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閲讀

六年級教學的隨筆15篇

閲讀2.48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聽説過隨筆吧?有的可能還經常寫隨筆?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什麼樣的隨筆堪稱經典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教學的隨筆,歡迎閲讀與收藏。

六年級教學的隨筆15篇

六年級教學的隨筆1

《因小失大》是六年下冊語文第四單元第三課的內容,這個單元的課文都具有很強的啟示性,跟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讀起來讓人深受啟發。但是本篇是一篇議論文,所以課文就比較難於理解。因此在教學設計上,我努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去學會發現、積累,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感受生活的快樂的收穫,從中感悟生活的哲理,獲得人生的啟迪。學生在本文中初次接受議論文,並且感受議論文的表達方式。這是本文的難點。這篇課文論述的生動活潑,所以我在課堂上極力引導學生透過例子的生動論述,來把握文章論述的中心。

通過整節課學生的反饋,我感受整堂課的效果還是可以的,現將本節課的得失總結如下;

一、激發興趣,自主探究。

課的伊始,我利用視頻導入新課——因小失大,我發現恰到好處的運用視頻,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並能夠迅速的創造一種融洽的教學情調和課堂氛圍,把學生帶入到一個與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相適應的`理想境界,而且視頻教學很生動形象,學生的印象是個教學的方法。

二、理解課文,自主探究。

閲讀是一種個性化活動,教師不能只按照教學參考書,標準答案去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吸收,更不能要求學生的理解和感受是整齊劃一的,因此,在教學作者舉出的五種為《哨子》付出過高代價的人這一部分時,我設計了這樣的自學提示,自讀課文,根據問題去理解課文內容,也可以用筆畫一畫,不會的可以小組討論。這裏留給學生足夠的學習時間,這樣一來,孩子的思維能夠在廣泛的時間的空間內得到充分的的發展,對課文內容有了自己獨特的感受。

三、圖片説理,深化主題。

課文含義深刻、意義深遠。為了説明:許多人由於對事物錯誤評價的估計,因而為他們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價——因小失大。課文舉了五個事例來論述。對此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與思考,是學生內在價值觀的評判。為了鼓勵學生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在課文的最後設計了三組圖片,這三組圖片與實際生活聯繫緊密,讓學生通過直觀的畫面來理解什麼是“小”什麼是“大”?從這畫面中悟出道理。從而形成更加深刻的認識,得出做什麼事都不能因小失大。最後,我覺得整節課中還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有些問題的提出只顧及了幾個學生,缺乏全面;還有沒有及時指出學生的錯誤;還有我有些緊張説話不連貫等等我想這些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儘量加以改正。

六年級教學的隨筆2

上週針對開學以來遲遲沒有進入學習的狀態部分學生,進行了的榜樣示範式和批評教育式的教育之後,這部分學生的行為有了明顯的改善,主要體現在:課前基本都能主動地預習新課內容;大部分學生能做到在上課的40分鐘內不再走神;課後完成導學案的鞏固練習題時也能認真的審題,不再是憑着自己的感覺亂做,而且字跡也工整了許多,不再是抱着一種應付式的心態來完成學習任務。

上週學習的主要內容是認識圓柱、圓錐及會求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和求圓柱、圓錐的體積。大部分的學生能較好的掌握所學的`知識。但是有個別中下生可能是由於對概念的不理解,也可能是由於平時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常識太少,導致分不清什麼時候該是求圓柱的側面積,什麼時候該求圓柱的表面積。本人發現了這兩個班還存在以下問題:

1、個別組展示時為了儘量使自組的題目講解是最好的,一般都是由本組的優生來講解。

2、小組羣學時,個別組還是在單純的訂正答案。

針對以上情況,本人準備在這個星期從以下方面入手來整改:

1、首先找出學生不懂得原因,到底是因為對概念的不理解,還是由於平時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常識太少,而導致不會做題;

2、找出原因後,針對不同情況中下生的進行課後輔導。如:如果是對概念不理解的同學,可採用讓他獨動手拼一教學了《納税》這一內容,課後回想起來,這節課有好的地方,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課開始我在黑板上用紅粉筆寫了一個大大的“税”字,問同學們:看見這個字你想到了什麼?生:想到了開商店要交税、開飯店要交税,工商人員要收税。我又問國家收税有什麼意義呢?學生們各抒己見,收税的錢可以辦學校、可以修路、可以修洛浦公園、可以給大家安裝健身器材,一句話可以建設我們的國家。納税的導入以及税收的意義這個環節我覺得進行的比較滿意。有兩個環節課後想來需要改進。

六年級教學的隨筆3

目標是方向,目標是歸宿,一堂好的課應該從準確的教學目標開始。翻開各類教參,我們會發現教學目標的設定往往是從“認識生字新詞”開始,到“感情朗讀課文”,最後是對文本核心價值的體悟,似乎已成為普通老師的一個固定的教學目標設定模式。而翻閲名師、大家的教學設計,則全然不同。在教學《盤古開天闢》一課蒐集資料時,讀到了杭州張祖慶老師的一份設計,他把教學目標定為:

1.學會課文中“血液、滋潤、濁”等生字詞語,部分詞語能結合語境,在複述中初步運用。

2.通過想象朗讀,品味語言,初步感受神話故事的神奇魅力和故事敍述方式的獨特魅力,感受盤古的創造精神,激發對神話這一特殊文學樣式的濃厚興趣。

3.在教師的指導下初步學會抓要點、用自己的話複述神話故事。

4.讀懂“總起——分述”的段落,並能仿照課文第四段的句式練習説話。

這四條教學目標,讓我很受觸動:張老師的教學目標不僅強調了字詞掌握,突出了重點字詞,還強調了關鍵詞語需結合語境在複述中運用;不僅要求朗讀,而且要求想象、品味語言;不僅要感受盤古的創造精神,而且要感受神話故事的體裁魅力併產生興趣;不僅要求複述,而且教給“抓要點”的方法;不僅強調“總-分”結構的感知,而且還追求仿説。他的教學目標真正做到了紮根貼地,細化到了知識點、教學途徑、教學達成度。是真正從學生出發,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習得語言、運用語言的核心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的確立要做到心中有學生,而不是考試要求、教參內容或自己的閲讀感受。每一篇教學開始前,都能先具體分析學生已有的基礎,分析他們的情感狀態,價值觀、學習興趣和成長需要,分析他們可能存在的困難和障礙,分析學生之間的差異……這種思考不僅是立足在當下、當篇課文,更是能放在整個年段、整個學段中甚至學生的整個語文發展過程中思考,然後從兒童的需要走向教學目標,從教學的開始起,就能給學生一個童真、自由的呼吸空間,一個開放、自主的成長空間。

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有味,突出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國小六年級的學生通過幾年的閲讀積累,已儲備了一定的知識,也有着相應的閲讀理解和寫作能力。

(一)因勢利導遷移應用

六年級學生在校園裏顯得更為活躍,他們有熱情,也顯得任性、容易衝動。有時他們會在桌面上、廁所裏塗寫,幾句小詩、一行話語,好象像以此表達對學校的留念,更多的學生早在第一學期就忙着寫臨別贈言。教師如何因勢利導,抓住學生的情感契機,引導他們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呢?實踐證明:積極疏導,把他們的心語得以外化,由此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是有效的路徑。組織學生為花壇寫温馨的宣傳用語,為教學樓內部選擇格言警句、寫凡人小語,為校園廣播站積極撰稿。在練筆、討論、推敲中學生樂而不疲,尊師愛校、友愛同學的美好情操得到提升。

(二)融會貫通,以一當十

六年級語文教學如果僅憑几十篇課文的精講深挖、設計無數的練習,由此來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和習作水平,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高的確,課文只是個例子,應由一篇文章的`閲讀觸及其餘,啟發學生把知識融會貫通,靈活應用,有趣有味地學。培養學生讀書思考、分析感悟能力,這是從文章的內容方面相串聯的;還可以從作家的系列作品拓展,在學習小組裏交流安徒生這位“世界童話大王”的名作,花時少、收效高,關鍵是培養了學生廣讀博覽的興趣;還可以進行讀寫知識的遷移,在閲讀教學中巧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新年的陽光照着小女孩小小的屍體上,她的手裏還捏着一把燒過了火柴梗。新年的街頭熱鬧依舊,可憐的小女孩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大家展開了豐富的想象,他們的思維活動向縱深發展。由此,教師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求,讓這一久遠的童話故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小女孩被奶奶緊緊地摟在懷裏,她倆越飛越高,越飛越遠,飛到那沒有飢餓、寒冷、痛苦的餓地方去了。她們向着光明和幸福飛去。看,那青青的芳草地、活潑的孩子們把她們吸引住了,她們來到了,來到了你們的中間。你會,你會,你會。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學生的閲讀能力得到了培養。

六年級教學的隨筆4

在學習分數的意義這節課,我是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利用學生對已有的對單位“1”的認識進行了擴展,加深學生對分數的認識。課前,我讓學生利用手中的紙條學具通過折一折,複習以前學過的把一個物體中進行平均分,得出的份數用分數表示。逐步的引到把一些物體的平均分,用分數表示部分和整體的關係這一新的`數學問題,引起學生對所分物體個數的關注,通過思考、觀察、比較,學生逐步的理解了,許多的物體也可以看成一個整體,從而為新知打下基礎。為了增強學生的理解,我聯繫生活實際舉例幫助孩子理解。例如:讓學生利用手中的水彩筆動手平均分,每份佔全部的幾分之幾?以班級同學為例,將班級同學平均分成3組,其中的一組佔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兩組佔全班的幾分之幾?等例子,幫助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並對分數的意義作出解釋,這樣學生在應用中不但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認識,而且把對分數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上完這節課我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課堂上顯得有些急,當拋給學生一個問題時我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比較短,所以對於一些概念性的問題有些學生掌握的不是很好。課堂激勵語言用的也比較少。

六年級教學的隨筆5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根據課堂狀況,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教學內容的不同,適時地突出經過精心設計,目的明確的問題,使學生在問題的思考中,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對學好數學有很大的作用。如在以前聽過的許多公開課中,經常會看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使學生帶着一種高漲,激動的和欣悦的心情從事學習,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本文就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合理的設置數學問題,提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教學要從問題開始

教學從問題開始。問題是數學學習的核心與靈魂,思維來自疑問與驚奇,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一個不易回答的懸念或者一個有趣的故事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如在對數的教學中,引入千古之迷辛追女屍,提出疑問:為什麼科學家算出辛追死於22前?又如在學習指數當時,引入細胞分裂現象。這些實際問題都引起了學生的思考及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為本節課的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所謂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真是深有體會啊!

二、要在重點和難點處設置問題:

數學教材中的有些內容是枯燥乏味,艱澀難懂的,這要教師在其中設置一些問題或有趣的情節,把抽的內容具體化,從而便於學生理解,同時也使學生學習起來更輕鬆。

三、在教材易於出錯的地方設問題。

在近幾年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最常見的錯誤是。不顧條件或研究範圍的變化,丟三掉四,或解完一題後,不檢查不思考。故學生易錯之處,讓學生嘗試去”碰壁”讓學生充分暴露問題,然後順期錯誤認真剖析,不斷引導使學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四、設問題於課堂的結尾

有人説:一堂好課也應設問題而終,使其完而未完,餘味無窮。在課堂結束時,根據知識的系統承上啟下地提出的`問題,這樣不僅使舊知識有機地聯繫起來,同時也不斷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為下一節課的教學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這就是我對自己教學的反思,教學就是一種藝術,過程就是曲折的,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與研究,把自己最好的藝術展示給學生,引領學生創造自己的藝術品!

六年級教學的隨筆6

育之路已經快一年了,在這一年當中不能説我的經驗就積累了很多,相對於其他老教師來説我就像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孩,還有很多值得我去學習。在從事教育這一個行業當中我發現這條路並不像我想象的這麼簡單,以前我總以為教書很簡單,只要有知識就足夠了就能夠將學生教好,可此刻才發現原先有知識是不夠的,因為在一節課當中你不能只是把知識灌輸給學生,他們學習的也不只是僅有知識,還有很多的東西要學,比如習慣的養成、潛力的培養等等,並且一堂課當中紀律好不好直接影響了一節課的質量,學習要在一個寬鬆安靜的環境下才能有良好的效果,所以一個教師要掌握的不僅僅僅是知識還有管理的藝術,教育是智慧與愛並存的行業,為了能成為一名好的人民教師我會努力使自我的教育理論知識豐富起來,在學習中提高在提高中提高,使我的學生能歡樂的學習成長。

今年我剛接手了二(3)班這個班,起初我十分不願意接手這個班,因為在我看來當班主任是一件苦差事並且事實本來就是,很多人不願意當班主任就是因為做班主任有太多瑣碎的事要管了,再加上此刻的孩子就是一塊寶,苦口婆心的他也不懂,要想成為一個好的班主任那是十分難得一件事,之前擔任過五年級的班主任,雖説年紀會大一點但還是不懂事的孩子,由於經驗的不足管理起來總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幸虧有學校領導的關心和照顧才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此刻的這個二年級,人數多管理起來我覺得更加的吃力,孩子的年齡也小很多事還是由班主任親手做比較多。班上此刻有一個多動症的學生,起初想着給他多一點的'關心也許能讓他變得乖一點,可之後發現他並沒有多大的改變,反而他偷人家的東西的行為更加的頻繁,應對這樣的一個學生我就應採取什麼方法??跟他家人溝通也沒辦法因為在他家人的眼裏他是一個跟別人家的孩子不一樣的孩子,我的理解是他的家長已經對他失去了信心了,試想一下連對自我的孩子都沒有信心的人教師該如何做??雖然在教育之路上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不管這條路有多難,但我還是堅信有愛有智慧彩虹會在風雨後的,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一個好教師意味着什麼?首先意味着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歡樂和悲傷,瞭解學生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我也曾是個孩子。”大愛無痕,潤物細無聲,教育無處不在,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和藹的眼神,一個愛撫的動作,一句關心的話語,都會給學生帶來歡樂、帶來智慧,我為學生,為事業不懈地努力着。

六年級教學的隨筆7

聽特級教師薛法根老師的課,總有如沐春風之感。薛法根老師的課,清新自然,幽默風趣,充滿智慧,學生不知不覺地走進了質樸悠遠的境界。這裏,我們以薛老師執教的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桃花心木》一課為例,談談他課堂教學和諧、智慧、圓融的特徵。

一、和諧——學習目標清晰呈現

特級教師薛法根老師的課堂幽默風趣,教師與學生平等對話。薛老師站在學生面前,似一位娓娓道來的大哥哥。薛教師總是適時示弱,把學生推到前台,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和諧的師生關係、精彩的引導語言、幽默風趣的交流、接連不斷的笑聲,構成了薛老師課堂的和諧樂章。

如《桃花心木》一課,薛老師這樣輕鬆實在地導入:師:請同學們拿出一張紙、一支筆。每個人都看着我的臉。我看到每一個同學的眼睛都很有神,很有精神。你們長着兩隻耳朵,要學會聽。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段話,這段話的含義非常深刻。這樣的句子文質兼美,我們要把它記下來。(請三個學生到黑板上聽寫)師:在不確定中,我們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不會依賴;在不確定中,我們會深化對環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在不確定中,我們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教師提醒學生,聽寫之前要聽完整,記住了要寫的話,然後再寫。

教師提醒學生檢查:“這叫做會檢查,能主動檢查的同學是很了不起的!”

教師要求學生自己檢查。

師:我們來看黑板上三位同學的默寫。請你讀一讀,發現問題了嗎?

生1:第一個的默寫少了個“出”字。

師:少了一個字意思就會大不一樣了。

生2:第二個的默寫把“感受”寫成了“感知”。

師:默寫後一讀就發現了問題。默寫好,我們還要讀好。

薛老師於輕鬆之中,將學習目標清晰明白地表述清楚,學生在學習之中不折不扣地達到預設的目標。薛老師無論到什麼地方借班上課,總是和學生的心理距離很近。學生猶如見到一位好玩的大哥哥,非常喜歡他寬鬆的課堂氛圍。和諧的師生關係、平等對話中的首席,薛老師於輕鬆詼諧之中達到這樣的境界。

二、智慧——語言思維精神共舞

初聽薛法根老師的課平凡素雅,似乎沒有驚人之舉,然而細細咀嚼回味,又有無窮意味藴含其中,似陳年老酒,清甜濃烈。薛老師的課不僅着眼於學生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還關注深刻的思維訓練,更重視精神世界的.深邃探尋和引領。

1。於無聲處聽驚雷——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

薛教師重視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紮實的聽、説、讀、寫的語言文字訓練,尤其重視目前大部分教師容易忽視的讓學生主動提問這一訓練,培養學生主動提問、學習概括的能力。

師:這裏有一個詞叫“不確定”,我們説一般的人種花、種樹、種草都要按時澆水、施肥、除草,這些對花草樹木來講是“確定”的。在課文中,種桃花心木苗的那個人的表現卻與眾不同,他讓人感到奇怪。(板書:奇怪)他的好多做法讓人覺得不可捉摸,不可理解。仔細讀讀課文,看看哪些地方讓人覺得奇怪,邊讀邊把它們畫下來。

(學生讀課文,教師行間巡視)

師:有些獨特的地方一眼就能看出來,有些獨特的地方你要用心去讀、去感受才能發現。

師:請你先讀一讀令你感到奇怪的語句,然後告訴大家,奇怪的是什麼。

生:奇怪的是,他來得並沒有規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一次;澆水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奇怪的是為什麼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

師:這裏有兩個問題,你説得不夠概括,要説明白、説清楚。第一個“奇怪”是什麼,第二個奇怪什麼。

生2:奇怪的是他來得沒有規律。(板書:沒有規律)師:你知道他什麼時候來?能確定嗎?

生:不知道。

師:這就叫做“不確定”。

生3:第二個奇怪是他澆水的量也不確定。

師:還有什麼地方讓人覺得奇怪的嗎?

生4:令人奇怪的是,他來澆水的時間不確定,澆水的量也不確定;更奇怪的是他來作者家喝茶的時間也不確定;更奇怪的是他每次都會帶幾棵桃花心木苗來補種。

師:這就叫做會概括。會概括你就會讀書了。你繼續説,還有什麼奇怪的?

生4:沒有……(眾鬨笑)

師:怎麼沒有了?那不是完了?你找的這些奇怪並不奇怪,課文中明明有“奇怪的是……越來越奇怪的是……更奇怪的是……”,誰都找得出來。這還不算有本事。有本事的課文沒告訴你這是奇怪,但是你能問出奇怪。看看誰會發現。

生5:我奇怪的是這個人到底是懶的還是不懶的?師:哦,有了一個疑問,看得出你會讀書,這次你的眼鏡沒有白戴。(眾人再笑)完了嗎?你就看這個懶啊?你看出來了嗎?還有一個地方,我一定要你看出來。(眾笑)

生5:忙人怎麼可能做事那麼從從容容?可以看出來,他不一定忙。

師:到底是忙還是不忙也有疑問了。你看,會讀書了,能讀出疑問來了。對這個忙產生了__________疑問,還有嗎?這時候還能找出來的同學就了不起了。

生6:我還能從這裏看出疑問來:“到底應該什麼時間來?多久澆一次水?桃花心木為什麼無緣無故會枯萎?如果你每天來澆水,桃花心木苗該不會枯萎吧?”

師:幾個問題?四個問題啊!一連四個問號啊!你們看他多會發現,有問號的地方説明感到奇怪,心裏有疑問。都找到了嗎?現在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他感到奇怪的地方,一直讀到四個問號。自己讀,體會他的疑問。薛老師引導學生直接與文本對話,以“仔細讀讀課文,哪些地方讓人覺得奇怪”作為文本閲讀的主話題,學生將文本中顯性和隱性的奇怪之處逐一找出,這樣培養了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同時,他們學會如何概括問題,並對概括出來的大小問題進行有效的梳理。教師真正成為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介紹人。教師再針對學生的疑問展開教學,顯得有的放矢,這樣的教學凸顯了教師的智慧。

六年級教學的隨筆8

老師們都怕教語文,其實是怕教作文。教師要指導學生寫好作文確實是一大難題,我通過幾年來的摸索,大膽嘗試,卓有成效。下面我談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設置情景,開拓作文思路。

大部分學生都害怕上作文課,總覺得無情可抒,無事可寫,無從下筆,對作文產生畏懼感。其實,寫作文就是將平時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以及經歷過的事用語言表達出來。新的課程標準強調:“習作要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我認為作文是來源於孩子們的生活,而不是來源於作文課,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的每個豐富多彩的個性所迸發出來的火花來自豐富多彩的生活。而孩子們體驗生活有兩個途徑,一是直接來源於生活;二是讀書看報,觀看影視等。在我們身邊有許許多多的生活真實,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寫作素材。記得有一陣子“悠悠球”在我校學生中風靡一時,孩子們個個玩得精妙絕倫,我也曾參與進去,卻怎麼也玩不好。看來,玩中除了樂趣也有學問,我便產生了讓學生寫作的想法。於是,我在作文課上給學生布置了作文題目《我玩悠悠球》,沒想到學生見了作文題目竟歡呼起來,學生胸有成竹,文思如泉湧,不再覺得沒什麼可寫的了,這次作文學生們完成得快樂又完美,讓我大開眼界。最差的學生也寫了300多字。文章的思路清晰,變化多端的玩法技巧,如拋磚引玉、天外銀龍、流行飛碟、願者上鈎等。寫得具體生動又有趣。我聞所未聞,學生那躍然紙上的童趣,竟讓我有一些羨慕與妒忌,勾起我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因此,我們在平時的習作教學中,應該有計劃有目地引導學生體驗生活,感受樂趣,並可以以上為例,老師走進學生當中去,和學生們一起玩,引導學生體驗生活。學生一定能發揮出無窮的智慧,寫出無窮的童趣。

二,淡化作文概念,消除寫作畏懼感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地表達。”在傳統的作文課上教師往往只關注學生作文的內容是否積極健康,審題是否正確,結構是否完整。總是用老師的角度去審視孩子,不去關心學生內心真正的想法。這樣面對作文,學生們就產生畏懼感,沒有興趣寫作文。因此,激發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素養的先決條件。那麼,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激起學生的寫作慾望呢?首先,要去掉學生怕作文的心理。因此,我不一定在作文課上教學寫作,儘量讓學生感覺不到是在上作文課,以達到消除學生的畏懼感的目的。其次,注意發現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國小生有強烈的好勝心、上進心,對於作文成功的學生,我採取了多種形式予以鼓勵,如開展“優秀作文展覽會”、“佳作欣賞”等。通過這些活動,讓成功的學生有成就感,更加熱愛習作,同時又為其他同學提供作文引領作用。而對於那些寫作能力還不是很強的學生,我也頗費一番功夫,儘量多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只要有詞語用得恰當的我就及時給予鼓勵,標上記號,並在眉批處寫上“用詞準確”、“真不賴”等。看到這些評價學生們心裏可美了,對作文也不再那麼充滿敵意了。

三、多讀多寫,豐富知識,增強積累。

在閲讀教學中,我較注重引導學生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並且注重語言的積累。因此,我們語文教師自己要做到的是,指導學生多讀課外書籍,積累優美詞句,班上每位學生都要準備一個摘抄本,開展故事會、朗讀背誦等。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一二年級學生每年至少要讀五萬字;三四年級學生每年至少讀四十萬字;五六年級學生需要讀一百萬字。從以上課標規定可以看出,要寫出好文章至關重要的一點是多讀書,多看課外書籍,學習語言精品,才能開闊思路,為學生寫作提供更多的素材。讀是積累,寫是提高,只有做到讀寫相結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寫作水平。

四、多鼓勵表揚,巧妙點評。

傳統的`寫作教學,是學生每次寫完作文,我們教師花費大量的精力去批改,批改作文成了語文老師的心病,老師們都稱之為“吃肥肉”。而作文發給學生後,他們只是急於看自己的分數,然後把作文往書包一扔就完事了,老師的點評對於他們來説沒起太大作用。為發改善此現狀,我嘗試着鼓勵學生互相批改作文及教師批改相結合。先説説教師批改吧,老師在批改作文過程中,不能單純地站在老師的角度去評價學生作文的好壞,而應當從學生的角度去品位學生的作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真切的感受到,學生作文的內涵。除了教師直接批改作文,引導學生自改互改也是可取的方式。首先教師給學生一些批改作文的方法,例如:教師選一篇有毛病的習作,抄在黑板上,指導學逐字逐句地推敲修改。修改後,讓學生比較修改前後的作文,使學生一目瞭然,馬上能感受到文章通過修改變得更加完美了。接着,老師趁熱打鐵,請學生互評作文。這樣為學生提供自主表現和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及強烈的表現欲,變被動為主動,調動學生的內驅力和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從而提高寫作水平。嘗試一段時間後,我收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效果。

總之,要讓學生喜歡寫作,肯動筆寫作,老師應積極創造良好的情境和氛圍。始終讓學生對作文保持濃厚的興趣,使學生每次寫作文胸有成竹,下筆如有神。

六年級教學的隨筆9

他是我已經教了一年的學生,今年是畢業班,我教他的英語,在英語方面可以説他的基礎不算太好,去年剛接手教他的時候,以往老師就説這個孩子什麼也不會,上課只要不違反紀律就可以了,它與其他學生有那麼一點不同,得到了這個信息,我似乎就為這個學生戴上了一頂帽子,他基礎差學不會的,不用在他的身上花費太大的精力,以至於一學期,他似乎也只知道,老師都認為我學不好,乾脆我也不學,上課要麼有時不聽課,要麼打瞌睡,或者還影響其他同學,就這樣不知不覺中五年級結束了,孩子似乎成績上沒有太大起色,甚至期末那段時間有點破罐破摔的感覺,紀律上更是方法百出,有時整節課似乎我都在關注他,有時一節課下來感覺十分疲憊。

六年級我們又有緣了,剛開學,我麼三位老師對幾位基礎不太好又有點調皮的學生採用鼓勵安撫的方法,其中就有我們的這個男孩趙勝軒,最初的幾周他表現還不錯,但是好景不長,由於班級老師的調整,使他找到了自由翻身的好機會,終於在一次放學後,他與班上的幾個男同學因為俠義幫助自己同村的學生,而故意打我班另一位男學生,事情的起因與他沒有關係,但是,他就是他,為了找到機會引起老師同學的機會,也許更是想放鬆發泄一下自己,但是他沒有考慮到這次事情的嚴重性。在對他教育的過城中我發現這個孩子,一點不比別人差,當他意識到這次自己真的錯誤時,不再狡辯,更沒有頂撞,而是一言不發,默默的接受老師的教育。最後值得慶幸的是經過趙老師,蒼老師和我及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孩子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及時向其他同學賠禮道歉,家長也到學校監督他學習,他看到了老師和家長對他沒有放棄,他還有希望,他自己靜下心去學習了,儘管他學的很慢,但是他的書寫卻有了很大的進步,尤其英語,以前馬虎營作業的他不見了,每天都是主動把英語作業交過來給老師批改,並且我趁此機會,在班級微信羣裏對他的作業加以表揚,這個孩子更是學習勁頭十足,以至於別的同學都有些嫉妒,老師為啥對他這麼偏愛,或許前一段時間正是對他的偏愛少了,才使他每一節課都想去違反紀律,引起老師的注意,而我們往往會為了自己的課堂進度或是其他的原因用嚴厲的眼神,或者批評的語言使他表面表面一時平靜,實際內心似波濤翻滾,在捉摸老師為什麼從不表揚我呢?終於我就像一位中醫一樣對他看對了脈像,以至於近段時間的他與以往的大不相同,今天的實踐活動更是看到了他的不同之處,課堂上愛玩的他動手能力極強,別人製作萬花筒剛起步,他就完成了,還説老師“看看我的`,製作的怎麼樣?”,一臉自豪的表情。孩子變了,或許與優秀學生還有很大距離,但是他找了自我,找到了學習的快樂。

真的,此時我才明白,孩子不能只拿分數去衡量他,要多方的去看待評價一個孩子,這或許才是我們作為教師的真境界,要做到這些,似乎很難,又似乎不難,只要我們用平常心,去真正的關愛孩子,相信每個孩子都會在原有的基礎上進步的,讓我們行動起來,去關心呵護我們的學生,除了教給知識,最重要交給他們如何做人的道理!這也是我們作為教師的職責坐在!

六年級教學的隨筆10

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我深知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又稱工具學科。然而,許多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不高,每次上課,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致使語文變成了一門弱科。家長為之寒心,教師為之傷神

如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我個人認為應該從學生本身學習興趣的培養、課堂教學過程、課後生活體驗三方面做起。

一、讀思結合,提高感悟能力

語言文字的訓練要通過讀思結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發展兒童言語能力的同時,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拓展學生的思維深度。

1.語文教學,讀要重“情”。培養學生豐富的思想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情”是語文的靈魂。葉聖陶先生説:“讀者若不能透徹地瞭解語言文字的意義和情味,那就只看見徒有跡象的死板的符號,怎麼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語言文字的“情味”,不是貼在作品表面的標籤,而是藴含在作品之中的。展示課上,教師要從“情”入手,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篇不離情。有目的、有意識地把作者之情、教師之情、學生之情,水乳交融地貫穿於整個語文教學之中,讓學生忘情其中。

2.語文教學,讀要會“思”。“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學而不思則罔。”這都是強調思的重要性。“思”是語文教學的第一需要。學生也只有愛思,善思,深思,才可能真正嚐到學習語文的甘甜,真正進入學習的角色。教師要教給學生基本的思維原則和主要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二、培養興趣,主動學習,快樂學習。

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的強大內在動力,特別是國小生,對語文是喜歡,還是厭倦,直接影響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語言能力的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用鼓勵、表揚的方式去激勵學生,用期待的目光、信任的語言去引導學生外,更要注意用生動活潑、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和肢體語言去吸引學生,利用直觀教具,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渴求,使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對全班每個學生都抱着積極、熱情、信任的態度,還要竭力對學生施以情感誘導,給予學生關懷、尊重和理解。那麼學生就都會得到鼓勵,敢於大膽開口、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學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形成師生情感共鳴,激起師生共同進行教與學的熱情,這樣才能保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一次我在上課時,提了個問題,班上僅有幾隻手舉了起來,課堂上靜悄悄的,我以為也許問題太難了,於是就降低了難度,但學生還是不大願意舉手,第一個學生站起來回答後,我聽了説:“雖然你説得不是很全面,但我非常感謝你的勇氣!”沒想到一句簡單的話,卻給了學生無限關懷,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頓時課堂上發言踴躍,學生們又活躍起來。可見鼓勵學生,給予學生一定勇氣,可以讓冷清的課堂逐漸熱鬧起來。課堂上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他們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中,不僅使老師的教學工作的開展得到很大的幫助,同時也可以使學生愉快地學習,把上課當作一種享受學習知識的樂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興趣往往是學習的先導,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精彩的課堂好比優美的文章,文章開頭寫好了,就能吸引讀者,讓人趣興味起,有經驗的老師都比較注重新課的導入。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的導語,能迅速把學生分散的思想集中到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慾望,從而提高整節課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應該精心為每堂課都設計精美的.導語。

如我在上《草船借箭》一課時先簡單介紹本文的語言特色,人物説話時都沒有什麼神態描寫,提問“找一找有沒有對諸葛亮的神態描寫的?”

學生帶着疑問、好奇快速通讀全文找到“笑”字。再讓學生質疑看到這個“笑”字你有什麼疑惑,學生提出問題:1、諸葛亮為什麼笑?2、諸葛亮笑什麼?為什麼在這麼危險的時候諸葛亮還能笑出來?而後再讓學生帶着這些問題細讀、研討課文。“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帶着疑問進入文本的學習,然後,師生圍繞問題進行研討,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解開了,學生也自然學好了這一課。

三、處處留心皆文章,讓學生在生活中得到啟迪

要培養學生多讀、多練、多寫的良好習慣。在習作教學中要讓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積累習作素材;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讓他們能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逐步達到輕鬆表達,快樂作文。此外,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在這個大課堂裏學習課本里沒有的東西。這樣,不但實現了課本與生活的對話,而且使語文學習充滿生活與生命的氣息,孩子們的筆下就會有藍天、白雲、綠樹、紅花,就會有快樂的童年,有多姿多彩的世界,寫出來的作文自然也就有血有肉,豐富多彩了這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捷徑之一。

六年級教學的隨筆11

我們的課堂應當還給學生,整個語文課程如能讓學生參與起來,這要比教師一人“一言堂”的教學效果要好,本篇文章開始教師只講了索溪峪景色的“野”,緊接着讓學生小組討論課文中還描寫了其他景色是怎樣的“野”法,同時抽兩個學生講這兩部分內容。班中有一名學生異常活躍,自告奮勇講第一部分內容,在他的帶領下,整個課堂變得活躍起來,每個學生髮揮自己的學習能動性,充分參與話題的討論,許多教學問題迎刃而解,真理也許是在這種輕鬆的討論、辯論環境中自然而出吧!

但其中,也發現強調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活躍的'同學談得較多,沒有能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作用。引導學生評價也存在不足,在場面熱鬧,積極參與背後還應該有一個原則,就是一切活動都應該為語文學習服務。

課後,教師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一名同學在日記中竟然模仿本篇課文寫了一篇《獼猴區的“野”》,語言活潑,獼猴所獨有的、天生的野在他的筆觸下富有靈性,他能活學活用,學以致用,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還是很欣喜的。同時,引導學生作文寫出自己的特色,這樣你的文章也有新意。

六年級教學的隨筆12

致力於學生終生、全面發展,突出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國小六年級的學生通過幾年的閲讀積累,已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也有着相應的閲讀理解和寫作能力。這些學生即將邁入國中的大門,如何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有味,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有效發展他們的語文能力?我認為應做到一下幾點:

一是抓住學生的學情。六年級學生在校園裏顯得更為活躍,他們有熱情,也顯得任性、容易衝動。有時他們會在桌面上、牆上寫幾句小詩、一行話語,好象像以此表達對學校的留念。教師如何因勢利導,抓住學生的情感契機,引導他們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呢?實踐證明:積極疏導,把他們的心語得以外化,由此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是有效的路徑。

二是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六年級語文教學如果僅憑几十篇課文的精講深挖、設計無數的練習,由此來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和習作水平,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高。的確,課文只是個例子,應由一篇文章的閲讀觸及其餘,啟發學生把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高效地學,有趣有味地學。

三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實際課堂中,特別是六年級語文教學中,難以聽到琅琅的讀書聲,如果我們基於以培養學生的讀寫興趣為目的、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根本,必然會摒棄。所以我們應該利用一切機會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同學們覺得畢業前的`學校生活是緊張有序的,也是豐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們的習作裏、日記中有生動的記錄,還有的以詩與畫的形式、書信的方式告訴自己的親朋好友,這是沒有預設的、水到渠成的語文學習活動。

我想,這是要求我們該認真反思反思教學中的一些行為了。《國小語文課程標準》的探討實施決非上幾節公開課、寫幾篇文章、出幾份試卷所能含涵蓋的,我想,它的積極實施是體現在每個教學進程中的,六年級的師生同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應共享一片豔陽天。

實踐證明,在生動活潑、師生互動的課堂裏、在豐富有趣的活動中,六年級學生的知識、能力會喜獲豐收,他們的情感會得到昇華,語文學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現。

六年級教學的隨筆13

剛跟《山中訪友》過完招,接着便是更難上的《山雨》,這是散文家趙麗紅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

仔細閲讀了課文,我發現這篇課文的特色之一便是大量的使用破折號和省略號,大約有六處之多。破折號和省略號的用法雖然常講,但沒有整理過,而且給我的感覺是邊講邊忘,學生並沒有掌握。

上這一課,我索性將破折號和省略號的用法打在屏幕上,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揣摩用法。用法出自《國小語文教師實用辭典》

省略號:1、引文省略;2、列舉省略;3、話沒有説完或語意未盡;4、語意含蓄讓讀者想象;5、表示聲音的.斷續或延長。

破折號:表示語意的註釋、轉換、躍進、或語言的中斷聲音的延長。

大多數學生能夠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給標點符號選擇正確的義項,但這一處略有爭議:先是聽見它的聲音,從很遠的山林裏傳來,從很高的山坡上傳來——

沙啦啦……沙啦啦……

這裏的破折號的用法眾説紛紜,我以為是躍進,但未敢貿然定論。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覺得在理清課文的寫作思路的基礎上,重點處理以下三個句子就可以了:

1、象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的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響亮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2、雨聲裏,山中的每一塊巖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着幻想的色彩。

3、這清新的綠色彷彿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

這三句話,勾勒出雨來的神奇,雨中的音韻美和色彩美,雨後清新的綠色,以及我對山雨的喜愛,大自然的讚美。且這三句話集中體現了課文的表達情感的手法:比喻,擬人,想象。抓住重點,問題便迎刃而解。

六年級教學的隨筆14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學新課內容不多,但教學上比較難教,例如“圓柱的表面積”一課中有這樣一道題:“做一個無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底面直徑為4分米,高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積的鐵皮?”在教學中,我先把它改成了“做一個圓柱形鐵皮水桶,底面直徑為4分米,高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積的鐵皮?”,然後在引入例題。

為什麼我會這樣設計呢?因為現在的教學不光要教會學生掌握新知,更要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果按照例題教學,我覺得學生只是運用公式進行了一次計算,談不上解決了實際問題。而按照改變了的例題教學,讓學生討論如何通過測量麥堆的直徑或周長以及高來求出鐵皮,使學生對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有了真正的瞭解,從而想出解決的辦法。

因此,教科書並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它是我們的`參考,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應當完全唯書論,有必要的話,可以找一些生活中的數學例題來替代或進行改題,長期下去,也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六年級教學的隨筆15

學生需要在課堂上做好筆記,用來記錄老師講課重點、補充難題、聽課心得等內容,方便日後複習與記憶。而國小數學筆記的記錄,很多孩子無法準確掌握,需要下點工夫,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一、為什麼要記筆記?

筆記可以方便日後有重點、不失真地複習。

奧數課堂通常包含大量的信息,涵蓋定義、公式、解題技巧等各個方面。大多數同學難以一堂課完全掌握全部內容。尤其我們的課堂還經常包含一些經典的難題、補充題,單憑一次性的記憶無法提供充分的反芻的素材。

二、記筆記要避免的誤區

然而,很多同學出於不自信或者對家長的敷衍,為了筆記而筆記——筆記完成就“大功告成”、束之高閣。殊不知:記在自己腦袋裏面的知識才是自己的知識,有筆記而無複習正是做筆記的錯誤。

三、記筆記的形式

你們的筆記本內容多嗎?平時書包裝滿的`時候,你能夠方便的找到筆記本嗎?單獨閲讀筆記的時候,你覺得豐富嗎?如果這三個問題你都回答“否”,那麼請考慮一下將全部的筆記搬到講義上去。

筆記一定要方便日後查閲。書寫過程中,字跡不要求美觀,但是至少直觀。

關於某一題的延伸記錄在題目旁邊,關於一講的梳理可以放到章節前,補充的題目可以放到章節後,個人心得可以放在頁眉頁腳。如果有補充隨材還可以粘貼或者插入到講義當中。

簡而言之,筆記在形式上的要求就是:用最小的篇幅記錄最多的內容,同時分出清晰地層次。

四、記筆記的基本方法

記入筆記的內容一定要經過篩選。每一名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筆記需求,相應的它也會有自己的篩選方法。拋開具體的科目、知識點,這裏有一些參考標準。

1、內容本身不存在疑問。

我們經常發現部分同學在記錄解題方法時抄寫錯誤、或者照搬板書佈局,最終他自己都無法清晰地讀出正確的解題過程。這樣的錯誤不僅會形成無用的筆記,還可能引導思維走入歧途。

2、重點記錄自己不熟悉的內容。

為了照顧大多數、防止遺漏,老師在總結的時候通常會往多了講,以至於同樣的幾何模型,五年級上學期提到一次、下學期再複習一次、到了六年級還會梳理兩次。如果學生不加甄別、反覆記錄,費時費力不討好,還容易滋生厭惡。——如果你實在很熟悉,留下一個記號。

3、珍惜自己的心得。

黑板上或講義上的內容都是老師的知識,不論多麼優秀的老師,他無法直接將自己的思路完整的拷貝進入學生的大腦。所以知識的傳承需要學生的記錄、複習、練習等等。而真正掌握知識點的最重要表現就是產生自己的認識與歸納。

4、記錄經典題目。

不論國小、中學還是大學,很多時候學習終究脱離不了題目。如果在某一個角落、一本書當中真的有那麼一道題、一段話讓你受益匪淺,那麼勇敢的記錄下來。不要將筆記內容侷限在老師所供、講義所言——它應當幫助記錄所有對你重要的內容。

除了這些內容上的篩選,熟練的同學還應該考慮下筆記當中佈局與記號。比如,過去老師常使用“△”“_”或者“Ⅱ”來標記相對重要的內容,☆表示最重要的知識點,“→”標記自己的心得,“?”表示自己的疑問等等。這些符號,與紅色、黑色墨跡搭配能夠形成層次鮮明的內容體系,方便自己的不同的場合下複習想複習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