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養生 > 心理養生

國小生心理問題的表現

敏感、叛逆、嫉妒、失落等。

國小生心理問題的表現1

1、敏感:

青少年自我意識強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當他們意識到某種威脅自尊的因素存在時,就會產生強烈不安、焦慮和恐懼,當自尊心受到傷害時,就會生氣、憤怒,常常神經過敏,多疑。

2、叛逆:

由於國小生正處於成長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脱家長和老師的監護,反對成人把自己當成小孩子,同時,為了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易對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態度。

3、嫉妒:

這是對他人的優勢地位在心中產生不愉快的情感。當別人比自己強(如學習、相貌、人緣等),表現出不悦、自殘、怨恨、憤怒甚至帶有破壞性的負面感情。

國小生心理問題的表現
  

4、失落:

國小生抱有許多的幻想,希望將其變為現實,他們會付出種種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當這種需求持續得不到滿足或部分滿足,就產生了挫折,多表現在學習、吃穿、玩高檔的玩具等方面。這容易給中國小生帶來緊張、恐懼、憂鬱和失望。

5、自卑:

它是一種印過多的.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對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覺。在人際交往中對自己的能力過低評價,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謹小慎微,行為萎縮,瞻前顧後等。

6、孤獨:

通過調查發現有些學生常常覺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葉孤舟,性格孤僻,不願意與人交往,卻抱怨別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納自己。心理學把這種心理狀態稱為閉鎖心理,由此產生的一種感到與世隔絕,孤獨寂寞的情緒體驗稱為孤獨感。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作者已申請原創保護,未經允許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授權事宜、對本內容有異議或投訴,敬請聯繫網站管理員,我們將盡快回復您,謝謝合作!

國小生心理問題的表現2

國小生心理存在的問題

1、厭學心理。有厭學傾向的學生,主要特徵是對學習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經常逃學或曠課。他們往往認為自己學習能力低下,把自己看成學習上的失敗者,常以消極的態度對待學習活動,只是在教師和家長的施壓下勉強學習。

2、考試焦慮心理。主要表現為害怕考試考不好,影響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擔心自己的前途,也擔心受到家長的責罵。因此,會出現失眠、情緒低落等行為。

3、挫折壓力。具有挫折感的學生會出現自卑、敏感、焦慮、閉鎖等反應。或者以特殊的行為方式逃避問題,如逃課、沉迷網絡等,或者出現情感冷漠等。

4、由於目前的國小生絕大多數為獨生子女,他們在家庭交往的對象多為成人,在這種不協調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為中心”的“順境”下生活的`。因此,國小生普遍存在着較任性、固執、依賴性強的特點。

國小生心理問題的表現 第2張
  

國小生心理存在問題的措施

1、家長改變教養方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長的教育將影響孩子長大後的成長。有些家長對孩子採取壓力為主,有時甚至侮罵、打人等不良教養方式也會出現,這樣家庭中出來的孩子心理問題比一般正常家庭要多。因此,家長要改變這種粗暴的教育方式,要以鼓勵引導為主。

2、降低對孩子的期望

父母的要求和期望對孩子的影響也很大,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是造成現代國小生心理存在問題的原因之一。過高的期望給孩子施加了壓力,使得幼小的心靈上承受了過重的負擔,以致心理健康出現危機。沒有及時發現,這種危機到達一定程度便會爆發出來,會出現如厭學、逃學等等。

3、父母做好榜樣

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成長起着潛移默化的示範作用,家長自身的不良行為舉止、思想品質對孩子具有嚴重危害。而且孩子對父母是信任的,會接受父母的行為舉止,思維方式,導致孩子從小就養成壞習慣。

國小生心理問題的表現3

國小生常見心理問題的預防

日益突出的國小生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了國小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但它並非洪水猛獸,它既然有形成發展的過程,我們就必然能找到預防和矯治的方法和措施。我們認為國小生心理健康的問題必須重視,雖然真正患心理病的學生僅僅極少數,但是我們發現學生中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和行為偏差問題隨年齡增長,因此需要對全體國小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長、學校、社會及有關部門都來重視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並採取積極的對策,努力去解決這些問題。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採取對策。

學校應採取的對策

1、國小心理健教育的原則。開展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遵循“面向全體、寬容、保密、持續”的原則: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也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分析的最大不同,心理分析研究的前提是把人作為有心理問題需要矯治,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人的發展需要。

面向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並非是假設國小生羣體中大量存在心理問題,而是所有的學生都要心理健康發展,個別學生確有心理問題可以通過面向全體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矯正。

寬容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寬容地對待這一個學生的一切。寬待每一個學生,就不能把學生分類,不能假設班級學生存在好、中、差三等,不能因為學生家庭經濟文化行為習慣不同而看不起學生。

缺乏對學生的寬容,心與心難溝通,教師與學生難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難以進行。教師用寬容的態度接納每一個學生,包括他的優點和缺點,以及不能原諒的錯誤,要相信所有的學生都可以教育好,如果有問題只是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和適時的問題。

保密事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學生對教師敞開心扉,教師一定要保密。談話紀錄、心理測試資料都要妥善保管。保密的對象包括學生本人、家長和其他的老師,不能隨意使用學生個案資料,保密還要有時間的規定。

心理健康教育要貫穿於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持續含有兩層意思,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系列化,一是要有長期的規劃和打算,要明確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應急任務,而把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看作國小教育的一部分,伴隨整個國小階段。

國小生心理問題的表現 第3張
  

2、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途徑和方法

團體輔導。團體輔導採用專題講座、專題活動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幫助,主要為塑造班級集體良好的氛圍和集體的良好行為,激發羣體向上的精神。團體輔導通常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因為在一定意義上來説,學生的心理素質是以集體心理為中介而內化發展的。

所以,班主任要根據本班的實際和團體輔導計劃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着力培養良好的班級氣氛,使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人際關係,這也是時代發展對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心理輔導室。心理輔導室以學生個體或小組為對象,也接受學生的主動諮詢。心理輔導室的工作應該專業化,教師應培訓上崗。心理輔導室要有專任教師負責和專門的工作計劃,固定的開放時間,固定的場所。

國小生心理輔導室的環境佈置除了符合心理輔導的要求,還要增加兒童的特點,讓國小生一進門便喜歡它,彷彿進俱樂部活動一樣開心。心理輔導室的名稱可以童趣化,例如可叫作“金蘋果”俱樂部等。

個案教育。國小生個案教育是對上述兩種心理輔導的補充和深入。個案的對象應有典型的意義,可以是智優學生、智力臨界學生、模範學生、問題較多的學生,學生作為個案對象,可以讓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據研究的需要而定。

個案教育一般要做較長期的跟蹤研究,一個學生在校接觸許多的教師,因此學生個案教育最好採用合作的方式進行,以負責人為主,幾位教師共同觀察和研究同一對象。個案教育一定要作好記錄,儘量詳盡,如觀察筆記、談話記錄等。記錄一定要真實,還可以寫記錄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學生的個案資料,原則上學生在校期間個案研究不公開。

測試與矯治。採用問卷調查、測試紙等手段充分了解學生羣體現狀,而後找出存在普遍意義的問題。測試量表宜採用心理專家提供的專門設計的量表,一般不提倡使用自己設計的心理調查表。

測試的數據資料僅供參考而已,所有的數據都不可全信, 因為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不可能用數據表現的。通過測試調查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團體輔導、心理輔導俱樂部活動、個案教育等,進行必要的預防和矯治,促進國小生整體發展。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在國小開設心理健康課程,以幫助國小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該課程可分為心理衞生與健康科普和實際訓練操作兩部分。前者是心理健康知識普及課,後者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詢問,人際交往訓練等,藉此掌握一些轉移情緒、宣泄痛苦、克服自卑、樹立自信等心理調節手段,防患於未然。

標籤:國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