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養生 > 食療養生

臘八節為什麼吃臘八面?吃起來有講究

臘八節在陝西等地區會吃臘八面,更有臘八不喝粥的説法,而且吃這個面有講究,就好像是一場儀式一樣,這不僅是美食,更是大家對於美好生活的祝願

臘八節為什麼吃臘八面

我國自漢朝起,每年農曆十二月要舉行年終臘祭,故此農曆十二月叫做臘月,十二月初八又叫臘八。也許還因為臘月初五才煮了“五豆粥”,初八又煮便顯得重複,為調節、變換口味,農曆臘月八這天,關中地區尤其是陝西渭北一帶的澄城地區一帶,都要在早上吃一頓麪條,俗稱“臘八面”。

每天總吃粗糧“憶苦思甜”也不是辦法,借給佛獻禮,自己也跟着吃點好的,也算沾了佛的光吧。因為關中人一向認為豆類、包穀均是粗糧雜糧、而小麥麪粉是細糧,營養高、且好吃,村人嚮往的好日子也就是“白麪饃饃幹撈麪,油潑辣子調一碗”。

據説,人吃了“臘八面”,福壽、康樂,平安;雞吃了,愛下蛋;羊吃了,愛下羔;牛吃了,一胎能生兩個牛犢子……因而,莊稼人特別敬重臘八節的“臘八面”。

臘八節為什麼吃臘八面?吃起來有講究

臘八吃麪不喝粥

俗話説,十里同鄉不同俗。全國之大,臘八這天的民俗吃法,多了去了。關中地區尤其是渭南的白水、渭北合陽、澄城農村一帶,在臘月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關中不喝臘八粥的原因,有種一種説法是,按照關中的習俗,臘月初五是吃“五豆粥”,臘八就不想再喝粥了,所以,根據關中人愛食麪的習慣,改吃了臘八面。

另一種説法更可信些,據考證,在清朝中頁,臘八粥在關中依舊流行,可能是清朝後期的幾次大災荒,整日以野菜稀粥度日的普通百姓,在祭祖的臘八節也想給列祖列宗(其實是給自己)吃口硬貨,臘八面才得以流行。

臘八節為什麼吃臘八面?吃起來有講究 第2張

臘八來歷

古時候,人們常在十二月初八這天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漸漸形成傳統的節日。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今天的臘八節,人們更多記住俗語“過了臘八就是年”。這意味着春節序幕已經拉開,年味兒一天比一天濃了。

臘八節為什麼吃臘八面?吃起來有講究 第3張

臘八面的介紹

臘八面俗稱臊子面,首先面講究薄、細、筋,用擀麪杖把醒好的面擀成儘量薄的大面皮,圓形、將麪皮擀成一致的厚度,把麪皮層疊起來然後進行切條。其次臊子要油、煎、酸、辣,沸水鍋裏下面條,煮好後盛上一大碗,再舀兩大勺臊子,攪拌開來,豈是一個香字了得…吃上一碗臘八面,“臘”走你的煩惱,“八”快樂釋放;“臘”走你的黴運,“八”好運帶上;“臘”走你的憂傷,“八”幸福延長;“臘”走你的疾病,“八”健康變強。

臊子面對關中地區的人們生活的影響很大,無論喜事喪事、逢年過節、老人過壽、還是小孩滿月或是家裏來了親朋都離不開臊子面。關中地區辦紅白事、老人過壽、孩子滿月等都一般招待兩頓,所謂早飯和午饗,而早飯臊子面即為主食

標籤:臘八節 臘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