的古時食俗。古人要用黍和雞祭祀祖先,仿照西周人用牛角或羊角祭祖慶豐收時的傳統形式,將黍用竹葉或葦葉包成形如牛角的角黍,先祭祖然後蒸熟品嚐。黍曾是北方先民們的主食,並可釀成美酒,《詩經》中就有不少 “年豐多黍”的詩句,大家一起嘗食角黍被認為是一種歡慶年豐的標誌。

在我國北方地區還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習俗。因為地處黃河流域的北方地區主要的農作物是麥子,在新麥收穫之時,人們用新面製作喜面是喜慶年豐的最好方式。

有些地方還有女子頭上戴棗花的習俗。每當夏至時節,棗花盛開,小星星似的米黃色棗花幽幽飄香。婦女們便一起去採集棗花,然後戴在頭上。

夏至節氣,是先秦古人確立的四大節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之一,逐漸成為重要的民俗節日——“夏至節”。夏至時值麥收,因此,夏至作為節日被納入了古人的祭神禮典。農人既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秋報”。

夏至的風俗有哪些2

夏至的注意事項

夏至的時候要注意清淡飲食,多吃苦味蔬菜:如苦瓜、香菜等,有除燥祛濕、清涼解暑、清心明目等作用。不過,苦味食物多屬寒涼,體質較虛弱者不宜多用。

忌夜食生冷、空腹飲茶

一些體質較弱或是上了年紀的人,經常會感到肚子冰涼,不易消化攝入的食物。夜間要注意不要吃生冷、粘膩之物,否則會引起腹脹、吐瀉等情況。空腹飲茶,易傷人體陽氣,鹹味引茶入腎,易傷腎陽,容易引起腹瀉、痛經等症狀。

忌冷水淋浴

夏至天氣炎熱,人的汗腺處於開泄狀態,因此,寒氣極易侵入人體,導致陽氣受損。容易引起手足發冷、小腿抽筋等症狀。即使是熱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後避風,尤其是小朋友更要注意。

夏至的習俗

1、祭神祀祖

夏至的時候正好是農作物收穫的時候,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消夏避伏: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什物。

2、”夏至“食品

”麥粽“與”夏至餅“:江南食俗,一般有麥粽、角黍、李子、餛飩、湯麪等。《吳江縣誌》:”夏至日,作麥粽,祭先畢,則以相餉。“不僅食”麥粽“,而且將”麥粽“作為禮物,互相饋贈。

夏至日,農家還擀麪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後食用,俗謂”夏至餅“,或分贈親友。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這樣的説法。

夏至的風俗有哪些 第2張
  

夏至的食物養生竅門

1、多喝水

夏至的.時候非常熱,要注意多喝水,補充流失的水分,夏季建議飲水量可增至1800ml左右,少量多次飲用;補充水和無機鹽,特別是要注意鉀的補充,豆類或豆製品、水果、蔬菜等都是鉀的很好來源。多吃些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烏梅、草莓、西紅柿、黃瓜等都有較好的消暑作用。

2、飲食清淡多吃“苦”

夏至是一年中人體代謝最旺盛的節季,此時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可口,避免油膩、難消化的食品。早、晚喝點粥,既能生津止渴,又能補養身體,助陽氣。除了清淡飲食,還可多吃苦菜類蔬菜,如苦瓜、香菜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濕、清涼解暑、利尿活血、解除勞乏、消炎退熱、清心明目、促進食慾等作用。不過,苦味食物均屬寒涼,雖然能清熱瀉火,但屬於清瀉類食物,體質較虛弱者不宜食用,不然的話會讓自身的病情加重。

夏至去濕氣的食物

其實我們經常吃的很多食材都能夠具有去濕氣的功效,例如薏仁米,就可以健脾養胃、利濕消腫、舒筋活絡除痺、清熱解毒放膿;紅豆有健脾胃治腹瀉、利濕消腫的功效,大夥兒熟識的薏米紅豆湯,就會有非常好的有利排尿去濕實際效果。

除此之外,在夏日炎炎要保證清淡的食物,多吃一些清熱祛濕食材,如甜瓜、茄子、蓮籽、淮山藥、綠豆粥,還能夠用黃的菊花、金銀花茶、菏葉來泡水喝。

最終,建議大夥兒加強鍛鍊,適度健身運動不僅能釋放壓力,還能加快體內濕氣排出來。好像慢跑、健步走、游水等健身運動,都能推動血氣循環系統,所以不光要吃還要搭配運動。

夏至的寓意

夏至的時候太陽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半球白晝最長,其後陽光直射位置向南移動,白晝漸短。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能量仍比地面向空中發散的多,所以在短時間內氣温繼續升高。

天文學上規定冬至為北半球冬季的開始。「至」也有極點的意思。在傳統的陰陽理論中,夏至是陽氣生髮到極點,開始收藏的節氣。

易經姤卦,為五月卦,一陰起於下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孚夏至之時令。陽氣雖盛已經失勢,陰長陽消之象。與冬至不同的是,中國人是比較少有慶祝夏至的。

夏至的風俗有哪些3

夏至節氣的習俗

祭神祀祖

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荒年、飢餓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麥收之後,農人既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秋報”。夏至前後,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消夏避伏

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什物。《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藉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後,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進而成為制度。

夏至的風俗有哪些 第3張
  

夏至的傳統食俗

“麥粽”與“夏至餅”

江南食俗,一般有麥粽、角黍、李子、餛飩、湯麪等。《吳江縣誌》:“夏至日,作麥粽,祭先畢,則以相餉。”不僅食“麥粽”,而且將“麥粽”作為禮物,互相饋贈。夏至日,農家還擀麪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後食用,俗謂“夏至餅”,或分贈親友。

冬至餛飩夏至面

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説法,江南一帶夏至吃麪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説法。南方的麪條品種多,如陽春麪、幹湯麪、肉絲麪、三鮮面、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麪等,而北方則是打滷麪和炸醬麪。“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麪也有嘗新的意思。”

立夏傳統食俗

我國北方多種植小麥,立夏正是小麥上場時節,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區立夏時有製作與食用麪食的習俗,意在慶祝小麥豐收。立夏的麪食主要有夏餅、麪餅和春捲三種。

烏米飯

烏米飯取烏飯葉子(又名精青葉)擠汁浸糯米蒸飯而成。據説,立夏吃烏米飯,不會疰夏,能祛風敗毒,烏蚊子不敢叮咬。

黑米飯糕

黑米飯糕也是寧波傳統的立夏點心之一,是將烏樹葉搗爛泡水後,用烏樹葉汁泡糯米使其染色變黑,再將泡好的黑糯米加糖蒸熟後手工壓制成糯米糕,吃起來有一股淡淡的烏樹葉香味。

三鮮

立夏嘗三鮮又稱為“立夏吃三鮮”或“立夏見三新”。三鮮一般又分為“地三鮮”、“樹三鮮”和“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一説是莧菜、蠶豆、蒜苗)。樹三鮮有櫻桃、枇杷、杏子(一説是青梅、杏子、櫻桃)。水三鮮即海螺、河豚、鰣魚(一説是鰣魚、鯧魚、黃魚)。

標籤:夏至 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