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養生 > 心理養生

不容忽視的大學生就業心理

嚴峻的就業形勢帶來心理壓力

不容忽視的大學生就業心理

為此記者採訪了我校就業指導中心的老師,瞭解到從醖的數據來看,我校本科畢業生全員就業率保持?0%以上。儘管我們學校的學生在人才市場上有一定的優勢,但是由於每年應屆畢業生數量不斷創新高,就業的競爭還是相當殘酷的。由於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用人單位對學歷的門檻越來越高,畢業生中數量比重最大的本科生面臨的壓力也是最大的。學生在校期間的成績固然重要,但個人形象,氣質,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個人社會實踐情況更為招聘者關注。所以在臨場應聘的過程中,沒有辦法準備的有關綜合素質的測評給畢業生們加重了很多心理負擔。導致了很多畢業生心理問題的出現,而這些心理問題成為影響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因素,因此亟待解決,不容忽視。

心理問題的現狀不容樂觀

針對大學畢業生就業心態問題,本報對我校法學院、民商經濟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國際法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商學院、人文學院以及外國語學院等八個學院的應屆畢業生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經過調查發現,當前大學生在面臨就業時主要存在以下三種心理障礙,包括對就業形勢不明,對未來工作期望過低或過高,不能科學選擇工作種類和就業地區等,以及對自身能力素質的認識不清;二是情緒障礙,包括焦慮、急躁、抑鬱、恐懼等;三是人際交往障礙,包括怯懦、冷漠,不善於人際交往,甚至存在社交恐懼等。

人際交往能力差是存在於大學畢業生人羣中的一個重要問題。由於性格因素或鍛鍊較少,很多大學生不善於人際交往,這往往引發社交恐懼,而社交恐懼又反過來導致對人際交往的愈加陌生,形成惡性循環。僅有16.7%的被調查人認為人際交往能力差是造成就業困難的因素,大學生對人際交往能力的認識還不到位。通過對相關問題答案的統計看出,有人際交往意識和傾向的同學僅佔總人數的一半左右。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堪憂。

而對於就業地區的選擇,43.3%的人將自己工作的首選地區放在了東部,僅有3.3%的人表示自己的首選地區會是西部。同時,高達86.7%人認為長江三角洲是當前我國最適合就業的地區,另有41.7%和38.3%的人同時選擇了京津塘地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東北老工業基地、中南地區、西部的總和僅相當於珠江三角洲的比例,達到38%左右。在調查人員假設畢業生畢業後會去西部工作的情況下,去西部工作的原因,26.7%的人表示源於東部就業壓力過大,41.7%人表示是政府政策優惠,同時仍有30%的人表示如果去西部工作會是出於個人自願。可以看出,從就業趨向來看,畢業生就業已經發生轉變,但仍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同時,西部地區也引起了畢業生的重視。

對於就業的薪金,一半以上的人將自己的月薪期望值定在了20xx―3000元的範圍內,不到40%的人期望3000―5000元的月薪範圍。從就業趨向來看,20%的人看重就業的薪水,18.3%的人追求穩定的工作,而有將近一半的人將擁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列為選擇就業單位的首要條件。關於就業單位,佔一半以上的人將政府機關列為就業的首選單位,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校今年來出現的考公務員熱現象。

在被調查人中,有61.7%的人認為當前就業形勢不容樂觀;有50%的人希望在大四在校就讀時就能找到一份工作。另有40%左右的人趨向畢業後考研,其中女生的比例佔70%左右。從數字看來,就業問題已經引起畢業生重視,但一半左右的畢業生希望在校期間就能找到工作,也反映出當前大學生在就業上的理想化、浮躁的現象。同時40%選擇考研的畢業生,一方面反映出用人單位對求職者學歷要求越來越高,另一方面也是部分大學生沒有提早做好就業思想準備盲目選擇考研的結果。

通過對畢業生就業心態的調查,反映出了一些大學生心理存在的問題,51.7%的畢業生將自己最近生活的色彩描述為藍色(憂鬱)或者灰色(低沉),只有30%的人把黃色(代表歡愉)作為自己的色彩。筆者在調查中注意到,在“藍色、灰色”的人中,女生佔了64.5%的比例,這説明女大學生在面臨就業時與男生相比承擔了更多的壓力,就業難度也相對較大。

而考研、生存壓力,戀愛分合,大學中不愉快經歷,離別感傷,突發事件,經濟條件等衝突都會導致畢業生這個特殊羣體比較嚴重的焦慮擔憂的情緒。同時在畢業生羣體當中仍有很多人存在的過分的敏感和非常態的發泄現象。據記者瞭解曾有一名女生,進入大四之後脾氣性情乖戾易怒,總是覺得周圍的人話外有音,和室友的關係變得很緊張。而每年夏天畢業生離校期間都會有個別學生摔暖水瓶,嚴重的還會酗酒滋事,將自己的苦悶情緒蔓延到校園裏。

如何解決心理問題

針對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我校心理輔導中心的劉希慶老師為大學生畢業前的心理壓力問題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談到,在該如何正確釋放就業壓力問題面前,目前的結果呈現出“一邊倒”的趨勢,即自己解決(比如理性思考、參加文體活動、看看休閒書籍)和找同學朋友傾訴是主要的方式。這些做法都有可取性,但是求助於自己的方式過於內向化,不利於壓力的徹底解決。依靠同齡朋友,更多的只能得到感情上的同情和共鳴,難以再提升一個層次。“目前,我國高校的心理諮詢中心工作也還在起步階段,很多預期效果還沒有達到。學生們遇到問題,一般還難以克服心理障礙來中心諮詢。”劉老師介紹説,目前,我校心理諮詢中心為畢業生提供的主要服務是進行標準化心理測試,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就業特張及適宜範圍。需要心理輔導的同學也可以提前預約時間做個別諮詢,或是採用撥打熱線電話或是在中心網站上留言等方式。“心理問題的出現雖然有普遍性,集中在畢業期間表現出來也反映了現在的大學生缺乏基本的心理常識和調控方法。所以我們也希望從新生抓起,培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後面對考驗就會從容自如一些。”劉老師如是説。

我們都知道,大學生是社會的“晴雨表”,因為他們其中最敏感和最為活躍的一羣,最能反映時代的特點。如果説大學生的畢業心理是整個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社會心理的濃縮和放大。那麼如何去積極的面對和調試,則是我們所有在校的大學生都需要去思考的問題。

標籤:大學生 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