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養生 > 心理養生

留守兒童心理問題

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父母角色的缺失導致留守兒童精神創傷,父母長年在外打工,與子女接觸少、溝通少,根本沒有體會到孩子的內心世界,忽視了對孩子進行心理教育和疏導,下面分享留守兒童心理問題。

留守兒童心理問題1

1、由於“留守兒童”長期生活在特殊的環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關愛與呵護,久而久之,產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留守兒童”自幼離開父母,缺乏親情的關愛,往往易產生焦慮、煩躁、悲觀、疑慮等一系列的消極情緒;在性格方面,較為突出的是性格柔弱內向、自卑孤僻;學習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輔導,導致困難重重;行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監護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況下,“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沉迷於遊戲廳、網吧等娛樂場所,引起行為上的偏差,嚴重者走上犯罪的道路,誤入歧途。

2、留守兒童周圍的人現在的生存壓力很大,他們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他們。

培養“留守兒童”的心理調適能力

1、自信心的培養

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一定能夠達到某一目標或完成某一項任務的心理狀態。“留守兒童” 由於不能得到父母及時的管教,而隔代監護人爺爺奶奶等又常常溺愛或放縱他們的`行為,致使他們學習的自覺性較差,成績落後,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信心。

要學會正確評價自己。“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不要死盯着自己的短處,要善於發掘和發展自己的優勢,“避己之短,揚己之長”,對自己做出公正全面的評價。

教師要指導“留守兒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性大的事情,如幫爺爺奶奶做一些家務,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學會克服自己學習上的一些不良習慣等,即使很小的事,也能獲得成功的體驗,起到增強自信心的作用。

留守兒童心理問題
  

2、抗挫折能力培養

挫折可以稱為是需要得不到滿足時的緊張情緒狀態。挫折感在“留守兒童”的心理上表現很明顯,他們常常會由於考試的失敗、學業的擔憂、社交的障礙、缺少父母的關愛等方面的原因體驗到挫折感。他們的情緒常常處於失望、焦慮、沮喪等緊張狀態。

遇到挫折時應進行冷靜的分析,從主客觀、目標、環境條件等方面找到受挫的原因,並採取有效的補救措施。要善於根據自己的優勢確立奮鬥目標,在前進過程中發現不切合實際時,要及時調整,化壓力為動力。其實,適度的刺激和壓力能有效的調整機體的積極因素,正所謂“自古雄才多磨難”。要有一個辯證的挫折觀,保持自信和樂觀的態度,學會悦納自己。

3、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

現代社會人際交往和合作能力愈來愈顯得必不可少。但這方面的能力並不是天生的,而是經過一定的實踐逐漸形成的。“留守兒童”由於長時間缺少父母的關愛呵護,自閉心理較為嚴重,常常不願與人交往,心理壓力較大。

在學校教育中,教師要鼓勵他們多參加班級和學校的各種活動,為他們展示和表現自己提供一定的平台。應該鼓勵他們克服自閉心理,試探着主動與人交往,慢慢獲得成功的體驗。

留守兒童心理問題2

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1、思想預測

思想預測是指人們根據思想活動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事先估計和分析產生思想問題和不良品德行為的可能性,以求及早預防和早期糾正。“留守兒童”正處在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在缺乏父母之愛的生活環境中,經常產生思想矛盾,自卑心理嚴重,情緒常常處於很不穩定的狀態。俗話説:“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留守兒童”思想面貌的變化不管順向進步還是逆向發展,預先總會有跡象。很多有經驗的老師,為了預測“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情形,往往有意特設一些情境,來預測心理健康的程度。像這種“徵候預測法”需要教師具有敏鋭的觀察力,從細微之處入手,要善於駕馭學生髮展的方向。

教師在確定預測方法時,要明確預測目標,掌握“留守兒童”思想主流發展的趨勢,或者可能產生的問題,以得到及時的`指導。

2、心理保健

教師要有意識的教給“留守兒童”心理保健的方法,通過學生積極主動的自我心理調節,使其心理趨於穩定和平衡。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轉移法:要學會自覺的轉移自己的注意中心。對正在經受精神折磨的兒童,要讓他設法擺脱眼前的情境,如傾聽自己喜歡的音樂,或者户外散步,呼吸新鮮的空氣,可以通過一些羣體的娛樂活動,如下棋,練習書法,畫畫等有有益的活動來消除當時不正常的情緒。

宣泄法:壓抑、自卑,自棄等心理是“留守兒童”常見的心理狀態,要讓學生學會用恰當的方法得以排解:可以通過寫日記訴説,給遠方的父母寫信或者打電話訴説,也可以在空曠的地方大聲吼叫等方法,及時疏導心結,化解積鬱,求得心理平衡。還可以找知心朋友和值得信任的師長,傾吐悲傷、委屈、苦惱、憤怒等情緒,以解除內心的衝突。

自我暗示法:成語中的望梅止渴、草木皆兵、杯弓蛇影 等,都是暗示作用的生動寫照,暗示作用能夠強烈地影響人體的生理機能,對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能起顯著的導向作 用。

當記恨念頭產生的時候,要用語言自我暗示,強制壓抑自己萌發錯誤的動機和慾望。要不斷的告訴自己,“我能行”、“我一定會處理的很好”、“我不比別人差”,不輕言放棄。經常性的努力,不懈的鍛鍊,會使你走出自卑的陰影。

留守兒童心理問題 第2張
  

兒童心理問題有哪些

一是生活問題,

由於沒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顧,部分留守兒童營養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很大損害。

二是教育問題,

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兒童農活、家務活增多,學習成績下降,有些還由於厭學等原因逃學輟學。

三是心理問題,

由於親情缺失,兒童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一些留守兒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

四是道德行為問題,

由於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約束,一些留守兒童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違法違紀案件呈現上升趨勢。

五是安全問題,

據全國婦聯12省市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顯示,部分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身邊,而經常受到同學、鄰居的欺負。

留守兒童心理問題3

兒童心理問題

1、 失父母之愛,如父母離異、喪亡、不和等。這些大的家庭動盪會給孩子細小的心靈蒙上陰影。

2、受蔑視和拋棄,心理長期自卑,抑鬱成疾。這些幼兒大多是被遺棄兒童或殘疾、低能兒童。

3、家族中有抑鬱症病人,這是遺傳因素。

幼兒抑鬱症的臨牀表現與成年人不一樣,一般有以下三種表現:

1、表現為身體不舒服,常見為胃腸道症狀,如嘔吐、腹部不適、厭食等,極容易發生誤診。

2、急性抑鬱反應:表現為驚恐、絕望、傷心流淚、不進食、失眠、夜驚多惡夢等。大多在受到急劇和嚴重的精神刺激後引起。所幸症狀持續時間不長,恢復較快。

3、慢性抑鬱反應:情緒持續低沉、抑鬱、悲觀、寡歡,經久不愈。

幼兒抑鬱症的治療是綜合性的,除了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外,還要改變不良的家庭環境。有抑鬱症家族遺傳史者,治療效果較差。

行為突變應警惕

性格突變。當一個外向樂觀的孩子突然變得沉默、自卑、內向、退縮時,或當一個文靜、有禮貌的孩子突然變得急躁、容易激動、沒禮貌,以及經常與家長和老師產生對立情緒時,就應考慮患抑鬱症的可能。

學習突變。當一個一貫成績優良,勤奮好學的學生突然出現學習困難,注意力和記憶力下降,上課不專心,作業完成困難,成績急劇下降,以及自暴自棄時,一定要帶他們去看心理醫生,以便及時診治。

失眠。兒童一般很少失眠,若一個孩子失眠、夜驚、多惡夢、睡眠中經常輾轉反側,且持續時間長達數月,日間精神萎靡不振,這就應警惕患抑鬱症的可能。

抑鬱症患兒往往感到很孤獨,認為沒有人能理解他們,往往會出現情緒低落、興趣減少、自我評價降低、言語減少、動作遲緩、行為退縮、激惹性增高、容易發脾氣、恐懼不安、悲觀厭世等表現,甚至產生自殺的企圖。

精神壓力的產物

雖然引發兒童抑鬱症的病因有多種,但最重要的還是精神壓力。不少患者幼年時期心理素質較差,自尊心很強,但又很脆弱,心理不穩定,遇到困難就容易產生精神壓力。如果兒童長期處在這樣的重壓之下,那麼一個微小的挫折就有可能摧毀其精神,讓他們患上抑鬱症。

首先,來自學習方面的壓力。大體上説,每一種學習障礙都會導致情緒問題,都會使兒童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使自己的信心發生動搖,並感到沮喪和憂愁。而這些情緒問題又會進一步影響學生的學習,從而形成惡性循環。有些學習成績一貫很好的.兒童,由於某一次考試成績不好,也可能發生抑鬱症。

其次,父母或老師管教方式不恰當。當孩子出現成績滑坡或犯錯誤時,沒能得到父母和老師的諒解、鼓勵,而是遭受到嚴厲的教訓、責罵,甚至體罰,這樣極易摧毀孩子脆弱的自信,重創他們的自尊,讓他們害怕見到父母或老師,陷入過度擔心、害怕的狀態,這樣就容易發生孤僻、沉默、自卑等抑鬱情緒。

再次,心理應激事件也是誘因。如失去親人、父母離異、缺乏家庭温暖,以及遭到虐待、拋棄等。

留守兒童心理問題 第3張
  

及時治療是關鍵

兒童抑鬱症和成年人有較大的不同,容易被家長和老師忽視,因此,重視兒童抑鬱症的早期識別和防治,就顯得非常重要。

導致兒童抑鬱症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我們仍可從兒童的生活經歷中找出某些原因。根據患兒發病的有關因素和症狀特徵,可以採取心理治療,包括行為療法、遊戲療法、暗示療法等。

同時要對患兒進行耐心的引導,幫助患兒克服情緒上的障礙,逐步培養其堅強健全的性格。要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實踐活動,改善情緒,增進與同學的交往,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環境。同時,家長要學會正確地教育孩子,改善家庭環境,以減少對孩子心理上的不良刺激。

必要的時候,須在醫生指導下對患兒進行藥物治療,家長切勿隨便給孩子亂用藥物。同時,家庭治療必須貫穿治療全過程。孩子的進步,離不開父母的配合,父母對孩子不要總是抱怨、打罵,對患兒的進步要滿懷期待。

並充滿信心。堅持不斷給患兒加油,而且要能夠耐心地看待患兒的“過錯”,給予寬容與引導。雖然治療的過程中難免有反覆,但只要堅持“給孩子尊重,多鼓勵孩子”這條原則,就能還孩子一片明朗的天空。

標籤:兒童心理 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