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養生 > 心理養生

心理健康教育計劃

心理健康教育計劃,對一個人來説,心理健康有着重大意義,它幾乎影響着一個人的方方面面,由於我國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大多數人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的偏差,下面分享心理健康教育計劃。

心理健康教育計劃1

一、基礎現狀分析

由於我國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大多數人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有一些錯誤的認識,儘管我校已經致力於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的研究,但在師生中未能正確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現象還是存在的,在學生羣體中,對心理健康持有不正確觀念,或者知之甚少的例子還比較普遍。如何消除部分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正確認識,加強教師對心理健康的瞭解;如何讓更多的學生認識心理健康,甚至主動參與心理健康教育,是本學期應該重視、優先解決的問題。

二、主要工作目標

1、堅持以人為本,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及發展規律,運用心理健康的理論和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育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保證心理健康的實踐性和實效性,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別差異,尊重學生、理解學生。

3、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力,培養學生樂觀的、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

4、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科學的、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脱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計劃
  

三、具體做法:

1、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健康教師一個人的事,是所有學校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學校應成立以心理健康教師為主,班主任教師為輔,其他教師為基礎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戰線。

2、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1)團體輔導。每個班級每月開展一節心理健康課(或活動),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幫助,主要為塑造班級集體良好的氛圍和集體的良好行為,激發羣體向上的精神。班主任根據本班的實際和團體輔導計劃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2)心理諮詢室。開設“陽光驛站”,接受以學生個體或小組為對象的諮詢。心理諮詢室有專任教師負責和專門的工作計劃,固定的開放時間,固定的場所。心理諮詢室建設的環境佈置除了符合心理輔導的要求,還要考慮兒童的審美特點,讓學生一進門便喜歡它。在心理諮詢室內設“心理諮詢信箱”,以便個別學生羞於啟齒,可以利用寫信的方式進行諮詢。

(3)個案教育。以智優學生、智力臨界學生、模範學生、問題較多的學生作為個案對象,以本人知道或不知道兩種方式研究。採用跟蹤研究,合作的方式進行。特別抓好學校住讀生的心理諮詢,讓住讀學生能夠以平常的心態對待自己的住讀問題,讓他們在住讀期間所發生的問題能夠得到及時傾訴與解決。

3、指導家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僅僅由學校實施是不夠的,在更重要的意義上講,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為家庭才是學生的來源與歸屬,國小生心理健康最後要歸結於此。因此,學校、家長應該合力重視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我們利用家長學校、家長開放日、等多種途徑,堅持不懈向家長提出各種建議,指導家長開展國小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4、指導國小生進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每月一節的心理健康課,心理健康老師應指導國小生學習簡單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1)學會放鬆。要使國小生知道緊張是正常的心理反應,是可以通過想象、轉移注意力、調整呼吸、體育活動、聽音樂、唱歌、閲讀、睡覺等方法調節放鬆。(2)與人談心。要使國小生知道有問題要學會求助,在學校可以找老師、心理輔導老師談心;在家裏可以找長輩、親友談心;在社會上也可以有談心的對象,如心理諮詢電話等等。無論何事何時都可以與人談話,學會與人談心一輩子受益。(3)學習寫日記或週記。國小生要學習用筆與自己談心,把心靈的軌跡用文字描繪下來,對心理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和家長要尊重孩子的隱私,公開日記要得到本人的允許。國小生也不用過分擔心自己的內心祕密被他人知道,要學會坦然地對人與對己。

5、以“點”帶“面”

學校利用“紅領巾廣播站”這個宣傳陣地,對個別案例進行解析,對一些常識性的問題進行解答,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隨時保持正常的心態。

總之,重視國小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資源開展國小生心理健教育,促進全體學生的健康發展,是我們的工作終極目標。

心理健康教育計劃2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優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可以幫助學生驅散成長中的各種迷霧,指導其健康地成長。良好的心理品質和意志品質的養成可以貫穿人一生的發展,使人受益終生。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中國小生可持續發展非常必要。

2、可以促進學生認識結構的完善和情感的轉變。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能對自己的行為做出評價和選擇,解決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更好地適應新環境,不斷保持與增進身心健康,使人生有統合與豐富的發展,邁向自我實現。

3、有利於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學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及時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疏導。配合開展社團、興趣小組活動,彰顯學生多彩的個性特長,從而造就一大批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計劃 第2張
  

開展心理活動的目的和意義

開展心理團體活動,藉助團體輔導工具箱在團體的場景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它是通過團體活動產生的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參與者在活動中觀察、學習、體驗,進而達到認識自我、探索自我、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係的目的,同時參與者還可以學習到新的生活態度與行為方式,以促進良好的人際和行為的發展。

一、通過心理團體活動輔導箱的團體遊戲可以改善團隊間人際關係,促進團隊氛圍的和諧,使向心力和競爭力達到最優值,同時也可以減少人際交往能力較差,掌握不好交往的技巧與分寸,與周圍人羣處理不好關係的人羣,讓團隊活動更高效。

二、通過心理團體活動輔導箱的主題遊戲提高人員情緒管理能力,適當的主題式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可以讓情緒管理能力較差,遇到挫折容易抱怨,不能較好處理身邊的負面情緒的人羣提高情緒管理能力。一場主題式的團體活動輔導非常有必要,同時也可以利用團體輔導工具箱協助展開團建,進而提高團隊成員的情緒管理能力。

三、通過心理團體活動輔導箱的多種遊戲將成員壓力轉換為動力,團體活動輔導可以藉助團體輔導工具箱幫助感覺生活節奏快、學習或工作強度和壓力大,長時間感覺身心疲憊的人羣釋放積壓已久的壓力,提高環境適應力。

心理健康教育計劃3

心理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

對一個人來説,心理健康有着重大意義,它幾乎影響着一個人的方方面面。從女性的角度,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響人的生理健康狀況

人的健康主要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方面。這兩方面密切相關,互相依存,不可分割。身體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和基礎,心理健康是身體健康的動力和保證。一個人只有具備心理健康的基本條件,才能保證人體的完整統一、全面健康,才能維護身體功能的協調穩定,免除各種情緒壓力。因此可以説,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許多心理問題能直接引起某些疾病或是加大某種疾病的嚴重程度。比如,當我們生氣時表現出"氣得吃不下飯"而日漸消瘦,以至得病致死;心思過重"沒胃口",就連美味的食品也感覺味同嚼蠟不想吃,從而導致生理疾病;另外,消化性潰瘍病就受心理因素的影響非常大,長久的悲傷和壓抑可使胃液減少,從而影響消化,而激動、緊張、焦慮等又能使胃酸分泌持續增加,促發胃潰瘍。同時現代醫學權威專家介紹説,患癌症的絕大多數人,也大都有一個不健康的心理,他們或者感情脆弱,不能戰勝惡劣的環境;或者曾經經歷過巨大人生挫折,情緒一蹶不振……

更為令人驚奇的學診斷是:75%的癌症患者並不是因病而死,而是被癌症嚇死。而心理健康的女性往往有戰勝疾病的信心,也能夠勇敢地面對現實,在疾病面前,她們往往能夠放鬆自己,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積極樂觀,有些時候,疾病就會這樣不戰而逃。

心理健康教育計劃 第3張
  

2、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響人的社會適應能力

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環境,光怪陸離,複雜多變。而具有某些心理問題的人,對於複雜多變的環境,往往不能夠坦然地接收,甚至會表現出驚惶失措,一籌莫展。而心理健康的人則能與現實保持良好的接觸,對周圍的事物常有清醒地、客觀地認識;既有高於現實的理想,又不沉湎於幻想;對生活中各個方面的問題、各種困難和矛盾,能夠以正確的方法加以處理,處處表現出積極進取的精神面貌,從而能較順利地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進而從容不迫地面對這個複雜多變的世界。

3、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響人的工作和學習

心理真正健康的人往往樂於學習和工作,並能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學習和工作中發揮出來,從中得到滿足感。對這些人來説,學習和工作已不是負擔,而是樂趣。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真正能體驗到工作學習樂趣的人並不多。每一位女性,都不能避免在學習事業的.道路上遭遇挫折和失敗,但是心理健康的女性能夠意識到失敗是成功之母,她們能夠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重新再來;而如果缺少心理健康,往往會在事情的低谷做出一些錯誤的判斷,然後原地踏步,半途而廢,這樣的話根本不可能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更別提取得事業上的成功。

4、心理健康直接影響人際關係

俗話説得好:"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在現代社會,如果僅僅依靠一個人的力量很難取得事業上的成功,而只有通過合作你才能夠達到事業上的頂峯。因此對於很多女性來説,要想建立良好、和諧的人際關係,就必須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因為心理健康的女性,往往情緒穩定、心胸豁達、自信樂觀,而且容易把自己融入到所處的環境之中,善於與他人合作,從而取得事業上的成功。

所以説,心理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正如美國喬治·米勒曾經説過:"心理健康對人們的行為準則起着主導作用,它能夠使人正確地對待自己,對待他人和外部世界,能夠客觀地認識自己生命的價值,並與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