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學習

教養·學習:父母勿失信心

學習2.51W

每天在電台主持節目,張笑容(90崇基中文,11研究院社工)多年來在空氣中與聽眾分享一個個故事,讓她發現目前的社會環境,家長都有不得已的苦衷。她寄語家長勿失信心,要走應走的路。

教養·學習:父母勿失信心

當不少中國小都以“掌握多元智能”為入學要求之後,家長紛紛鼓勵子女學各種樂器,發揮才藝。“有些學校的入學要求學業成績、全港排名、課外活動、對外經驗(遊學團)皆有優秀表現。即使參加興趣活動,如沒有獲獎,則不計在內……教育制度現已被扭曲,成為一場競賽。”張笑容無奈地説。

當子女對才藝活動產生興趣時,父母卻不贊成他們繼續發展。對於家長這種矛盾的態度,張笑容深表理解:“近年,家長感到,若子女未能考獲大學學位,實難以在社會立足,故對子女的教育和前途都感到十分焦慮。”她認為,家長“催谷”子女的原因之一,是社會發展單一,即使大學也以畢業生的薪酬來決定是否“成功”,社會目前仍未有良好的土壤,讓孩子作“多元”發展。

曾有來自加拿大的聽眾説,兒子想當巴士司機。但她沒有為此感到失望,因為當地很多自僱工作,如:裝修、鋪磚、電器技工等職業的收入都十分可觀。以巴士司機為例,年薪達9萬加元(約71.6萬港元)。不過,類似的情況卻不可能在香港出現,因此,張笑容認為先不要批判家長們為孩子抓狂,也不要批評家長現實。“在外國,家長們不會太緊張子女能否立足於社會。

即使大學畢業後,子女選擇服務性工作,仍可昂首闊步,有信心可養活自己。”張笑容指出,香港的家長憂慮子女未能考上大學,便難立足,實在是整體社會的現象。

雖説目前教育制度已被扭曲,但當父母遇到上述情況,又應如何處理?張笑容的女兒曾學鋼琴,後來卻放棄了,張笑容也曾考慮過應否讓她放棄,但最終都讓女兒自己另選樂器,並要她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若遇女兒提出未來的志願與志向問題,張笑容會與她一起探討,並深化想法,構思如何把理想逐步實踐。

據張笑容觀察,現代的家長對培育子女已比上一代家長操心,他們參加各類家長訓練班、講座,飽覽育兒書籍、雜誌等,然而,這些資訊卻嫌零碎而片面,未必全盤適用於子女身上。張笑容的經驗之談是“要了解孩子的性情,選擇適合的教導方法”,當中還要配合父母本身的性情施教:“有事業女性為孩子放棄工作,轉而把教養子女視為她的事業,子女的成績表等同她工作的考績表(appraisal)。

當子女成績未如理想,她便感到十分挫敗。”張笑容坦言,若家長本身對人要求高,情緒欠佳,未必合適長期留在家中照顧孩子。

張笑容對於現已為人父母的校友及家長寄語:勿失信心。

“現在很多社會上發生的事都像在打擊家長的自信。社會彷彿有一信息告訴家長:你們很有問題;你們很‘怪獸’,所有孩子的問題都算在家長頭上。但我卻認為是社會環境造就這種氣氛,家長要自行揣摩教子之道,香港也要發展自己的一套家長教育。”主持節目以來,張笑容對此感受良多。

若家長能形成一股力量,就目前社會妨礙子女成長的環境發聲,便能一起改變現狀、改變制度。

張笑容寄望香港家長某天能成為一股力量,去改變社會的大環境:“若家長能形成一股力量,就目前社會妨礙子女成長的環境發聲,便能一起改變現狀、改變制度。例如:家庭議會現提倡‘家庭友善’的政策,日後政府在推行政策時,能否先把‘家庭友善’列為必須考慮的條件?”她認為,這類實質的建議,比舉辦嘉年華會能發揮更大作用。

即使畢業後,中大仍對家長校友發揮她的影響力。張笑容説近年重返校園進修,人生閲歷不同,讀書也有不同感悟。現時,偶然也會與家人一起返回中大享受天倫之樂,以及優美的自然環境。“中大的校園有很神奇的功能,無論心情如何差,落火車後,看到滿眼綠樹花鳥,心情就會立即轉換。寧靜的環境有着治療作用,那是中大獨有的。

”張笑容讚歎説。

育有一子一女的張笑容認為,家長與子女不止於平等的朋友關係,如果孩子讀幼兒園或初小,不能與他們談平等。要讓他們知道哪裏是界線,什麼是紀律與節制。家長有時是朋友,有時是師父,有時則是教練或老師,栽培子女,也要賞罰兼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