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閲讀

元朝科學家郭守敬主要貢獻在哪方面

閲讀2.87W

我國元代科學家郭守敬主要貢獻在天文學、地理學、水利學、數學、光學五個方面。

元朝科學家郭守敬主要貢獻在哪方面1

郭守敬:授時算學業,運水行天功

在中國古代歷史的長河中,對科學家是極為不重視的,不説是古代,即使是在現代,同那些小鮮肉們的名聲相比也相去甚遠,沒見哪個科學家會被一堆保安手挽手地圍着踱步的。

為寫郭守敬,專門去知乎查資料,有一個討論郭守敬是如何走到北極圈的專題,點擊量很高,讓人尷尬的是,很多人是誤看成郭敬明進來的,甚至還提問到,“郭敬明去北極圈幹啥?”真讓人哭笑不得。

我是不認識這位郭敬明的,估計不是小鮮肉就是網紅一類,是現代年輕人追捧的對象。

不過,近幾年來,在政府大力引導下,這類戲子當道的現象有所遏制,比如現在大力宣揚的張桂梅,鍾南山等人,乃至“七一勛章”獲得者,去世的戰鬥英雄柴雲振等等,這真是一個讓人興奮的好現象。

中國古代一流科學家的地位是遠遜於一流文人的,如果要例舉西方名人,阿基米德、牛頓、蘇格拉底這些當是首選。

而中國則必然是李白、杜甫、蘇東坡,絕對數不到祖沖之或張衡這裏來,更不要説郭守敬了。

郭守敬可以説是一個全才的科學家,用現在的話説,他是一位多學科、跨領域的科學奇才,他在我國古代科學技術史上的貢獻之巨大,是難以想象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他被譽為元朝科學第一人,在當時的中國,乃至在13世紀的整個世界,在天文、水利、地理、數學和機械工程等方面,都是首屈一指的傑出科學家。

郭守敬,字若思,邢台人,元代著名科學家,官至太史令和昭文館大學士,世稱“郭太史”,曾制訂《授時歷》,修浚西夏古渠,主持修治元大都運河等水利工程,約86歲時在北京逝世。

元朝科學家郭守敬主要貢獻在哪方面
  

他出生在當時金國佔領下的河北,從小勤奮好學,年少時便初露鋒芒,可惜父親早逝。

他是由祖父郭榮一手帶大,郭榮是金、元之際著名學者,精通五經,熟知天文、算學,擅長水利技術,在祖父的感染下,郭守敬從小便對自然科學及水利建設有着深厚的興趣。

他師從忽必烈的重要謀士,亦是大學者的劉秉忠,受益頗多,忽必烈南下後,郭守敬被舉薦給邢台地方的最高長官脱兀脱,受命參與該地區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修復被破壞的整個河道系統。

……經度既定,言於宣使,宣使亦以為然。乃命里人郭生立準計工,鎮撫李質董其事。分畫溝渠,三水各有歸宿……

這是著名文學家元好問所寫的《邢州新石橋記》,記述的是修復古河道時的情景,而其中的“郭生”,便指的是年方20歲的郭守敬。

元人入主中原後,開始了由一個草原遊牧民族統治農耕民族的.進程,世祖忽必烈是一位睿智的統治者,他知道時歷和水利於農耕文明來説最為重要,遂命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天文測量,以及制訂同農時密切相關的新曆法。

對此,郭守敬提出了“歷之本在於測驗,而測驗之器莫先儀表”的方略。

在他主持大都天文台工作期間,設計研製出簡儀、圭表、候極儀、玲瓏儀等20餘項天文儀器,為大規模進行天文測量奠定了基礎。

繼而,他主持了全國範圍內的天文測量,最北的觀測點在西伯利亞,最南的觀測點在南海的西沙羣島。

這被後世稱之為“四海測驗”的工作,乃是一項前所未有的浩大工程,

在取得準確的數據後,後根據實際觀測和推算,得出一年時間為365.2425天,精確程度與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相差無幾。

在此基礎上,他主持編訂《授時歷》,是我國古代影響範圍最廣的一部曆法,亦是一部使用長久的精良曆法,一年的週期與現行的公曆基本相同,但問世比現行公曆早300多年。

明代大科學家徐光啟對郭守敬是崇敬有加,特別是對其在天文學歷法上的巨大成就欽佩不已,曾讚歎説:“乃守敬之法,三百年來,世共推歸,以為度越前代。”

在水利建設方面,郭守敬設計興修了以通惠河水利工程為代表的一系列大型水利工程,對於農田灌溉和南北漕運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至於其他水利工程的實施和興建,都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惠民業績,故而時人贊曰,“天佑我元,似此人世豈易得?”

他不信鬼神,不信天命,腳踏實地,大膽探索,富於創新,一切從現實出發,在其從事科學研究中所體現出來的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方法,更是反射着人類智慧的光芒。

如今,星空中,一顆“郭守敬小行星”在天際運行,月球上,一座“郭守敬環形山”雖清冷孤寂。

但九泉之下的他不知道,如今,一架被命名為“郭守敬天文望遠鏡”,則一刻不停地關注着它。

郭守敬的一生,是為科學獻身的一生,他自成年伊始,便行走在遼闊的大地上,腳踏實地,仰望星空,算曆授時,四季測天,河套迂迴,黃河溯源,中都築壩,通惠鑿渠,車馬勞頓,風餐露宿,夜以繼日,嘔心瀝血,畢生辛勞,死而後已。

他以科學的精神,在中華民族的血液裏,注入了務實利民的基因,他不尚清談,淡泊名利,以民為本,將自己所有的人生智慧,都獻給了科學,獻給了腳下的這片土地和頭頂那深邃的星空……

正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星河燦爛,少年凌志青雲上,巨星耀神州,探知無疆一身霜,墨色流淌,雲開歌遍乾坤萬里長;

雲騰致雨,露結為霜,酒入豪腸,寸心把日月丈量,大名垂宇宙,留得青史萬古香,一瓣心香,大路在腳下越走越長;

丈夫功烈,何懼道路險且長,無欲則剛,看那夜色微微涼,天文建奇功,人間自留芳;

抬頭望,風雨蕭蕭,山河無恙,男兒志堅,發奮圖強挺脊樑,千磨百鍊,壯志七分釀星光,偉業照千秋,治水樹豐碑,看今朝,華夏盛世,正道滄桑!

元朝科學家郭守敬主要貢獻在哪方面2

郭守敬主要為什麼做出貢獻

郭守敬主要為天文學做出貢獻。郭守敬是中國元代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和水利學家。郭守敬主持了從北京到通州的通惠河。郭守敬利用他改進和創造的天文儀器進行了許多精確的天文觀測,為《教時歷》的編制提供了可靠的觀測基礎。他從事和領導了許多觀測項目,如冬至、28宿距等。郭守敬(1231-1316年),字若思。

邢台縣(今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區)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和水利工程專家。早年,師從劉秉忠、張文謙、官至太史令、昭文館大學士、知太史院事,世稱郭太史。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郭守敬去世,享年86歲。有14種天文曆法,如《推進》和《立成》。郭守敬在天文、曆法、水利和數學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自13年(1276年)以來,郭守敬、徐衡、王勛等人奉命修訂新曆法。歷時四年,制定了《授時歷》,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流行了360多年。為了修改曆法,郭守敬還改制併發明瞭簡儀、高儀等12種新儀器。

元朝科學家郭守敬主要貢獻在哪方面 第2張
  

參與制定的《授時歷》除了在天文數據上的.進步之外,在計算方法方面也有重大的創造和革新。郭守敬在創造的景符、仰儀等天文儀器中反覆運用了針孔成象原理,這在中國光學史上也是比較突出的成就,體現了中國古代較高的光學知識應用能力。

運用他改進、創造的天文儀器,進行了許多精密的天文觀測,從而使《授時歷》的編制有了可靠的觀測基礎。他所從事和領導的觀測項目甚多,如冬至時刻、二十八宿距度和星表、四海測驗、黃赤交角以及一些曆元時刻的測定,其中大部分數據都是中國古代曆法史上最精確的,或近於最佳的。其中較為知名的即為四海測驗。

曾提出,以海平面作為基準,比較大都(今北京市)和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兩地地形高下之差,這是地理學上的一個重要概念“海拔”的創始。

為完成《授時歷》工作創制了十二件天文台上用的儀器,四件可攜至野外觀測用的儀器,其名載於齊履謙所撰《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狀》中,分別為簡儀、高表、候極儀、渾天象、玲瓏儀、仰儀、立運儀、證理儀、景符、窺幾、日月食儀以及星晷定時儀十二種(但史書記載中合計儀器總數為十三件,有的研究者認為末一種或為星晷與定時儀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