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養生 > 心理養生

運用心理學的知識

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學習心理學,能更好地洞察人性,處理好與自己、與他人、與這個世界之間的關係,讓你更有方向地解決生活上的難題。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些,生活中很實用的心理學小知識,下面來了解運用心理學的知識。

運用心理學的知識1

一、“三明治效應”:在批評心理學中,人們把批評的內容夾在兩個表揚之中從而使受批評者愉快地接受批評的現象,稱之為三明治效應。這種現象就如三明治,第一層總是認同、賞識、肯定、關愛對方的優點或積極面,中間這一層夾着建議、批評或不同觀點,第三層總是鼓勵、希望、信任、支持和幫助,使之後味無窮。比如:今天的湯真好喝,就是稍微鹹了一點,下次清淡點我能連喝三大碗。

二、“反問句效應”:不想終結聊天話題,就要少説反問句,如“不然呢?”“我怎麼知道?”“聽明白沒?”説這些話時或許別無他意,但其實傷人又傷心,負作用非常大。生活中能用陳述句就不用反問句,因為80%的反問都是拿來終結話題的大殺器。

運用心理學的知識
  

三、“富蘭克林效應”:那些曾幫助過你的人會更願意幫你。想要提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讓他幫你一次,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所以,如果想得到別人的'好感,主動開口是沒壞處的。

四、“説謊假象”:説謊的人會刻意糾正自己的動作,露出破綻。比如感到吃驚時,他會一直維持吃驚的表情,而不是一秒鐘回到正常的表情;説謊者描述事件經過時會故意説得很順暢,還加以修飾,但往往真實的東西都需要回憶,才能準確地表達出來。

運用心理學的知識2

1、拆屋效應

商家:這件衣服200,你誠心要,算你180。

你:50,能拿我就拿了。

商家:50我本都回不了,那怎麼行呢!

你:(佯裝要走)那就80,不能再多了!

商家:行吧行吧,就當虧本給你了。

當我們提出的要求,別人很難接受時,我們不妨提出更難接受的。

那麼對方的底線,也會不自覺地降低,更容易接受我們自己的心理預期,最後成功的概率也會更大。

2、得失效應

職場中,想要一個人對你留下好印象,先貶後褒,會讓對方更加尊重你。

a、你這個ppt的結果,沒有數據的支持,顯然不行。

b、相比較上次,不錯的是增加了數據,但是分析可以更細緻。

c、這次的ppt做的很完美,無論是分析還是數據,都很優秀!

一開始就鼓勵,可能會讓對方覺得你很虛偽。

不妨由a→b→c,誇獎逐步遞進,對方反而會產生強烈的獲得感,自然而然對你更加信任,覺得你很真誠。

3、習得性無助

如果有一個人,不斷地對我們進行,語言和行為上的打擊,甚至讓我們對自身能力產生懷疑,一定要及時反抗。

因為對方是在摧毀我們的自信,讓你形成習得性無助。

想要擺脱這種心理,反抗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要學會降低自己的目的。

如果有60分的能力,不要強求在短期內,達到90分的成績,可以先定個65分的目標,不斷提升自信,達到最終目標是早晚的事。

4、登門檻效應

商家:這件商品滿兩件6.8折哦?要不要多拿一件呢?

你:行吧,反正挺便宜的。

商家:另外今天還有滿200,送洗衣液的活動,只要你再消費30元今天就賺了。

你:可以,付款吧。

先拋出一個小優惠,接着拋出大優惠,讓我們覺得能接受打折,多花30元也沒什麼大問題,不自覺接受別人更過分地請求。

所以,明白怎麼利用“登門檻效應”,向身邊人求助,也要小心被“得寸進尺”。

5、吊橋效應

和對象第一次約會,可以考慮帶去玩密室逃脱、蹦極、跳傘。

因為在刺激的場合,我們會把加快的心跳,誤認為是對對方的着迷和心動,會讓彼此之間的關係有更深入地發展,感情也會更加甜蜜哦~

6、仰巴腳效應

團隊中,長得最好看,能力最強,最受老闆喜歡的那個人,往往最容易被詆譭。

而那些偶爾出醜犯錯的人,人緣反而更好。

所以,過分完美,只會讓人覺得難以接近,有點瑕疵,才更接地氣,也更受大家的喜愛。

7、飛輪效應

如果你想要成為行業的大佬,一定不能因為開頭的挫折,就隨便放棄。

想做成一件事,開始的時候永遠都是最難的。

你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但當你堅持下來,你的事業會更上一層樓,後面的發展會像飛輪一樣省力又迅速~

8、延遲滿足效應

15s一條的抖音,刷不完的商品推薦,20分鐘一局的王者......

所有能夠讓我們產生“即時爽感”的東西,都會不斷消磨我們的鬥志,讓人日益頹廢。

所以,想要擁有過人才華,實現經濟獨立,得到異性青睞,就需要延遲滿足自己的慾望。

多做能夠產生“複利效應”的事情。

比如每天讀1小時書,跑30分鐘步,當時間累積到一定程度,你的'思維和體質都會發生質的改變。

9、墨菲定律

我們越害怕什麼事發生,這件事越可能發生。

比如,越擔心女朋友和自己分手,越小心翼翼,生怕惹得對方不高興,越得不到對方的珍惜。

就像你準備上台演講,擔心自己會緊張,那90%的概率會因為緊張誤事。

明白這個效應,就得利用這個效應,反其道而行之。

凡事往好了想,人會變得更自信,也就有信心和能力,解決所有糟心的事。

運用心理學的知識 第2張
  

10、刻板印象

程序員大多是禿頭,愛穿格子衫;喜歡抽煙紋身的都不是好女孩;女生到了30不結婚就是沒人要......

刻板印象一旦形成,會限制我們對外界或自身的認知,所以不要用固有的看法,去看待任何人或事。

11、沉沒成本效應

當一個人在一段感情中付出越多,最後分手時越捨不得放手。

因為在感情中付出的時間、精力、金錢,這些沉沒成本,都會促使對方產生不甘心結束的心理。

沉沒成本會導致人產生非理性的決策,但只要及時止損,就能最大程度降低沉沒成本。

12、首因效應

相親時,如果穿了一雙大拖鞋,鬍子也忘了刮。

那麼即使985畢業,拿着30萬的年薪,被親戚吹得多年輕有為,也改變不了在對方心中,邋里邋遢的形象,甚至對你其他能力產生懷疑。

第一印象能直接影響一個人的判斷,好的印象,會讓對方自然而然對我們產生好感;

差的印象,一旦形成,付出再多都不一定能夠改變。

13、吸引定律

想要了解一個人,可以先嚐試瞭解他周圍的朋友圈。

因為根據“吸引定律”,相似的人會吸引和自己同屬性的人。

所以想要喜歡的人注意到你,培養一些共同愛好,會更快拉近你們的距離。

14、霍桑效應

外界的關注會促使一個人發生變化。

記得,讀高中時,有個同學數學很差,但老師從來沒把他當差生對待,上課提問從來少不了他,只要出成績,哪怕進步了一名都會在班上提一下。

最後直到高三,150分的卷子,他次次140,數學完全成了他的優勢科目。

15、杯子效應

和喜歡的人一起吃飯,可以通過杯子距離判斷對方,對你是否有好感。

當杯子距離離得很近,對方趕緊拿開了自己杯子,那就説明我們基本沒戲;

如果對方根本不介意,説明ta心裏對你是不反感的。

吃完飯後,可以再嘗試利用“吊橋效應”,説不定能抱得男/女神歸哦~(不知道“吊橋效應”的,回看第5條哦~)

16、斯德哥爾摩效應

“雖然他打我,但是我知道,他是愛我的。”

如果身邊有人這麼和你説,那麼Ta一定在感情上受到虐待,從而產生斯德哥爾摩綜合徵。

這類人,對於施暴的人,會產生情感上的依賴,反而對想幫助Ta的人,產生敵意。

如果我們遇到不斷打壓、欺負我們的人,要主動遠離,避免不自覺掉入斯德哥爾摩徵陷阱;

如果身邊有這樣的人,切忌憑藉一己之力去解救對方,尋求幫助是關鍵。

17、羊羣效應

身邊人考證,我們也考;身邊人擠破頭考事業單位,我們也要進;身邊人覺得互聯網掙錢,我們也辭職去試。

我們總是跟着周圍人的意見而轉,從來沒有思考過自己應該幹什麼,自己喜歡什麼。

想要擺脱“羊羣”對我們的影響,擁有獨立的思想是第一步。

讀書,絕對是讓人擁有獨立人格的最佳方式。

每天30min,一段時間後,我們的思想格局,一定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18、刺蝟效應

領導和下屬關係再好,也不能沒有階級意識,忽略領導的威嚴;

朋友之間好到穿一條褲子,也不能毫無隱私,不拿彼此當外人。

保持恰當的心理距離,並不會讓關係變差,反而是給彼此呼吸的空間,讓這段關係更長久,更穩定~

19、暗示效應

想要變自信,最簡單的方法是:

每天早上,對着鏡子誇自己“你是最棒的”,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自己不僅變得自信,也更加有魅力。

這就是“暗示”的作用,想要做成一件事,只要不斷暗示自己,成功的概率會比毫無信心時,至少增加80%。

20、野馬結局

情侶吵架時,起因可能只是晚上誰洗碗,但是最後卻可以吵到分手,因為真正引起分手的是,是不受控制的狠話和脾氣。

所以,對動物來説,控制好情緒能保命;

對人來説,控制好情緒,能讓一段感情走得更遠。

文章到這裏就結束啦,有沒有又get到很多奇奇怪怪的小知識哈哈。

Pick起來,相信我們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也會逐漸所提高,對自己的理解就會上一個很大的台階。

運用心理學的知識3

如何面對一個憤怒的人?

一般人覺得別人生氣時,會下意識認為那個人非常可怕。

其實不是的,越情緒失控的人內心越有可能伴隨着脆弱、無助。他們是感覺外界有傷害了,於是只能豎起防禦的刺。

下次當你遇到憤怒的人,或許可以換個角度去看待對方:他/她只是一個受傷的人。

心理學一個重要的原則:每個人為自己產生的情緒、感受負責。

發現了有些情境下的憤怒是伴隨着受傷的,絕非意味着我們要去承擔、拯救、負責誰的情緒。

而是下次在經歷親人生氣、與人爭執、自己生氣時,我們可以專注在憤怒背後的受傷感,內心一定是感覺缺失了什麼、或者認為被冒犯了什麼、或者有需求但無法直接表達。

而這種察覺,可以讓氛圍緩和下來,讓自己的情緒一下轉化成平和與鬆弛。

難過的時候該怎麼辦?

怎樣快速走出負面情緒?

當我們遭遇到拒絕、失戀、痛苦時,總想着要想辦法快點擺脱難受的情緒、快點解決自己當下的狀態。

怎麼樣快速走出負面情緒呢?這也許是一個所有人都要明白的事:好好的接納是快速走出負面情緒最好的辦法。

接受當前的事實,接受自己這些難受的感覺,接受這個局面,就是最快的恢復方式。

比任何逃避、折騰、運動、暴飲暴食都好使,也更健康。

在心裏騰出個空間,容納和理解你的焦慮、你的悲傷、你的脆弱、你的'恐懼。

運用心理學的知識 第3張
  

從小到大,或許我們一直接受的信念和教育,都是對於負面情緒予以排斥、否認、迴避,可是這樣做其實讓人更為消沉,因為這意味着:

我們甚至不能擁有自己的真實感受。

心理學認為:任何一種情緒都並無對錯,它們都有其出現的原因。

我們最需要的,就是在情緒的感受中,看見真實的自己,挖掘出深藏在情緒背後的某些渴望、匱乏、需求。

為什麼我們懂了這麼多道理,

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因為“道理”你只是懂了一次,而真正決定行動和無意識反饋的,卻是在你身體裏運行過成千上百次的自動化意識。

那些從別處搬來的“道理”,在真正用的時候壓根不會起作用,因為它在你的意識中太淺了。

為了讓後來認同的真理植入到腦裏成為新的思維,你只能一次次去加深懂得。

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絕對不是讀一次就頓悟,就可以從今以後都過好生活了。

培養一個可見的習慣,我們都明白需要重複嘗試去做,培養一個摸不着的思維其實也是需要重複去嘗試。

所以,一時做不到,改變緩慢且反覆,不用苛責自己,堅持下去,才會真的有所改變。

標籤: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