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養生 > 心理養生

對方心理有問題 如何説服去看心理醫生

問:

對方心理有問題 如何説服去看心理醫生

李老師,有一件事要請你幫忙。我前男友最近可能得了抑鬱症,表現是每天貪睡不起,很少跟人説話,也不願意出門。據他的室友説他已經有自閉的傾向,無法交流,稍微一説話就情緒暴躁,跟從前的狀態判若兩人。我們過年前分手,加上他最近在找工作也不太順,畢業設計被導師罵,多重打擊之下讓他很崩潰。我們想勸他去看心理醫生,但是他的反應非常極端,室友已經不敢再跟他提了。我跟他分了手,也不方便在刺激他。我跟他媽媽説過,但是因為之前的一些原因,他媽媽對我的印象非常壞,可能也沒把這事放在心上。可是總不能放着他不管啊,這樣下去只會越拖越壞。請問心理學上有沒有什麼辦法勸他去看醫生呢?謝謝您百忙之中的時間!不知道能否通過電話向您請教,我可以付費?

答:

很欣賞你的付費意識,但我只為正式的諮詢工作收費,這種交流不在其列。

先普及一個知識。“心理醫生”其實包括兩類:一類是醫院的精神科醫生,一類是社會上的心理諮詢師。心理諮詢師並不算是真的“醫生”。根據我國現行《精神衞生法》的規定,只有醫生才具有對精神障礙的診斷和處方權。所以如果一個人懷疑自己有病,他需要去醫院的精神科掛號。特別是抑鬱症。

一個人身體生了病,頭疼發燒,用不着旁人勸告,他就會主動去醫院掛號,因為他能感到身體不舒服,並且他相信看病會對他有幫助。但是一個人感到自己精神上不舒服——我們假設他是能感知到這一點的,否則,就是一種更加嚴重的情況了——他們可能會覺得,這都是因為自己的軟弱或錯誤導致的。“這事根本不到病的程度。”他們可能會這麼去想,“關鍵是我自己要挺住。”

我在給大學生做諮詢的時候,經常會覺得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還沒有完全分開,人們的道德自律有時會強得匪夷所思。我對道德的理解是這樣:我偷了同桌的一塊橡皮,損人利己,這事兒在道德上是一個瑕疵;但是我記不住英語單詞,這隻能説明我腦子不好使,跟道德扯不上關係。世界上總有一些人的腦子比另外一些人的腦子好使,我犯不着為這種事感到羞愧或自責。

很多時候,人們就會因為完全可以被體諒的事情而責備自己:上課聽不懂,學習成績不好,沒工作,買不起房,包括抑鬱……都好像是自己做錯了某些事。就只好拼命給自己施壓:“加油!”“改進!”“不許再錯!”怎麼比方這種情形呢?就好像一個女孩子受了騷擾,她還要為“衣着暴露”承擔罪責一樣。

自律不是天生的,而是人際互動的產物。一個人越覺得自己被他人所接受,他也就越能接受自己。反之,受夠了排擠,輕視,否定,他就很容易這麼去想:“我必須爭氣一點,別人才會喜歡”。這時候,他就會對自己很苛刻。

你很關心你的前男友,以至於願意付費求一個辦法,讓他承認他需要看心理醫生。不知道你和他分手後的關係究竟是怎樣?如果不願意再有更多接觸,只是出於道義,不得不安排善後,其實也不必勉強自己。——這事兒,你對自己也要多一點體諒。但如果仍然是朋友,真正出於關心,那麼不妨這麼想一想:你一個朋友失戀了,學業和就業又面臨着很大的挫折,作為朋友你會怎樣?

“心理醫生”有時就像是一個收容所。當我們覺得一個人給我們帶來麻煩的時候,我們不會説:“最好離我遠一點!”——我們的良知不允許我們這麼直接,但我們可以説:“你最好去看看心理醫生”。但是我們真實的態度,是跟對方站在一起,還是分處河岸的兩邊(我們是正常人,你是病人),對方是能感覺到的。這位男士最近一段已經被否定得很慘了,在他心裏,不知道正用怎樣苛刻的態度自我折磨,這時候,怎麼還能心安理得地貼上一張“病人”的標籤呢?

迴應你的問題:一個人如果無法體諒自己的病,外人將永遠不能“説服”他。而要讓一個人願意體諒自己,至少有人要讓他覺得,這麼做是安全的。

總結:所以在很多情況下,如果我們想要説服身邊的人,讓他們可以去看心理醫生的話,這些事情還是需要去注意的,不去看看心裏醫生的話,我們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標籤:心理醫生 説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