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學習

孩子真的不愛學習嗎?

學習3.06W

我問:你的孩子對什麼感興趣?愛幹什麼?一個家長説,孩子愛看童話,一看看幾個鐘頭,吃飯都不情願,童話中無論什麼細節孩子都清楚,甚至能背得下來;另一個家長説孩子愛做飛機模型,各種各樣型號的飛機都清楚,儼然是個飛機情報專家。

孩子真的不愛學習嗎?

聽了這些回答,我心裏就有了底。我説:是呀,你們的孩子沒有問題。他對感興趣的東西就能專下心來,並且能掌握很多相關的知識,記住很多細節,這是非常可貴的現象呀。

可家長們更急了:孩子不學習學校的功課怎麼行呢?不繫統地掌握知識,上不了大學。什麼都信馬由韁,將來肯定是要被淘汰的!

家長的擔心是有道理的。有的家長過去沒有上成大學,現在感到很吃虧,覺得生活的路子特別窄,因此無論如何也希望孩子好好學,將來上大學,有出息。但是孩子就是不懂事、不爭氣。有的家長説,我上學的時候,沒有這麼多電視節目,也沒有什麼花裏胡哨的歌星、影星、球星,當時自己只願意學習,所以上學還比較順利,成績也不錯;但是現在孩子的生活太豐富了,做航模、玩遊戲,還有追什麼球星、歌星,一天到晚被別人牽着鼻子轉,看着真讓人着急又心疼,但又沒辦法。

當然,孩子不是橡皮泥,家長想怎麼捏就怎麼捏;孩子的頭腦也不是水缸,家長只管把自己的人生經驗往裏面倒。孩子必須通過自己的頭腦來觀察、思考和吸收,所有的知識和經驗都必須通過他自己的實踐才能得到。孩子是通過嘗試錯誤來學習的,他們會摸索,會迷惑,會浪費時間,甚至會養成壞習慣,但這就是孩子,家長是急不得的。

學校的學習的確很重要,而且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文化課,如何引導孩子對文化課學習感興趣呢?我給這兩位家長提了四點建議。

1.向孩子展現一個真實的自己

關於學習問題家長常會“有意”地給孩子講“我過去沒學好,結果現在很不成功,在單位不順”等等。其實,對於家長的狀態,孩子自然會看在眼裏。如果你現在不如意,你把它歸結到自己的過去,那麼孩子也自然可以把自己現在學習不好歸結到“幼兒園”或孃胎裏去,認為自己“天生”不愛學習,自己“天生”馬虎等,這樣的歸因能產生積極的效果嗎?

另外,有些家長也會向孩子提起自己當年成績如何突出。俗話説,“好漢不提當年勇”,時代變了,“過去”無論如何已經過去了。

家長對孩子的最好教育就是讓孩子瞭解自己。家長在孩子面前,要自然、真實地展現自己當前的生活,不要美化,也不要醜化。這樣,孩子面前至少有一條生活的真實道路:如果你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和紮實的知識基礎,那麼借用一個古老的説法,“有智吃智”;如果你沒有充分的知識儲備,那麼“無智吃力”。這一切,不用家長講,孩子都會看在眼裏,願不願沿着家長走過的路子走,就看他自己了。

2.瞭解孩子,因勢利導

瞭解孩子包括瞭解孩子的需要和興趣,瞭解孩子行為的動機,從而更好地引導孩子。這一條説起來簡單,做起來複雜,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於愛看童話的孩子,可以從對童話的分析入手,提高孩子對社會生活、人際關係的認識;從對同一童話不同版本的比較入手,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鼓勵孩子自己創作童話。當孩子從新的角度去看童話時,他會迅速地成熟起來,自然地走出對童話的沉溺。

對於喜歡飛機的孩子,完全可以通過對各種飛機性能的認識,引導孩子進入數學和物理的大門;通過對於飛機發展歷史的認識,引導孩子進入科學的大門。由於孩子以最基本的興趣作為動力,相關的書籍和資料,都會成為孩子知識的源泉。

3.不過分介入

家長要控制自己,不要過分介入孩子學習的事。因為學習畢竟是孩子自己的事,學好學不好關鍵在於自己。正像孩子的身體發育,家長所能做的就是給孩子提供營養豐富的食物,儘量把食物做得可口但是不能替孩子吃下去,更不能替孩子長高。家長的過分介入不僅沒有用,反而會降低孩子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認為他們的學習是父母的事。

4.創造學習條件

良好的學習條件包括:(1)安靜的環境,這可能要求家長自己也少看電視、少打牌;(2)讀書的氣氛,即家長自己也多讀書、看報,多討論讀書心得和相關問題;(3)對探索“怪”問題的支持,如欣賞孩子提出的某些問題的獨到之處,幫助孩子利用圖書館或互聯網查找相關資料,為孩子要進行的某些探索性實驗提供材料及安全監護,等等。

許多孩子並不是真的不愛學習。隨着時代的進步,社會文化生活變得越來越有趣,信息傳遞的途徑也越來越豐富。為了使更多的孩子能夠受到系統、有效的教育,不再被貼上“不愛學習”的標籤,我們需要改變的是傳統的、面孔呆板的教學方法,使之更適合孩子興趣多樣化的發展,與社會文化的進步相吻合。

標籤:不愛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