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養生 > 保健養生

道家最養生的睡覺姿勢

道家最養生的睡覺姿勢,在養生概念中,睡覺是人生第一件大事,一個好睡眠可以幫助人們增強對抗疾病能力,古人把睡眠稱為眠食有養陰培元之功效,下面來了解道家最養生的睡覺姿勢。

道家最養生的睡覺姿勢1

1、還陽卧

練習時,首先熟練還陽卧功法,可在每天晚上入睡前練習。身體自然平躺仰卧,胯關節放鬆,兩腿彎曲,小腿向內收,兩腳心相對,腳後跟正對着會陰處,兩手心放於小腹處,掌心向着腹部。擺好姿勢後,微閉眼,心中默唸虛字,以鼻吸氣,意想氣聚於小腹處,再滾動到後腰;以嘴呼氣,意想體內的邪氣隨着呼氣排出體外。每晚睡前練習半小時。

道家最養生的睡覺姿勢
  

2、混元卧

還陽卧練習一個月後,再高層次的練法是混元卧。姿勢依舊為仰卧,兩腳心相對,兩手要十指交叉並蓋在頭頂的百會穴處。

通過練習還陽卧、混元卧,可很快使陽氣充盈起來!

道家最養生的睡覺姿勢 第2張
  

二、睡覺注意事項

1、睡眠方向

睡覺要頭北腳南。人體隨時隨地都受到地球磁場的影響,睡眠的過程中大腦同樣受到磁場的干擾。人睡覺時採取頭北腳南的姿勢,使磁力線平穩地穿過人體,最大限度地減少地球磁場的`干擾。

2、睡覺姿勢

身睡如弓效果好,向右側卧負擔輕。由於人體的心臟多在身體左側,向右側卧可以減輕心臟承受的壓力,同時雙手避免放在心臟附近,避免因為噩夢而驚醒。

3、睡眠時間

四季睡眠,春夏應晚卧早起,秋季應早卧早起,冬季應早卧晚起。最好應在日出前起牀,不宜太晚。正常人睡眠時間一般在每天8小時左右,體弱多病者應適當增加睡眠時間。

4、睡覺時間段

無論是夜貓子型的人還是早睡晚起型的人,都應該找準自己的生物鐘,提高睡眠休息的效率。道醫認為,子(夜間11時到凌晨1時)、午(白天11時到下午1時)兩個時辰是每天温差變化最大的時間,這一段時間人體需要適當休息。

5、睡眠環境

在卧室裏應該儘量避免放置過多的電器,以確保人腦休息中不受太多幹擾。此外,也不要戴錶、牙和手機等物品睡覺,否則會影響身體的健康。

道家最養生的睡覺姿勢2

第一、養丹聚氣

養丹聚氣,就是丹田常養,常聚氣,丹田此指下丹田,下丹田在臍下三指處的氣海穴。古人認為氣海穴是生氣之源,聚氣之所。修煉養丹聚氣法,則元氣益壯,百病不生。下丹田區域以氣海穴為中心設在小腹內。

練法:平身仰卧牀上,枕高適度,全身放鬆,心平體正,兩手掌心向下,自然放於身體兩側,兩腳自然分開與肩同寬,足尖外展呈八字型,兩眼向上平視片刻,把光收回眼底,閉目合齒,舌抵上齶,開始做深長緩慢呼吸,吸氣時想宇宙的真氣從四面八方灌入臍下小腹處

呼氣時想氣從小腹處通過四肢、全身毛細孔向外發射,把病氣射到天邊,反覆做深長緩慢呼吸24次後,轉入自然呼吸。放棄吸射的意念。一切順其自然的在牀上靜養一會。這時會出現全身膨脹或身體要騰起的一種漂浮感。這是氣功態的`自然反應,不要怕,這是好現象。

如果在練功中有睡意那就睡。睡醒時不要急於起牀。可在牀上繼續練功。待全身有了氣感後再坐起收功。收功慢慢睜開雙眼坐於牀上。兩手搓熱摩面、梳頭、擦雙耳、叩齒咽津、揉小腹、搓湧泉穴、逐步由靜轉變為動。

道家最養生的睡覺姿勢 第3張
  

第二、乾坤負抱

頭朝南腳朝北,平身仰卧於牀上,枕高適度,全身放鬆,心平體正,兩掌心向內緊貼於兩大腿外側。兩腿併攏,兩眼向上平視片刻,把神光收回兩眉中間,閉目合齒,舌平放於口腔內,開始做緩慢深長呼吸,先呼後吸。呼氣時想全身的骨頭、肌肉隨着呼氣沿地平線展鋪到天邊。

這時你會感覺自己的身體像一層白霧平鋪在大地上。有一種暖融融輕飄飄的舒適美感。吸氣時意想自己的骨頭、肌肉沿着地平線從天邊慢慢的縮回。這樣一呼一吸為一次共做36次,靜養一會,按第一式養丹聚氣法收

第三、周天運轉

練法:頭朝南腳朝北,平身仰卧於牀上,枕高適度,全身放鬆,心平體正,兩手掌心向下,自然放於身體兩側,兩腳自然分開於肩同寬,兩眼想上平視片刻把神光收回兩眉間.閉目合齒,舌抵上齶,開始做深長緩慢呼吸。

吸氣時意想宇宙真氣通過雙足湧泉穴、沿雙腿直達兩肩肩井穴,過頸項直上頭頂百會穴。氣是呼氣時一意想真氣從百會穴過頸項、經肩井穴兩臂直達雙手勞宮穴再從雙手勞宮穴吸氣經兩臂、兩肩肩井穴過頸項直上頭頂百會穴。

呼氣時意想真氣從頭頂百會穴 ,經兩肩肩井穴、沿 雙腿直達兩足湧泉穴兩呼兩吸為一次共做36次。靜養一會按第一式養丹聚氣收功法收功。

需要説明的一點是:湧泉穴和肩井穴是人身體上下貫通的兩個要穴。湧泉穴在兩足掌心的前三分一處,肩井穴在兩肩陷中。大家都知道“井”之水來自泉。二者在人體上呈一直線,從井上俯視恰見湧泉,通過練功意念導引,井泉二水上下流動 ,帶動全身的經脈暢通,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長壽。

道家最養生的睡覺姿勢3

睡眠和我們的關係

傳統醫學對人的睡眠機理以陰陽學説來解釋。《素問.金匾真言論》認為:天地間陰陽盛衰消長,使每天有晝夜晨昏節律變化,人與自然相應,故人體陽氣也應該隨之消長出入的日節律運動。清晨人體陽氣隨外界陽氣的.升發由裏出外,就開始起牀活動;中午人體陽氣最盛;黃昏陽氣漸消;入夜陽氣潛藏於內,人上牀休息,所謂“陽出陰則醒,陽出於陰則寐。”

現代醫學認為睡眠是大腦中樞神經系統一種主動機能,它管理者人們的睡眠和覺醒。人在睡眠時腦細胞發出電脈衝並不比覺醒時減弱,大腦在睡眠時並未休息,只是換了一種工作方式使人體能量得到貯存,有利於精神體力恢復。睡眠過程為:首先進入非快速眼動睡眠。呼吸變淺、變慢而均勻,心率變慢,血壓下降,全身肌肉鬆弛,但肌肉仍保持一定緊張度。

睡眠分為思睡、淺睡、中睡、深睡四個階段。其中深睡是十分有意義的睡眠階段。大約經過90分鐘安靜睡眠後,大腦便進入快速眼動睡眠。這時人體內各種代謝功能增加,以保證腦組織蛋白的合成和消耗物質補充,使神經系統正常發育,為第二天活動積蓄能量。

清代作家李漁《閒情偶寄》説“養生之訣,當以善睡局先。睡能還精,睡能養氣,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健骨強筋,如其不信,似以無疾之人與有疾之人合而驗之。人本五疾,而勞之以夜,使累夕不得安眠,則眼眶漸落,而精氣日頹,雖未即病,而病之情形出矣。患疾之人,久而不寐,則病勢日增。”睡眠不好可以誘發疾病、影響生長髮育、影響精神與大腦思維、影響外貌容顏、引起肥胖等。

道家最養生的睡覺姿勢 第4張
  

傳統睡眠養生

(一)睡子午覺

傳統養生認為要想睡得好,必須要有良好的睡眠習慣,使睡眠模式符合一天之中晝夜晨昏變化。《類修要訣.養生要訣》總結為“春夏宜早起,秋冬人晏眠,晏忌日出後,早忌雞鳴前。”每天於子時、午時入睡,已達頤養生息目的。

傳統醫學養生認為子午之時是陰陽交接之時,這時體內氣血陰陽極不平衡,必欲靜卧,以候氣夏。在晚上0點至4點,集體器官功能將至最低;中午12點至1點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所以子午睡眠質量效率最好,符號養生道理有防病保健意義。

(二)睡眠方位

指睡覺時頭腳的朝向。古代養生十分重視,認為睡眠的方位與健康緊密相關,並根據天人相應、五行相生,對寢卧方向提出過幾種不同主張。

按季節方向 《千金要方.道林養性》“凡人卧,春夏向東,秋冬向西”,認為初夏屬陽,頭宜朝東卧;秋冬屬陰,頭宜朝西卧,以符合“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

避免頭朝北方 古代養生基本上持相同看法,睡覺時不宜朝北方,北方屬水主寒,頭朝北睡會有陰寒之氣直傷人體元陽,損害腦部。《千金要方.道林養性》“頭勿北卧,及牆北亦勿安牀”。

(三)睡眠姿勢

傳統養生認為睡眠以右側卧姿勢最好。《續博物志》説“卧不欲左肋”,右側卧使心臟在胸腔中受壓最小,利於減輕心臟負荷,使心輸出量增多,同時,肝處於最低位,肝藏血最多,加強對事物消化和營養物質代謝。《養老恆言》“如食後必欲卧,宜右側以舒脾氣。”飯後宜右側卧,此時胃及十二指腸出口均在下方,利於胃腸內容物消化和排空。

(四)睡眠的環境

以安靜為宜,神經衰弱之人切勿選在喧鬧地區居住。其次要選擇敝光環境,《姥姥恆言》認為“就寢即滅燈,目不外眩,則神守其舍。”黑暗對人睡眠有促進作用。最後要保證空氣流通,以免穢氣滯留卧室中影響人體健康。

(五)睡具講究

牀 軟硬適中的牀,可保證脊椎維持正常生理曲線,使肌肉放鬆,利於消除疲勞。其次高度適度,以略高於就寢者膝蓋水平為佳,太高容易造成緊張感,太低了又怕濕氣導致關節炎。牀以寬大為佳,《服虔通俗文》“八尺曰牀,故牀必寬大。”這樣人們不宜從牀上跌落。

枕頭 《顯道經》指出“枕高肝縮,枕下肺寒。”枕過高影響肝脈疏泄,枕過低則影響肺氣宣降。枕頭高度是否適宜關係人體健康。《老老恆言》“高下尺寸,令側卧恰與肩平,即仰卧亦覺安舒。”即枕頭高度要側身睡眠時與肩齊平,保證仰卧時也覺得舒服位置。

被褥 作為禦寒器具之一,宜輕、軟、保暖性好。內充物可以是棉花、絲綿、羽絨等。《老老恆言》“被宜裏面俱柚,毋用緞與錦,以其柔軟不及也”強調被褥內充物柔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