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養生 > 心理養生

國小教師有常見的心理問題怎樣解決

開展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自覺保持愉悦的心境、主動調整心理需要等。

國小教師有常見的心理問題怎樣解決1

一、開展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1、開設專門課程

作為教育管理者的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為教師營造和諧的內在環境,又要從實際出發,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對教師開展心理測驗與調查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教育活動。既要充分利用社會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又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醫學化和學科化的傾向。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如:學校可以利用業餘時間或寒暑假,利用繼續教育的形式讓教師接受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或在校內引進專門人才進行授課。或者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活動課或專題講座。

包括心理訓練、問題辨析、情境設計、角色扮演、遊戲輔導、心理知識講座等,通過這種形式,幫助教師瞭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還要對其進行心理上的調適和訓練。

2、開展心理諮詢

所謂心理諮詢,是指根據個體心理特點與規律,運用心理學方法,幫助前來諮詢的人員排除各種心理障礙,使之能及時擺脱不利的心理困惑,回覆到健康狀態。心理諮詢是維護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通過開展個別心理諮詢與輔導,可以幫助教師排解心理困擾,矯正不良行為和思想傾向。讓教師心理障礙問題有地方傾訴,有渠道宣泄,有人為之疏導勸誘,使他們走上健康從教的道路。

二、自覺保持愉悦的心境

哲學家馬克思曾説過:“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藥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勞和痛苦,愉悦的心境是增進心理健康的靈丹妙藥。”豁達開朗、積極向上的愉悦心境是人們心理健康的基礎和保證。因此,教師在生活、工作中要力求做情緒的主人,有意識地培養樂觀、愉悦的心境。

教師精神飽滿,充滿熱情,一定程度上能夠克服學生的“上課厭倦症”,以自己輕鬆愉快的心境去感染學生,引起學生的積極體驗。教師走上講台如同演員登上舞台一樣,應調節好情緒,忘掉自我,全身心地進入教師的角色之中。

在課前,除了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還要穩定情緒,情緒過於激動,授課時會難以控制自己,思路會模糊,容易偏離教材中心,甚至會有失教師的身份説出一些過激的話來,造成極壞的影響。所以授課前如情緒激動或心情煩亂,可以閉目養神,摒棄雜念,遠眺窗外,或聽一段柔和的音樂。因為聽一曲歡快的曲子或觀賞一會綠葉鮮花,可以使情緒得到改善。

長期有意識地培養和訓練,對養成良好的性格,保持樂觀、恬靜、愉悦的心境有着積極的效果。實踐證明:教師只有保持良好的情緒,才能充分發揮教學才能,避免單純地説教,使授課內容及形式最大限度地生動、豐富起來。

國小教師有常見的心理問題怎樣解決
  

三、主動調整心理需要

常言道:“心病需要心藥醫”,“解鈴還需繫鈴人”,維持心理健康歸根到底還是靠廣大中國小教師自己。

教師自身應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概念,積極預防、調控不良心理障礙和情緒,並學會主動去調整自我心理需要。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其“需要層級論”理論學説中指出:“人的心理需要是多層次的,它是產生活動的原始動力,是個體活動積極性的源泉。”

一般説來,需要的強度與活動成正比。有了不合理的需要,並且不正視現實,只一味地聽憑無度而無望的慾望的引導,只能是自討苦吃,自尋煩惱。教師應有對事業的進取心和責任感,有較強的職業角色意識,並以此作為自我實現的心理需要,從而自覺地為此勤奮努力工作。

如在職稱晉升、進修深造、福利待遇、工作安排等問題上,不從個人的立場上看待,而是全面衡量,客觀對比,合理評價,才能在“心理失落”時正確地對待自己周圍的一切,獲得心理上的自我平衡。如有位老師説:“我真倒黴,從今年開始參加評課要現場寫教案,評高級的條件也比以前苛刻得多,而且又不能分配住房,不能補課,還要參加業務上的培訓……”

這個老師的心裏一直有這樣解不開的結,如果能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事物的發展趨勢,不斷地反省自己,與時俱進,那麼心理的疙瘩就會排除,這沉重的包袱就會慢慢地解開,得以健康的發展。

四、創造良好的人際關係

所謂人際關係是指人與人之間通過交往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上的關係。它是個人或羣體尋求滿足交往需要的心理狀態,它反映了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距離。

人際關係對人的心理健康起着很大的影響。人際關係不同,需要不同的心理適應,以保證心理健康。積極的人際關係適應,使人心情舒暢,工作關係團結協調,家庭和睦友好,有助於人的身心健康。人際關係失調,引起消極的心理適應,往往使人心情消沉苦悶,工作關係緊張,這必將影響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導致和產生各種心理疾病。

教師之間客觀存在“你上我下”、“擇優上崗”、“優勝劣汰”的競爭的狀態,同事之間的矛盾關係是形成教師心理壓力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實踐證明:教師之間如果建立融洽和諧的共事協作關係,不僅有利於教師的心理健康發展,促進彼此交往頻率提高,信息交流加快,而且也有助於優化育人的環境。

因此教師要善於主動創造良好的人際關係,自覺接受集體規範的約束。坦誠、豁達,真誠幫助別人,主動尋找與他人心靈溝通的紐帶,縮短與他人,與社會的距離。當與他人有矛盾時,學會設身處地的方式去體驗別人,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正確理解別人,避免出現判斷錯誤和不恰當的行為。只有在創造寬鬆、和諧的工作環境中,才能更好地發揮自身的才能。

五、建立心理狀況定期檢查和心理素質考核制度

建立心理狀況定期檢查和心理素質考核制度是維護教師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各中國小校可成立專門機構,聘請專業人員,採用通用的檢測量表或指標體系對教師進行心理健康狀況的測驗,並依據保密原則建立檔案,使教師瞭解自己的心理狀態,有選擇地調整自己的心理。

使教師在瞭解自己的基礎上完善自我,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正確認識自我,化壓力為動力,努力健全自我人格,完善自我,提高“耐壓”度。在客觀標準的形式下追求豐富多彩、健康活潑的精神世界。

國小教師有常見的心理問題怎樣解決2

如何調節心理問題

一、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健康的生活習慣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和健康的身體狀態的基礎。首先應該注意的是飲食健康。人們應該選擇富含營養的食物,注意膳食搭配,保持適量的飲食。其次,要保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會導致身體疲勞,影響正常生活。建議每晚保持7-8個小時的睡眠。此外,適量的運動、減少吸煙和飲酒等不良習慣,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狀態的關鍵。

二、學會積極的心態

積極的心態可以讓人更容易適應環境和應對挑戰。學會積極的心態需要從多方面入手。首先應該放下負面的情緒,包括焦慮、抑鬱、憤怒等。其次,要學會做一些能夠放鬆身心的事情,如聚焦呼吸、瑜伽等,這些活動可以幫助人們緩解焦慮和壓力。最後,要樂觀面對生活中的問題和難題,相信自己能夠面對一切挑戰並且成功克服它們。

國小教師有常見的心理問題怎樣解決 第2張
  

三、建議尋求專業的心理支持

如果居民們自我感覺難以控制自己的心理問題,或者已經嘗試過自我調節但沒有效果時,應該考慮尋求專業心理支持。專業的心理醫生有豐富的心理知識和技能,並且能夠針對不同人羣和症狀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幫助人們緩解壓力、恢復心理健康。

四、建議定期進行身心保健

身心保健是維持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一環。不僅要關注身體健康,還應該關注心理健康。定期的身心保健可以幫助居民們充分放鬆自己的身心,並且保持心理健康。其中包括音樂療法、手工藝、沙袋理療、自我冥想、瑜伽等多種形式,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進行。

五、抽出時間與親友交流

與親友交流可以幫助人們釋放壓力,充分發泄自己內心的情感。建議居民們在工作之餘,抽出時間與家人、親友交流,找到自己喜歡的話題,分享快樂和不安的情感,傾聽他人心聲,增強彼此的`情感交流能力,從而達到充分放鬆身心,緩解心理問題的目的。

總之,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會積極的心態、尋求專業的心理支持、進行身心保健以及抽出時間與親友交流,是緩解心理問題的有效方法,為了自己的健康和身心幸福,居民們應該有意識地去做這些事情。

國小教師有常見的心理問題怎樣解決3

心理問題怎麼樣變成心理疾病

在目前的社會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提到或聽到一些諸如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等詞彙,它們雖同屬於心理紊亂的範疇,但有着實質性的差異。正確認識這些概念可幫助人們卸下許多不必要的心理包袱。

心理問題:

是近期發生、內容尚未泛化的`和反應強度不太劇烈的心理紊亂狀態,主要表現在心境和情緒方面產生一定波動,但思維保持着嚴密的邏輯性,人格也十分完整。

心理障礙:

這類人羣不僅有較大的情緒方面的波動,而且可出現各種違反邏輯性思維或思維邏輯的錯誤。初始反應強烈,如在暴怒情況下,出現強烈的非理智行為,衝動毀物。心理行為異常持續的時間較長(1個月以上),心理負擔難以克服,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由於長期的精神折磨,有時可伴有軀體化症狀或人格上的問題,如心理生理障礙、退縮和攻擊等。

心理疾病邊緣狀態:這是較嚴重的一類,患者往往帶有不很典型的異常精神現象,如注意力渙散、好幻想、意志力減弱、自我評價偏離常態、社會交往和人格方面的改變等。

國小教師有常見的心理問題怎樣解決 第3張
  

心理疾病(精神病性心理紊亂):

表現最為嚴重,常見的有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礙等。患者精神活動的完整性、協調性和統一性被破壞,有幻覺和妄想等表現,其行為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學習和社交,人格明顯改變,且患者往往缺乏對自身疾病的認識能力,拒絕就醫和服藥。

由此可見,由心理問題到心理疾病的轉變過程是一個逐漸加重的病理層次。一般而言,前兩類需要進行心理諮詢或心理治療,後兩類則適宜以藥物治療為主。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及時發現心理問題可避免向心理疾病的演化。另外有一些心理疾病由於其症狀不是很典型往往易被忽視,易被普通人羣認為是一般的問題或個性原因而導致誤診。

標籤:國小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