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醫療 > 疾病預防

怎麼防止家中老人跌倒 4招防跌習慣必看

人的年級越來越大,身體越來越差,筋骨也越來越不靈活,這也是造成老人經常跌倒的原因,再加上中國現今社會跌倒老人無人扶的現象,如何預防老人家跌倒是作為子女應該盡的義務。

怎麼防止家中老人跌倒 4招防跌習慣必看

如何保命防跌

如果跌倒過,有一半的人會再次跌倒,根據研究顯示,國內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有三分之一曾在一年內跌倒過;而跌倒過的老人,有二分之一會再跌倒,且年紀愈大,跌倒的機率就愈高其中,跌倒可能造成的嚴重傷害,包括髖關節骨折、其他部位骨折、硬腦膜下出血、軟組織傷害或頭部外傷。有些老人則因為害怕再次跌倒,而限制自我活動,漸漸失去獨立活動的能力,使得身體功能愈來愈差,也造成家人的負擔。

老人容易跌倒的原因,可分為「內在」與「外在」因素。其中,「內在」因素如老化導致視力減退、平衡感失調,疾病如中風、心肌梗塞、貧血、姿勢性低血壓等,以及長期服用降血壓、降血糖、心衰竭等藥物,都會影響反應與平衡感。「外在」因素,指的則是由環境所造成,如濕滑的浴室、廁所、廚房、樓梯間、光線昏暗處等,以及户外不熟悉的環境、移動的公車、沒有扶手的樓梯、馬路上的障礙物等。

由於長輩跌倒的場所室內多於室外,室內以卧室最多,其次為浴室,若能徹底改善居家環境,排除動線上的障礙物,並依照長輩情況安裝輔助器在側,則可減少50%至60%的跌倒機率。

培養防跌的安全生活習慣

一、趨吉避凶:

習慣性檢視地面、對周遭環境保持警覺,例如,當進出浴室、廚房等潮濕空間時,要提醒自己避開濕滑地面、放慢腳步,並儘量扶着牆壁。進入昏暗的房間時,要先開燈再進去。平常要避免雙手都拿東西,並善用扶手,掌握有電梯可搭乘就不爬樓梯的原則。夜間起身或早上起牀時,最好先坐在牀邊讓意識恢復清醒,再慢慢起身跨出腳步,若服用藥物會增加如廁頻率,吃藥前先上廁所,或在牀邊備妥尿壺。

二、常做防跌運動:

走路是最簡單的方法,而彈力帶訓練、元極舞與太極拳等三種運動除能提升老年人生理功能的表現,也兼具花費少、不需特殊器材、不受場地限制等特色。

三、挑雙好鞋子:

選擇鞋子時,應以能增加行走時的舒適性與穩定性為前提,例如,透氣的圓頭鞋能保護足趾且容易伸展,底部墊子要適當,才能減少腳後跟的疼痛,鞋底挑膠底、深紋路可以止滑,並要考慮穿脱時的方便性,儘量不要買需綁鞋帶的鞋子。

四、記得軟着地:

為了降低跌倒骨折的風險,平日應牢記面對意外時讓身體「軟着地」的原則,包括跌倒時儘量讓身體順着慣性倒,將受力關節迅速彎曲,並採縮頭、並腿、雙臂合抱胸前,以團身滾動的方式,減緩摔倒時的衝力以保護四肢。

怎麼防止家中老人跌倒 4招防跌習慣必看 第2張

常用藥物暗藏致跌成分

當長輩看完門診,領回藥物的同時,藥袋上那些用來治病、緩解症狀的名稱中,其實暗藏許多赫赫有名的「致跌藥物」,服用後會導致認知混亂、平衡感變差、行動趨緩、活動力減弱,一不小心就會增加跌倒的風險。

其中,最常見的「致跌藥物」如鎮靜、安眠藥,會讓長者容易嗜睡、減緩反應時間、影響認知功能導致步態不穩。而抗精神病用藥及抗憂鬱劑則有鎮靜及安眠等副作用。心血管用藥如降血壓藥,則會造成姿勢性低血壓。而止痛藥與肌肉鬆弛劑除了鎮靜之外,也有肌肉放鬆的副作用,將會使得肌肉反應動作變慢、平衡變差。

此外,如緩瀉劑容易增加如廁頻率,且會造成電解質不平衡,使長輩身體變得虛弱。降血糖劑可能導致血糖過低與暈眩,抗癲癇藥則因鎮靜作用、嗜睡和暈眩,影響肌肉張力及平衡感。抗膽礆藥物會引起鎮靜、嗜睡、神智不清、精神混亂和幻覺等現象。傳統抗組織胺用藥則會抑制中樞神經,產生嗜睡、步行失調及精神集中困難等副作用。帕金森氏症用藥如左旋多巴(levodopa)與甲磺酸溴隱亭(bromocriptine)會引起姿勢性低血壓、嗜睡與視覺模糊等,以上皆會增加跌倒的機率。

因此,要遠離跌倒的預防之道,用藥前應請專責醫師做整體評估,選用低風險藥物,若需用致跌高風險藥物,應由低劑量開始,再逐漸調整,並補充用藥須知與常識,且要提醒長輩確實遵從醫囑,不要重複拿藥、自行調藥或停藥,或迷信偏方亂服中草藥,才能確實控制用藥對身體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