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養生 > 中醫養生

中醫睡眠保健常識

中醫睡眠保健常識,現在社會中,隨着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晚睡、熬通宵、24小時上網等使越來越多的人們存在睡眠問題。擁有良好的睡眠可以令你精力充沛。下面分享中醫睡眠保健常識。

中醫睡眠保健常識1

注重睡眠可養生

“眠食二者,為養生之要務。”良好的睡眠能補充能量、恢復精力,有“養陰培元”之效。所以,掌握睡眠養生要領,便可踏上簡單易行的養生之道。

“天人合一”的觀念全世界通用

中醫向來講究“天人合一”的整體觀,人體不僅要維持體內循環和諧,還要注意與自然界外部環境的和諧。專家指出,隨着春生、夏長、長夏化、秋收、冬藏四季的變化,人體必然與之相適應,故有“四時養生”之説。秋冬季節,自然界的陽氣漸趨收斂、閉藏,此時起居作息要更注意保養內守之陰氣,強調睡眠養生正當其時。“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是此時主要的睡眠養生之道。

具體睡眠時間

建議每晚:亥時(即9點-11點)休息,爭取在子時(11點-1點)入睡。因為子時是陽氣最弱、陰氣最盛之時,此時睡覺,最能養陰,睡眠質量也最佳,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

睡覺的方位

關於睡覺的方位有不同的説法,令人困惑。有研究指出,由於地球磁場的'影響,人睡覺時採取頭北腳南的方位,使磁力線平穩地穿過人體,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地球磁場的干擾。而我國古代養生學家卻認為,人的睡覺方向應該隨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而改變。

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到:“凡人卧,春夏向東,秋冬向西。”這就是考慮到“應四時所旺之氣而卧”的緣故,因中醫的五季與五方相應,有春東、夏南、長夏中、秋西、冬北之説,因此睡眠的方位也與當時節氣相應。

中醫睡眠保健常識
  

中醫對睡眠的要求也很高

專家指出,儘管這些理論都有一定道理,但在實際生活中受房屋朝向和家居佈局的影響,而存在一定侷限性,市民其實不必太過拘泥於這些理論,而導致不必要的擔心。

反而建議大家,應注意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入睡前應“安神定志”、飲熱牛奶或蜂皇漿,或用温水沐足,最好能輔以足底按摩等,以利“心腎相交”……這些措施對於提高睡眠質量有更明顯效果。

藥膳調理睡眠障礙

失眠、多夢、淺睡、易醒,相信是處於亞健康狀態的都市人最熟悉的困擾。這些睡眠障礙,屬於中醫理論“不寐”、“鬱病”、“虛勞”、“心悸”等範疇,與多種疾病相關,會引起不同類型的睡眠障礙。

如鬱病多與西醫的抑鬱症、焦慮症或更年期綜合徵相關,年老體虛或久病重症而致“虛勞”也會影響睡眠;因消化功能紊亂而造成的睡眠障礙,正與中醫“胃不和,則卧不安”相符;心血管疾病所帶來的心悸、氣促和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等也會影響睡眠。

中醫睡眠保健常識2

動形養生

中醫認為,“人慾勞於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醫療及生活實踐中摸索形成了諸如按摩、氣功、太極拳、八卦掌、五禽戲等動形方式,以強身延年。當然,人若勞累過度,則容易引起“勞傷”,也稱“五勞所傷”,即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飲食養生

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中醫養生理論認為,飲食要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無蓄為益,五菜為充”,還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俯功能失調而致病。

修身養生

中醫養生理論認為,凡追求健康長壽者首先應從修身養性做起,如平日應排除各種妄念,多説好話、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開闊、情緒安定,從而維持身心健康。

中醫睡眠保健常識 第2張
  

靜神養生

靜神養生在傳統中醫養生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古人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衡,可以保養天真元氣,使五臟安和,有助於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反之,則會導致情志內傷,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以至誘發種種身心疾患。

調氣養生

人體元氣有化生、推動與固攝血液、温養全身組織、抗拒病邪、增強臟腑機能的作用。營養失衡、勞逸失當、情志失調、病邪夾擊等諸多因素,可致元氣虛、陷、滯、逆,進而使機體發生病理變化。中醫調氣養生法主張通過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等一系列措施來調養元氣、祛病延年。

中醫睡眠保健常識3

健康睡眠知識——做夢,是正常的!

睡眠作為一種生理活動,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表面看起來,睡眠很簡單平常,眼睛一閉一睜,一天過去了。其實睡眠的過程並不簡單。在睡眠開始後,人先是進入淺睡狀態,持續一段時間後逐漸進入深睡狀態,全身肌肉也會變得越來越鬆弛。然後睡眠再由深到淺,並在接下來進入另外一種睡眠狀態:做夢的睡眠。

做一刻鐘左右的夢後,人會再次回到淺睡眠的狀態。這樣,睡眠由淺到深,再由深到淺,並出現做夢,就構成了一個睡眠週期。健康成人在一個晚上一般要進行4至5個的睡眠週期,也即,一個人在一晚上至少有4至5個時段是在做夢的。只有在做夢的時段醒來,才會發覺自己在做夢,否則就會覺得一夜無夢。

健康睡眠知識——睡眠需要達到8小時?未必!

在人的一生中,嬰幼兒的睡眠時間最長,老年人的睡眠時間則變短變淺,在很多情況下,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的現象,人的睡眠時間,隨着年齡的增長,趨於越來越少。關於睡眠時間,常常有一個誤解:正常的睡眠應該達到8個小時。其實不然。每個人由於存在生理和心理差別,睡眠時間也不盡相同,但大多在6至9小時內。

8小時更像是大多數睡眠時間的平均值。其實,只要自己和自己比,睡眠時長沒有明顯差異就是較為健康的'睡眠。而不要過多地去和睡眠時間長的人比較,更不必盲目地羨慕睡眠時間長的人。

中醫睡眠保健常識 第3張
  

健康睡眠知識——無黑暗,不酣睡

目前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夜晚越來越短,白天越來越長。人體的睡眠中樞會受到光線的調節,很多人在晝長夜短的時候就會逐漸醒得變早。因此,為了消除光照的影響,應注意室內遮光。窗簾最好用深色不易透光的材料,並將窗户完全遮蔽。就寢前半小時,在準備上就要進入“睡眠模式”。將家裏的燈開到最少。

能開低亮度的燈,就不開高亮度的燈。光線對人的睡眠調節有較大的影響。光線越多,通過眼睛輸入到大腦皮層的信號就越多,人也就越容易興奮,而不會轉入抑制狀態。因此,睡眠時,房間不應有任何光源。特別是有人怕黑,會用低瓦數的夜燈,這也是不可取的。不但影響睡眠,還可能會擾亂人體的內分泌。

健康睡眠知識——早醒,不可忽視

一些對光線敏感的人在春天會出現早醒,但大多能夠再次入睡。但也有人在早醒後會對自己的睡眠產生失望、不滿意或者焦慮情緒。有了這樣的感覺,心情可能煩躁,更難以再次入睡。

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一個方法來讓自己放鬆下來,就是做一些深慢的呼吸。具體的操作沒有特殊的要求,能夠讓自己的呼吸越來越深、越來越慢就可以了。

比如深深地吸氣,再慢慢地呼氣,吸氣和呼氣都達到6秒左右即可。經過幾分鐘這樣的深慢呼吸,情緒大多會平靜下來,進而可能再次入睡。如果不需要起牀,讓自己閉目養神就可以。除了深呼吸,還可以戴上耳機聽聽輕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