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養生 > 四季養生

冬季養生需要知道的一些小常識

在嚴寒的惡劣氣候條件下,人體機能容易發生紊亂,尤其是年老體弱者,當不能適應外界環境變化時,就會誘發疾病,如感冒、慢性支氣管炎、肺炎、冠心病、心肌梗死、腦出血等。為了避免在冬季因寒冷的刺激而發生眾多的病症,做好各種防寒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冬季養生小常識

1、防寒措施

一般家庭居室,室温宜保持在15QC-2OoC。在低温環境中,要配備好防寒的服裝、帽、鞋、手套等。服裝、鞋、手套等應避免潮濕,保持乾燥。手腳部位不可縛緊,以免影響到末梢血液循環而引起凍瘡、凍傷等。

凡是有高血壓、心血管系統疾病、肝臟病、胃酸過多者、胃腸功能障礙、腎功能減退、體質虛弱而常感冒者,都應避免在低温環境下工作,50歲以上的人也不宜從事這方面工作。

2、強身健心

在冬季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既可舒展筋骨,流通血脈,又能增熱保暖防寒。對中老年人來説,冬季鍛鍊以室內為主,天氣晴好時可到室外散步、打太極拳、做保健操,也可跳舞娛樂。但遇到天氣不好,如大風、大寒、大霧時則應避免。不宜起得太早作晨練。運動量不宜過大,宜量力而行。同時,還要保持樂觀、安定的情緒,不做無謂的精力消耗,做到養精蓄鋭,這有益於防治疾病。

3、禦寒飲食

冬天應選食熱量較高的禦寒食品。肉類,以狗肉、羊肉、牛肉為主,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脂肪,提供機體熱量較多。醫學研究還發現,人在冬天怕冷,除了外界寒冷的氣候條件外,還與機體內某些無機鹽的缺乏有關。在蔬菜尤其是蔬菜的老葉、黃葉、根及皮內均含有豐富的無機鹽,因此在食用時不要去掉這些有益的部分。人體缺鐵可以使人覺得怕冷,這時可增加吃含鐵豐富的食品,如肝臟、瘦肉、蛋黃、黑木耳、黑芝麻、香血糯、海蔘等。新鮮蔬菜與肉類摻雜起來吃則防寒的效果更好。

三九嚴寒時節宜適當選擇補品,中醫認為,此時進補,可以萌育元氣、養精蓄鋭。

當然,冬令進補不是泛補、濫補,進補時做到有的放矢,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人體的甲狀腺分泌具有產熱效應,故宜多吃有助於甲狀腺功能活動的含碘食物,如海帶、魚、蝦、牡蠣、紫菜等海水中或水中生長的食物。

有些果品含蛋白質、脂肪及糖類較多,如紅棗、板栗、核桃仁、柿餅、桂圓、幹荔枝等,也是冬令禦寒的佳品。

冬季養生需要知道的一些小常識

冬天喝什麼粥最好呢

燕麥粥

原料:燕麥50g、同等份水、牛奶適量。

做法:將燕麥用同等份水煮5~6分鐘,至糊狀時,加入適量牛奶即可食用。

功效:燕麥粥一年四季均可食用,是早餐中的佳品。冬季氣候乾燥,人體需補充一定的水分,而燕麥富含膳食纖維,食用後具有一定的飽腹感,具有補虛健脾的功效,經常喝燕麥粥還可起到增加腸胃蠕動,幫助緩解冬季因身體缺水而導致的便祕症狀,尤其適宜於小孩及老年人食用。

蓮子粥

原料:蓮子50克,糯米50克,紅糖一匙。

做法:蓮子用開水泡脹,去心,倒入鍋內,加水,小火先煮半小時備用。再將糯米洗淨倒入鍋內,加水,旺火10分鐘後倒入蓮肉及湯,加糖,改用小火燉半小時即可。作早餐或下午當點心吃。蓮子要用開水泡,提早多泡幾小時,這樣煮出來不會硬,因為蓮子很耐煮,不容易爛。

功效:有補中燥濕、健脾暖胃、止瀉斂汗、安神固精之效。適合於胃寒怕冷,遇冷則瀉,睡眠不佳的患者。

山藥豬肝西芹粥

原料:大米150克,山藥100克,豬肝50克,杏鮑菇50克,西芹2根,鹽,醬油,薑末,葱,胡椒粉,味精,生粉,橄欖油(麻油),葱花。

做法:豬肝切片,依次加入鹽、生抽、薑末、葱、胡椒粉、味精、生粉拌勻醃製;山藥切塊待用。大米熬粥,大火燒開後,小火慢熬至開花,放入山藥塊和杏鮑菇,繼續熬至濃稠,加鹽調味。把醃製好的豬肝浸入調好味的米粥中。然後滴入橄欖油(麻油),最後放西芹丁,順着一個方向攪勻,撒上葱花,關火,蓋上鍋蓋燜五分鐘。

功效:山藥富含優質的蛋白質,健脾養胃,低熱量,冬季養生多吃也不用擔心發胖。豬肝富含維生素A,有明目補血的功效。中國吃網提醒,豬肝膽固醇高,不宜多吃。而與山藥、杏鮑菇、芹菜相配煮粥,再佐以橄欖油,就能達到營養均衡的目的。

蘿蔔粥

原料:粳米50~100g,白蘿蔔200g。

做法:待水燒開,將粳米洗淨放入鍋內,煮約10分鐘,至輕微糊狀後,放入蘿蔔丁或塊同煮,待米和蘿蔔充分黏在一起成粥狀後,依據自身口味加入適量食鹽或蜂蜜,即可食用。

功效:俗話説“冬吃蘿蔔夏吃薑”,可見,蘿蔔是冬季滋補的佳品。同時,冬季應着重以養陰為主,而蘿蔔是養陰的最佳食物;此外,冬季氣候乾燥,很多人會出現咽乾、乾咳、哮喘等呼吸道疾病,蘿蔔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順氣消食、散淤解毒、通利大便的功效。

冬季養生需要知道的一些小常識 第2張

牛奶黑米粥

原料:牛奶250毫升,黑米10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黑米淘洗乾淨,加入適量水,放入鍋中浸泡2―3小時,然後中火煮至粥快熟時,加入牛奶、白糖煮熟。每日2次,早晚空腹温熱服食。

功效:黑米能補血,特別適用於產婦,也特別適合老年人來吃。老是氣短乏力,而且一上班就犯困,建議每天吃一碗黑米粥可以補氣養血。此粥具有益氣、養血、生津、健脾胃的作用,適用於產後、病後以及老年人等一切氣血虧虛、津液不足、脾胃虛弱者服用。

小米南瓜紅棗粥

原料:小米75克、糯米15克、紅棗6個、南瓜200克。

做法:準備好原料,紅棗用剪刀剪成小碎塊,棗核丟棄;南瓜切掉外皮,隔熱水蒸熟爛;碾成南瓜泥;鍋中放入小米、糯米和足量的水浸泡15分鐘,蓋上蓋煮;水沸騰後,開蓋,放入紅棗;重新蓋上蓋,此時放把湯勺在鍋中以隔開鍋與蓋,留出些空隙,出轉上火繼續煮;每隔幾分鐘用勺子攪動一下,防鍋底粘連。當粥煮得稀稠合自己意時,放入南瓜泥,勺子慢慢把南瓜泥在粥中攪散;直至南瓜泥完全融入小米粥中,表面出現粥糊時,即可關火。

功效:紅棗粥採用紅棗,大米加適量水一起烹飪而成。因為大米中含有蛋白質、脂肪、有機酸、單糖,維生素B、鈣、磷和鐵等元素,所以紅棗粥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益精強志、和五臟、通血脈、聰耳明目、止煩、止渴、止瀉的功效。

番薯粥

原料:番薯100克、粳米150克。

做法:取番薯100克洗淨切小塊,與粳米150克及適量水同煮成粥,作早晚餐食用。

功效:番薯是人們常食之佳蔬。《綱目拾遺》載,番薯可“補中、和血、肥五臟”。中醫認為,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能將水谷化生為氣血,滋養榮潤面部肌膚,使人容光煥發。本粥便據其健脾胃,和氣血之功,來達到潤膚悦色之效果。

黨蔘大棗粥

原料:黨蔘15克,大棗10枚,陳皮3克。

做法:將上3味煎湯飲之。每天2次,7天為1個療程。

功效:養胃、消炎。主治慢性胃炎。

韭菜籽羊肉粥

原料:韭菜50~100g、羊肉50g、大米200g。

做法:將韭菜洗淨後,研磨成韭菜籽;羊肉切丁狀備用。先將羊肉煮熟後去沫,後放入大米,待其粘稠度剛好後,將韭菜籽放入其中,加入適量食鹽、味精等調味料,稍煮片刻後即可食用。

功效:冬季對應的臟器為腎臟,因此需以補腎為主,而羊肉性熱,尤其適宜於冬季補腎,同時其中的鐵、鈣、磷、維生素等微量元素豐富;韭菜是最好的補腎食物,可起到補腎暖陽的功效,尤其對腎虛引起的四肢發冷、胃寒、痛經者有益。該道粥品對冬季驅寒、保暖具有一定的補益作用。

冬季養生需要知道的一些小常識 第3張

冬天喝粥有什麼好處

“中醫認為,粥有和胃、補脾、養心、益腎、清肺、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和安神等多種功效,幾乎把人體的五臟六腑都兼顧到了。”吳偉康説,而從營養學的角度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的第一條就是“穀類為主,食物多樣,粗細搭配”,而粥在這三個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體現。

首先是穀類為主,絕大多數粥都是以米、面、雜糧為主,體現了“穀類為主”的基本原則。其次,食物多樣,粥的包容性強,想吃葷的,雞鴨魚肉都可以加到粥裏;想吃清淡的,蔬菜、水果、花卉等都能煲粥;想吃得“金貴”,加點鮑魚、海蔘、燕窩;想吃得“低調”,地瓜小米也可組搭配合。

至於粗細搭配,粥的最主要原料是穀物,其中粗糧、雜糧和全穀類食物,如小米、高粱、玉米、蕎麥、燕麥、薏米、紅小豆、綠豆、芸豆等,都可以放在一起煮成“一鍋粥”。

“由此看來,儘管喝粥有什麼養生和營養價值還沒做過大規模的臨牀研究,但這種能在民間流傳了上千年的飲食習慣,當中肯定是有道理的,值得我們傳承和推廣。”吳偉康説。

冬季養生需要知道的一些小常識 第4張

冬天防寒保暖注意事項

保暖:頭部脖子膝蓋 千萬別挨凍

作為名專家,吳偉康對冬季養生有自己的一套見解。他特別強調,冬季養生不能光着眼於“吃”,“別以為煮鍋粥,從早吃到晚就是健康的做法。”

吳偉康認為,平安越冬,第一要務就是保暖。“保暖離不開穿衣,但我發現很多人不懂得穿衣。”怎麼才算會穿衣?“那就是要把人體關鍵部位都保護起來,不受風寒邪氣的侵襲。”哪些是關鍵部位?“頭部、頸部、腰腹部和膝蓋。”

吳偉康説,頭頸部是人體神經和血管最豐富的部位之一,同時又是冬季最經常暴露在外的地方。醫學研究發現,靜止狀態不戴帽的人,在環境氣温為15℃時,從頭部散失的熱量占人體總熱量的30%,4℃時散失總熱量佔60%。此外,天冷令血管收縮,人們就會出現頭痛頭暈的症狀,對於腦血管病人來説,很容易誘發腦血管病。由此可見,頭頸部保暖非常重要。“所以冬天出門,最好戴帽子和圍巾。”腰腹部,是人體臟器最集中的區域,“肝、腎、脾等都在這裏。”同時,很多女士在冬季經常出現腰痛或手腳冰涼等症狀,往往都與腰腹部受寒有關。

“至於膝蓋,我經常看見一些大冷天裏穿短裙的女士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她們如果長期這樣穿衣,膝關節的磨損會加快、加重,關節炎就會比別人更早找上門。”吳偉康提醒,冬季應該穿上厚些的褲子和襪子,必要時戴上護膝;每天臨睡前用熱水泡腳10~15分鐘,擦乾後再在腳掌心部位摩擦60次,可起到禦寒的作用。平時踢毽子、走路,也可鍛鍊下肢,提高禦寒抗病能力。

飲食:冬季禦寒可適當增加些肉食

冬季養生自然離不開飲食。吳偉康認為,寒冬臘月裏除了喝粥,還應適當多攝入一些富含能量的食物,“如羊肉、牛肉和魚類等。”吳偉康解釋説,這是因為人體冬季散熱比平時厲害,要保持基礎體温,就要有足夠的物質來提供能量。“當然,如果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增加肉量時最好先諮詢醫生。”

與此同時,寒涼的東西要少吃,包括冷飲、水果甚至蔬菜。“冷飲冬天最好別喝了,而蔬果,吃的量也應比其他時節稍少一點。”吳偉康説,冬天一定要好好保護胃部,因為有臨牀統計顯示,一年中50%的胃病都會在秋冬季發作。“冬季飲食要暖胃,進食的東西應該儘量以温熱為主。”

需要注意的是,太油膩的東西在冬天也要少吃,否則容易消化不良。如果身體比較虛弱,如特別怕冷的人,可以適當在飲食中加些滋補的中藥。“當歸附子羊肉湯就是最經典的禦寒食療方。”吳偉康介紹道,其做法也不復雜,取當歸5克,附子10~20克,羊肉500克,加生薑數片。附子先煎1小時,然後放當歸、羊肉和生薑同煮,煮到羊肉軟爛就起鍋。“陽虛怕冷的人在臘月裏隔三差五喝上幾次效果很不錯。”飲湯之前如能諮詢中醫師,進行個人體質辨識就更好。(更多食療方敬請關注二維碼)

至於民間流傳的“喝酒取暖”做法,吳偉康並不贊同。“特別是烈酒,喝下去後會導致人體血管擴張,表面上好像是渾身發燙,但其實加快了身體的散熱。像一些人在酒樓喝得面紅耳赤,出門一招風,就容易感冒。而且冬天血管本身張力加大,喝酒過量容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

作息:冬季熬夜比夏季更傷身

除了穿衣和飲食,吳偉康指出冬季還要注意居室環境的衞生和作息的健康。

“天氣再冷也要保持室內通風。我特別反對一些老人的家裏,一到冬天就窗門緊閉。室內空氣不流通是百病之源,尤其是容易招惹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正確的做法是每天早晨和臨睡前把窗户打開半小時再關上。如果特別乾燥,睡覺時可在室內放盆水,增加濕度。”

作息方面,吳偉康提醒,冬季熬夜比夏季更傷身。“這是因為冬天人體的陽氣本來就弱,而深夜到凌晨這段時間又是一天中陽氣最弱、最寒冷的時段,早睡本來就是順應季節變換的做法。如果這個時候不睡覺,即使穿再多的衣服在身上,人體都很難抵擋寒邪的入侵。”吳偉康建議,冬季最佳的上牀時間是晚上10時左右,“可以靠在牀上看看書,聽聽舒緩的音樂,爭取11時之前入睡。”早上最好能在6~7時起牀,“我不主張冬季太早外出運動,特別是霧霾濃重的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