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閲讀

慈禧為什麼不救安德海

閲讀1.6W

慈禧為什麼不救安德海,慈禧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手握大權的皇太后,她掌握最高權力的時間長達48年之久,慈禧作為最夠統治者,帶給中國的傷害是非常嚴重的,下面介紹慈禧為什麼不救安德海。

慈禧為什麼不救安德海1

大太監安德海的大名我想諸位讀者都不陌生,作為慈禧身邊最得寵的狗腿子,安德海一直有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錯覺,做事橫行霸道無所顧忌不説,就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裏。

然而也正是狂妄自大害死了他,出京採購時落到巡撫丁寶楨手上,僅僅五天便身首異處。值得一提的是,慈禧並沒有因此懲罰丁寶楨,反而對他更加重用,安德海性命之輕賤可見一斑。

安德海,直隸南皮人,因家境貧寒便在八九歲的時候選擇淨身入宮。憑藉着聰明伶俐與吃苦耐人的性格,安德海很快便得到咸豐帝與慈禧的賞識,地位與日俱增,前途一片光明。

不過真正讓安德海飛黃騰達的事情還是辛酉政變。咸豐皇帝死後,慈禧為了奪取大權,斷然發動辛酉政變,殺害無數政敵,將朝政大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在政變過程中,安德海充當信使的角色,為慈禧做出決策貢獻了不少力量,再加上慈禧平時就非常喜愛安德海的機靈懂事,所以辛酉政變以後安德海一躍成為天字一號大太監,可謂紅的發紫。

都説男人得勢就變壞,就連身為太監的安德海也不例外。安德海得勢的時候只有16歲,正是年少輕狂的年紀,倚仗着慈禧的寵信他開始橫行霸道、為所欲為,不但將恭親王奕?在內的大臣都得罪了個遍,就連同治皇帝也不放在眼裏,這為他後來被殺埋下伏筆。

慈禧發動政變的時候,同治只有六歲,還是個不諳世事的無知孩童,不過即便如此,慈禧仍然沒有放棄對他的掌控,她讓安德海作為“監控儀”時刻監控同治的一舉一動,這變相給予安德海打小報告的權力。

憑藉這份權力,安德海逐漸不把年幼的統治放在眼裏,有事沒事就向慈禧打小報告,企圖藉此凸顯自己工作有多賣力。

而同治在安德海的監視之下過得非常煎熬,幾乎是如履薄冰,久而久之他越來越討厭安德海,甚至不止一次對身邊的太監説要砍掉安德海的腦袋。

到了1869年,同治已經長成十四歲的少年,按照規定再過兩年他就能冊立皇后,並且真正從慈禧手中接過朝政大權。

恰巧這一年清王朝消滅了最後一支殘餘的太平天國軍隊,真正實現了太平盛世,慈禧高興,安德海也很高興。

因為戰亂在宮中呆了許多時日,他早就憋壞了,如今天下太平,安德海想出宮放飛自我,順便撈撈油水,於是他向慈禧申請到江南置辦龍袍以及同治大婚需要的各種物品。

對於安德海的要求,其實慈禧也很為難。因為明朝出現了不少宦官專權的情況,清朝為了吸取教訓堅決不允許宦官干政,也不允許他們擅自離開皇城,慈禧雖然也違背了外戚不得干政的祖訓,但對於其他人還是非常嚴格的,所以慈禧並沒有第一時間答應安德海的`請求,不過出於寵信也沒有明確表示拒絕。

然而在安德海看來,慈禧的不反對就是同意,況且他認為自己身為慈禧身邊的大紅人,出個皇城沒什麼大不了的。

不過出發之前,他還派人打探同治皇帝的態度,畢竟此時後者已經十四歲了,不是當初那個任他欺負的孩童皇帝,為了保險起見還得經過這個皇帝的許可。

同治皇帝對於安德海早已恨之入骨,正愁沒辦法處理對方,聽説安德海想要出京採購,同治馬上找人商量對策,如何利用這個機會整死安德海。

經過一番討論,同治皇帝他們覺得故意將安德海放出皇城,之後再以對方沒有允許擅自出京將其處死。為了達成目的,同治皇帝故意讓身邊的太監告訴安德海“萬歲 爺沒功夫管這些閒事”,以模糊的態度迷惑安德海。

慈禧為什麼不救安德海
  

安德海一聽果然上當,認為同治皇帝默許他出城這件事,於是再也沒有心理負擔,於是帶着一羣小跟班,興致盎然地出京前往江南採購。

同治八年七月六日,安德海準備了兩艘大船,船上有他的媳婦、妹妹、叔叔等三十多位族人親屬,以及十多名擔任保衞工作的鏢師,從北京出發,經過天津,然後下到山東。

一路上安德海橫行霸道,打着採購的旗號明目張膽地收受賄賂,各地官員全都敢怒不敢言,然而到了山東地界他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當時丁寶楨是山東巡撫,負責管轄山東地界的大小事務,聽聞安德海在自己的轄區內作威作福,清正廉潔的丁寶楨頓時就不樂意了,他立刻派人就安德海逮捕歸案。

而後丁寶楨親自審問安德海,後者口口聲聲稱自己得到慈禧的允許才出宮,結果拿不住任何切實的證據。

丁寶楨認為安德海私自出宮已經違背了清朝的祖訓,況且他也拿不住任何實際證據證明自己得到慈禧的許可,於是乎丁寶楨修書一封命人上奏,然後將安德海處死了。

對於丁寶楨殺死安德海的過程,《清史稿》如是記載:

八年秋,乘樓船緣運河南下,旗繒殊異,稱有密遣。所過招納權賄,無敢發者。至泰安,寶楨先已入告,使騎捕而守之。安得海猶大言,謂:“汝輩自速辜耳!”傳送濟南,寶楨曰:“宦豎私出,非制。且大臣未聞有命,必詐無疑。”奏上,遂正法。

從安德海被抓到被殺,中間只有不到五天的時間,我們不僅感慨丁寶楨辦事效率之高,並且絲毫沒有顧及安德海敏感的身份。

有道是“打狗還得看主人”,既然丁寶楨動了奴才安德海,那身為主子的慈禧又是如何報復對方的呢?

出人意料的是,丁寶楨的仕途生涯並沒有因此受到影響,他甚至還在幾年後升任四川總督,丁寶楨死後又被追贈太子太保,入祀賢良祠,享受後世的香火侍奉,可謂風光無比。

為什麼丁寶楨摸了老虎尾巴卻沒有遭到報復呢?其實説白了,這一切都是安德海咎由自取,慈禧根本沒有義務也不打算為他收拾殘局。

前面我們説過,太監不能擅自出宮是清朝的祖訓,所以當初安德海請求出宮的時候慈禧根本沒有明確的答應,更沒有給予他任何切實的“尚方寶劍”。

可是安德海呢?不但誤解了慈禧的意思,還自以為是地跑到別人的地盤上作威作福,最後招來殺身之禍,這怪得了誰?完全就是他咎由自取!

慈禧雖然手握大權,但身為統治者也必須講道理,丁寶楨搬出清朝祖訓,藉此處死安德海,完全符合規矩,慈禧根本沒有反駁的正當理由。

況且,丁寶楨的執法程序也是非常符合規定的,他先是“奏上”,然後再斬殺安德海的命令,換句話説丁寶楨是按命令行事,這有什麼錯呢?

既然是上頭的命令,那上位者當中誰又想置安德海於死地呢?答案就是那個飽受監視之苦的同治皇帝。

之前也説過,同治早就知道安德海想要下江南採購,甚至還故意放對方出宮,所以對於安德海的動態他必然是瞭如指掌,丁寶楨將安德海抓捕並上奏的事情他也肯定早已知曉。

可當時是慈禧聽政,同治又如何幹預對方處理這件事呢?不要忘了,除了同治外,還有滿朝文武大臣。

安德海自從得勢以後就一直作威作福,完全不把其他官員放在眼裏,包括當初在辛酉政變中立下不小功勞的恭親王奕?。

因為狂妄安德海不知不覺將朝廷上所有的官員都得罪了個遍,他們幾乎全都想要將安德海千刀萬剮。

所以同治皇帝瞅準這個機會,讓朝中文武百官一統向慈禧施壓,再加上他們佔着理,所以哪怕慈禧有護短之心,也不得不同樣丁寶楨請求處死安德海的奏章了。

所以説,丁寶楨處死安德海,其實已經得到了慈禧的許可,為了維護自己的威信,慈禧毫不猶豫地拋棄了身邊最得寵奴僕的性命,封建社會太監生命之卑賤可見一斑!

總而言之,丁寶楨殺了大太監安德海以後,不但沒有遭到報復,反而步步高昇,這不僅僅是因為安德海違背了清朝的祖訓,更重要的是慈禧選擇放棄這個不聽話的奴僕。

事實證明,安德海的死並沒有任何價值,他死後不久慈禧又開始寵信另一個名為李蓮英的太監,後者逐漸取代安德海的地位成為慈禧身邊的大紅人,而安德海這個名字早已被慈禧忘得一乾二淨,或許這就是封建社會太監走狗的可悲之處!

慈禧為什麼不救安德海2

慈禧的資料

慈禧,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妃嬪,同治帝生母,晚清實際統治者。

1861年,咸豐帝駕崩,慈禧聯合慈安太后、恭親王奕欣發動辛酉政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1898年,發動戊戌政變;1900年,實行清末新政。1908年11月15日,慈禧在儀鸞殿去世,諡號“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簡稱“孝欽顯皇后”。

出生日期

1835年11月29日

出生地:

北京

逝世日期:

1908年11月15日

簡單介紹慈禧太后的一生

慈禧太后的一生可以分為四個時期概括,它們分別是咸豐時期、同治時期、光緒時期還有晚年訓政時期。

1、咸豐時期

咸豐二年二月十一日(1852年2月,十七歲),葉赫那拉氏被選秀入宮,賜號蘭貴人。咸豐四年二月二日(1854年,十九歲),晉封懿嬪。咸豐六年(1856年)三月,生下咸豐帝唯一的皇子載淳(即同治皇帝),晉封懿妃。咸豐七年正月初(1857年,二十二歲),晉封懿貴妃。

慈禧為什麼不救安德海 第2張
  

2、同治時期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前,葉赫那拉氏隨咸豐帝逃往熱河。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欣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后捲簾歸政。

3、光緒時期

1875年1月,同治帝病逝。慈禧立她的侄子(丈夫的侄子)兼外甥4歲的.愛新覺羅·載湉為帝,改年號為“光緒”,兩宮太后再次垂簾聽政。1884年4月8日,慈禧發動甲申易樞朝局之變,將以恭親王奕欣為首的軍機處大臣全班罷免,開始西宮獨裁。

4、晚年訓政時期

戊戌政變後,中國北方興起義和團運動,慈禧最初主剿,但鎮壓屢屢失敗,義和團迅猛發展並進入北京。慈禧希望剿撫並用,區別對待義和團,但列強要求清政府完全剿滅義和團,並且不顧清政府的反對,堅持調兵進京。

慈禧曾三次入棺:

第一次: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二日,慈禧撒手人寰。當天下午4時30分,掌儀司首領太監用鵝黃吉祥轎將慈禧的遺體從西苑儀鑾殿抬出,5時15分到皇極殿,放在牀上。第二天上午8時5分,在隆裕皇太后和瑾妃的敬視下,慈禧的遺體被殮入了棺內。宣統元年(1909年)十月初四巳時,慈禧的梓宮葬入菩陀峪定東陵地宮。

第二次:

慈禧死後20年,即1928年7月4日至10日。軍閥孫殿英盜掘了乾隆帝的裕陵和慈禧陵,毀棺拋屍,掠走了全部隨葬珍寶。慈禧遺體被拋出棺外,嘴裏的寶珠被摳走,上衣也被扒光了,下體僅剩一條內褲。盜案發生後,溥儀派載澤等人到東陵對慈禧的遺體進行了重新安葬。

第三次:

1983年12月初,旅遊已進入淡季。清東陵文物保管所領導決定清理慈禧內棺。12月6日,清理小組打開棺蓋後,看到一件黃緞大被把棺內蓋得嚴嚴實實,被上蓋着兩件衣服。很顯然,這是1928年載澤等人重殮時的原狀,55年來一直沒人動過。為穩妥起見,保管所領導決定先蓋上棺蓋,封閉地宮,將此事向上級彙報。

1984年1月4日,國家文物局派來了幾名專家,與清東陵文物保管所組成了一個清理慈禧內棺10人小組。清理小組用她身底下的如意板將遺體從棺中抬出,放在地宮的地面上。在棺內噴灑了防腐消毒藥液後,又將慈禧的遺體抬入棺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