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閲讀

趙佗為什麼不救秦國

閲讀2.24W

因為他無心也無力救秦國。

趙佗為什麼不救秦國1

趙佗無力救秦

趙佗、是河北正定縣走出來的英雄人物。正定縣在漢朝是常山郡真定縣、大名鼎鼎的常山趙子龍也出自正定。

戰國時此地屬趙國東垣縣、大約公元前240年趙佗出生於此。公元前222年秦國滅趙、他親身經歷了自己故國被秦國蠶食吞併的過程。

趙佗何時加入的秦國隊伍、史書沒有記載。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為主將、趙佗為副將率領五十萬大軍、兵分五路南征嶺南(百越)。

乃使尉屠睢發卒五十萬、為五軍、一軍塞鐔城之嶺、一軍守九疑之塞、一軍處番禺之都、一軍守南野之界、一軍結餘幹之水——《淮南子》

五十萬秦軍看起來挺嚇人、其實不是那麼回事。一是軍隊人數存疑、因為這一數據僅見於《淮南子》一書。二是士兵不是秦軍精鋭、多來自六國降卒、戰鬥力不強。

戰鬥的進程證明了這一點。當時的嶺南地區還是沒有開發過的落後地區、沒有國家、只有鬆散的眾部落。面對這樣的對手、所向披靡的秦軍竟“伏屍流血數十萬”、“三年未能越嶺”、主將屠睢也被越人殺死。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命任囂、趙佗率兵第二次征伐百越、兩人吸取了屠睢的教訓、團結越族各部落的頭人、酋長、安撫越人、這才平定了百越。

秦朝平定嶺南後、設立了南海、桂林、象三郡。南海郡治設在番禺(今廣州)、下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任囂為南海郡尉、趙佗任龍川縣令。

趙佗為什麼不救秦國
  

公元前208年、任囂把南海郡尉傳給趙佗。

據《中國各朝人口》一書考證、秦軍南征百越後、只剩下大約10萬人。即便這10萬都留下、攤到南海郡上也沒多少兵力。

更何況當年這些秦軍多在當地結婚生子、安家落户。即便有些人還在服兵役、他們能有幾人願意回中原替秦朝賣命嗎?

還有一點、南方已經平定、在嶺南應該實行的和其他各郡一樣的郡縣兵制。一般來講、一個郡的常備兵也就2000人。

所以、我認為趙佗當時手上並沒多少兵力、就算他對大秦忠心耿耿、率領隊伍能及時奔赴戰場、他也無力拯救大秦。

至於《大秦帝國》中秦始皇密令趙佗不要回師救秦的説法、更是笑談。

中原但有不測風雲、南海軍切勿北上靖亂、當斷然封閉揚粵新道、不使中原亂局波及南天。將軍謹記:老秦人北上、則華夏從此無南海矣!

試想:夢想着大秦千秋萬代繼承下去的始皇帝、他擔心的不是大秦的`興亡而是華夏沒有嶺南嗎?

嶺南對大秦很重要嗎?

越人並沒有翻山越嶺攻擊秦國、當時大秦最危險的敵人是北方邊疆的匈奴。

趙佗無心救秦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揭竿起義、六國的舊貴族、舊官吏紛紛起兵響應、秦王朝搖搖欲墜。

任囂也想在南海行動、無奈病勢轉危、臨終之際任命趙佗為南海郡尉。並提示他可利用南海依山靠海、有險可據等優勢建立一個國家。

任囂病亡後、趙佗向南嶺各關口的軍隊傳達了據險防守的指令、曰:“盜兵且至、急絕道聚兵自守。”並藉機殺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們、換上自己的親信。

秦朝滅亡後、他趁亂兼併了桂林郡和象郡。公元前203年、他建立了以番禺為王都、佔地千里的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

趙佗為什麼不救秦國2

趙佗公園趙佗塑像

從趙佗這些舉動來看、趙佗是無心救秦的。之所以無心救秦、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1、老上級的影響。

趙佗和任囂相知相交多年、任囂對他的影響很大。明代的鐘惺對任囂評價很高:

任囂何人、識時、識地、又識人、俊傑哉!當其時、囂豈不為子孫計、而病以授佗?蓋英雄未了之局、與其予子孫不肖者敗之、不若予臣吏才略者成之。

由此看來、趙佗後來的行動措施也是在完成老上級的“政治遺囑”。

2、趙佗對大秦不愚忠。

趙佗本是趙國人、他對大秦的感情肯定不如土生土長的秦國人深厚、或者還有仇恨。當其時、陳勝吳廣起義已被秦朝鎮壓、而六國的復國運動風起雲湧、秦朝政權窮途末路。趙佗為什麼要冒着風險去拯救一個他並不熱愛的國家呢?

3、審時度勢、自備待變

在秦失朝綱、羣雄逐鹿中原之際、他審時度勢、既沒有幫助暴秦鎮壓起義、也沒有揮師北上、參與中原爭霸、而是選擇劃嶺而守、遠離秦末戰亂。

歷史證明、他的選擇是有價值的`、他讓嶺南地區踏上了新的歷史進程。

趙佗為什麼不救秦國 第2張
  

嶺南始祖

南越國北至南嶺(今廣東北部、廣西北部和江西南部一帶)、西至夜郎(今廣西、雲南的大部)、南至南海(今越南的中部和北部)、東至閩越(今福建南部)。

趙佗是南越國第一代王和皇帝、在執政期間、由於他一直實行"和輯百越"的政策、提倡漢越通婚、尊重越人風俗、任用越人為官、為將、促進了漢越民族的融合。

趙佗將漢字和漢文化引入南越、《粵記》説:“廣東之文始尉佗”、教育越人“習漢字、學禮儀”、改變了越人互相攻殺的陋習、迅速推動嶺南地區文化的發展和社會進步。

南越原本農業和經濟十分落後、還處在“青銅時代”。趙佗和首批南遷的中原官民把中原耕牛犁田、使用鐵製農具的技術、打井灌溉技術、紡織技術傳播到嶺南、極大的促進了嶺南農耕業的發展。

公元前195年、在漢使者陸賈勸説下、趙佗臣服漢朝、南越國成為漢朝的一個藩屬國。公元前137年(漢武帝建元四年)趙佗去世、享年一百餘歲。

正是趙佗和南越人民的共同開發、使一向落後的嶺南地區獲得了極大發展。

趙佗、是嶺南文明的一座歷史豐碑。

後世對趙佗的評價很高、稱他是“嶺南文化始祖”、“開放嶺南第一人”、毛澤東也曾幽默地稱他是“南下幹部第一人”。

今天、在石家莊市新華區趙陵鋪鎮有趙佗公園、在廣州市有“南越王博物館”、向世界展示着趙佗的貢獻和榮耀。

趙佗為什麼不救秦國3

為什麼秦國七代無昏君

其一、商鞅變法的約束。

秦國算是諸侯國裏的後起之國、春秋初年正式成為諸侯國、其後在秦穆公時期稱霸西戎、秦國躋身春秋五霸之一。

但是、自此之後秦國再次走向動亂、直到戰國時期的秦獻公、之後秦孝公進行商鞅變法、秦國直到秦始皇再也沒有出現昏君。

其實、這和商鞅變法後對秦國的整頓有很大關係、變法後秦國的舊貴族失去往日的影響力、其對秦國國君的影響力也變弱、相對而言、新國君上位更多的是憑藉自身能力、而不是舊貴族集團鬥爭的結果、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昏君出現的概率。

其二、商鞅變法給秦國劃定了目標。

秦國在商鞅變法前、雖然也有明君立志讓秦國強大起來、東出稱霸、但這種目標更多的是秦國國君的目標。

而不是整個秦國的目標、秦國受國君自身能力和魄力的影響比較大、相對而言、秦國國君的目標也是比較模糊的、這就更容易出現昏君和庸君。

商鞅變法後、直接把秦國打造成一輛不停歇的馬車、整個國家都處在奔跑的狀態、國君自然也是不例外。商鞅變法給秦國定的`東出目標、秦國發展方向穩定下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昏君、庸君出現的概率。

趙佗為什麼不救秦國 第3張
  

其三、國民的“推動”。

商鞅變法前、秦國的國民和秦國之間的聯繫並不是特別牢靠、而商鞅變法後、採取的耕戰政策、讓秦國國民能在對外擴張中獲取非常多的利益。

秦國的國民全被綁在秦國這輛馬車上、馬車帶動着國民和國君、如果國君昏庸不作為、國民都不願意、他們推動國君更加進取和努力。

如果説秦穆公、秦獻公的雄才大略是偶然因素、那秦獻公之後連續幾代國君都是明君、沒有出現昏君、除了偶然性因素、很大原因和商鞅變法有關係。

商鞅變法後、秦國整個國家來了個大改變、而且商鞅變法改變的不單單是秦國的普通國民、還改變、促進了秦國國君的思想和積極進取的心態。

標籤:不救 趙佗 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