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閲讀

三年級語文隨筆15篇

閲讀3.2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聽説過隨筆吧?有的可能還經常寫隨筆?隨筆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經典的隨筆都有哪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語文隨筆15篇

三年級語文隨筆1

教師隨筆開學伊始,看到孩子們手裏發的書法教材,覺得很好。心想:這麼好的書不上,豈不是太可惜了!學校雖然每個班都安排了寫字課,其實不過是個形式而已。我們班正好三年級,是學寫毛筆字的“初級階段”,寫字課到底是上還是不上,我一直猶豫着。

就這樣,猶豫了一個月之後,還是決定上!於是佈置學生買毛筆、墨汁、練習紙。孩子們聽説要上寫字課,興奮不已。

今天,第一次上寫字課,絕大多數孩子都帶齊了“三寶”,只有四五個人沒帶,我很高興。説明家長們都挺支持!然而,寫字課沒有我想象中的那麼好教!光是紀律,就讓我喊痛了嗓子。由於孩子們是第一次學寫毛筆字,太過興奮,你一言我一語地説個不停!

首先教執筆。別以為執毛筆很容易,我發現有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不會拿毛筆,示範之後仍有大多數不會執!看來,要想一節課就教會所有人執毛筆,簡直是天方夜譚!慢慢來吧。

接着教筆畫“橫”。用硬筆寫橫,孩子們早就會了,用毛筆寫橫,孩子們就感覺有點找不着北了!什麼逆鋒、右按、上提、右頓、回鋒,孩子們雲裏霧裏,頭都大了!有的乾脆像拿鉛筆那樣寫起橫來。這還不是最麻煩的,寫着寫着,突然有人説:“老師,張恩建的墨汁潑了!”我回頭一看,墨汁潑了一桌子!幸好沒潑到衣服上,否則家長非罵不可!於是趕緊讓人借紙給他擦桌子,我則飛快地跑到辦公室拿抹布。就拿抹布的.這十幾秒功夫,又有一個孩子的墨汁潑了!那時我真想發怒,可轉念一想,孩子們第一次寫毛筆字,這種狀況是避免不了的,我小時候不也潑過墨汁嗎?於是強作歡笑,對孩子們説:開始學寫毛筆字,這種狀況避免不了,墨汁潑了是正常的,但,如果墨汁不潑,那你就非比尋常,看誰能做個非比尋常的人!孩子們一聽,樂了,沒潑的,都説自己非比尋常!

説歸説,潑還是潑,得想法子讓墨汁潑灑的機率降到最低,於是讓孩子們沾好毛筆之後,立馬蓋上瓶蓋,這樣總不至於再潑了吧。一節課下來,我長吁一口氣:真累人!

經驗都是從實踐中積累來的!下節課,我會讓孩子們兩人共用一瓶墨汁,墨汁放在桌子中間,前面的同學不許回頭,否則容易打翻別人的墨汁,而且每人帶一塊抹布,萬一潑了可以擦!可見當老師的也要備足課才能上好毛筆課。

但願下一節課能不這麼累!當然,再累也不回頭!

三年級語文隨筆2

開學三週了,我從還沒有對三二班的小朋友們説過?白老師愛你們?這句話,可是今天我説了這句話。就像在家長會上説的,賞識教育加嚴格要求。開學了,我沒有很寵他們,而是用我的眼神,用我的語氣,用我的動作,用我的心去喜愛他們、觀察他們、保護他們。

説到保護,是有來由的。因為與全班小朋友分享了夏雪桐編的故事,今天夏雪桐在沖澡的時候,給我講了一個她自己編的故事,因為她還不會打字,所以我幫她記錄了下來,很有意思。《愛吃麪包的小貓》有一隻小貓特別愛吃麪包,於是,他跑到商店買來了稻穀種子,並問他的好朋友小狗小兔和小猴,要不要和他一起去種稻谷,小狗、小兔和小猴正在玩遊戲,他們都説不去;於是小貓只好自己一個人去種稻谷了;到了豐收的季節,小貓要去收割稻穀了,問小狗、小兔和小猴要不要和他一起去收割稻穀,可小狗小兔和小猴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小貓又只好自己一個人去收割稻穀了;等小貓收割完稻穀,把麪糰揉好把麪包烤好的時候,麪包的香味把小狗小兔和小猴都吸引過來了,小貓端出自己親手做的麪包,自豪地對他的好朋友説:這是我用自己種的稻穀做成的麪包,請大家吃麪包!————雪桐口述,媽媽記錄聽完後,每個小朋友都有不同的感悟,有説要勤勞的,有説不要貪玩。

李xx説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話:每個都有每個人自己的事情要做。是啊,爸爸媽媽有自己的事情做,要做哪些事情呢,白老師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要做哪些事情小朋友有自己的事情做,要做什麼事情?我發現孩子在講到這些事情的時候具體居多,但細節不多,孩子正處於這個階段,我也不能對孩子要求太高。説到老師要做的事情,胡琛愉説:白老師要保護我們。我當時確實有些震驚。我真的從來沒有給孩子講過老師要愛你們啊,保護你們之類的話語?但孩子就是天使,他們敏感而美好,當我全心付出的時候,他們是在全身心地感受着我的付出。我校的教育理念:教育就是播種愛。當我將這點點滴滴播撒在孩子心間時,他們感受到了我很欣慰。

三年級語文隨筆3

1、教師如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時做到有序而有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4字模式強調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小組交流,給學生一個展示的平台,讓優生影響、帶動、幫助同組的人,共同去學習去思維,共同進步。但在實施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課堂上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景:這個小組已經展示過的內容一會哪個小組就又彙報,使得教師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教學過程顯得亂;或者在交流時往往會這個小組要發言,那個小組也要發言,有時會同時幾個小組發言,教師叫到哪個的小組高興,其他的小組就會不高興,長期下去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出現這樣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師的調控能力不夠,另一方面教師組織小組交流時還需細緻化。我認為在交流時我們可以以一個小組為中心發言,讓其他小組就這個問題進行補充評價,提出不同的見解,一個內容完了再進行下一個問題的討論,同時在學生交流時教師要及時梳理,避免同樣的內容重複出現。這樣既照顧到每一位學生,讓學生人人發言,尊重了主體地位,又不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同時也不會顯得亂,也能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2、是不是每個問題都需在全班交流?

我覺得沒必要,要因課而異。在小組交流時能自己解決的就不要在全班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可以展示在黑板上然後在全班交流。教師在進行檢測時不要面面俱到,可以將重點、難點或共性問題提出在全班解決,這樣節省了時間也提高了課堂效率。課改之路崎嶇而又充滿挑戰,需要我們不斷去反思去學習,不斷實踐!

三年級語文隨筆4

課文《檢閲》講述的是波蘭一所學校的兒童隊員,在國慶節來臨之際,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國慶節的xxx檢閲時,讓拄拐的博萊克走在第一排。xxx時,他們的檢閲隊伍獲得了一致喝彩。

我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了一些效果:

1、錄象揭題,一舉兩得。

本課開始,我就給學生播放了建國六十週年國慶閲兵式的錄象。放完後,請學生説説感受。錄象的播出,學生一方面理解了檢閲的意思。更重要的是通過看錄象,讓學生感受閲兵式的莊嚴、隆重的場面,讓學生明白這是多麼重大、要求又是多麼嚴格的事。同時,為後面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做好鋪墊。事情這麼重要,怪不得孩子們會猶豫不決該不該讓博萊克去。同時,這麼重大的事也讓博萊克參加了,更可以看出孩子們做出這一決定的偉大。

2、大膽想象,移情體驗,感受人物的心理。

在讓學生體會“這個小夥子”和“這些小夥子”分別棒在哪裏時,我主要讓學生通過抓住重點詞語大膽想象、移情體驗、感情朗讀來體會人物心理,從而感悟到人物的高尚品質。我還創設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看着博萊克此時精神的樣子,你彷彿看到了什麼?”並適時地播放了一段視頻,學生的思路一下子開闊了:“博萊克好幾次都走不好,但他還是堅持練習”;“他摔倒了,但還是堅強地爬起來”;“他比其他的兒童隊員練得更刻苦,更認真”……通過這樣的理解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博萊克的堅強與自信,體會到他真的很棒。

在理解“這些小夥子”棒在哪裏時,主要通過讓學生感受討論時兒童隊員矛盾的心理。引導學生研讀兒童隊員討論的部分,想一想他們作出這個決定容易嗎?從哪裏感受到做這個決定不容易?學生在反饋時,我主要抓住了“怎麼誰都不願意第一個開口呢?”“隊員們鴉雀無聲,在想些什麼”這些重點的地方移情體驗感受隊員矛盾的.心理,在這裏學生通過反覆的朗讀隊員們矛盾的心理進行體會,學生體會的不錯。可見學生感受到兒童隊員對殘疾兒童的關心與尊重,讓學生明白“這些兒童隊員棒在孩子對同伴的關心和尊重”。

3、以讀為本,以讀促悟。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節課,我在引導學生任何一個環節的學習上,過度的方法,採用的手段,都是朗讀。第一次朗讀,目的在讀通課文,瞭解大意。聚焦博萊克的畫面,也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等方法感受自信的博萊克。檢閲之前孩子心理的分析更是通過朗讀來體會。讀一讀,劃劃詞句,讀一讀孩子們當時的心理。通過朗讀,學生理解了,通過朗讀,學生投入了,通過朗讀,學生感悟了。

三年級語文隨筆5

今年我教四年級,天真的孩子是那麼無暇。記得在開學不久,一名女同學悄悄的告訴我:“有個同學她哭了,她説明天不來上學了”。我驚訝的説:“是嗎?你知道為什麼嗎?”女孩回答説:“不知道,我問她她不肯説。”於是我悄悄的找到她問其原因,小女孩怯怯的説:“我笨,啥都不會。明天不想來了”聽後我為之震驚,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承認自己笨,開學不到一個月就想要逃學,祖國的`花朵好沒有開就要枯萎了!如果是我的孩子我會怎麼辦呢?一種強烈的教師責任感驅使着我,看看你到底有多笨。

第二天,我把她從後面的座位上調到了第一桌,從此這個孩子成了我特殊關注的對象,上課觀察她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找其座談、打電話與其家長聯繫交流。總結出學生的原因如下:

1、上課不聽講。傾聽是現代公民應具備的一種能力。要學會傾聽、善於傾聽。我曾經做了一次實驗,課堂上讓學生看黑板,大多數學生抬起來頭。提高了聲音在説一遍看黑板,還有幾個沒有反應。大聲的叫他的名字,會把他嚇一跳,不知幹什麼?

2、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丟三落四。上學前不檢查書包,書本無序排放,用時找不到。上課愛搞小動作,自習課不知道幹什麼,沒主見。膽小,不會的從來不問。

找到了病根就要對症下藥,通過幾天的努力孩子有了實質性的變化,孩子的臉上有笑容了,課堂中善於表達了,課下和同學們玩的很開心。成績也有一定的提高。

感謝那名同學悄悄告訴我。孩子是無辜的,教師無論在課上還是在課下都應該留意學生們的一言一行,更應該對他們多一些體貼和關愛。

三年級語文隨筆6

《小露珠》一課語言優美,用詞用句準確、生動,是學生學習積累語言的很好憑藉。在教學中,我重點訓練了學生的語感。

我認為,語感就是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包括感悟語言文字的含義、感情色彩、構成方式等。對於三年級的國小生,我們首先要培養學生讀了一段文字後知其大意的能力。教學第一自然段的時候,在學生讀通句子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説説讀了這一段知道了什麼。學生説知道了小露珠出現的時間。有的説,知道了小露珠出現的地方。有的説,知道了小露珠是在不斷地變大、變亮。這些信息就是學生感悟其中的詞句後得出的結論。把這些信息彙總起來,就是對這一自然段大意的概括。教學2、3、4自然段時,我一一出示了這三個自然段,在學生流利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説説這三句話講的是什麼。這是學生對這三個自然段大意的把握。

知其大意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引導學生在品評句子中培養語感。2、3、4自然段句式相同,但用詞不同。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找這三句話的共同點。通過交流,學生體會到了這三句話寫的是小青蛙、蟋蟀、小蝴蝶讚美小露珠的話。它們説話都很有禮貌,都表達了喜歡小露珠的感情。之後,我讓學生找這三句話的不同點。學生體會到了小青蛙、蟋蟀、小蝴蝶讚美的語言不同、動作不同、待的地方不同。在這基礎上,讓學生表演小青蛙、蟋蟀、小蝴蝶誇小露珠。學生掌握了句子的表達方式,語言表達流暢,動作表演也到位。而此時全體學生則是小露珠,我讓他們學學小青蛙、蟋蟀、小蝴蝶有禮貌的`樣子,謝謝小青蛙、蟋蟀、小蝴蝶,並也誇一誇它們。學生説:“謝謝你,蹦到大荷葉上的小青蛙。你可真勤勞,一早就在捉蟲子了。” “謝謝你,爬到草稈上的小蟋蟀。你的歌聲真好聽呀。”“謝謝你,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你像花兒一樣美麗。”

曾看到一篇有關語感方面的文章。當時摘錄了這麼兩段:

語感是人對語言的直覺的整體的感受,或是由語言文字而引起的複雜的心理活動和認識活動的過程,是把握語言文字的一種能力。語感是一種個體的語文修養,是個體在長期的規範的語言實踐中逐步培養成的一種具有濃厚經驗色彩的,能比較直接迅速地感悟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從語感生成的角度看,語感教學策略主要包括:反覆誦讀、比較品評、潛心涵泳、切已體察、展開想象等。反覆誦讀是培養語感的最佳策略,要求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強調對語言文字的直接的整體的領悟,這與語感的直覺感悟是完全一致的。比較品評,是課堂語感教學的有效策略,俗話説,有比較才有鑑別。學生只有在不同語詞、不同句式、不同語序的比較當中,才能發現文中語言運用的妙處,品評語言的意藴和情味從而培養語感。潛心涵泳,是一種在熟讀基礎上潛心專注的研讀策略,面對語言文字,揣摩、推敲、咀嚼,“字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鑑賞玩味,掂量比較,獲得審美感、情味感、意藴感等。切已體察,就是把眼前所讀的語言文字與自己的生活經驗、閲讀積澱相溝通,通過文字的橋樑,觸摸作者的心靈。語言方字符號本身沒有直接可感性,必須藉助聯想和想象,化乾癟枯燥的符號為形象鮮活的畫面;還可通過重組表象,創造出新的情境和意境。這樣獲得的語感才是豐富深切的。

看來我所做的只是淺層次的,要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感,還必須在潛心涵泳、切已體察、展開想象等方面進行訓練。

三年級語文隨筆7

國小三年級是學生從低年級邁向中年級的第一個階段,這個年級的學生已經基本上適應語文的學習,而如果需要得到提高,也必須由語文老師加以引導,三年級以段的教學為重點,那麼,怎樣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是應切實抓好段的讀、説、抄、寫訓練。

一、讀段

在段的讀、説、抄、寫過程中,讀是基礎,應抓好三個環節的讀。一是初讀,要突出"順"字,要讀準字音、讀好停頓、重音,乃至速度、語氣,能流利地把課文讀下來。在此基礎上,才轉入講讀,指導理解課文內容。

二、講讀

要突出"思"字,要把學生學語文的過程和學生的認知過程統一起來,讓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內容,經歷"具體——抽象——具體"的心理歷程。如《花鐘》第一自然段,第一遍讀,初步瞭解整段話寫什麼;第二遍讀,概括每句話寫什麼;第三遍讀,抓住重點詞理解句子意思,如第二句,這句話寫什麼?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是寫花的種類多、姿態美。)第三句話寫什麼?從哪些地方可以知道?第四遍讀,概括段意。講讀後的讀,要突出"熟"字,要指導反覆誦讀,直至熟讀成誦。

三、説段

説段在讀段之後進行,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對段的思想內容的理解,這樣把課文語言轉化為個性語言,對課文語言進行同化或順應的基本訓練。剛開始説段訓練時,學生會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複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師應具體指導學生一句一句地説,然後,把整段話連起來説。《金色的草地》第2自然段,在指導説段時,先複習。然後説説這段寫了什麼季節的景物,反映了什麼?(這段寫了草地秋天的景物,反映了孩子們自由自在的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在指導説段時,還應把概括地説和具體地説結合起來進行。

四、抄段

抄段,可以加深理解和強化記憶。為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要選擇好抄學的段落,二是要指導抄寫的方法。所抄寫的自然段,應是在表達方面有特色的典型段落,並且容易被學生模仿的。如《風箏》第二自然段寫放風箏的動作,但第三自然段寫放風箏的快樂,兩段均有特色,但第二段結構比較複雜,而第三段文字優美,兩相比較,應把第而二、三段作為抄寫內容。

在抄寫過程中,看一個字抄一個字,看一詞抄一個詞也不行,應做到至少是抄句。即看一句抄一句,逐步過渡到抄段,即熟讀後抄下來。抄好後應認真檢查一遍,漏了的詞要補上,多了的詞要刪掉。一般來説,遺漏或隨意增加的部分都是不甚理解的表現。因此修改後應再讀一讀,想一想,加深理解。

五、寫段

三年級作文重點是練習“寫出內容比較具體的片斷”在實踐中,我把寫好總分段作為寫段的'基本訓練。並堅持寫好總分段的幾條具體要求:

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中間用幾句話對第一句展開記敍,末句要總結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與第一句重複。主要練習形式有三種:

1、補段。補總述句和總結句;或補分説句。

2、用自己的話寫課文某段話的意思,要求用總分段式來寫。如學了《風箏》一文,要求用總分段式寫作文。(根據第一段的意思寫)。

3、仿段。規定選材範圍,要求用總分段式寫。

此外,我還經常訓練另一種段式,即在一段話裏要含有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經過、事情發展的結果、自己的感受、看法六要素,重點要用優美的詞句寫明白事情發展的過程。寫好這種方式,對學生初步掌握記敍文的要求是非常有益的。

三年級語文隨筆8

三年級是個過渡時期,從低年級到中年級的轉變,教學目標也有了新的變化。如何來上好三年級的語文課,我在教學過程中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了一點收穫。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愉快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教師在新課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變化,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而教師的工作就在於幫助孩子們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知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小語修訂版大綱認定,“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而,“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長基本上得益於自己的學習。要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讓學生自主制定詳細的`預習方案,讓學生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能夠在初讀的時候學生字、組詞、讀順課文,摘抄課文當中的好詞好句,提高課前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采用同桌間互讀互講,小組討論、一些朗讀遊戲的方式拓寬他們的合作能力。再者多問一些有創建性的問題來啟發學生的思維。老師本身在這方面也得下苦功夫去研究,哪些問題是可以問的,如何問?學生會有哪些答案,是否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教學效果?

二、創建趣味、和諧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提高教學效果三年級的語文教材,教材內容形式多樣化。要想讓學生一堂課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開始上課的時候常常覺得力不從心,覺得孩子總是不是那麼認真的聽課,不能那麼專心,開小差,常常半路停下來處理課堂紀律問題。反省覺得是自己紀律沒抓好。後來看了一位老師的《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才有所感悟,這位老師在裏面寫到“在我們班上課,孩子想開小差都難!”因為她足夠的自信自己的課孩子一定願意聽。我開始反思課堂紀律不單是孩子的問題,更多的也是老師的問題,正如所説“我拿什麼去吸引你--我的孩子。”我開始注重提高課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的備課。你的課有激情,同學們也容易被你的激情所帶動,所感染;你的課有意思,同學們才樂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課堂,走進樂於學習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備課、認真備課,不備好課,不進課堂。

三、鼓勵學生多閲讀課外書籍,同時自己也要多讀、多看、多思考。閲讀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鼓勵學生多讀多看,同時開設小小讀書交流會或是讓學生寫讀書筆記。既能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的能力,讓他們向同伴介紹自己看過的書;又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好三年級的新增內容--作文,讓他們把寫讀書筆記當成習慣積累,也當成一種練筆。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養,才幹只有靠才幹去培養”的論斷。言盡之意就是説“名師出高徒”。當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會,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開闊視野。學生素質的提高對老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材的內容更是從古到今,包羅萬象,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力爭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在學生眼裏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無事無物不曉。要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平時應該多讀書、多積累、多思考、多實踐、多總結。更要重視新教材中參考資料的學習,因為這與學生的學習有着直接的聯繫。淵博的知識,是每一位老師教好書的關鍵所在。

三年級語文隨筆9

三年級是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年級。培養三年級學生的語文能力,應着重放在段的訓練上。三年級段的教學主要任務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內容,結合有關內容,展開合理大膽的想象.能找到重點句,理解句與句之間的關係,知道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

1、讀段

在段的讀、説、抄、寫過程中,讀是基礎,讀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過程,一步一步地讀下去,達到透砌理解。過程得當,能理解得順,理解得深。應抓好三個環節。

一是初讀,讀出"順"字,要讀準字音、讀好停頓、重音,乃至速度、語氣,能流利地把課文讀下來。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學生學語文的過程和學生的認知過程統一起來,讓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內容,經歷"具體--抽象--具體"的心理歷程。教師精心設計問題,以啟發學生的思路。對於重點段落,要讓學生在讀熟的基礎上,通過講讀,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三要熟讀.要指導反覆誦讀,直至熟讀成誦。使學生能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説段

説段在讀段之後進行,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對段的思

想內容的理解,這樣把課文語言轉化為個性語言,對課文語言進行同化.剛開始説段訓練時,學生會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複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師應具體指導學生一句一句地説,然後,把整段話連起來説。在指導説段時,還應把概括地説和具體地説結合起來進行.課文中人物的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等等,可以聯繫課文,讓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能寫就不説,能説就不讀。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寫段

在三年級段的教學中,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佔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學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須引導學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間的內在聯繫,認識段的組合規律,真正讀懂一段話。然後及時指導學生仿照課文中段的組合形式,進行寫的訓練,使讀和寫有機的結合起來,把讀寫訓練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這樣吸收在前、表達在後,既培養了學生讀的能力,對段的理解與認識;又培養了學生寫的能力,學會寫好片斷,讀寫相互促進,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讀寫能力。告訴學生寫段時,.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2.中間用幾句話對第一句展開記敍;3.末句要總結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與第一句重複。用自己的話寫課文某段話的意思,要求用總分段式來寫。3.仿段.規定選材範圍,要求用總分段式寫。本冊教材後有很多寫段的練習題,應儘量讓學生多動筆進行寫段訓練,使學生語文能力有所提高。

三年級語文隨筆10

又到了週三的作文課時間,我可是要連上三節課。但為了使學生呈現出一篇篇精彩的文章,我也是卯足了勁兒。

本次的作文題目是《我最熟悉的一個人》,要求寫一件事表現人物的特點。或許,這是大多數人看來最容易的一次習作,但對於剛剛升入上三年級的學生來説,就顯得不那麼容易了。

課前,我認真琢磨:如何激發學生寫作的慾望,如何開頭、如何寫好人物的外貌、如何把一件事寫具體、如何結尾……我都絞盡腦汁。最後,決定站在學生的角度,寫了一片範文《我的爸爸》,從嚴厲和慈愛兩個角度體現父親對我的關愛,以這篇範文作為突破口。

範文解讀、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老師補充……教學流程進行的有條不紊、碰撞的火花四濺。孩子們為我有一個嚴慈相濟的爸爸熱烈鼓掌,我為學生的精彩表現真誠點贊。第一節課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結束了,我如釋重負。

第二節課,大部分學生順利完成了作文。

第三節,我想趁熱打鐵,邀請孩子們上台讀一讀自己的作文。看到孩子們一張張充滿自信、興奮的笑臉;一雙雙高高舉起的手,一聲聲迫切的“老師,讓我讀!”,我知道,我和孩子們成功了。

孩子們的作文精彩紛呈:勤儉持家的.奶奶、嗜書如命的姐姐、嘮叨慈愛的媽媽……孩子們欣賞的同時,我稍作評價。課堂開展的如火如荼,我們又一次沉浸其中。

突然,我發現在座位的第一排,一名小男孩舉起了手、又放下來、一會兒又舉起來,可見內心是多麼糾結。

小男孩名叫王天一。之所以讓他坐到第一排是有原因的:不是作業沒寫完,就是沒帶紅領巾;不是沒做眼保健操,就是校園亂跑;不是跟同桌説話,就是跟同學打架……最致命的一次是,他用拳頭猛擊一位女同學的面部。於是,我將它放在第一排,以便將他的言行舉止盡收眼底。

帶着疑惑,我輕輕地走到他身邊,一眼便看見她的作文題目《我的張老師》.我好生納悶,經常遭我訓斥的孩子,我在他眼中會是什麼樣子呢?

懷着強烈的好奇心,我拿起了她的作文本看了起來,我驚詫了!孩子眼中的我竟如此美麗:張老師身材不胖不瘦,眉毛像彎彎的月牙,眼睛比媽媽的還大,頭髮微微的卷着,好看極了!接下來記述了他肚子疼時,我幾次三番給他媽媽打電話來接他,而後詢問他病情的種種情景。語句流暢、情真意切;最後還寫到:我要好好表現,為張老師爭光,我喜歡我的張老師!

接下來,我讓他在同學面前大聲讀自己的作文,他聲音洪亮,驕傲的像只大公雞。讀完後我抱着她的小腦袋真誠地説:“孩子,你也是老師最喜歡的人!”他抬起頭,臉笑成了一朵花。接下來,有很多孩子也大聲説:“老師,我寫的也是你啊,讓我讀吧!”孩子們的呼喚讓我有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一個經常挨我批評的學生,竟然這樣愛戴她的老師。

孩子,是不是比大人更寬容呢?我一直在思考。

三年級語文隨筆11

最近我們班剛剛學習了三年級語文課本上的第17課《可貴的沉默》,課文內容很貼近學生生活,講的是一個班級的學生在興奮地談論着自己是怎樣過生日的,可面對老師詢問父母的生日時全班同學沉默了。在老師的啟發下,同學們學會了回報父母的愛。

為了讓學生更近距離地走入課文,我課前設計了一個小調查,讓孩子們填寫自己的生日,父母怎麼為自己過的,父母的生日,我怎樣為父母過的,調差結果比我想象中的樂觀,有三分之一的孩子給父母過生日,我心中暗自想:我們的孩子還是很有心的。我翻開孩子們的調查表,孩子們在父母生日那天做了很多事情買禮物、做家務、作賀卡可看完之後,我總覺得孩子們的調差表中少點什麼。

我和孩子們交流起來:給父母過生日的同學,我很想知道你們過生日時的場景?

孩子們很天真,仰起爛漫的笑臉回答我:

當時我心裏很高興,因為媽媽説:謝謝你。我説:不用謝。這話顯然不是來自生活的,生活中的母女怎麼會如此假惺惺的客套。

我爸爸讓我給媽媽過生日,我就給媽媽做了張賀卡,哦?但願是我聽錯了,怎麼有種有點完成任務的語氣?

老師,不是我不給父母過生日,而是我沒有錢給爸爸媽媽過生日,他們平時不給我錢。班裏有了幾句應和,天啊,再説下去會不會出現聲討的局面。

孩子為什麼會有一顆這樣漠然的心呢?現在的家裏把孩子當成掌中寶眼中珠,他們從一生下來就被愛包圍着。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在內心深處就缺乏一份感恩的心情,我想要教會孩子們真正在自己生活中感受愛。

在課堂上,我儘量重現課文場景,讓孩子們設身處地地去感受那份沉默,在音樂朗誦的渲染下,我出示了兩張小照片,很熟悉最普通的畫面,孩子騎在父親肩上快活地放風箏,母親用傾斜的小傘給孩子遮蔭涼。孩子們在音樂中回憶起了父母在生活中對自己的點滴關愛,有的同學已經潸然淚下,當有的同學啜泣着訴説自己生病時父母的焦急;大雨中媽媽打傘在外面等着他回家;媽媽每年都給自己買新衣服,可遇到自己喜歡的衣服,去看過兩次,還是沒捨得買;自己平時的任性都會被爸爸媽媽原諒,自己卻從不允許父母進他的.房間在音樂聲中,我聽着孩子們發自內心地傾訴,幾乎很難抑制住自己的眼淚,我和學生們都在一種沉默中,不想説話,也説不出話,只能深深地去回憶被我們忽略掉的來自父母的愛

下課的時候,有的孩子向我説:老師。我以前怎麼沒感到父母這麼愛我呢,我再也不任性了,不惹爸爸媽媽生氣了。有的孩子説:我現在才覺得這篇課文這麼感人呢?真願意讀。我和孩子們的談話一直到上課鈴響起。我在黑板上寫下這樣一段話:孩子們,老師相信你們已經學會了感受愛,愛不僅僅來自父母,只要你會感受,來自老師、同學、朋友的,來自熟悉的人或陌生人的愛其實很簡單,一個眼神,一次撫摸,一個微笑如果在以後的生活中你感受到愛了,老師也希望你們學會回報愛!

我想:這才真正稱得上是一片可貴的沉默,真正地喚醒了孩子們內心深處那更為珍貴的東西。

最近兩天,我也生活在一種美好的氛圍裏:在學生的口袋書中,我讓孩子們記下我願意為你做任何對你有幫助的事情,因為你是我摯愛的學生。提醒學生增減衣服,及時喝水,送學生回家,看着學生們親暱的在你身邊,我覺得付出愛是那麼快樂的事情。

更讓我有滿足感的是,學生的心越發柔軟了,當同學表現讓我不滿意的時候,我就告訴他:你能為老師做點事情嗎?

今天我在研究《她是我的朋友》一課,我們都在思考怎樣創設情景,怎樣變換角色,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感受人物所説,所做,所想。

在想得頭都疼了的時候,我就在回憶自己第一次讀這篇文章時的情形,是啊,我們老師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是否感動過呢?如果沒有,就不要對學生提出這麼高的要求了,學生的內心感受怎麼能被一個沒有心的老師打動呢?如果有,那我們回憶一下,我們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是否有誰給我們創設情景讓我們感動的呢?我們在讀文章的時候,曾經變換角色的感知過人物嗎?我們如果被這麼多問題和花樣縈繞着的話,可能連文章講的什麼都搞不清了,無論是文章,還是我們的思緒都是一氣呵成的,最自然的。如果很多的教學設計只是讓學生説出老師期待的答案的話,表面上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空着一顆心來,空着一顆心走,那他什麼時候才能在語文中得到享受啊!還不如扔下那些提問,老老實實地讓學生去讀文章呢,或許,孩子在朗讀中能感悟到更多真心的感受。

三年級語文隨筆12

三年級是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年級。培養三年級學生的語文能力,應着重放在段的訓練上。三年級段的教學主要任務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內容,結合有關內容,展開合理大膽的想象。能找到重點句,理解句與句之間的關係,知道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

一、讀段

在段的讀、説、抄、寫過程中,讀是基礎,讀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過程,一步一步地讀下去,達到透砌理解。過程得當,能理解得順,理解得深。應抓好三個環節。

一是初讀,要突出"順"字,要讀準字音、讀好停頓、重音,乃至速度、語氣,能流利地把課文讀下來。

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學生學語文的過程和學生的認知過程統一起來,讓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內容,經歷"具體——抽象——具體"的心理歷程。教師精心設計問題,以啟發學生的思路。對於重點段落,要讓學生在讀熟的基礎上,通過講讀,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三要熟讀。要指導反覆誦讀,直至熟讀成誦。使學生能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説段

説段在讀段之後進行,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對段的思想內容的理解,這樣把課文語言轉化為個性語言,對課文語言進行同化。剛開始説段訓練時,學生會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複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師應具體指導學生一句一句地説,然後,把整段話連起來説。在指導説段時,還應把概括地説和具體地説結合起來進行。課文中人物的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等等,可以聯繫課文,讓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能寫就不説,能説就不讀。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寫段

在三年級段的教學中,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佔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學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須引導學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間的內在聯繫,認識段的組合規律,真正讀懂一段話。然後及時指導學生仿照課文中段的組合形式,進行寫的訓練,使讀和寫有機的結合起來,把讀寫訓練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這樣吸收在前、表達在後,既培養了學生讀的能力,對段的理解與認識;又培養了學生寫的能力,學會寫好片斷,讀寫相互促進,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讀寫能力。告訴學生寫段時,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

1、中間用幾句話對第一句展開記敍;

2、末句要總結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與第一句重複。用自己的話寫課文某段話的意思,要求用總分段式來寫。

3、仿段。規定選材範圍,要求用總分段式寫。本冊教材後有很多寫段的練習題,應儘量讓學生多動筆進行寫段訓練,使學生語文能力有所提高。

國小少三年級語文教育敍事優秀範文合集四

最近我班的小朋友總是犯點小錯誤,總是惹到自己發火。人常説,當你生氣時,要數到100再説話。現在的自己,好像動不動就衝他們大聲訓斥,自己也知道不對,應該多誇獎少批評,多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因此也在努力改進,也在努去當好一個“啟蒙老師”。

今天,我班正指導寫字,突然一個小朋友不知怎麼着了,竟然打起了響,彷彿在安靜的班級中扔出了一枚炸彈,頓時班內有些混亂。本來心情好好的自己,心情像突然被風飄來一團烏雲,“陰天”即將也要打雷了。該怎樣説,怎樣教育呢?雖然是那麼想,但是“憤怒的火苗”還是終於被點燃了,我把學生狂吼了起來。事後自己也挺後悔自己那麼做。這些孩子還小,為什麼當時就不能剋制一下自己的脾氣呢?

是啊,何不應該對孩子多一些包容心,多一些愛心,把學生當做神來對待,誰不偶爾犯點錯誤呢?

想了很久,我決定放下教師的架子,並向那位被我發火的學生道歉,並且教導他以後如何去做。當時孩子被批評的時候,只是低着腦袋,但是聽了我的道歉和教導後,眼中充滿了淚光,這時,我的眼中也是如此。

我知道他們現在雖小,但是他們已經有些懂事了,他們都是一個個小人兒,懂得老師的苦心了。

看着他們一天天長大,一天天進步,作為一名新老師,再苦再累,心裏也頓時感到知足了。我啊,希望他們這些孩子可以在快樂中學習,懂得成長中應該知道的做人道理。當他們長大成人後,偶爾還能想起我這個老師,想起我是愛他們的,是希望他們都好的老師。

也許“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裏有愛迪生。”所以,老師們不要太禁錮他們的思想,形成定性思維,還給該屬於他們的童年時光,多給他們一些自己的自由思想空間吧!

三年級語文隨筆13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講的是由於人們亂砍濫伐,原本靠鋒利的斧頭建造的美麗家園,又終究毀在了鋒利的斧頭之下。課文篇幅短小,語言樸實,然而其藴涵的道理卻非常深刻。

一、圖片導入,激發興趣

上課導入課文之後,因為沒有多媒體,我讓學生觀察書本上小村莊的圖片,然後問:“你看到了什麼?”孩子們紛紛發言:“我看到了一個美麗的小村莊。”“我看到了村前有條小河,小河的水很清很清。”“我看到了一棵棵大樹伸展着茂密的枝葉,形成濃濃的綠蔭。”“我看到了村莊後面是連綿起伏的山。”接着我讓孩子們把剛剛小朋友講到的內容連起來説成一段話,並用上平時積累的好詞讓這段話變得優美生動。這樣在無形中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讓小朋友們感受到了村莊的美麗。

二、檢查預習

以“這個美麗的小村莊發生了什麼故事呢”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帶着問題去初讀課文。然後我直接出示生字、新詞,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並在教學“犁”時出示圖片,讓學生結合圖片認識“犁”,並 通過小 老師領讀、男女生賽讀等不同的形式幫助學生鞏固生字。這樣的安排給予了學生學習的起點,學生的學習不再從零開始,節省了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時,我指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然後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由於三年級的學生概括能力比較弱,因此在這一環節先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概括,培養他們的概括能力,然後再出示填空式的引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樣既能讓學生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也有助於培養學生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三、品讀第一自然段

課文第一自然段講的是山谷中曾有過一個美麗的小村莊。這裏用了十分優美的語句來描寫小村莊周圍的環境,“山上的森林鬱鬱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首先,我讓學生自己讀第一自然段,問道:“你讀了哪些句子,彷彿讓你看到了這個美麗的村莊。”孩子們很快讀到了“山上的森林鬱鬱葱葱……”在一次次的朗讀指導中,讓學生把小村莊的美讀出來,讀出喜愛的感情。

四、感悟結尾。

第五自然段(結尾段)講到美麗的小村莊在一場連續的大雨之後,被咆哮的洪水捲走,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先讓學生自由小聲讀第五自然段,接着問:“誰來説説你讀懂了什麼?”學生回答:鋒利的斧頭不見了,美麗的小村莊不見了,人們的家園不見了……我再引導他們感受實際生活中小村莊的消失多麼令人痛心。這樣,在朗讀時,學生惋惜的感情自然流露,人人情真意切,同時也為下面的學習作了一個很好的鋪墊。美麗的村莊怎麼會不見了呢?引出二至四自然段的學習。

五、不足之處

一篇課文教下來,用了兩個課時的時間。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已問題的形式調動學生的思維,通過感悟、朗讀,最後寫寫想對小村莊居民説的話,使學生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但在引導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評價很單調,這也是我今後教學須加強的方面。

三年級語文隨筆14

三年級是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年級。培養三年級學生的語文能力,應着重放在段的訓練上。三年級段的教學主要任務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內容,結合有關內容,展開合理大膽的想象。能找到重點句,理解句與句之間的關係,知道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

1、讀段

在段的讀、説、抄、寫過程中,讀是基礎,讀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過程,一步一步地讀下去,達到透砌理解。過程得當,能理解得順,理解得深。應抓好三個環節。

一是初讀,讀出"順"字,要讀準字音、讀好停頓、重音,乃至速度、語氣,能流利地把課文讀下來。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學生學語文的過程和學生的認知過程統一起來,讓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內容,經歷"具體——抽象——具體"的心理歷程。教師精心設計問題,以啟發學生的思路。對於重點段落,要讓學生在讀熟的基礎上,通過講讀,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三要熟讀。要指導反覆誦讀,直至熟讀成誦。使學生能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説段

説段在讀段之後進行,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對段的思

想內容的理解,這樣把課文語言轉化為個性語言,對課文語言進行同化。剛開始説段訓練時,學生會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複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師應具體指導學生一句一句地説,然後,把整段話連起來説。在指導説段時,還應把概括地説和具體地説結合起來進行。課文中人物的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等等,可以聯繫課文,讓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能寫就不説,能説就不讀。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寫段

在三年級段的`教學中,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佔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學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須引導學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間的內在聯繫,認識段的組合規律,真正讀懂一段話。然後及時指導學生仿照課文中段的組合形式,進行寫的訓練,使讀和寫有機的結合起來,把讀寫訓練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這樣吸收在前、表達在後,既培養了學生讀的能力,對段的理解與認識;又培養了學生寫的能力,學會寫好片斷,讀寫相互促進,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讀寫能力。告訴學生寫段時,。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2。中間用幾句話對第一句展開記敍;3。末句要總結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與第一句重複。用自己的話寫課文某段話的意思,要求用總分段式來寫。3。仿段。規定選材範圍,要求用總分段式寫。本冊教材後有很多寫段的練習題,應儘量讓學生多動筆進行寫段訓練,使學生語文能力有所提高。

三年級語文隨筆15

在新教育的課堂中我們更新了自己的課堂教學理念,增長了知識。

特別是他們的資料讓我大開眼界。如學生的故事情節繪畫,他們有繪畫冊,仿寫詩歌會有詩歌集,仿編故事有故事書,學生日記、中高年級的讀後感,或做的手抄報,還有他們的讀書交流活動,老師的隨筆,老師的班級記錄等等。都做的特別的詳細、精緻。這説明什麼呢?如果沒有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沒有平時真正的體驗、實踐、落實,就沒有我們看到得堆積如山的成果展示。他們把新教育真正的落到的實處。他們的老師、學生、家長真正的走在了新教育的這條幸福之路上。

課間我們參觀他們學校的校園文化的時候,每到一處都有學生給我們主動介紹。他們吐字清晰、落落大方,介紹的也很有條理。讓我感覺到這羣小傢伙口才真好。這才是真正的體現了國小生在學習生活中的主人翁意識,每個學生都意識到自己是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了。

其實,我覺得新教育就像是那天二年級讀寫繪課中老師所講的一鍋石頭湯,需要每一個人的付出,正因為有了每一個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新教育的精彩展示。我們的老師、學生、家長辛苦着,收穫着,成長着,幸福着。我們才真正的走在那條幸福的教育之路上。

三年級是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年級。培養三年級學生的語文能力,應着重放在段的訓練上。三年級段的教學主要任務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內容,結合有關內容,展開合理大膽的想象。能找到重點句,理解句與句之間的關係,知道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

1、讀段: 在段的讀、説、抄、寫過程中,讀是基礎,讀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過程,一步一步地讀下去,達到透砌理解。過程得當,能理解得順,理解得深。應抓好三個環節。

一是初讀,讀出“順”字,要讀準字音、讀好停頓、重音,乃至速度、語氣,能流利地把課文讀下來。

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學生學語文的過程和學生的認知過程統一起來,讓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內容,經歷“具體--抽象--具體”的心理歷程。教師精心設計問題,以啟發學生的思路。對於重點段落,要讓學生在讀熟的基礎上,通過講讀,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三要熟讀。要指導反覆誦讀,直至熟讀成誦。使學生能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説段:説段在讀段之後進行,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對段的思想內容的理解,這樣把課文語言轉化為個性語言,對課文語言進行同化。剛開始説段訓練時,學生會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複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師應具體指導學生一句一句地説,然後,把整段話連起來説。在指導説段時,還應把概括地説和具體地説結合起來進行。課文中人物的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等等,可以聯繫課文,讓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能寫就不説,能説就不讀。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寫段:在三年級段的教學中,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佔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學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須引導學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間的內在聯繫,認識段的組合規律,真正讀懂一段話。然後及時指導學生仿照課文中段的組合形式,進行寫的訓練,使讀和寫有機的結合起來,把讀寫訓練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這樣吸收在前、表達在後,既培養了學生讀的能力,對段的理解與認識;又培養了學生寫的能力,學會寫好片斷,讀寫相互促進,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讀寫能力。告訴學生寫段時。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中間用幾句話對第一句展開記敍;末句要總結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與第一句重複。用自己的話寫課文某段話的意思,要求用總分段式來寫。

仿段。規定選材範圍,要求用總分段式寫。本冊教材後有很多寫段的練習題,應儘量讓學生多動筆進行寫段訓練,使學生語文能力有所提高。許多作品,特別是一些文學作品,藴含着非常豐富的情感。這是因為,作者在現實生活中對他所接觸的事物有了某種情感,才會產生表現這一事物的慾望和動機,要麼直抒胸懷;要麼將情感滲透、隱含在事理的記敍和論述之中。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精選在國小語文教科書中的課文,多是感情色彩濃重的文章,既體現了作者健康向上、美好高尚的情感,同時又體現了作者對醜惡、虛假、病態、庸俗情感的批判。人的美好的情感是後天習得的。閲讀教學要使學生在一次又一次體驗課文中對各種美好的情感的讚揚和對醜惡情感的批判中,形成對美醜、善惡的分辨能力,形成愛美揚善、忌醜憎惡的比較穩定的、持久的態度體驗,即在心中逐步形成美好的情感世界。因此,閲讀教學在培育學生美好情感方面有着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得天獨厚的條件。

請看教材《翠鳥》這篇課文的最後一段話:“我們真想捉一隻翠鳥來飼養,老漁翁跟我們説:‘孩子們,你們知道翠鳥的家在哪裏?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裏面很深,逮它很不容易啊!’我們只好打消了這個想法,在翠鳥飛來的時候,我們遠遠地看着它那美麗的羽毛,希望他在葦杆上多停一會兒”。這本是一段充滿情感的語言。但是教學中,有的教師卻很容易將理解的重點放在翠鳥住處的特點上,大講什麼翠鳥的生活習性。這和作者的初衷就相去甚遠了。其實這段文字處處都洋溢着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由想逮到打消念頭到遠觀希望多停留一會兒,無一不體現着對翠鳥的喜愛。“打消想法”是對“真想”的無奈與失望,“遠觀”和“希望”又是對失望與無奈的補償,一個“情”字貫穿個這段文字的始終。如果忽視了這段文字所藴含的情感因素,就可能在理解上出現偏頗。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因此,感情內容是語言意義組成部分之一。

理解語言,不僅要理解語言所表達的具體內容,還要體會藴含在語言中的感情,特別是那些作者不直接表達的、比較含蓄的情感。所以體會語言所表達的感情,又是理解語言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人在閲讀時,對語言所表達的感情內容有兩個方面的表現:一是能否把握住文章的情感內容;二是能否對把握住的情感內容迅即做出自己的情感反應。這種“把握”與“反應”是閲讀能力的重要體現。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閲讀時,必須要讓學生理解語言所表達的感情內容,同時對語言所表達的感情產生共鳴,感情的參與,將會使人們對語言的理解變得更加豐富和敏鋭。總之,指導學生閲讀,不僅要指導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內容,還要重視引導學生體會感情,如若拋開對語言的情感內容的理解和體驗,,就不可能對語言做出準確、完整的理解。

4、在閲讀教學中要重視語感的培養:值得一提的是,在閲讀教學中,應該十分重視語感的培養。所謂語感,就是對語言的一種豐富的、敏鋭的感受能力。語感雖然和心理學、語言學、文學乃至於哲學有着密切的關係,但是首先提出語感概念的卻是語文教育家夏沔尊先生。這説明語感這個概念從它誕生那天起,就和語文教學有着不解之緣。半個多世紀以來,人們對語感的研究越來越深入,直至寫入目前的語文課程標準。

語文閲讀教學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現象,所涉及的問題極為廣泛,對它的研究與認識永遠不會完結終止。舊的問題尚無定論,新的問題又接踵而來。否定之否定,反思與發現,回顧與展望,這些都是在研究國小語文教學中出現的正常現象。應該承認,對閲讀教學的規律,我們的認識還是很有限的,本文也只能就其中的某些問題談談個人的看法,不妥之處希望得到同行的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