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閲讀

從張良身上看貴族精神有哪些

閲讀1.06W

從張良身上看貴族精神有哪些,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是草根出身,他身邊所聚集的文武官員也大多是草根,樊噲是屠夫,韓信是無業遊民,比較好一點的蕭何也只是縣吏,但張良是個例外,他家祖上擔任過五代韓王的國相,算是地地道道的貴族世家。從張良身上看貴族精神有哪些?

從張良身上看貴族精神有哪些1

1、擔當:鐵肩擔道義,敢為天下先!

秦滅六國,仇恨秦始皇的六國人士多如牛毛,比張良有實力的不在少數,但為何只有他捨身刺殺秦始皇?其實,張良小日子過得不錯,家裏還有三百奴僕,完全可以關起門來當個富家公子,可他卻散盡家財,去做那一筆有去無回的買賣。

2、從容:處變不驚,大家風範

王安石有詩曰:“漢業存亡俯仰中,留侯於此每從容。”説的正是張良。劉邦奪取天下的過程中,經歷了太多的危難,但只要有張良在,他總能一次次化險為夷,鴻門宴、下邑畫策、急封雍齒等等,片言隻語間轉危為安、反敗為勝,都是張良的拿手好戲。“從容”二字體現的,是能力,更是涵養。

3、包容:謀大事者,不拘小節

劉邦這個人優點很多,缺點也不少,單説喜歡罵人這一條,就讓人受不了。有一次,陳平直言不諱地批評劉邦,大意説,大王對人太無禮了,所以那些有節操的名士都跟了項羽,而像我這樣沒有節操、貪圖富貴的小人才來投靠大王聽聽,這還了得!

讀一部兵書、滅一個王朝、開一代盛世,這個人就是張良。

他是中國最後一個敢以“王者師”身份自居的文人。

很多人説張良是劉邦的謀士,但王安石説,漢業存亡俯仰中,留侯當此每從容。人言高祖用張良,非也,張良用高祖耳。秦滅韓,張良為韓報仇,故送高祖入關;既滅秦矣,故辭去。

也就是説,張良只不過是躲在幕後,利用劉邦的力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推翻暴秦,為韓報仇。從這個意義上講,劉邦和那個擲錐的大力士一樣,都是張良的傀儡,是他棋盤上的棋子。

打個比方説,張良是劉邦集團的頭腦,劉邦集團是張良的四肢。

對於其他人,劉邦非打即罵,唯獨對張良言必稱“子房”。“子房”是張良的字,喚人稱字,是尊敬的意思,尤其是對於口中從來不斷污言穢語的劉邦,相當不易。

這是敬師之禮。

因此,和劉邦手下其他人不同,張良與劉邦不是上下級關係,而是合作關係。甚至,他比劉邦還高一級,是“王者師”的'人物。當劉邦做了皇帝后,張良意識到,文人可為“王者師”的時代已經成為美好的過去,至少出身及為人決定了劉邦不可能成為周武王齊桓公之類的人物,遂淡然隱退——那個周尊姜尚,湯尊伊尹,齊奉管仲的“帝王尊師”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從張良身上看貴族精神有哪些
  

尊師之人及尊師土壤都已不復存在。

“王者師”追求獨立的思想與獨立的人格;然而,秦以降的“帝制”使中國的精英變成了封建王朝的奴才,只能匍匐在王權的腳下苟且偷生,成為“帝奴”。

八年的秦漢風雲是“王者師”時代的迴光返照。然而,無論是項羽,還是張良,都已無迴天之術——實際上,他們只是那個時代的遺孤,只知道那個時代的美好,但並不知道該用何種方式才能繼承併發揚當年的優秀傳統。

仔細梳理,可以發現,八年秦漢風雲,實際上就是張良、項羽兩個末代貴族的較量——兩人的目的都很簡單,就是推翻秦國,報國難家仇。劉邦則不同,有一種渾水摸魚的感覺。張良堪稱秦漢風雲的幕後總導演。在他的運籌帷幄之下,另一個末代貴族項羽被迫以烏江自刎而謝幕。

隨着項羽的故去,張良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知名的傳統貴族。

之所以説傳統貴族,是因為自秦以降,中國已經沒有貴族羣體。雖説還有極少數的人具有貴族精神,可畢竟為數極少,稱不上是一個族羣了。

人類是世界上最龐大最複雜的羣體,就其精神意識的素質考量,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層:貴族、平民、流氓。其分佈呈橄欖形,中間大,兩頭小,貴族處於高端,流氓處於低端,中間龐大的階層是平民。從平民到貴族沒有明顯的界線,從平民到流氓也沒有明顯的界線,但流氓與貴族就天差地別了。

貴族之所以是貴族,並不在於財富有多少,也不在於權力有多大,而在於具有一種高貴的精神,史書上稱之為貴族精神,其有三根重要的支柱,一是文化的教養,抵禦物慾主義的誘惑,不以享樂為人生目的,培育高貴的道德情操與文化精神;二是社會的擔當,作為社會精英,嚴於自律,珍惜榮譽,扶助弱勢羣體,擔當起社羣與國家的責任;三是自由的靈魂,有獨立的意志,在權力與金錢面前敢於説不。而且具有知性與道德的自主性,能夠超越時尚與潮流,不為政治強權與多數人的意見所奴役。

中國的貴族,在秦王朝之前,可以與歐洲的貴族並駕齊驅,創造出燦爛輝煌的古文明。中國的古文明並不比歐洲的古文明遜色,就是最好的證明。

隨着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創“專制帝制”時代,中國的貴族開始退出歷史舞台。

秦始皇用商鞅之法推行二十等爵制,人不問出身,只要你地種得好,殺敵殺得多,就可以一級一級往上爬。該殺的殺,該罰的罰,從此高官厚祿地位再高,那隻能叫高官而不能叫貴族。

貴族絕對非一朝一夕可培養出來的。秦始皇以降世襲貴族都是以朝代為斷線的。比如漢朝姓劉,唐朝姓李,宋朝姓趙,明朝姓朱。可以説,除了被歷代帝王作為“標籤”使用的曲阜孔家,中國再沒有跨朝代的貴族。

因此,秦王朝成為中國貴族精神衰變的拐點。

原本,項羽和張良是準備力挽狂瀾的兩個末代貴族。但可惜他們都太年輕了,項羽尤甚,由於家國亡時只有十來歲,貴族在他心裏只能成為一個概念。

張良的出身與項羽相似,都是六國貴族,都是復仇者。

張良的祖父、父親等先輩在韓國的首都陽翟(今河南禹州)任過五代韓王之相。至張良時代,韓國已逐漸衰落,但韓王待張家還是甚厚的,弱韓為強秦所滅的時候,“良家僮三百人”,日子過得相當滋潤。

張良出生年代大約是公元前250年,和劉邦相仿,約小上六七歲,卻比項羽大上近20歲。(關注“讀史”,回覆“劉邦”“項羽”“韓信”查看相關文章)

正是這近20歲的差距,使得貴族精神在張良身上烙下了比較明顯的烙印,懂的貴族精神三種高貴的內涵:誠信、道義以及使命感。

但國破家亡時還是太年輕了,沒有任何從政經歷,也因此並不能真正掌握貴族制度之優越所在,更不知道該如何融進新時代。

從張良身上看貴族精神有哪些2

張良開始大展身手:

1、輕取宛城

公元前207年九月,軍隊抵達南陽郡。南陽郡守退入宛城固守。劉邦滅秦心切,見宛城一時難以攻取,打算繞過宛城繼續西進。這是劉邦之前慣行的招數,打得下就打,打不下就繞過去。張良認為不妥,説宛城離秦都已不遠,一旦秦都來兵,宛城的秦兵再從後面追殺過來,劉邦軍即腹背受敵。不若假裝繞過,趁夜返回,將宛城重重圍住,以攻心之術,逼降郡守。

南陽郡守見大勢已去,又加上劉邦招降條件優厚,遂投降了,繼續做南陽郡守。南陽郡的其它城池見太守已降,也紛紛起而效之,望風而降。就這樣,劉邦兵不血刃輕取南陽,解除了西進的後顧之憂。

2、智取嶢關

拿下南陽後,劉邦率軍抵達嶢關(今陝西商州西北)。嶢關是古代南陽與關中的交通要隘,易守難攻,是通往秦都咸陽的咽喉要塞,也是拱衞咸陽的最後一道關隘,秦有重兵扼守於此。張良採取了與宛城類似卻又不同的計策。張良説,嶢關的守將是個屠夫的兒子,這種市儈小人,可以通過“威逼利誘”輕取,重兵佯攻,重利勸誘。

劉邦依計而行,嶢關守將果然表示願意獻關投降,還説要和劉邦聯合進攻咸陽。劉邦大喜,讚歎張良的妙計。不料張良卻説,嶢關乃秦之門户,不同其他,守將願降,但其手下兵將未必服從,如果士卒不從,後果將不堪設想。再説屠夫之子,見利忘義,降後再叛,隱患多多。所以要趁其鬆懈,一舉攻克之。

劉邦大喜,遂突然發起攻擊,很快攻下嶢關,抵達霸上(今西安市東25裏)。

3、逼降秦都

小試牛刀後,張良讓劉邦繼續採納對付嶢關守將的手段,派人去利誘趙高,對他説,你幹掉秦二世,咱倆平分關中。這趙高真的就幹掉了秦二世,還派人和劉邦交涉,平分秦國。劉邦呵呵一笑,發起佯攻。趙高的美夢成空,被秦國舊族幹掉,僅僅做了46天秦王的子嬰開城出降。

可以説,如果不是張良的計策保證了軍事上的順利,劉邦不會比項羽早進關中亡秦。

4、一救劉邦

大秦居然是我的了,劉邦屁顛屁顛進了咸陽城,進了咸陽宮,哇塞,這麼大,美女這麼多,來來,先來讓老子爽一把。從這一刻起,劉邦就認為自己是關中王了,在咸陽宮裏醉死夢生,不見任何人,這可急壞了張良,趕緊説服樊噲,直接闖入宮中,對正在爽歪歪的劉邦當頭棒喝:“項羽正星夜趕來,你是想做第二個秦二世麼?!”

劉邦立馬清醒過來,提上褲子就走,同時下令即刻查封所有的府庫財物,全軍退出咸陽,還軍灞上。同時聽從張良的計策,宣佈廢除秦朝苛法,並“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贏得三秦民心。

可以説,如果不是張良,劉邦是連鴻門宴都去不了,就給項羽攻下咸陽咔嚓了。

從張良身上看貴族精神有哪些 第2張
  

5、二救劉邦

鴻門宴的故事都知道了,如果沒有張良,劉邦依舊會被項羽KO。張良在這次生死攸關的鬥爭中,以其大智大勇,既巧妙地幫助劉邦安全脱離虎口,又使項羽內部埋下了君臣相隙的禍根。

6、討漢中郡

暴秦已滅,韓王成也得到了韓國舊地,又到了張良和劉邦説再見的.時候了。

雖然被項羽分封到偏僻荒涼的巴蜀(先秦時期,重慶部分為巴郡,四川成都部分為蜀郡),心裏很不爽,但“初戀”別離,劉邦還是很大方,贈與張良大量金銀財寶。張良一轉手將劉邦給的金銀財寶都給了項伯,託他幫劉邦又討來漢中郡。這樣,劉邦建都南鄭(今陝西南鄭縣東北),佔據了秦嶺以南巴、蜀、漢中三郡之地。

張良為劉邦討得的這漢中一郡成了最後勝利的起點,也成為大漢民族的起點——漢王、漢朝、漢族皆由此而起。

7、麻痺項羽

“初戀”別離,依依不捨,張良送劉邦到褒中(今陝西漢中市褒城鎮)。此處羣山環抱,沿途都是懸崖峭壁,只有棧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張良觀察地勢,建議劉邦過去後,全部燒燬棧道,表示無東顧之意,以消除項羽的猜忌,同時也可防備他人的襲擊。這樣,就可以養精蓄鋭,等待時機,再展宏圖了。

半年前“明燒棧道”,諸王麻痺;半年後,韓信就“暗度陳倉”,復得富饒、形勝的三秦之地。張良韓信,一個“明燒”,一個“暗渡”,珠聯璧合,成為歷史上的一段膾炙人口的佳話,也使得劉邦積累了足以與項羽對峙的資本。

8、三救劉邦

項羽知道劉邦搞定三秦後,怒不可遏,立馬就要殺將過去。張良早已預料到這一點,上書項羽説:“漢王名不符實,欲得關中;如約既止,不敢再東進。”同時,張良還把齊王田榮謀叛之事轉告項羽,説什麼“齊國正打算聯手趙國滅楚,項王不可不防啊。”

項羽本就瞧不起劉邦,再説齊國確實在眼皮底下,劉邦在西邊鬧點事,離自己還遠,便沒管劉邦,去滅田榮了。這為劉邦贏得了寶貴的休養生息時間。(關注“讀史”,回覆“劉邦”“項羽”“韓信”查看相關文章)

9、下邑之謀

天意該劉邦張良這對“初戀”再結合。隨着天下再次大亂,沒有掌控天下本事的項羽變得乖戾囂張,竟然殺死了韓王成,使張良相韓的幻夢徹底破滅,最終通過種種關卡,來到劉邦身邊,此後便朝夕相隨左右。明代李贄曾評論此事説:項羽此舉,“為漢驅一好軍師。”

標籤:張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