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閲讀

六年級教學隨筆(15篇)

閲讀1.23W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對隨筆有些瞭解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也可以是聽課、讀書時所作的記錄。為了讓大家在寫隨筆的時候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教學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級教學隨筆(15篇)

六年級教學隨筆1

新頒佈的《《3~6年級》科學課程標準》與以往的國小自然教學《大綱》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別。《科學課程標準》借鑑了國外關於科學教育的成功經驗,對國小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培養目標、資料標準和實施推薦等做出一系列的規定,力圖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幾個方面來進行闡述,強調這門學科對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的價值,注重學生的經驗、學科知識和社會發展三個方面資料的整合。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國小自然教師應緊跟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把科學的新理念貫穿於自然課堂教學中。“動手做”是科學課教學的靈魂。“要用教材”“不要教教材”説明教材的作用。教師做“導演”,學生做“演員”,是基本的方法。擔任《科學》課的教學以來,每次上課,我都會有一些新的收穫。同以前從事的教學相比,《科學》課教學過程中的開放性引起了我更多的思考,以下是科學課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教師需要改變自己的主角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知識的傳授為重點”,教師在課堂上將知識和技能加以分解,一部分一部分地教給學生,最後將各部分知識組成整體,學生只需聽、練、背,記住教材中的知識即可。教師的主角是教學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材資料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的評判者。多年來,我們已習慣了這種主角,總是根據自己的設計思路進行教學,千方百計地將學生雖不大規範,但有創造的見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那麼,當代教師的主角是什麼呢?《科學課程標準》強調:“科學教師應細心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慾,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忙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從這個觀點來看,國小科學教師就應在課堂教學中讓孩子們自己提出問題進行探索,在他們的摸索過程中給予幫忙和引導,而不是簡單地傳授系統知識。教師充當的主角應是學生科學探究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着人人蔘與,意味着平等對話,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科學的探究過程中,教師不再把科學知識的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教學任務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費在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為學習共同體中的成員,在問題面前教師和孩子們一齊尋找答案,在探究科學的道路上教師成為學生的夥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科學課程中,傳統好處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構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這種學習方式的改變,將導致師生關係的改變,使教師長期以來的高高在上的“傳道、授業、解惑”的地位發生變化,教師從“知識的權威”轉變到“平等地參與學生的研究”,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成“學生科學探究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

二、課堂教學強調從問題入手

科學課最重要的一個理念就是強調課堂教學要從問題入手,這是自然課與科學課最重要的區別之一。我們的教師在學習科學課標以後,把新的課程理念融入到自然課堂教學之中,用課改的新思想、新理念指導着自己的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從問題入手,使學生帶着渴望知識的願望去學習。在課堂中,學生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中間要經過一大段過程,沒有過程和方法,解決問題也是一句空話。作為一名教師務必教會孩子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他從提出問題,經過一系列的研究過程,運用一系列的科學方法,最後把問題解決了,才是科學教育的全過程。在經歷過程和運用方法的研究過程中,學生必然會獲得相關的知識,掌握必須的技能,發展必須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些都是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實現、要到達的目標。

三、課堂教學以科學探究為主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中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這意味着國小科學教育的教學策略將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髮展”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研”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

科學探究活動在科學學習中,具有重要價值,通過“做科學”來“學科學”,學生們能夠把科學知識與觀察、推理和思維的技能結合起來,從而能夠能動地獲得對科學的理解。在科學探究的活動中,在參與解決問題、參與做計劃、參與決策、參與小組討論、參與評價的過程中,學生們將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同他們從多種渠道獲得的科學知識聯繫起來,並把所學的科學資料應用到新的問題中去。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學生們對科學探究的手段、使用證據的規則、構成問題的方式、提出解釋的方法等一系列問題有了親身的體驗,而不僅僅僅是聽到或記住有關的知識和結論;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學生以科學與技術的關係,科學的性質等一系列問題,有了切身的認識和體驗,而不僅僅僅是獲得了關於這些問題的標準答案。

科學探究的核心就是強調“動手做”,學生學習不僅僅要用自己的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嘴説話,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這不僅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更是激發學生生命活力、促進學生成長的需要。因此,科學課標提出了體驗性目標,強調“活動、操作、實踐、考察、調查”等活動,而且十分重視學生們直接經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應去鼓勵學生對科學問題的自我見解,自我理解,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其獨到的見解。根據課標的學習,今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不斷提出問題,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忙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計劃。並能針對不同的學習資料,選取不同的學習方式。這樣的教學,知識容量大,學生的思維活躍,參與度高,課堂研究興趣濃厚,學生研究的時間充分,不僅僅使學生學到了知識,更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潛力,觀察潛力,語言表達潛力,將科學的教育理念真正地融入到自然教學中,教師真正成了學生學習的支持者和指導者,教學活動中的參與者和合作者。而我們教師本人,也要與新課程共同成長,不斷學習,成為新課程的實踐者、研究者和開發者。

六年級教學隨筆2

在幾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總結了班主任工作中的“三怕”:一是怕性子急,衝動發脾氣;二是怕馬馬虎虎,工作不仔細;三怕中途放棄,對學生置之不理。

一是怕性子急,衝動發脾氣。急性子做不好班主任工作,因為教書育人是細活,需要的是耐心。如果遇事不冷靜,一時衝動,由着性子,容易把事情搞得一團糟。如果事事發脾氣,自以為是,獨斷專行,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一些學生甚至會“破罐子破摔”,從此走下坡路。由於每一位學生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教育條件,本人努力的程度以及身心狀況的不同,造成了學生之間的差異。班主任老師應該看到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世界,每一個學生都有着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志趣,要想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就必須充分發揚民主作風,取得學生們的信任和配合,而不能靠使性子,發脾氣。

二是怕馬馬虎虎,工作不仔細。德國詩人海涅曾寫道:”每一個人就是一億世界,這個世界是隨他而生,隨他而來的。”教師所面對的不是一個或幾個“世界”。因此,教師需要做大量深入細緻的工作,如果工作馬馬虎虎,摸不清學生的底,號不準學生的脈,別説因材施教,就是正確的評價學生也是極其困難的。如果只憑班主任的權威去制約學生,很容易挫傷學生的'自信心,或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或養成學生盲目聽從的奴隸人格。因此,教師的心要比媽媽的心還細才行。

三是怕中途放棄,對學生置之不理。在老師對特殊學生的轉變過程中,如果學生的進步不明顯,老師常會對這類學生失去信心,從而對該學生不再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幫助教育,反而聽之任之,置之不理。這樣的結果,經常使一些有了一點進步的學生再次退步,而使老師以前的努力功虧一簣。

班主任是一項充滿挑戰性的工作,班主任要不斷地完美自我,只有當你不斷致力於自我教育的時候,你才能教育別人。教師是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值得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全部身心去愛這個職業,今後我仍將這麼做。

班主任還要有堅持不懈的“引導和培養”。班主任的職責心體此刻對學生堅持不懈的“引導和培養”上,體此刻不遺餘力地培養學生的自管潛力上。一個優秀班羣眾的構成,需要班主任的“引導和培養”。例如:我們在班會上不斷地向學生講理想、講道德、講互助精神,引導他們學好文化課,這種教育應不怕羅嗦,反覆地灌輸,這樣,自然而然地在學生頭腦中構成一種理念,自然就會構成一種積極向上的風氣,這樣,良好的班風也逐漸構成。又如,在我們學校的量化管理中,要是這天班裏的衞生這一項被扣了兩分,學生來找我説:“我們明明打掃得很乾淨,不明白為何還扣分”這時你怎樣回答你要是説:“這説明我們還做得不夠,扣分都是有根據的,我們應找出原因,才能做得更好!”這樣,會引導班的工作做得更好。反之,你要是這樣回答:“唉!值日的老師和學生都是亂記的啦,這些都是形式啊,我們學好功課就好了,不要管太多了!”這樣的一句話,學生如被潑了一瓢冷水,他們會覺得值日老師是成心跟他們過不去,對這種管理會產生一種逆反心理,要做好工作就較難。班主任的言教還表此刻對班級事務的決策和與學生的交談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

六年級教學隨筆3

還記得開學初得知要當六年級六班的班主任的消息時,心情很沉重很複雜,一方面做班主任的經驗不知;另一方面聽説我即將接的這個班級比較難管。我深知班主任工作是一項非常辛苦和瑣碎的工作,不付出艱辛的勞動和辛苦的汗水是不會收穫的。作為國小畢業班,本班學生特點是:男生人數是女生的一倍;優生明顯偏少;調皮生較多;部分學生學習情緒不穩定、缺乏正確的是非觀念,沒有良好的養成習慣;重點是有幾個學生個性倔犟,不尊重老師,和同學不和,逆反心理很強,無心學習,給本班的班務開展帶來了不少麻煩。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就到學期末了,回想本學期的班主任工作,心裏頓生“慚愧”二字,因為我的管理不力,班上在本學期也發生了幾件安全事件。

俗話説“先嚴後鬆”,所以在我的`管理理念中一直貫穿個“嚴”字,這種方法在一開始還是出有成效的,例如:我們班在下樓做操時的紀律還可以,踏步做操也還好,上課的紀律也不錯,這樣的結果讓我頗感欣慰。但隨着時間的流逝,問題慢慢也開始出現。記得有十一月上旬時,我們班上有兩個同學在廁所裏動手打架了,事發時我並不知道,直到被打的那個同學哭着跟我説他肚子痛時,這時我才知道這件事情。這時旁邊的知情同學才説發生在廁所裏的事情,還説當時有很多同學都看到了。我就嚴厲的接了一句:“為什麼不跟老師説呢?”然後他就低着頭不做聲了。當時我也沒有多想什麼,可後來也發生了類似的事情,可還是沒人主動告訴老師來及時制止這樣的事情,偶爾聽到一個同學到不敢跟老師説。我開始反思了,同學們是跟我有隔閡,因為平常我總是比較嚴肅,很少對他們笑,也很少跟孩子們溝通,以至於他們有些怕我,也不太喜歡認可我。凡事都是有度的,我一味的嚴肅,卻忘記了跟他們溝通聊天。所以今後這方面一定要注意並改正。

還記得有一次上課時,我提問了問題,因為比較簡單,就叫了個後進生起來回答,當時他聲音很小,着急之下我就罵了他,坐下後他一直低着頭直到下課,從那以後,他就沒有主動舉手回答過問題了。成績也是沒有提高反而下降,之後我就找了他,一開始他很沉默,慢慢的他説出了實情,原來不回答問題是擔心答錯了捱罵,這時我開始沉默了。是啊,想想真的是很少表揚他們,作業認真的,做衞生認真的,做操踏步認真的,聽寫滿分的……

我怎麼會這樣呢,像他們這個年齡的孩子正是需要表揚和鼓勵的呀。就在前兩天,在課堂上我表揚了一個後進生,他從30多分進步到50多分,當時他很開心,而且學習的更積極了,我也感到很欣慰。一直讓我感到很頭痛的就是我們班上的幾個“人才”,我大部分的心思都花在了他們身上,可謂軟硬雙管齊下,可他們依然沒什麼進步。我想這也是我在班主任的成長道路上必經磨練的一關。

總的來説,本學期的很多工作做得不夠到位,不過,俗話説“沒有,只有更好”,能夠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問題,我相信通過努力與改進,我會做的更好。

六年級教學隨筆4

本單元的話題是交通工具,本單元的重點是學習如何詢問和回答人們日常出行的方式,本單元的難點是學生能夠熟練使用所學的語言詢問並回答坐某種交通工具去某地。因此我覺得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多創設情境,給學生提供綜合運用語言的機會。注意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繫,將目標語言運用於更多的真實情景之中,以加深學生對句型的理解。如B Let’s talk的教學,就以學生熟悉的話題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為切入點,詢問學生每週一是怎樣上學的?在詢問的過程中相應完成P16頁的Task time。在教學過程中創設適當的情景,不僅為學生提供了運用語言的環境,也能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活躍課堂氣氛,學生比較喜歡,教學效果也不錯。

六年級的學生對交通規則都比較熟悉,他們思維活躍,已經具有一定的英語聽、説、讀、寫能力,在已有的學習經歷中,學習成就感和自信心的體驗讓多數同學逐步形成了穩定的興趣,但學生的個體差異也使兩極分化現象逐步顯現。本課我充分發揮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作用,利用卡片,以訓練為主線,努力培養學生聽、説、讀、寫四項基本技能。兼顧後進生的學習狀況,給他們以更多的'關心與指導,使他們也能在新的學習中,樹立自信。如教學交通方式之前先出示學生學過的交通工具,再引入到交通方式的學習,學生了解了交通方式的構成結構是by+交通工具後,就能自主運用,如by jeep,by car等,這樣新舊知識交融,也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課堂教學的精益求精是我在今後教學中應該追求的,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滿足於現狀。要隨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以便及時改正。比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每上完一節課都要回顧一下,在這節課上是否仍存在着“死角”?課堂上的發言面是否達到了95%以上?學生們否能夠主動地開口講英語?只有不斷地反思,才能取得更大進步。

六年級教學隨筆5

課堂教學改進實施兩年了,在這兩年的學習過程中充分利用身邊的各項資源,積極參與新區各級教研活動,學習新課程理念,挖掘自身潛力,當開始寫課堂改進小結時,回顧本學期的幾篇案例反思時發現自己在課堂教學諸多環節中通過總結反思在踏踏實實的進步。

課堂教學要質量,備課環節是相當重要的,下面我就教師如何備課談談自己本學期課堂改進活動的一點感想。

首先,備教材生成的價值。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的資源,也是師生溝通的中介。充分的利用教材,開展創造性的教學,是新課程的基本主張。

備教學過程的構建。教學過程的構建,首先要樹立現代的教學觀念,主張以人為本,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和創新意識,以學生的“自我嘗試在先,教師的引導在後”為原則。 教學過程的構建要遵循教材的特點,如我任教自然學科,應堅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學生在親近自然、觸摸自然中學習常識知識。這不僅可以鞏固他們的認識,而且能夠轉變傳統教學“教師一言堂”的模式,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備學習方式的選擇。 從理論上講教學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接受式,二是自主式。接受式強調的是結果,自主式強調的是過程。現代教學主張由結果走向過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通過學生自主提問、自主討論、自主選擇、自主創造、自主領悟、自主體驗的過程,激發了學生思維,培養了創新精神,開發了學生的潛能。

選擇什麼樣的學習方式是教學成敗的關鍵。“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種教學理念,而不能理解成教學模式,所以“自主、合作、探究”既要整體考慮又要分開考慮,既可以貫穿全篇也可以體現在某個環節上,該用則用,不適合用則不用。例如合作學習,不是什麼事都需要合作,有的是簡單的問題,自己能解決的就沒有必要合作。合作應有針對性,一般是對某些問題自我難以解決的,需要角色表演的,需要操作的,發散思維需要反思的。又如自主學習,是在老師主導的前提下的自主。教師要啟發情境、創造條件、指明方向,有針對性的對某個教學環節、教學內容自主學習。這樣的課堂教學,才能做到“實”與“活”的結合,“訓”與“練”的結合,“講”與“讀”的結合,“動”與“靜”的結合。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是靈丹妙藥,不是“聖經”。例如,對學習經驗少,還沒有形成過多的學習方法的低年級學生則少用,有選擇的用,對學習經驗相對增多、思維能力強的中高年級的'學生則多用。我覺得好的課堂教學應該是接受式和自主式有機的結合,現在教學中出現的傾向是老師一講就一棒子打死,這是不尊重客觀事實的。

備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是備問題的設計、備情境的創設、備引導性的語言,讓學生自覺的生成學習方式和選擇學習方式,因為在備課時學生的學習方式可能預測到,但不能瞭解到學生活動實質和展現的方式,這還要靠在實際教學中臨場的監測和調控,及時調整策略。

備師生問題的生成。沒有問題課堂教學是沒有生命的課堂教學。教師的問要問的得法,問到關鍵,問的有價值。教師要少問,儘量把問題留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的問,可以問的新奇、獨特。現在教學最難的是備學生的問題,學生會提什麼樣的問題是不確定的。有人認為學生的問題不可確定還備它幹什麼?我不那麼認為。雖然存在不確定性但教師也要有預測,預測憑老師對教材的理解、憑自己的教學經驗、憑對學生的瞭解。這就是説做充實的準備,有積蓄才能沉着應對。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準備的問題是一回事,學生提出問題是另一回事。教師除了必要的幾個問題之外,不要把自己準備的其他問題強加給學生。問題是由學生自己生成,學生的問題還要由學生自己解決,出乎意料的問題師生都解決不了,可放在課後。(前面所説備學生的問題,就是為了減少意外的發生。)

總之,備課對教師的素質要求很高,教師唯有學習新的理念,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掌握可行的教學策略,才能靈活貫通,更好的實施教學。

六年級教學隨筆6

老舍筆下的《北京的春節》,京味京腔中散發着老北京特有的年俗,領着學生走進文本,走進老百姓的春節裏。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後,弄清寫了春節裏的哪幾個日子?也就知道了課文是按時間順序來寫的。那就跟隨老舍的.描寫一起過一回北京的春節,品嚐一下春節的味道。

走進臘八,臘八粥的飄香,雜拌兒的好吃,一下讓我們聞到了北京春節的氣息。學生在找一找,説一説,讀一讀中喜歡上臘八的京味。除夕真熱鬧,自由讀,談感受,個性品嚐年三十的風味。接着師生引讀,男女生引讀品味除夕的熱鬧,一次一次誦讀,身心與文字一起愉悦年三十的習俗。順勢延伸寫一寫“我家的除夕”,在老舍文筆的啟發和帶動下,學生用文字洋溢着自己除夕的快樂,喜慶。來到正月七年級,與文本對話,師生對話,新年就這樣談話間來到我們身旁。正月十五鬧元宵,我們美美地讀,分層次讀,小組競賽讀,那各式各樣的燈在我們讀中恍若就在眼前。

鈴——下課了,一節課過完了一個北京的春節,那習俗,那純樸,那年味,在我們眼前,在我們嘴裏,在我們心裏。過年真好。

六年級教學隨筆7

1.堅持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

用英語教英語(Teaching English through English),並注意所用語言的正確性、純正性和流利性。教學改革在不斷深入,新教材層出不窮,越來越注重語言的真實性、地道性和交際性。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促使教師不僅把語言用作講解知識、傳達信息和傳授技能的工具,更把它看作所要傳授的知識和技能本身。目前,由於課堂仍是絕大部分學生學習英語、使用英語唯一的方式和場所,教師更應該注重傳達知識和信息的形式,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語言的環境。我在運用英語進行教學時較能注意所用英語語言的可接受性、簡明性、階段性和實用性。具體做法如下。

1.1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用語儘管大部分相同,但我注意不斷適量增加新用語,逐步擴大用語量,使學生保持興趣,不斷挑戰,從而日積月累,在不知不覺中英語水平得到提高。

1.2用英語授課。不管上對話課還是課文課,我都堅持使用英語。儘量採用學生學過的詞彙,但難免有不少學生不懂的詞彙,如在用英語介紹課文背景知識時,輔之以實物、掛圖、簡筆畫、表情、手勢、表演等,或者藉助板書形式加以説明。總之,注意所用的語言略高於學生的現有水平。

1.3力求自己的語音、語調、語言規範和準確,並根據年級不同調整語速。

1.4努力創設英語語言情境。把課堂當做培養和鍛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場所,鼓勵學生多講英語。在英語課上,除組織六年級學生開展課文表演、課文複述等活動外,還經常根據所教內容,呈現與學生學習和生活相關的用語,並經常啟發和組織六年級學生用英語簡單討論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或大家共同關注的話題,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他們的聽説能力,又深化了教材內容。

2.關於六年級的英語教學

六年級的教學,課堂容量大了,但是要每個學生都掌握好,其實學習英語需要通過每天的反覆誦讀,才能温故而知新。比如説,一節課當中的新單詞或是新課文,只有優等生才能完全掌握,大部分學生要通過這之後的晚讀、早讀、課前讀不斷複習,並加上老師佈置一定的需要完成的背誦等任務鞏固,所以一篇新的課文,要通過幾天的反覆學習才能完全掌握好,英語要學好學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付出努力和時間見證。

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注重學生對英文的理解及朗讀能力,而且要讓學生慢慢地會並懂得翻譯,因為在以前的教學中,發現有些學生英文念得很棒,但是隻像背三字經似地,知其文而不知其意,所以要在講解文章的過程中注意加深學生對英文的理解。

3.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40分鐘是教學的主戰場,如果抓不住、用不好這寶貴的40分鐘,則提高質量只是紙上談兵,其他方面做得再好,做得再出色也只是枉然。

課堂上,教師不能隨心所欲,學生也不能無所顧忌。如果學生的紀律觀念淡薄,就會使課堂教學效率大打折扣。“摳住學生”,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抓好課堂紀律,努力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專注於學習內容,儘量杜絕心猿意馬,思想遊離於課堂之外的現象出現。一個暗示、一個眼神、一次提問,促其認真聽講,抓好課堂教學,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達到增強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4.培優轉差,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教學中,只有承認差異、尊重差異,才能以一顆平常心正視差異,進而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學習基礎上都取得不同程度的、或多或少的提高和進步,使培優轉差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舉措。

4.1分層輔導

(1)培優。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課堂上新授的基礎知識掌握得已經比較紮實,三番五次地重複、強調,往往會使這部分學生停滯不前,所以,我經常提供給他們一些課外閲讀材料,適當地擴大詞彙量,以不斷滿足他們求知的慾望。

(2)促中。這一部分學生屬於中間地段,可上可下,所以不容忽視。在課堂上,我會特別注意這一部分學生,讓他們多發言,使他們感覺到成功的喜悦,激勵他們不斷進步。

(3)補差。課堂上,我們最“牽掛”的.是學困生;考試時,我們最“擔心”的是學困生。他們的成績一般處於及格的邊緣地帶,甚至從未及格過。那麼如何才能讓這些學生順利“過關”呢?我是這樣做的:第一,對他們降低要求,對基本的單詞、詞組進行“灌輸”,對其他學生,只要是書上出現過的單詞,則無論教材中是幾會要求,我都做四會考核,但對這些學生,教材上要求四會的單詞才讓他們必須掌握,其他的只要知其意便可。第二,堅持“優先”政策,即優先發言、優先板演、優先輔導、優先批閲、優先提問。從而使後進生樹立信心,端正態度,克服自卑,戰勝困難,取得成功。第三,加強與班主任及科任教師的協作。轉化後進生工作,光靠一己之力顯得勢單力薄,對後進生的轉化,必須藉助班主任、科任教師及學生家長的力量,形成合力促其轉化,後進生是“遲開的花朵”。

他們不是不可救藥的,而是要對症下藥。對後進生工作,我們要持之以恆,不歧視他們,不放棄他們,要多想法子,不能過於簡單地説教。只要我們以高度的責任感關心愛護他們,後進生這一朵遲開的花就一定會開放得絢爛多姿。

5.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5.1創設各種情境,鼓勵學生大膽地使用英語,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

5.2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直接交流的機會及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空間。

5.3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合作、探索等方式,發展聽、説、讀、寫的綜合能力。

5.4創造條件讓學生探究問題,並自主解決問題。

6.關注學生情感,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有積極的情態,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刻板的情態,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還會影響其他方面的發展。情態是學好英語的重要因素。我努力創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空間,做到如下方面。

6.1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6.2把英語教學與情態有機地結合起來,組織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

六年級教學隨筆8

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我深知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又稱工具學科。然而,許多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不高,每次上課,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致使語文變成了一門弱科。家長為之寒心,教師為之傷神

如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我個人認為應該從學生本身學習興趣的培養、課堂教學過程、課後生活體驗三方面做起。

一、讀思結合,提高感悟能力

語言文字的訓練要通過讀思結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發展兒童言語能力的同時,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拓展學生的思維深度。

1.語文教學,讀要重“情”。培養學生豐富的思想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情”是語文的靈魂。葉聖陶先生説:“讀者若不能透徹地瞭解語言文字的意義和情味,那就只看見徒有跡象的死板的符號,怎麼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語言文字的“情味”,不是貼在作品表面的.標籤,而是藴含在作品之中的。展示課上,教師要從“情”入手,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篇不離情。有目的、有意識地把作者之情、教師之情、學生之情,水乳交融地貫穿於整個語文教學之中,讓學生忘情其中。

2.語文教學,讀要會“思”。“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學而不思則罔。”這都是強調思的重要性。“思”是語文教學的第一需要。學生也只有愛思,善思,深思,才可能真正嚐到學習語文的甘甜,真正進入學習的角色。教師要教給學生基本的思維原則和主要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二、培養興趣,主動學習,快樂學習。

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的強大內在動力,特別是國小生,對語文是喜歡,還是厭倦,直接影響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語言能力的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用鼓勵、表揚的方式去激勵學生,用期待的目光、信任的語言去引導學生外,更要注意用生動活潑、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和肢體語言去吸引學生,利用直觀教具,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渴求,使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對全班每個學生都抱着積極、熱情、信任的態度,還要竭力對學生施以情感誘導,給予學生關懷、尊重和理解。那麼學生就都會得到鼓勵,敢於大膽開口、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學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形成師生情感共鳴,激起師生共同進行教與學的熱情,這樣才能保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一次我在上課時,提了個問題,班上僅有幾隻手舉了起來,課堂上靜悄悄的,我以為也許問題太難了,於是就降低了難度,但學生還是不大願意舉手,第一個學生站起來回答後,我聽了説:“雖然你説得不是很全面,但我非常感謝你的勇氣!”沒想到一句簡單的話,卻給了學生無限關懷,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頓時課堂上發言踴躍,學生們又活躍起來。可見鼓勵學生,給予學生一定勇氣,可以讓冷清的課堂逐漸熱鬧起來。課堂上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他們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中,不僅使老師的教學工作的開展得到很大的幫助,同時也可以使學生愉快地學習,把上課當作一種享受學習知識的樂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興趣往往是學習的先導,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精彩的課堂好比優美的文章,文章開頭寫好了,就能吸引讀者,讓人趣興味起,有經驗的老師都比較注重新課的導入。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的導語,能迅速把學生分散的思想集中到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慾望,從而提高整節課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應該精心為每堂課都設計精美的導語。

如我在上《草船借箭》一課時先簡單介紹本文的語言特色,人物説話時都沒有什麼神態描寫,提問“找一找有沒有對諸葛亮的神態描寫的?”

學生帶着疑問、好奇快速通讀全文找到“笑”字。再讓學生質疑看到這個“笑”字你有什麼疑惑,學生提出問題:1、諸葛亮為什麼笑?2、諸葛亮笑什麼?為什麼在這麼危險的時候諸葛亮還能笑出來?而後再讓學生帶着這些問題細讀、研討課文。“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帶着疑問進入文本的學習,然後,師生圍繞問題進行研討,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解開了,學生也自然學好了這一課。

三、處處留心皆文章,讓學生在生活中得到啟迪

要培養學生多讀、多練、多寫的良好習慣。在習作教學中要讓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積累習作素材;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讓他們能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逐步達到輕鬆表達,快樂作文。此外,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在這個大課堂裏學習課本里沒有的東西。這樣,不但實現了課本與生活的對話,而且使語文學習充滿生活與生命的氣息,孩子們的筆下就會有藍天、白雲、綠樹、紅花,就會有快樂的童年,有多姿多彩的世界,寫出來的作文自然也就有血有肉,豐富多彩了這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捷徑之一。

六年級教學隨筆9

語文課堂是學生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的,敢於打破常規、發揮自己想象力的課堂。老師在這課堂上扮演的是指導和鼓勵學生表達、學習的角色。然而在很多時候,我們雖然深知這一點,但在實際情況中,卻並不能完全做到。特別是作為剛入職的新老師,把這種現象往往歸咎為課堂突發事件。

我記得我剛接手六年級的時候,在一次課堂上,那節課講的是《少年閏土》,我在課堂上提了一個問題讓學生討論—為什麼魯迅先生説他周圍的玩伴都只能看見圍牆四角的天空?我給了學生5分鐘的討論時間,學生聽了都很很認真、而且討論得也很熱烈。我看着這一情況很高興,以為他們都是按照了文本去討論。5分鐘後,我提問一個比較差的`學生,他的理解是因為作者的玩伴是近視眼。我當時聽了有點生氣,但我沒有説什麼,後來又叫了一位成績更好的,他的理解有2種:一是近視二是被束縛,視野太窄聽了他們兩位同學的回答後,我心裏雖然有點小小失望,當課堂畢竟回到正軌了,還是很欣慰的。

課後,我仔細想了一下,認識到不是學生沒有把握好課文,而是思維的定勢,使他們習慣於從生活中看見的常見事物去分析,去思考!所以作為老師,我們不是去禁錮他們的思維,而是要去引導,挖掘他們的思維!促使他們敢於思考、想象和表達!

六年級教學隨筆10

在課堂教學中,尤其是在進行小組活動中,不難看到這樣的現象:①教師講的課成為學生的“耳旁風”,請學生朗讀或答題,學生張口結舌不知所指。②學生一邊爭先恐後高舉小手,一邊急切呼喚“我來!”“我會!”。教師請一學生髮言,該生洋洋自得,其餘學生無心聆聽,或為自己未有發言機會而連聲惋惜、抱怨,或迫不及待地輕聲與同學交流。該生髮言結束,其餘學生要求發言的高潮再起。如此循環之中,學生心態浮躁,聽講浮躁,表面的燦爛下面是內在的蒼白——輕學習交流,重表現自我。③學生從多角度回答問題後,再請學生髮言,學生不能歸納綜述。有的學生還一再舉手要求發言,回答結果卻是簡單重複某個學生的回答,或是一些明顯的錯誤。……

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雖多,但有一點令人深思:孩子們上課“聽”了嗎?傾聽老師、同學乃至自己的心聲了嗎?孩子們在學習中又“愛聽”、“會聽”嗎?

人的一切實踐活動都離不開“聽”,“聽”是孩子直接獲得信息的最為重要的實踐能力,並且“聽”與語言是同時產生的,一個人語言的習得和運用能力的提高,首先從“聽”開始。語文教學“聽、説、讀、寫”四種基本能力中,“聽”是首要的,也是用得最為頻繁的語文能力。有資料顯示,“聽”占人的語言活動的45%左右,幾乎與“説”“讀”“寫”的活動總量相待。看來,教師在忙着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同時,還有必要讓孩子“樂聽”“善聽”,學會傾聽。

一、喚起注意有意傾聽。

長有兩隻耳朵,就時時刻刻都在聽嗎?不,既然有“熟視無睹”之説,就難免會“熟聞無聽”。教育家烏申斯基説:“注意是一座門,凡是外界進入心靈的東西都要通過它。”又據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研究,人在集中注意力時,大腦皮層上就會產生“興奮中心”,在同一時間內,只能有一個“最優勢的興奮中心”。所以只有喚起學生對聲音的注意,集中注意力有意傾聽,才能準確、有效地接受“聽”的各種信息。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聲音真是世界上最奇妙的東西。風聲、雨聲、流水聲,笛聲、歌聲、人語聲……是豐富多彩的聲音,使大自然充滿奇趣,使京腔京韻散發出獨特的魅力,使人與人得以溝通交往……如果沒有聲音,世界將會怎樣?枯燥、死寂、可怕……難以想象。

西方有句名言:上帝分配給我們兩隻耳朵,而只給我們一張嘴。意思就是要我們少講多聽。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學會傾聽,不但能給予他人自信,使自己取得信賴,贏得友誼,也是瞭解別人的最好的方式。在別人的話語裏,有鮮花,有荊棘,有廢渣,有珍珠,有林林總總的一切。細心的傾聽者,能從中聽到財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是“聽”出來的。著名作家王蒙在《聲音的世界》裏流露的感受也源於“聽”:“諦聽宇宙、自然、生活、社會中的各種聲音。奇妙的聲音伴隨着我的人生旅程,心靈的旅程。於是,我感到這些聲音有了激情,有了生命,有了憧憬和浪漫,懷念與歎息……有了人生的`種種體驗。”傾聽,提升着人們的思想情操,審美情趣,科學素養,品質人格。我們怎能不去注意各種奇妙的聲音,有意處處傾聽,從而走進自然,親近生活,感悟人生?

二、傾聽自然提升情趣。

自然界中充滿了語言,花有花言,鳥有鳥語,就是風吧,吹過時有“沙沙”“呼呼”及“鬼哭狼嚎”之別呢。大自然送給我們生動、豐富而又無窮的聽的資源,我們怎能不去利用呢?傾聽自然,還心靈一片潔淨的天空,讓陽光、花朵和蝴蝶成為孩子的朋友;傾聽自然,消釋疲憊,放鬆心情,讓快樂與幸福回到孩子的生活;傾聽自然,感知歲月季節的腳步,讓生命的情趣溶入孩子的心田。把我們的孩子帶入自然吧,引導他們聽聽四季之聲,早夕之聲,乃至萬物之聲,讓孩子們在色彩紛呈的自然之聲中感悟、辨析、理解、記憶、想象……從而陶冶孩子性情,提升審美情趣。

作家謝大光在《鼎湖山聽泉》中寫道:“那像小提琴一樣輕柔的,是在草叢中流淌的小溪的聲音;那像琵琶一樣清脆的,是在石縫間跌落的澗水的聲音;那像大提琴一樣厚重回響的,是無數道細流匯聚於空谷的聲音;那像銅管齊鳴一樣雄渾磅礴的,是飛瀑急流跌入深潭的聲音。還有一些泉聲忽高忽低,忽急忽緩,忽清忽濁,忽揚忽抑,是泉水正在繞過樹根,拍打卵石,穿越草叢,流連花間……”教學時,學生如果沒有傾聽自然的體驗,是很難體悟到鼎湖山泉聲的妙趣的。讓孩子聆聽草叢中流淌的小溪之聲,石縫間跌落的澗水之聲,細流匯聚之聲,飛瀑急落之聲……再來讀這段文字吧,讀着讀着,鼎湖山奇妙泉聲才會迴響在孩子的耳旁。孩子還會邊聽邊看呢,他們以泉聲的“忽高忽低,忽急忽緩,忽清忽濁,忽揚忽抑”中看到了泉水正在躍落草叢,路面分流,跳躍前行……。我們的孩子潛力無窮。俞伯牙聽出了《高山流水》;歐陽修聽出了《秋聲賦》,讓我們的孩子傾聽自然,也一定會聽出《小溪流的歌》或《春之聲》來!

三、傾聽社會感悟人生。

語文課程的重要課外學習資源之一便是社會。社會是個“萬花筒”,特別是現代社會,信息高速傳遞,為我們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報告會、演講會、辨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經典音樂……社會之聲多姿多彩。我們完全可以開展以“傾聽社會”為主題的研究性學習,把社會之聲變成學生的一部分教材,在傾聽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記憶、理解、分析、歸納、判斷、推理的思維能力,提升他們的思想情操,審美情趣、科學素養、品質人格等全面素質,從中感悟人生,充實人生。

傾聽社會,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從傾聽身邊周圍的事情開始。家庭爭論,鄰里風波,集鎮的喧鬧等無不洋溢着生活的氣息。注意傾聽,再通過記錄、篩選、積累,學生才能在作文課上寫出《新屋上樑》《鞭炮聲聲》等佳作,從而感受到生活的節奏,觸摸到社會的脈博。

我們還要組織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聽的世界”,如把《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環球世界》等請進班級,讓學生了解國內外新聞,從小關心國家大事,感受時代的步伐。我組織學生經常在班裏舉行五分鐘國內外新聞發佈會,還在板報上開闢“每日新聞角”,召開主題隊會,如《天南地北知多少》等。這些活動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感到自己與國家息息相關的,“國榮我榮,國衰我恥”。學習《友誼的航程》一文,再聽聽中國海軍現代化艦艇編隊環太平洋航行的報道,學了《開國大典》,再看看建國五十週年的國慶大典盛況,學生無不為祖國的強盛倍感振奮與自豪。

四、傾聽課堂學會學習

著名音樂指揮家卡拉揚曾多次指揮龐大的樂隊,演奏了令千萬聽眾如痴如醉的優美樂曲。據説卡拉揚能在幾百人的合奏中,聽出一根小提琴絃發出的不和諧音符。卡拉揚真是“善聽”!如果説學生學習的一篇篇教材是一段段旋律,那他在課堂上的一次次學習實踐就該是一個個音符。教師要把握好這一個個音符,引導學生傾聽課堂——傾聽老師、同學乃至輔助教具之聲,在“聽”中理解,“聽”中想象,“聽”中評析,提高“善聽”的能力,“聽”出卡拉揚的“耳朵”來。

1.“聽”中理解

能否全面準確地理解“聽”的內容,標誌着一個人“聽”的能力的高低。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抓住各具特色,富有內藴的語言,通過語音技巧和情感處理的讀,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2.“聽”中想象

由“聽”而再現形象,進行聯想或想象,對於豐富人的情感世界,開發人的創造性思維,作用巨大。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聽”中想象的能力,方式方法是豐富多彩的。如聽詩歌誦讀,讓學生聽想畫面或補足畫面。聽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媪。”一幅幅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農村生活圖景便在學生腦海中自然而然地展現。“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一幅幅情趣盎然的畫面讓學生補足展現,學生怎能不入情入境呢?

通過聽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聽想感覺,並把感覺形象化,也不失為培養“聽”想能力的有效方法。課文《月光曲》中有一段描述《月光曲》內容、意境的文字。聽有感情的朗讀,學生由聽而想,如聞其聲:《月光曲》的旋律由輕柔舒緩而節奏漸強有曲折,最後高昂激越……。

3.“聽”中評議

“聽”中評議是促“聽”手段,也是測“聽”方式,是“聽”的能力高低的重要標誌之一。它要求學生帶着問題專心聽話,並在聽話過程中辨析他人説話的意思,用詞是否連貫有序等,並在聽完後發表意見進行評議,如對他人説話的錯誤進行更正,對疏漏的內容進行補充,對簡略的地方予以擴展等。

口語交際課為學生提供了“聽`評”訓練的良好時機,平時的閲讀教學更是廣闊的“聽、評”空間,教師要把握好每個學習可能,培養學生的“聽、評”能力,提高學生“聽”的品位,提升學生“聽”的靈魂,在“聽”中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學生初次“聽評”,很可能不會“聽”,也不會“評”,教師的示範指導很必要。教師對學生的發言要側耳傾聽,或頻頻點頭,或微笑,或疑惑,以專注的神情去影響每個學生。評點時,教師可用“我從他的話中,看到——聽到——”及“我聽出了他的這句話真精彩,因為他説……”等語言去引導學生知道“聽”要抓要點,抓感覺,還要多賞識,少挑刺,力爭取人之長,補已之短。

著名社會學家、語言學家卡耐基説:“一雙靈巧的耳朵,勝過十張能説會道的嘴巴。”讓我們的孩子學會傾聽,在傾聽中提升情趣,感悟人生,學會學習!

六年級教學隨筆11

剛跟《山中訪友》過完招,接着便是更難上的《山雨》,這是散文家趙麗紅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

仔細閲讀了課文,我發現這篇課文的特色之一便是大量的使用破折號和省略號,大約有六處之多。破折號和省略號的用法雖然常講,但沒有整理過,而且給我的感覺是邊講邊忘,學生並沒有掌握。

上這一課,我索性將破折號和省略號的用法打在屏幕上,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揣摩用法。用法出自《國小語文教師實用辭典》

省略號:1、引文省略;2、列舉省略;3、話沒有説完或語意未盡;4、語意含蓄讓讀者想象;5、表示聲音的斷續或延長。

破折號:表示語意的註釋、轉換、躍進、或語言的中斷聲音的延長。

大多數學生能夠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給標點符號選擇正確的義項,但這一處略有爭議:先是聽見它的聲音,從很遠的山林裏傳來,從很高的山坡上傳來——

沙啦啦……沙啦啦……

這裏的破折號的用法眾説紛紜,我以為是躍進,但未敢貿然定論。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覺得在理清課文的寫作思路的基礎上,重點處理以下三個句子就可以了:

1、象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的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響亮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2、雨聲裏,山中的每一塊巖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着幻想的.色彩。

3、這清新的綠色彷彿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

這三句話,勾勒出雨來的神奇,雨中的音韻美和色彩美,雨後清新的綠色,以及我對山雨的喜愛,大自然的讚美。且這三句話集中體現了課文的表達情感的手法:比喻,擬人,想象。抓住重點,問題便迎刃而解。

六年級教學隨筆12

在這段時光的教學工作中,我重新反思了自我的英語教學工作,在自我之前已有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將學習到的新知識和新理念進行整合,對國小英語教學做了深刻的反思。

英語新課標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本事,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僅僅要讓學生會寫拼單詞,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敢於開口説英語。而在我們實際的教學中,由於我們是農村國小,很多學生不敢開口,學生的自信心不足,自主學習本事不強。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多鼓勵學生,給予他們關心和幫忙,有足夠的耐心來進行教學。

在調動起學生的進取性之後,我們重點關注的就是學生的讀和聽的本事。説到讀,在單詞教學中我們應滲透自然拼讀法。國小生對於音標的把握本事還有所欠缺,再加上音標學習枯燥無味,學生會產生厭倦心理。讓學生學會自然拼讀的規則,學生會更加容易的學會讀並且記憶單詞。我在三四年級的英語教學中嘗試了這種方法,有很明顯的效果。在給出一個新單詞時,他們會根據所學主動試讀,新授的單詞也能很快背熟。聽力方面,對於課本所供給的聽力磁帶,要讓學生反覆聽,並讓學生模仿,這樣不僅僅會訓練學生的聽力,同時也訓練的説的'本事。同時也要讓學生聽一些簡單易懂的英文歌曲兒歌,看英文電影等,視聽相結合。

必須的輸入之後,要進行簡單的輸出。所謂的輸出包括説和寫。

國小階段對於寫的要求沒有很多,重點是要讓學生會用英語進行交際。國小英語重在真實自然,貼近學生的生活。教材中選用的單詞和句式,一般都是社會中最常見,最基礎的。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創設相應的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在參與的過程中習得知識。教師能夠多設計一些對話和活動,讓學生進行表演,在動手的同時多動動口,使簡單的句子落到實處,能夠脱口而出。並且,能夠要求學生在英語課上要用英語交談,在平時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儘量多用英語,不管語法是否對,你能講就是值得表揚。在不斷地説的過程中,學生的交際本事得到提高,對於重點句型也就自然而然地能夠運用自如了。接下來學生要做的就是將重點單詞句型進行鞏固記憶,在書寫方面也就基本沒有什麼問題了。

總之,作為教師,對於課標的把握十分重要,我們要基於課標的要求,充分地訓練學生綜合語言運用本事,讓學生真正地學會英語,喜歡英語!

六年級教學隨筆13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新課內容不多,但教學上比較難教,例如“圓柱的表面積”一課中有這樣一道題:“做一個無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底面直徑為4分米,高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積的鐵皮?”在教學中,我先把它改成了“做一個圓柱形鐵皮水桶,底面直徑為4分米,高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積的鐵皮?”,然後在引入例題。

為什麼我會這樣設計呢?因為現在的`教學不光要教會學生掌握新知,更要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果按照例題教學,我覺得學生只是運用公式進行了一次計算,談不上解決了實際問題。而按照改變了的例題教學,讓學生討論如何通過測量麥堆的直徑或周長以及高來求出鐵皮,使學生對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有了真正的瞭解,從而想出解決的辦法。

因此,教科書並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它是我們的參考,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應當完全唯書論,有必要的話,可以找一些生活中的數學例題來替代或進行改題,長期下去,也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六年級教學隨筆14

國小六年級的學生通過幾年的閲讀積累,已儲備了一定的知識,也有着相應的閲讀理解和寫作能力。這些學生即將邁入中學的大門,如何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有效發展他們的語文能力?我認為應做到一下幾點:

一、因勢利導。六年級學生在校園裏顯得更為活躍,他們有熱情,也顯得任性、容易衝動。抓住學生的情感契機,引導他們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呢?實踐證明:積極疏導,把他們的心語得以外化,由此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是有效的路徑。

二、融會貫通六年級語文教學如果僅憑几十篇課文的精講深挖、設計無數的練習,由此來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和習作水平,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高。的確,課文只是個例子,應由一篇文章的閲讀觸及其餘,啟發學生把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高效地學,有趣有味地學。

三、開發課程。在實際課堂中,難以聽到琅琅的讀書聲,如果我們基於以培養學生的讀寫興趣為目的、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根本,必然會摒棄。所以我們應該利用一切機會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同學們覺得畢業前的學校生活是緊張有序的,也是豐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們的習作裏、日記中有生動的記錄,還有的以詩與畫的形式、書信的方式告訴自己的親朋好友,這是沒有預設的'、水到渠成的語文學習活動。

實踐證明,在生動活潑、師生互動的課堂裏、在豐富有趣的活動中,六年級學生的知識、能力會喜獲豐收,他們的情感會得到昇華,語文學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現。

國小六年級的學生通過幾年的閲讀積累,已儲備了一定的知識,也有着相應的閲讀理解和寫作能力。這些學生即將邁入中學的大門,如何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有效發展他們的語文能力?我認為應做到一下幾點:

一、因勢利導。六年級學生在校園裏顯得更為活躍,他們有熱情,也顯得任性、容易衝動。抓住學生的情感契機,引導他們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呢?實踐證明:積極疏導,把他們的心語得以外化,由此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是有效的路徑。

二、融會貫通六年級語文教學如果僅憑几十篇課文的精講深挖、設計無數的練習,由此來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和習作水平,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高。的確,課文只是個例子,應由一篇文章的閲讀觸及其餘,啟發學生把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高效地學,有趣有味地學。

三、開發課程。在實際課堂中,難以聽到琅琅的讀書聲,如果我們基於以培養學生的讀寫興趣為目的、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根本,必然會摒棄。所以我們應該利用一切機會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同學們覺得畢業前的學校生活是緊張有序的,也是豐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們的習作裏、日記中有生動的記錄,還有的以詩與畫的形式、書信的方式告訴自己的親朋好友,這是沒有預設的、水到渠成的語文學習活動。

實踐證明,在生動活潑、師生互動的課堂裏、在豐富有趣的活動中,六年級學生的知識、能力會喜獲豐收,他們的情感會得到昇華,語文學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現。

六年級教學隨筆15

教學後記是教師執行課時計劃後的及時總結,是課堂教學中成功與失敗的體現,是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措施的重要依據,是積累教學經驗的具體素材。但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不少教師感到教學後記無內容可寫,往往流於形式,敷衍了事,有的甚至相互抄襲,隨心所欲地寫出幾句,這些都是不嚴謹的表現。我認為教學後記的內容是非常廣泛的',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總結寫教學後記。

一、記教材挖掘情況

通過教學,檢查一下自己對教材的理解程度,教材中編者的意圖是否摸清,是否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和實質,教材內容層次有沒有分清。

二、記教學目標完成情況

通過教學後記檢查教學中有沒有把教學目標貫穿課堂教學始終,首先要找準目標,這樣可以克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接着看複習、講解、練習是否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最後檢查是否完成教學目標。

三、記課堂結構是否合理

課堂教學結構是否合理,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主要看複習、導入、講解、練習4大部分的設計和時間安排是否合理、最優化,是否從學生認識事物的心理結構為依據,發現問題,及時調整。

四、記教學方法是否靈活多樣

教學過程中是否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徵,採取多種方法,激發、培養、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要注意兒童心理髮展是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的邏輯的過渡。在教學中是否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觀察、思維能力是否得到培養。

五、記學法指導情況

教學過程中,不僅看知識的傳授情況,而且要看是否教會學生學習,指導他們如何認識掌握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克服思維定勢,指導學生找準新舊知識之間的銜接點和發展點,創造良好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