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養生 > 心理養生

低調做人呆若木雞才能成功

“呆若木雞”從字面上看,指的是因恐懼或驚異而痴傻,是個貶義詞。但追溯到它最初的出處,卻是一個描述做人處事最高境界的褒義詞。

低調做人呆若木雞才能成功

《莊子》中講了這麼一個故事,有一位紀先生替齊王養鬥雞,每養十天,齊王就不耐煩地催問“養好了沒有?”每次紀先生都答“不成”,先是説雞還“自大得不得了”,後來又説“還容易被聲音或人影驚動”、“目光犀利,太盛氣凌人。”最後,齊王對鬥雞不抱希望了,紀先生反而報喜訊來了:“雞已經處變不驚,看上去好像木頭做的,其他雞隻有落荒而逃的份了。”

莊子在這個故事中揭示了人在競爭中的理想姿態:少一些直接外露的人際衝突,多一些自我反省和自我管理,這樣不僅有助於維持,也讓人時刻保持鬥志。這種符合國人性格的進取心,在毛澤東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一方面,毛澤東用兵時喜歡避敵人鋒芒,鍾情於“上兵伐謀”的游擊戰,另一方面他在鬥爭中感到“其樂無窮”,是天生的“鬥士”。

由此,我們還可以引出兩層意思。其一,不虛張聲勢者更容易成功。北風勁吹,行人要禦寒,只有把大衣越裹越緊,而南風徐來,行人温暖出汗,反而解釦脱衣,這就是“謀兵”的妙處。其二,對外界信息敏感多慮是神經症的根源,鬥雞漸漸變呆其實正是處變不驚、心理平衡的調節過程,對無關刺激逐漸不敏感後,許多心理疾病也會“落荒而逃”。

另外,“木雞”並非“空城計”,而是真正積蓄了可以激戰的力量。現代社會,蠻夫猛士已不再吃香,相反,凝聚力量而又心理素質過硬的人,最能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