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養生 > 心理養生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如何解決

提供穩定關愛;重視家庭關愛,加強情感交流;落實長輩職責,充分履行責任。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如何解決1

落實基層責任,提供穩定關愛

為保證每一個農村留守兒童都能得到社會的關愛,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留守孩子的心理狀況應得到全社會的關注。

特別是要落實縣、鄉鎮人民政府以及村民委員會的職責,根據留守兒童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開展活動,注重對其心理方面的教育與引導,積極為他們提供幫助。

首先,重視發揮縣、鄉鎮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員會在基層組織中的角色作用,縣級人民政府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

為留守兒童制定、貫徹並落實切合實際的政策,組織開展關愛留守兒童的行動,為其設立專門的活動場所,工作機構和關愛中心。

確保在本地方讓所有留守兒童都能得到關愛。

鄉鎮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員會要針對不同年齡、性別的留守兒童羣體,進行實地走訪,動態監測,瞭解他們的心理狀況,生活需求以便及時準確掌握他們的信息。

此外,還可以深入到留守兒童的日常生活中去,關注他們的生活情況,對他們的臨時監護人進行監督,定期召開座談會等,使其更加重視留守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狀況。

為切實改善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狀況提供助力,逐步形成留守兒童外部保護網,從而提供持續穩定的關愛。

其次,積極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

縣、鄉鎮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員會積極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宣傳關愛理念,動員全社會的力量積極參與關愛服務。

呼籲更多人對改善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狀況重視以及更加關注其成長過程,廣泛開展“愛心捐贈”活動,“1+1”幫扶活動,“兩地書,親子情”互動活動。

同時,組織娛樂活動,如羽毛球,籃球,下棋等活動,鼓勵留守兒童積極參與其中。

重視家庭關愛,加強情感交流

家庭關愛不僅要教育、引導監護人對子女履行監護與撫養責任,保證子女的基本生活,還要注重改善和子女的`親情關係,促進感情溝通,緩解子女的孤獨感。

目前,特別要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況,外出務工的青年應採取多種途徑,與子女建立良好的聯絡關係,及時掌握子女的情況。

儘量經常探望子女,保持必不可少的情感交流。

在家庭關愛中,父母對兒童的關心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要充分認識到家庭在留守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

每一位父母都應履行自己的責任,外出打工也要及時瞭解孩子的現狀,加強情感聯繫。

利用通訊工具與孩子保持經常性的交流,定期與孩子通過視頻通話,瞭解他們的學習狀況,日常生活,心理狀況,情感需求,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溝通機會。

即便身在他鄉,也要加強情感交流,同時也要及時處理孩子在生活上,學習上及心理上遇到的問題,高度重視孩子的身心健康,讓孩子體會到父母對他們的關愛。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如何解決
  

落實長輩職責,充分履行責任

當今,我國對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模式主要是隔代制,即長輩監護。

農村留守兒童一般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料,長輩上了歲數,體力、精力都比年輕人差,對孫子孫女的照料也不夠重視,受教育程度也不高。

有的是文盲甚至沒上過學,與孩子交流存在一定的隔閡,對於孩子的成長基本沒有規劃,溺愛、縱容也不例外,最終的後果是,成長過於隨心所欲,想怎樣就怎樣。

此外,孩子和隔代監護人相處不好,導致孩子不願與長輩分享自己的日常學習及生活狀況,出現心理困惑時,他們會隱藏在自己內心深處。

而不是尋求別人的幫助,生活上和心理上都會出現一些問題。

因此,要落實隔代監護人職責,加強對留守兒童監護的質量與水平,並切實履行責任。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如何解決2

1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分析

1.1自卑心理嚴重。從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來説,人的需求是分層次的,從最低級的生理需求,到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層次逐漸增高。

而在農村留守兒童中最需要的是情感需求。兒童時期是最需要父母的關愛的,一個沒有受到父母關愛的孩子,會認為自己在家庭沒有價值,從而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同樣,情感的缺失也會使留守兒童的心理出現扭曲和變形,認為自己不如別人,出現自卑心理,對兒童的成長髮展不利。

1.2盲目衝動現象。由於農村留守兒童沒有與父母生活在一起,而照看他們的祖輩們只是在物質需求上滿足孩子,再加上老人對孩子的溺愛,即使有些問題也不去管教,不進行心理的溝通,任其發展,結果產生越來越多的不良習慣。脾氣暴躁、遇事容易衝動,嚴重影響了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

1.3逆反心理嚴重。父母外出打工,很多孩子從心理上認為父母對自己不重視,甚至不理解父母的做法,產生怨恨的心理,導致孩子在與人的交往中缺乏自信,敏感多疑,帶着敵意的眼光去看待別人。

很多留守兒童出現嚴重的.逆反心理,容易在小事上斤斤計較,不服教師、監護人的管教,我行我素、違法亂紀等,也有沉迷於網絡遊戲、觀看不良錄像、小偷小摸的行為,甚至與社會上不良青年結交,最後走上犯罪的道路。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如何解決 第2張
  

2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對策

2.1充分發揮政府的職能,讓留守兒童有家可回。政府應制定相關政策,用制度法規來保護留守兒童的合法權益,改善留守兒童有家不可回的狀態。尤其是對於流入城市的農民工,要在政策上給予優惠,使其與城市人有平等的權利,在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進行改革,使留守孩子能夠生活在父母身邊,這其實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最好辦法。

對於農村來説,也要加強和改進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建設,為留守兒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生活條件,使留守兒童在集體中健康成長,以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

2.2營造社會氛圍,關愛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留守兒童問題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為此,要加大宣傳力度,利用社會力量來構建社會監護體系,以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要加強針對留守兒童的各種幫扶活動,利用義務輔導員,發揮學校教師、志願者組織的代理家長活動,豐富留守兒童的課外生活,宣傳保護留守兒童的法律法規,對留守兒童進行特殊的心理關愛,為兒童的快樂成長創造條件。

2.3加強家庭教育,為兒童心理健康保駕護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集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於一體,家庭環境是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家長應該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

實際上,孩子從學齡前、到國小到國中也是有限的幾年時間,在這幾年中如果家長選擇了掙錢,雖然會改善家裏的經濟條件,但同時,陪伴孩子的時間也就少了,這不僅會造成孩子情感的缺失,也是家長教育的損失,這些損失是無形的,是看不到的,而且教育的影響是一生的。

為此,家長要儘量做到工作和教育管理孩子兩不誤,如果必須外出務工,可以選擇一位家長出去,另一位家長在家陪伴孩子,對孩子進行監督管理。

同時,要建立親子溝通渠道,利用網絡視頻、電話等方式進行交流,瞭解孩子的學習生活狀況,使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的愛就在身邊,在愛的陪伴下健康成長。也要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和育兒理念,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以提升家庭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