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學習

趕屍是哪個地方風俗

學習7.5K

趕屍是湘西地區苗族的風俗。

趕屍是哪個地方風俗1

月黑風高夜,在偏遠的湘西小村落外,黑黢黢的山道上,一排穿着白色大炮的人影,在兩盞油燈間安靜又詭異的“跳行”。

著名苗族作家沈從文在他的一篇文章裏寫道:“經過辰州(今沅陵),那地方出辰砂,且有人會趕屍。若眼福好,必有機會看到一羣死屍在公路上行走,汽車近身時,還知道避讓在路旁,完全同活人一樣。”

湘西趕屍自古流傳已久。在湘西一帶甚至有“死屍客店”,供死屍與趕屍匠白天居住,夜晚降臨後他們就離店繼續趕路。這裏普通人是不允許居住的。

據説曾有不知情的外地人在“死屍客店”待了一宿,第二天便高燒不退滿嘴胡話。最後是一位趕屍匠用一碗特製米湯,才把命給救了下來。

關於趕屍的起源,在幾千年前的民間就有書記載了。湘西趕屍源起於沙場。那些因保家衞國而戰死沙場的將士們,英靈無法魂歸故土。家鄉年邁的父母日日以淚洗面,只能央求族裏的趕屍匠,將孩子的屍身運送回鄉。

如果來了張家界,有機會可以去《魅力湘西》看看趕屍的表演節目,陣亡將士即使與母親陰陽相隔,也要踏上千裏歸鄉路的深情演繹,無不令人悲慟淚目。

因為湘西山區自古貧困,人們生活艱苦。很多窮人便去黔東一帶謀生,最終卻因種種原因客死異鄉。落葉需歸根,遊子必葬祖墳。因此趕屍匠們的業務也越來越廣泛,長此以往就發展成了湘西趕屍文化。

趕屍是哪個地方風俗
  

趕屍是哪個地方風俗?

自清朝起就被廣為流傳,更是很多驚悚電視、驚悚電影的題材,然而“湘西趕屍”從未得到科學的驗證,也沒有人親眼見過“湘西趕屍”,但從“湘西趕屍”可以從中瞭解到苗族的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湘西趕屍和蠱毒、落花洞女一起合稱為“湘西三邪”。

簡介

趕屍的人一般是一位身穿道袍的法師,而在屍體前有一位“趕屍匠”,他一年四季,颳風下雨都只是穿一雙草鞋,身上穿一身青布長衫,腰間繫一條黑色腰帶,頭上戴一頂青布帽,手拿銅鑼,腰間則是背一包符。法師則在屍體前帶路,法師不提燈籠,一邊敲打着手中的小陰鑼,一邊領着屍體向前走,手裏還時不時地搖着攝魂鈴,讓夜行人讓路。

在夜間行走時,屍體則是頭上戴一頂高筒毯帽,額頭上貼着幾張寫着符的黃紙。在趕屍途中有“死屍客店”,趕屍匠在天亮前到達死屍客店,夜晚離去,屍體則是停歇在兩扇大門板後面。

趕屍是湘西的風俗。湘西指的是湖南省西部,主要在沅江流域一帶,趕屍是巫文化的一部分,發源於古辰州沅陵、瀘溪、辰溪、漵浦四縣,清朝時期就廣為流傳湘西“趕屍人”的傳聞。

趕屍,即趕屍人利用“祕術”,將客死異鄉的人的屍體帶回家鄉,讓他們入土為安,與蠱毒、落花洞女並稱為“湘西三邪”。

湘西地處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處,大多是崇山峻嶺,道路崎嶇,北鄰鄂西山地,東南以雪峯山為屏。

雖然“湘西趕屍”從未得到科學驗證,但卻成為很多驚悚電影的原型,有三種起源傳説,分別是神話起源、水運起源、刑罰起源。

趕屍風俗在哪裏

1、“趕屍”的`活動範圍其實很小,祇限於在湘西的山區,其它全國各地均沒有這些KB的運屍活動出現。

2、湘西,是指湖南省的西部,主要是在沅江流域一帶,據説趕屍是以沅陵,瀘溪,辰溪及敍浦這四個地方最為盛行。湘西的沅江流域,大多是崇山峻嶺,其間道路崎嶇,人行已是甚為不便,倘若要抬着棺材運屍回鄉,那更是十分麻煩。很多在此工作謀生的人,在臨終前大多委託親友,務求把屍骸運回故鄉安葬,以免葬身在這荒涼的山野間。為了避免抬着棺材在山野間的崎嶇道路顛簸行走,所以“趕屍”,這種獨特的運屍方法便應運而生了。

趕屍是哪個地方風俗2

“湘西趕屍”真的存在嗎?

作為一個有着悠久歷史的國家,中國有着無數神祕的傳説。在這片廣闊的中華大地上,不同地區有着不同的風俗習慣,這些風俗習慣的形成與當地的歷史條件,自然環境有着極其密切的關係,不過隨着科技的發展,這些祕密漸漸變得透明。

“湘西趕屍”是一種屬於湘西苗族人的傳統風俗,在文化上屬於“巫文化”。在清朝時,關於“湘西趕屍”的傳説就廣為流傳。

早在舊石器時代,中國就產生了“入土為安”的喪葬觀念,時至今日,“土葬”依然是最為廣泛的喪葬方式。“入土為安”並不只是單純地將人埋葬在土地裏,而是將人帶回故鄉的土地。

這是因為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裏,生和死並不是相對的,它們是一個人所經歷的不同時期,生只是短暫的,是有盡頭的,而死才是永恆的,因此重回家鄉,對於中國人來説無比重要。

不過古代戰亂頻發,自然災害時有發生,那些客死它鄉的遊子想要落葉歸根,是很困難的,但是在湘西一帶卻有一種特殊的方法能夠實現這一願望,這就是傳説中的“湘西趕屍”。

趕屍是哪個地方風俗 第2張
  

這種歷史傳統與苗族有着極其密切的關係,傳説苗族的祖先是蚩尤,他是上古時期的戰神,曾率領軍隊在黃河邊與敵人作戰,戰爭結束後犧牲了很多戰士,蚩尤作為族長不忍心自己的百姓死在異地他鄉,但是如果把這些屍首抬走的.話,又過於費力。

苦惱之下,他諮詢了當時的隨軍軍師,軍師讓蚩尤在前面手持符節引路,自己在後施法,神奇的是,這些明明已經戰死的將士們竟然站了起來,還跟在蚩尤的後面,回到了家鄉。

這種説法在我們現在看來有些匪夷所思,但是在封建社會,缺乏科學的解釋,很多人競爭的信以為然了。

作為一個古老的風俗傳説,“湘西趕屍”也是近些年來隨着盜墓小説等文學作品的盛行才走入人們視野的。在一些影視作品的加工下,人們對於“湘西趕屍”的印象也大多一樣,都是屍體排成一排,蹦跳着向前走路,趕屍人在一旁手搖鈴鐺,一路撒紙錢。

在文學作品的豐富下,關於“湘西趕屍”也大致出了一些傳説。第一種認為屍體其實是用符咒驅動的,他們認為這種法術屬於“茅山術”的一種。

在一些道家法書作品中,甚至列出了詳細的施法教程,比如説要用一種沅陵出產的硃砂放在死者的腦門上、背心、心窩等七處地方震懾死者的魂魄,再用五色布條纏緊,通過施法念咒,這些屍體就會站起來,跟隨法師回到家鄉,更有甚者聲稱在解放前,辰州一帶還有專門的店鋪來賣這種符咒。

另一種解釋就比較科學了,這種解釋説其實這一切都是人為的,並不存在什麼怪力亂神之説,運送屍體的人把屍體綁在兩根竹竿上,就像抬送貨物一般,竹竿從屍體的腋下穿過,由於這些屍體往往穿着寬大的壽衣,所以從遠處來看就像是伸直手前行的殭屍。

至於上下蹦跳,則是因為竹子是充滿韌性的,在承重時往往會上下晃動,所以看起來就像跳躍一般這種説法的可能性就比較高了。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這種説法也成為了大眾認可的一種説法。

不過在中央電視台《走遍中國》電視節目中,有了新的説法,當時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政協委員伍先生聲稱,自己年輕的時候曾經見過真實的趕屍隊伍,屍體並不是電視中演的那樣,蹦跳前進,而是垂着手臂,像活人一般向前行走的,並且趕屍隊伍也不像電視中演的那樣有兩個人,而是隻有一個人。就這樣人們對於這種奇怪風俗的興趣又一次被激發了起來。

孰是孰非,時至今日也沒有準確的説法,隨着科技的進步,火車、汽車、高鐵等交通工具可以走遍大江南北。“湘西趕屍”這種古老的風俗也漸漸失去了自己的用武之地,相應地從事這種行業的趕屍人也漸漸消失了。

不過人們對於這種風俗的好奇心,並沒有因為這一行業的消失而消彌,很多事物都存在不為人知的方面,有些人出於這樣或那樣的目的將其神祕化,甚至是妖魔化,但是受過現代教育的我們應該知道,任何東西的存在都有科學依據,我們之所以會相信那些看似神祕的説法,究其根本還是因為我們並沒有真正深入瞭解。

標籤:趕屍 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