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養生 > 食療養生

芥藍是寒性還是温性

寒性。

芥藍是寒性還是温性1

寒性食物有助於清火、解毒,可用來輔助治療火熱病證。凡是面紅目赤、狂躁妄動、神昏譫語、頸項強直、口舌糜爛、牙齦腫痛、口乾渴、喜冷飲、小便短赤、大便燥結、舌紅苔黃燥、脈數的等實火病症,可以之為原料烹製食用,有助於清火祛病。

芥藍是寒性還是温性
  

熱性

熱性食物是我國中醫中飲食養生中區分的兩種“性”。食物具有寒、熱、温、涼“四性”,其中能減輕和消除寒症的食物稱為熱性食物。熱中醫認為食物具有不同的性味和作用。

芥藍是寒性還是温性 第2張
  

哺乳期能吃芥蘭嗎

哺乳期可以吃芥藍。食用芥藍對改善寶寶腸胃熱重或因缺乏維生素C而引起的.牙齦腫脹出血具有幫助治療的功效,另外常吃芥藍可以有效預防寶寶感冒。芥蘭腰花所含的硒,足夠孕媽咪兩天的需要量,很適合哺乳期的媽媽食用。

芥藍是寒性還是温性2

1、芥藍是什麼

芥藍是屬於十字花科的一種草本植物,它的栽培歷史是非常悠久的,在中國的古代就有這種蔬菜,而且是中國非常富有特色的一種蔬菜之一。這種蔬菜的顏色非常的鮮豔,而且它的菜薹非常的'嫩,吃起來比較脆嫩,而且很清脆。在很多地方,還有一些人喜歡把這種蔬菜叫做綠葉甘藍或者蓋菜。雖然在叫法上有所差異,但是它們都是屬於同一種蔬菜,營養價值也是相等的。

2、芥藍營養分析

在芥藍這種蔬菜中含有的水分是非常多的,除了水分含量非常豐富以外,維生素的含量也相對比較高,同比與其他的蔬菜要高出很多倍,在芥藍中的礦物質含量也不低,它是眾多蔬菜營養中比較豐富的一種。通過吃芥藍這種蔬菜來補充營養的話,絕對是非常有效果的,而且它做成的一些菜品的味道也非常的可口,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願意通過吃這種蔬菜來補充營養。

芥藍是寒性還是温性 第3張
  

3、芥藍的功效

吃鈣奶這種蔬菜不只可以補充很多的營養元素,而且還可以改善身體的健康狀況,尤其是這種蔬菜具備的化痰利水,祛風解毒的效果獨特。如果自己出現了疲勞,或者出現了痰多咳嗽,又或者出現了熱毒的情況,那麼都可以在平時通過吃這種蔬菜來進行調理,可以把這種蔬菜作為輔助改善這些病症的食療,效果是比較好的,而且這是非常綠色天然的蔬菜,沒有任何的刺激性。

芥藍是寒性還是温性3

芥藍的做法白灼芥藍

做法:芥藍清洗乾淨。用小刀去掉根莖的外皮後切成長條一段多長的段、上面的葉子和嫩莖心去除老葉切成和段。鮮姜切絲、大葱切片備用。

把洗淨的芥蘭放到沸水裏焯水至熟撈出。撈出的芥藍放入涼水中過涼。然後把芥藍撈出控幹後碼盤。炒鍋熱鍋涼油,六成熱放入放葱片、薑絲稍煸香。撈出葱姜後放入生抽醬油、糖、鹽、用鏟子文火攪動,聞到香味了即可停火。做好的`醬油湯汁淋在盤底再把芥蘭整齊擺放裝盤即可。

蒜蓉超芥藍

做法:芥藍、蒜蓉、鹽。把鹽、雞粉、糖、胡椒粉用少許水澱粉兑好碗芡。水開放入1克鹼面。然後汆燙芥藍去掉苦澀味。炒勺上火燒熱,注入少許烹調油煸炒蒜蓉,蒜蓉煸出香味後下入汆燙好的芥藍,翻炒均勻倒入兑好的碗芡。再次炒勻便可出鍋碼盤食用。

牛肉扒芥藍

做法:洗淨牛肉和芥藍。將牛肉切片。芥藍切成10釐米左右一段。將牛肉用生抽、生粉攪拌均勻,再加入適量的清水讓肉吸收下,最後加入食用油,攪拌均勻後醃製半小時。

鍋里加水燒開,加適量的鹽和食用油,將芥藍入鍋焯熟。焯熟的芥藍裝盤。另起鍋加入食用油,油温5成熱時,將醃好的牛肉下鍋滑油。待牛肉顏色一變馬上起鍋。鍋裏留底油,爆香蒜頭,加柱候醬炒香,下牛肉翻炒均勻就行了。將炒好的牛肉盛起鋪在芥藍上即可。

芥藍是寒性還是温性 第4張
  

食用

芥藍的花苔和嫩葉品質脆嫩,清淡爽脆,爽而不硬,脆而不韌,以白灼芥藍食最佳,如芥藍炒牛肉、炒腰花。廣東人炒芥藍的特點是要放少量豉油、糖調味,起鍋前加入少量料酒。另外可用沸水焯熟作涼拌菜。

適宜人羣:一般人羣均可食用。特別適合食慾不振、便祕、高膽固醇患者。

營養成分

芥藍中含有有機鹼,這使它帶有一定的苦味,能刺激人的味覺神經,增進食慾,還可加快胃腸蠕動,有助消化。

每100克芥藍花薹鮮樣中含水分91%左右,還原糖0.74~1.00克,蛋白質1.60~2.08克,纖維素1.20克,β-胡蘿蔔素0.96~2.0毫克,維生素C80.7~101毫克,鉀295~390毫克,鈉43.7毫克,鈣199毫克,鎂32.7毫克,磷54.6毫克,銅0.05毫克,鐵1.31毫克,鋅0.297毫克,鍶1.01毫克,錳0.318毫克,硒0.928微克。

藥用價值

芥藍中另一種獨特的苦味成分是金雞納霜,能抑制過度興奮的體温中樞,起到消暑解熱作用。它還含有大量膳食纖維,能防止便祕。降低膽固醇,軟化血管,預防心臟病等功效。有利水化痰、解毒祛風、消暑解熱、解勞乏、清心明目等功效,能潤腸祛熱氣、下虛火、止牙齦出血,對腸胃熱重、熬夜失眠、虛火上升、牙齦腫脹出血等也有輔助治療效果。

標籤:寒性 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