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親子 > 孕期

古代人懷孕的樣子

孕期1.37W

古代人懷孕的樣子, 身懷六甲是對女性懷孕的一種雅稱或者説是"黑話"、行話。古代雅士或者文人都拽、都文縐縐的。他們把吃飯叫用餐,把睡覺叫就寢,把解手叫如廁。,下面來了解古代人懷孕的樣子。

古代人懷孕的樣子1

據相關數據報道,就算是醫療技術發達的今天,產婦分娩死亡率還是有一定比率。其中產後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併心臟疾病和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佔死因前列。其中,嚴重的產後大出血,是導致產婦死亡的罪魁禍首。可以用這句話説:女人生孩子,相當於進了一趟鬼門關。不過依靠現在發達的醫療技術,已經在極大程度上減緩了分娩的風險

醫療不發達的古代

在古代,由於醫療不發達,分娩的風險是非常大的。那麼,令人好奇的是,古代人生孩子會經歷什麼?是怎麼生孩子的?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解開奧祕!先從分娩方式説起我們看過很多古裝劇,很多劇情就有生孩子的場景,比如是這樣的?

都不是!在古裝劇中看到的場景並不是真實的分娩。我們可以先從趙麗穎主演的一部古裝劇《知否知否》説起:在第70集明蘭生孩子的劇情裏,一反常態孕婦躺着生孩子,竟然變成站着的樣子。明蘭因思慮丈夫摔跤後導致早產,如果按常規手法拍攝,明蘭會躺在牀上分娩。但不得不説,《知否知否》是一部良心劇作。它的用心之處在於,考察了古代女人生孩子的方式。而古代女人大多以“豎位”的方式分娩,少數情況下會使用“卧位”。而明蘭則參考的是唐代對應難產的方式。

古代人懷孕的樣子
  

在唐代王燕《外台祕要·產乳序論》引《巒公調氣方》中有記載:分娩時採用“站立式”,扶着懸掛起來的橫木,順利把孩子生了下來的故事。在劇情中,明蘭屬於早產。在分娩中雖然辛苦,累的時候坐一會,但又會抓着繩子站起來,伏在橫木上,繼續聽產婆的指揮。

為什麼古代人使用“豎位”方式生孩子?這是為了孕婦能順利分娩。橫木和繩子為孕婦提供支持,孕婦身後的人幫助她減少站立的辛苦。通過地心引力,讓寶寶從產道中順出出來。古代人的產房是什麼樣子的?在古代受醫療條件的限制,孕婦很容易難產導致性命不保。所以,在古代孕婦生孩子是非常危險的,但是孕婦的生命並不會換回來更多的憐惜,而被視為“血光之災”,並會被認為“不潔”。所以,普通人家生孩子往往在墳墓或道路邊,臨時搭建一個草棚做產檢。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產婦的待遇似乎高了一些,會被“逐”回家生孩子。但是並不是因為女人受到了重視,而是因為當時有貴族出去玩不想看到孕婦,更不想看到所謂的`“血光之災”,所以才被“逐”回家生孩子。而孕婦 “專用產房”只是貴族的待遇。在《南史》中有所記載,南朝梁文獻張皇后就有一個“花園式”的產房:不僅寬敞、有專用產牀,產房前還有花園。就像我們看《知否知否》、《甄嬛傳》這一類電視劇,產房只有少數貴族才有的待遇。對於普通人家的孕婦而言,分娩的痛苦和環境,會讓人難以想象的。

古代孕婦如何剪臍帶?古代孕婦生完孩子後,接生婆會將嬰兒臍帶剪斷。不過需要説明的是,古代剪臍帶不能用刀子割,而是隔着衣服“弄”斷,目的在於防止感染。接下來臍帶根部留一個小結,然後用麻線纏扎,在不沾水的情況下,3—5天左右會自然脱落。另外,古代人對剪臍帶是很重視的,他們認為:“短則傷髒,長則損肌”。但是合理的做法是“斷臍六寸”。但是這裏的“寸”不是現在定義的“寸”,取得是“同身寸”,也就是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寸,所以每個人的長短也會有所不同。

東方無痛分娩

大理東方婦產醫院無痛分娩是用合理的醫學手段讓分娩過程中不可忍受的疼痛減輕至可耐受的程度或者消失。採用麻醉技術對產婦進行鎮痛,這是目前世界公認,效果最好、最安全的分娩鎮痛方式。而麻醉鎮痛的技術是指椎管內注藥鎮痛法,鎮痛有效率達95%。通俗易懂説,這個椎管麻醉鎮痛法就是使孕婦在分娩過程中不再疼痛難忍。

分娩鎮痛的好處有哪些:1.分娩鎮痛的產婦創傷小,出血少,產後恢復快,有助於體型的恢復;2.讓準媽媽們不再經歷疼痛折磨,減少分娩時的恐懼和產後的疲倦;3.在時間最長的第一產程得到休息,當宮口開全時,因積攢了體力而有足夠力氣完成分娩;4.比較剖宮產手術的新生兒,由於分娩時胎兒經產道的擠壓,肺部和呼吸道的粘液被擠壓出來,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發生率降低。

古代人懷孕的樣子2

那麼古代人為什麼把女人懷孕説是身懷六甲,為什麼不説身懷七甲、五甲?原來這裏頭都是非常有講究的。

講究一,懷孕寓意説。

六甲是天兵天將。

封神榜裏的姜子牙、水滸傳裏的公孫勝,他們一旦做法就大家六丁六甲快來報到,六丁六甲給我衝啊,這裏説的六丁六甲就是天兵天將。身懷六甲就説懷的不是凡夫俗子、而是大人物、貴人。

講究二,懷孕時間説。

農村的過來婦女都説孕婦是藏五不藏六,意思是説,五個月以前,孕婦獨子不顯懷。到了六個月的時候腹部就微微隆起。古代醫療水平低,孩子出生成活率低,農村婦女懷孕了容易早產,到六個月以後,孩子成型,就比較穩固了。

講究三,嬰兒外形説。

誰都知道寶寶的皮膚最水靈,像小蘋果、白裏透紅,誰看到都想撫摸,還忍俊不禁想親兩口。但只限於自己家的,大街上的可不能。但嬰兒剛出生或者在娘肚子裏頭可不是這個樣子,那時候的嬰兒像個小老頭、小老太太,臉上都是門頭溝,古代把六十歲叫花甲之年;説身懷六甲就是説懷了一個老小孩。

古代人懷孕的樣子 第2張
  

講究四,孕育艱難。

"哇"的一聲啼哭,隨着護士一聲高喊"生了",等待在產房外的寶寶的親人們笑逐顏開、心花怒放。誰也沒有注意到產婦眼裏的淚花。

嬰兒從懷孕到生產,就像萬里長征那樣艱辛。手機不能看,電腦不能看,有病不敢吃藥,川味館子也不敢去,即使是古代的女人也 是各種反應,各種忌諱。提心吊膽,倒海翻江十個月,三百天,就像過了一甲子六十年那樣漫長;所以身懷六甲指懷孕太辛苦。

講究五、揚男抑女。

天干地支是本來是計時的,可是古代的道教把這一切都賦予了非常的含義,在道教的`教義中,所有跟甲有關的人物都充滿陽剛之美,陽剛之力和陽剛的神奇和法力無邊。譬如甲子神、甲戌神、甲申神、甲辰神等等。他們個個身手不凡,神通廣大。

所以甲又代表着男兒、男子和男權。

説身懷六甲也就説懷的是個大胖小子,有重男輕女的意思。

不過現在的人可不這麼重男輕女了。別人問你懷的是男孩是女孩,自己懷了男孩都用暗語説,懷的是個賠錢貨,討債的。如果懷的是女孩,就會説小棉襖,金鎦子。

古代人懷孕的樣子3

古人視孕婦分娩為“不潔”,在早期甚至忌諱在家生產,包括丈夫在內的男人都得迴避。古時並沒有去醫院生孩子的做法,所以往往要設一間臨時產房,供分娩用。

產房設在哪,怎麼佈置,各個朝代並不一樣。東漢王充《論衡·四諱篇》記載,秦漢時期一般是“舍丘墓”、“廬道畔”,即在墳墓和道路旁邊,搭一草棚子,作為臨時產房。在分娩前,將孕婦移入其中,生下孩子滿月後,才可以抱着孩子回家住。

不少母親在回答孩子“我是從哪來的”提問時,往往會説“在路邊撿的”,或是“樹杈掉下來的”一類話,忽悠小孩子。究其語境源流便與早期產房設於户外有關,孩子生在路邊的臨時產房內,不就是“在路邊撿的”嗎?

臨時產房內所設簡單,一般地上鋪層稻草、麥秸,作為產褥,故古代生孩子有“坐草”、“就草”、“在草”、“落草”這類叫法。在鋪草時,古人還要念相應咒語,據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坐月門》“禁草法第八”條記載,宋元時期的咒語為:“鐵鐵噹噹,非公所當,是王一言得之銅,一言得之鐵。母子相生俱蔑鐵,急急如律令。”

古代人懷孕的樣子 第3張
  

魏晉南北朝時期孕婦分娩則大多在自己家中,這或許與東昏侯蕭寶卷有關。蕭寶卷有四處遊走的習慣,卻又不想讓人看到,每次出行之前他就派人驅趕所經之途的老百姓,有待產孕婦之家只好將路邊的臨時產房改設家裏。《南史·齊本紀下》記載,有一孕婦未離開路邊產房,結果慘遭蕭寶卷“剖腹看男女”。自此,在路邊野外設臨時產房風俗有了變化。

不僅分娩場所有變,這一時期的'貴族孕婦,還使用上了“高級產房”。《南史·后妃傳下》記載,南朝梁文獻張皇后的產房便是“花園式”的,產房前有花園,產房內空間寬敞,還有專用產牀,四周用“幔遮蔽之”。

40週末

胎兒已成熟,身長約50釐米,體重約3000克以上,皮下脂肪豐滿,皮膚粉紅,指(趾)甲已超過指(趾)端。出生後哭聲響亮,吸吮能力強,生活力強,能很好存活。

胎頭是胎體最大部分,也是胎兒通過產道最困難部分,但胎兒顱骨有一定可塑性,即顱縫邊緣可輕度重疊,使頭顱適應產道,完成分娩。

出生後,胎盤循環停止,肺循環建立,開始自主呼吸,表現大聲啼哭,顯示一個新的生命開始。

標籤:古代人 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