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養生 > 心理養生

自我心理調節擺脱金融危機陰影

七成網民心理情緒遭遇嚴峻考驗

自我心理調節擺脱金融危機陰影

據瞭解,本次調查歷時一個月,前後共有1500多名網民參加。調查顯示,67.92%的網民的心理情緒最近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而11.32%的網民認為受此影響很大。這些影響中47.17%來自已經發生的事情,如股票、基金、房產、黃金等投資性收入減少、被裁員或降薪、業務收入減少等。

“金融危機後,我的銷售業績持續低迷,收入不斷下滑。每月5位數的房貸、跳水的房價、急劇縮水的股票及公司瀰漫的裁員氣息,一個多月來,失眠對我已是家常便飯,每天我都在不安之中,我該怎麼辦……”這是一位姓張的男性網友如此表示。

而一位“準失業者”也在網絡論壇上寫下了這樣感傷的文字:“七成的公司不招新員工了,八成的人不跳槽了,20xx年的畢業生加往屆生總共有600多萬,我是其中一個不幸者。我將第一個離開深圳,麻煩最後離開的人,把燈關掉。”

大多數人不懂自我心理調節

危機來臨,按照常理廣大網民應該積極調節心理避免走向極端,但調查數據卻表明,47.17%的網民從未嘗試過進行自我心理調節。雖然有30.19%的網民表示有必要進行心理輔導,但卻有個別人真的到心理門診或相關機構求助。

對於這次網絡調查得出的數據,心理專家表示,隨着美國金融危機、經濟危機的爆發、發展,以及向全球各國的蔓延,最近幾個月前來就診的中青年病人確實有增多的趨勢。不過龔梅恩估計,受這一風波的影響,情緒和心理出現問題的人應該更多,“絕不止目前我們每天就診的人數,但由於受觀念的影響,以及對心理問題的認識不足,能主動求助的病人比例非常低。”

不良心理情緒持續2周以上應就醫

專家分析,這種受經濟危機影響而出現的心理和情緒問題在醫學上稱為“應激相關障礙”,患者因為受到某一事件的刺激,超出了自己承受的能力,出現焦慮、抑鬱甚至精神錯亂等症狀。

“在我們接觸到的病人中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過慮型的,也就是説裁員、減薪等負面事件還沒發生在他身上,但他受大環境和周圍氣氛的影響,整天杞人憂天,擔心這個,擔心那個,以致出現了焦慮情緒。”對於這種人,專家建議他們應該恰如其分地評估自己當前的處境。“金融危機畢竟是暫時的,並非對每個人的影響都是同樣的不利,而且財產損失所帶來的影響大多隻是生活質量的暫時下降,並非馬上就面臨"明天就沒飯吃"的絕境。而且再差的情況也終有恢復的一天,何況如果你現在已經跌到了"谷底",那接下來的日子就應該是逐漸的"反彈",因此應該用平常和積極的心態去看待問題。”有時候機遇也是挑戰。

還有一種情況是患者確實遭遇了裁員、減薪等負面事件,這時他們可能會出現“應激相關障礙”,可能會表現為抑鬱和焦慮等情緒障礙。他建議,白領患者發現自己出現抑鬱等情緒時,要穩定心情,努力接受現實,並選擇傾訴、旅遊等途徑來排解壓力,應當多尋求家屬或者朋友同事的陪伴,通過運動、音樂或者聊天等方式來分散心理壓力,保證自己在心理低谷時有安全感和愉悦的心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這種情緒問題持續2周以上還沒有緩解就要及時做心理諮詢,由醫生來做抗抑鬱治療。

心理方法:停止哀歎,集中精力解決問題

“在遭遇經濟上的重大打擊後,做一個心理體檢是當務之急。”著名心理學家張怡筠博士近期在她的博客中為一眾深陷經濟危機“心理風暴”中的職場人士開出了一系列“藥方”:

肢體放鬆。肢體緊張繃緊時,人無法進行理性思考,所以首先要做些瑜伽、靜坐和深呼吸練習。

評估財務現狀。“完蛋了,我什麼錢都沒有了,接下來怎麼活呢?”焦慮就像一面放大鏡,會慣性地誇大和災難化我們的損失,賠了一塊錢的心理感受像是賠了兩三塊那樣慘重。坐下來客觀評估自己的資產現狀後,你會發現大可不必擔心“明天就要沒飯吃了”。

注意力從“已失去”轉移到“還擁有”。人的慣性思維會聚焦在損失上,若是100萬剩下25萬,有人覺得虧了75萬明天就只有去跳樓,但換個思維,25萬的可支配資金還是大有可為的。

停止哀歎,集中精力解決問題。與其坐着言,不如立即行,短時間沒法翻盤,可以先找回正常作息和身體健康。

另外,在張怡筠博士看來,這種種危機反而是職場中人重新自我投資的契機。“只有最強者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重獲自信和積極心態。對此我有三點實際建議。”張怡筠介紹。第一,在自己的領域裏保持專業度,如果你是一名文祕,出色的速記能力可以讓別人難以替代你。第二,成為多面手員工,這能讓你隨便栽哪個坑裏都能成活。第三,加強與領導的溝通,理解而不是抱怨公司境況能讓你獲得更多機會。

標籤: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