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養生 > 運動養生

養生運動有哪些

在如今浮躁的社會生活中很多人都已經不開始運動了何談養生運動,現在的養生運動不止是老年人在做,其實很多年輕人也應該一起養生,但是有礙於不知道養生運動有哪些,所以就直接困在了第一步,所以今天小編給大家詳悉瞭解一下養生運動有哪些。

養生運動有哪些1

1、叩頭

每天早晨或晚上睡前輕叩頭部,刺激頭部穴位。全身直立,放鬆。雙手握空拳舉於頭部,自然活動腕關節,用手指輕叩頭部,先從前額向頭頂部兩側叩擊,然後再從頭部兩側向頭中央。次數視各人情況自定,一般50次左右為好。

2、梳頭

首先直向梳刷,用木梳(最好是黃楊木梳,無梳可用手指代替)從前額經頭頂部向後部梳刷,逐漸加快。梳時不要用力過猛,以防劃破皮膚。接着斜向梳刷。先順着頭形梳,將頭髮梳順,接着逆向梳,再順着頭形梳。每分鐘約20-30下,每天1次,每次3-5分鐘。可以刺激頭皮神經末梢和頭部經穴,調節經絡和神經系統,鬆弛頭部神經,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消除疲勞、強身和促進頭髮生長的效果,對腦力勞動者尤為適宜。

養生運動有哪些
  

3、擊掌

兩手前平舉,呈90度角,兩手五指伸直展開。然後用力擊掌,越響越好。擊掌主要是刺激兩手上相應穴位,一般在20次左右。

4、浴手

浴手是保健按摩中的一種。取習慣體位,排除雜念,心靜神凝,耳不旁聽,目不遠視,意守肚臍,兩手合掌由慢到快搓熱。

5、搓面

把搓熱的手平放在面部,兩手中指分別由前沿鼻兩側向下至鼻翼兩旁,反覆揉搓,到面部發熱為止。然後閉目,用雙手指尖按摩眼部及周圍。

6、搓耳

耳廓上有很多穴位。用兩手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前後搓擦耳廓,刺激分佈在耳廓上各種穴位。次數多少也是視各人情況而定,一般以20次左右為度。

7、搓頸

先用兩手食指、無名指反覆按摩頸後部的風池、風府穴,力量由輕到重,直到局部發熱,然後左右前後轉動頸部,速度要慢但幅度要大。

8、縮脣

呼吸直立,兩手叉腰,先腹部吸氣。停頓片刻,然後縮脣,不要用力,慢慢呼氣,直到吐完為止,再深深吸一口氣,反覆十餘次。這樣能延長氧氣在肺泡內的時間,促進氧氣與二氧化碳交換。

9、彎腰

雙腳自然分開,雙手叉腰,先左右側彎30次左右,再前後俯仰30次,然後兩臂左右擴胸數次。

10、散步

散步的.速度,分緩步(指步履慢,行走穩健,每分鐘約60-70步,這樣散步適於年老體弱者及飯後運動)、快步(指步履速度稍快的行走,每分鐘約120步左右,由於這種散步比較輕快,久行之能振奮精神,興奮大腦,使下肢矯健有力)和逍遙步(指散步時且步且停,且快且慢。走一段距離後停下來稍作休息,然後再走。或快走一程,再緩步一段)。

養生運動有哪些2

太極拳

太極拳是我國寶貴的民族遺產,其姿勢優美,動作柔和,男女老幼皆宜,並不受時間和季節的限制。既能防病,又可強身,不僅我國人民喜練,而且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歡迎。

“太極”出自我國古代哲學論著《易經》的陰陽八卦學説,始見於陳摶、周敦頤的“太極圖”,表示宇宙及萬物都是由對立而又統一的陰陽兩個方面的物質組成。“太極”寓有無限大和無限小的意義,陰陽二氣平衡,互根、消長,不斷運動,無休無止。太極拳正是以這種理論為依據,講求動靜、陰陽。形體外動,意識內靜。形動於外,則分虛實,運陰陽,拳路整體以渾圓為本,一招一式均由各種圓弧動作組成,按太極圖形組成各種動作;意守於內,以靜御動,用意識引導氣血運於周身,如環無端,周而復始。可見所謂“太極拳”,就是以“太極”哲理為依據,以太極圖形組編動作的一種拳法。其形在“太極”,意在“太極”,故而得名。

八段錦

源於宋代的強身氣功八段錦曾是流行於民間的健身方法之一。錦字從金,形容貴重;帛是古代顏色鮮美之物。因為這種功法可以強身益壽,有如展示給人們一幅絢麗多彩的錦緞,故稱為“錦”。

八段錦是由八節不同動作組成的一套醫療康復體操,其動作簡單,易學易練,並在實踐中不斷加以修改、創新,又演變出許多種類,如岳飛八段錦、十二段錦、自摩八段錦、牀功八段錦、坐勢八段錦等等,各有特長。

八段錦功能柔筋健骨、養氣壯力,可以行氣活血、協調五臟六腑功能,男女老幼皆可鍛鍊。現代研究也已證實,這套功法能加強血液循環,對腹腔臟器有柔和的'按摩作用,對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及運動器官都有良好的調節作用,是一種較好的體育運動。八段錦體勢有坐勢和站勢之分。前者練法恬靜,運動量小,適於起牀前或睡覺前鍛鍊;後者運動量大,適於各種年齡、身體狀況的人鍛鍊。

養生運動有哪些 第2張

五禽戲

五禽戲是東漢名醫華佗所創,華佗在觀察了很多動物後,以模仿虎、鹿、猿、熊、鶴五種動物的形態和神態,來達到以舒展筋骨、暢通經脈目的的一種健身方法。就是指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禽獸的動作,組編而成的一套鍛鍊身體的方法。

練法有兩種:一種是模仿五種禽獸的動作,用意念想着它們的活動,自然地引出動作來,只要動作的前後次序有個組合就可以了,每次鍛鍊的動作次序可以不完全一樣。另一種是參閲現有五禽戲的書籍,學習整套動作。

易筋經

易,改變之意;筋,泛指肌肉、筋骨;經,為方法。因而易筋經是一種改變肌肉、筋骨質量的特殊鍛鍊方法。它除練肌肉、筋骨外,同時也練氣和意,是一種意念、呼吸、動作緊密結合的功法。在練功時要注意鬆靜結合,柔剛相濟,身體自然放鬆,動隨意行,意隨氣行,不要緊張、僵硬。

六字訣

六字訣由南北朝時期樑代陶弘景正式提出,他在《養性延命錄》中説:“凡行氣,以鼻納氣,以口吐氣,微而引之名曰長息。納氣有一,吐氣有六。納氣一者謂吸氣,吐氣有六者謂吹、呼、唏、呵、噓、絲,皆出氣也。”在呼氣時發出“吹、呼、唏、呵、噓、絲”六個字的音,再配合吸氣,來達到鍛鍊內臟,調節氣血,平衡陰陽的目的。

練六字訣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着重呼吸、式子、吐音;第二階段轉到處理意念、吐字出氣流。練“噓”字功,睜眼練,其他字可以閉目吐。每個字吐六次。吸氣時鼓肚子,呼氣時癟肚子。吐字呼氣,吐盡吸氣,嘴呼鼻吸。

預備功:頭頂如懸,雙目凝神,舌抵上齶,沉肩垂肘,含胸拔背,鬆腰坐胯,雙膝微屈,雙腳分開,周身放鬆,大腦入靜,順其自然,切忌用力。

養生運動有哪些3

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以臟腑為中心,通過經絡運行氣血與形體五官等組織相聯繫的矛盾統一的整體。在這個整體中,臟腑、經絡、氣血之間,既互相聯繫,又互相制約,在“心——君主之宮”(大腦皮層及中樞神經系統)的統率與協調下,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完成各種生理活動,維持陰陽平衡。

太極拳,根據陰陽、臟腑、經絡、氣血學説創造的鍛鍊方法和動作要領,歸納起來就是一句話:“意氣為君骨肉臣”;三調整:調心、調氣、調身;九要領:靜、聚、貫、順、沉、暢、鬆、正、整。在練習時要做到心神安靜,內外放鬆,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神形合一,意氣相依。還要長期鍛鍊,持之以恆,從而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一、強心“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練太極拳特別強調“心靜用意”,用意識引導動作,使心神安靜,意念集中,機體放鬆,臟腑之間發揮正常的功能,從而取得相對平衡。心神安定,可使思維敏捷,語言流利。心氣運行流暢,更能發揮其統轄血液循環的功能,減少和消除體內瘀血。血液通暢充盈,面色自然紅潤。

二、養肝。練太極拳時,意境清靜,情緒安寧,以意行氣,內外放鬆,動作輕柔圓活,如春風楊柳,生氣盎然,可使肝氣舒和條達,從而肝體得養,肝血得藏,有助於脾胃消化,不致橫逆克土。練拳時以意運氣的腹式呼吸,有助於行氣活血。眼神貫注動作,動作圓活連貫,對養肝明目、舒筋活絡大有好處。

三、健脾。練拳時的腹式呼吸,“氣勢宜鼓盪”,內臟加強蠕動,好比對腸胃等內臟器官進行自我按摩,使三焦氣機通暢,脾胃升降和順,新陳代謝加強,中土運化水谷功能健旺。心情舒暢,飲食自然香甜。化源增加,營養充足,肌肉豐滿光澤,四肢強健靈活。脾氣旺盛,營血充盈,統血功能亦必正常。

四、補肺。練太極拳要求氣沉丹田,從而加強了肺主氣的功能,增加了肺活量,有利於肺的肅降。通過吐故納新,能進一步推動氣血在全身的運行,使身體各部都得到營養與活力。練拳時使肺的呼吸與皮毛的開合聯繫起來,與動作的開合虛實和起伏轉換結合起來,練拳後皮膚温暖或微微出汗,有利於肺氣的宣發和水道的通調,並能充衞固表,不易感冒,使皮膚潤澤,感覺靈敏。

五、固腎。太極拳論認為“腰為主宰”,“命意源頭在腰隙”。故練拳時十分重視腎之府——腰的作用,以腰為軸來帶動四肢和全身協調運動,使勁路完整,氣機暢達;要“牽動往來氣貼背”、“中氣貫脊中”;還要懸頂、吊襠、提肛、尾閭中正,以加強腎命並調通任督二脈之氣。並且以心為令、氣沉丹田,使心腎相交,水火既濟。這樣就加強了兩腎和命門的功能,使腎精充實、陽氣旺盛、行動輕捷、二便調和、骨強齒堅、發澤耳聰。

六、益腦。腦為髓海,是精髓和神明高度聚匯之處,為生命要害所在。練太極拳通過心靜用意、心神安定,協調地完成各種動作,對中樞神經系統起着良好的鍛鍊作用,加強了大腦的調節功能。又因腎主骨,骨生髓,腎通大腦,所以腎氣旺,任督二脈暢通,就能使髓海充實、精神飽滿、思維靈敏、記憶力強,起到開發智力和延緩衰老的'作用。

養生運動有哪些 第3張

太極拳結合傳統引導、吐納的方法,側重練身、意、氣三者之間的緊密協調。練習太極拳一方面可以鍛鍊肌肉,舒緩筋絡;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呼吸與動作的配合,對內臟進行按摩鍛鍊,以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太極拳在我國甚至在國外流傳極為廣泛。它強調和諧完美,重視“天人合一”等中醫學理論,動作柔韌、穩定、緩慢、連貫,並涉及到全身各肌羣和關節。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練太極拳時,可能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對神經系統產生積極影響,從而起到健腦益智作用。

(1)練太極拳,對植物神經系統產生良性影響。練太極拳時呼吸較深,可對植物神經系統的機能發生影響(據上海醫科大學生理教研室動物實驗證明,呼氣時副交感神經興奮,吸氣時交感神經興奮),從而可使植物神經系統活動紊亂得到調整和改善。

(2)練太極拳能在大腦皮質形成一個特殊興奮灶,而其他區域則處於抑制狀態。練太極拳時,要求精神貫注,意想小腹(即意守丹田),排除雜念,即要“用意不用力”和“心靜”。這種意識和身體鍛鍊相結合的方法,都是在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提高的情況下完成的,它使大腦皮質功能區形成一個特殊興奮灶(即興奮集中在很小的一定區域),而其他區域則處於抑制狀態。這樣就使大腦得到充分休息,可以打破疾病的病理興奮灶,修復和改善高級神經中樞的功能,起到健腦強身作用。

(3)練太極拳還有利於提高人體動作的平衡性與協調性。太極拳動作的協調性和平衡性要求較高,這對神經系統是一種鍛鍊,有利於平衡和協調動作的發展。

年逾六旬的方先生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後一直覺得悶得慌,便在朋友們的推薦下,加入了太極拳發燒友小圈子。剛接觸太極拳時,方先生就被它剛柔相濟、婉轉靈活、行雲流水、連綿不絕的運動特點迷住了,於是他每天從早到晚刻苦練習。為增加腿腳力量,儘早達到“足下生根”的境界,他還特意苦練“樁功”。可沒想到,一個月後,他的腳下非但沒有穩如泰山,膝蓋卻疼得鑽心,嚴重時竟然打起了“軟膝”。到醫院檢查後才知道,因為長時間的站樁導致他的膝關節患上了骨關節炎,這讓方先生懊悔不已。

生理、生化、解剖、心理、力學等多學科的研究證明,太極拳對防治老年人摔跤、高血壓、心臟病、肺部疾病、關節病、胃腸病、神經衰弱等慢性病的確有很好的效果,但凡事需講究度。鍛鍊身體要循序漸進,即便太極拳這一運動很適合老年人,初學者也要掌握進度。過度使用膝關節就像無休止地讓軸承轉動,最終只能導致關節磨損而“報廢”。

一個司空見慣的現象是,老年人在鍛鍊時喜歡負重蹦、跳、上下坡或樓梯,這樣會增加髕骨的壓力。在爬樓梯時,髕骨承受的負荷是走平地的7倍,如果再負重的話,後果可想而知。患有膝關節炎的人,不適合跑步和登山,而最適宜的運動是游泳和散步。後者能增強機體的耐力,增強日常活動能力,消除抑鬱和焦慮,減輕對膝關節的“載荷”。這裏需要強調的是,不同的患者應選擇不同的運動方式,如有頸椎、腰椎骨關節炎的人,應經常進行頸、腰旋轉和屈伸動作;手骨關節炎者,適宜經常進行抓、握等活動。

在影響女性健康的疾病排行榜中,骨關節炎列居第四位;而在影響男性健康的疾病排行榜中,骨關節炎則排序第八。目前,全球人口中大約有3億人罹患骨關節炎。在亞洲,每6人中就有1人被骨關節炎折磨。老年人是骨關節炎的高發人羣,其中相當一部分人是缺乏鍛鍊或盲目鍛鍊所致的關節組織病變。

標籤:養生 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