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閲讀

語文教育隨筆集合15篇

閲讀2.79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別人寫的隨筆吧?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那麼,怎樣才能寫出好的隨筆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育隨筆,歡迎閲讀與收藏。

語文教育隨筆集合15篇

語文教育隨筆1

教書育人用心去做

作為一名入職近一年的語文教師,雖然時間不長,但感觸良多,化為最樸實的一句就是:教書育人、用心去做。入職初期的新鮮感是會很快過去的,隨之而來的是重重壓力,如何處理好工作、學習和生活一起它們之間的關係非常重要,其決定了人生這個階段的質量,我找到的解決問題的鑰匙就是“用心”。

用心對待教書育人這份事業。教育是一份愛的事業。教育不同於一般的職業,這是一份需要投入愛的事業,因其教育對象是孩子、是成長中的人,所以需要為人師者對教育事業、對學生的一片愛心。這不是在唱高調,而是我的深切感受,這份愛心體現在教學的各個方面:在課堂傳授知識的時候,教師充滿感情與平鋪直敍的不同講述會帶來截然不同的接受效果;在備課的`時候,教師的愛心體現在對學生學情的用心分析上,以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在課後,教師的愛心不僅體現在對學生作業的認真批改,更體現在對學習習慣的關心,等等。也許正是基於這樣的教育理念,那些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會無私地傳授給徒弟自己寶貴的教學經驗,如我的師傅廖豔瓊老師,面對學校安排的這份“結對子”工作,她欣然接受,並無私教導,小到課文字句分析,大到教學理念,我都從中受益匪淺,而這種無形中傳達給我的這種充滿愛心的教育理念最為寶貴,因為,教育之路漫漫,要使工作的激情之樹常青,就要內心飽含深愛,才能克服職業倦怠、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精彩。

用心對待教學工作很多細節。教學工作需要有精益求精的態度對待各個教學

環節:備課、教學、課後反思、作業批改等等,單是備課一環就有很多細節要琢磨,作為新教師,我在文本研讀方面注重細節,如分析學生情況以更好地以生為本進行教學。另外,落實基礎不放鬆,我們強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但這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為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紮紮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於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課堂不能減少聽説讀寫基礎知識的落實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否則其他的一切活動都將成會空中樓閣。在具體教學中可以採取的具體措施如:聽默寫、課前預習、課前背誦、教學中幫助學生理解性記憶、個別提醒、反覆強調等方法。針對不同班級的學生特點,教師也應該對基礎薄弱的學生特別關注、持續關注、不斷鞏固落實。對他們的輔導,僅僅顧及個別還不夠,還要擴大輔導面。僅僅掌握國中生的普遍心理特點、學習態度還不夠,還要針對七年級階段學生的學習和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輔導。

用心對待師生關係這條紐帶。學生的發展是教學的最終目的,自認為再優質的課堂仍需要學生的接受情況去檢驗。所以,對學生的瞭解應該由淺入深,瞭解他們的性格、習慣、優缺點、長短處,以配合教學工作,使得課堂教學、作業佈置、知識落實、問題分析、習慣養成等方面都具有針對性和層次性。而瞭解學生並不能簡單理解為問卷調查,而應該致力於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這個是促進學生髮展的感情基石。錢理羣教授在《語文教育門外談》中強調:我們應該在語文教學中貫穿人文精神,能夠給予學生思想的指引、人生的啟迪、情感的薰陶和美的感染,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真誠表達的習慣。

用心對待自身成長關鍵階段。作為一名新教師,回首不到一年的成長之路,收穫之多令自己不勝感慨,那些關於教學理念、教學思路與方法的認識,除了自己的思考,還離不開學校的關懷,同事的幫助,家人的支持,比如學校安排多次外出學習機會、有師傅的指導、有領導和同事的關心,有學生家長期待的目光,有家人默默的支持,這些都是我前進的動力,在此,再次表示衷心感謝!我會繼續努力,用心對待自身成長關鍵階段!

踏實用心便可以平心靜氣,這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內心修煉。因為教育教學不是一朝一夕見成效的事,在教育方法的摸索過程中、在教育理念的逐漸形成中,在教育智慧的慢慢積累中,平心靜氣的心態有助於教育教學的持續進步和教師的持續發展。教育教學並不侷限於課本,能夠善於發現和運用教育資源需要一顆審美的心,因為教育離不開真善美的薰陶,需要師生之間的心靈溝通,用心交流。平心靜氣,教育才會到達更高的境界。總之,還是那句樸實的話:教書育人、用心去做!

語文教育隨筆2

根據對外地成熟經驗的學習及各個人在教學工作中所得,我認為自國小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必須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始終。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顯得更為重要。教師應充分運用啟發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文發揮個小故事,做個小遊戲,來個小表演,這些都不亞於播灑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

二是要引導啟發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文,去學知。由於學生知識少而有限。能夠真正理解一篇課文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理解課文的內涵尤為困難。如此這樣,就需要教者巧妙設計問題,逐步由淺入深對課文進行探究。

三是要講究課堂上的評價技巧。不論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後,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讚揚與肯定。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老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於發展學生自身的閃光點,以鼓勵為主進行評價。如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標準完全不對,或根本無價值時,就可以從他發言的聲音、説話的口齒、站立的姿勢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勵。如有一次在討論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時,平時一個從不敢發言的同學舉起了手,他們回答引起了鬨堂大笑,但這個同學還是堅持把話説完,就從這一點上表揚了他,使他樹立了信心,逐漸由取舉於發言道有問必答,而且回答問題的效果越來越好。對於基礎差的同學,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於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他 教研專區全新登場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課題研究教育論文日常工作們能問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評價時就要鼓勵其積極參與。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而異。如有些同學性子急、愛衝動,他們往往沒經過深思熟慮就説就問。這時評價就重在幫

助其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習慣。另外,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兒童長期處於滿足狀態,會失去進取和探索欲。引有幾基礎好同學把課文中散步的男人因為受兒童救魚的影響也跟着救魚為內容來讀寫,這時我又問:“男人可以受到教育,那麼別的遊人會不會受到他們倆人的影響呢?”這幾個學生恍然大悟,進而又讀寫下去,更多的遊人不斷參與救魚的活動,最後所有的魚都得救了。

語文教育隨筆3

一個明媚的清晨,你一見到我就親切地喊我“周媽媽”,這個稱呼好讓人感動。那一個學期,你就一直喊我“周媽媽”,喊得我心裏暖暖的,柔柔的。我知道,在這個陌生的環境裏,你不僅需要一個智慧的老師,也需要一個温情的媽媽。而我,似乎讓你小小的心靈找到了歸宿,你時常仰起小臉,真誠地説:“老師,你像我媽媽一樣漂亮!”我含笑不語。在你純真的眼裏,老師就是美的化身,這是多麼美妙的一種感覺!

秋去春來,你漸漸長大,學會了聲情並茂地讀課文,學會了與小夥伴友好相處。有一天,你一到教室就大聲地送上問候:“小週週,早上好!”“小週週?你為什麼叫我‘小週週’呀?”我一臉疑惑。“嘿嘿,因為你可愛,因為我愛你呀!”你邊説邊一溜煙跑到座位上去了。從此,“小週週”的稱呼就在班裏流行開了,好多孩子也學着叫我“小週週”,叫得那麼自然,那麼親切。叫得我彷彿年輕了許多,彷彿成了你們的小夥伴。

親愛的孩子,不知明天你還會怎麼稱呼我。我深深知道,這些稱呼都是最真最美的`。我把你的稱呼當作一面鏡子,時時回頭照照曾經走過的路,時時調整自己的心情向前走。

語文教育隨筆4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新課標的實施,使語文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迴歸了原本屬於學生的課堂“主權”。鼓勵學生自由思考,自主發現,着力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習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習慣。而問題本身就是閲讀教學的靈魂,問題意識是思維的動力,是創新精神的基石;是學生探求問題並解決問題的保證。怎樣激活學生的靈性意識,問出智慧的火花,問出閲讀的動力?解決了這個問題,也就找到了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

一、瞄準文眼,題中求疑。

葉聖陶先生在《談教學的着眼點》一文中提倡教師要着眼於使學生“開竅”。為使學生“開竅”,教師應注意提問的切入點,使抽象的、難以理解的問題通過變換角度,增設條件和提示而形象生動化。

教師如何巧妙切入,選準正確的突破口,瞄準教學要求與學生興趣的交匯點,又匠心獨運,巧妙構設,使學生感到問題確實提到了點子上。即所提問題具有現實適應的思維價值,一般而言,課文的題目是文章的泉眼,扣住題目質疑,往往簡潔明瞭,又直撲重點。如在教《月亮灣》這課時,我從課題切入: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學生馬上提問:為什麼叫月亮灣?一石擊起千重浪,於是全班同學通過對名字來歷的探究,來自主學習課文。學生爭先恐後地説,一次又一次地説:月亮灣是個村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條河,彎彎的小河就像一個彎彎的月亮,,所以這個村子叫月亮灣。學生樂於參與就有收穫,學生樂於參與就是成功。教師瞄準文眼激起學生已有的.興趣,尊重學生學習願望,引導對所提問題的熱情,才會有解決問題的原動力。這正是學生一個認知不斷完善、發展,從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甚多的學習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範圍由小到大,理解由淺入深,求知慾望盪漾開來,課上學生的靈性思維踴躍綻放。

二、聯繫實際,趣味求疑。

教師要認真研究“學生的生活中有什麼”。基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活基礎來進行設計。贊可夫説:“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到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因此,在教學新課時,教師要創設一些新穎別緻、妙趣橫生,能喚起學生求知慾的問題情境,迫使學生想問個“為什麼?是什麼?怎麼辦?”在《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一文中,怎樣理解文中的“我”為什麼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我認為這是本文的難點,分析我班學生情況,大多來自農村,對自然風景都有自己的觀察。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我設計了讓孩子們想象省略號的內容,聯繫實際生活中所見所聞,對於學有困難的學生用我提供的句式“(誰)説:“荷葉是我的(什麼)。”在荷葉上(幹什麼)”練習想象説話,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不用我提供的句式練習想象説話,孩子們的想象很豐富,生成了一些東西,可以編寫一首首小詩文:小青蛙説:“荷葉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葉上,呱呱地放聲唱歌。  小蜜蜂説:“荷葉是我的小牀。”小蜜蜂採花粉累了,躺在荷葉上美美地睡一覺。  小烏龜説:“荷葉是我的避風港。”每當颳風下雨的時候,小烏龜就躲在荷葉下自由自在地遊玩。……生動有趣、充滿童心的語言在課堂上盪漾。對於二年級的學生,從表面是很難理解的東西,在學生思維和已有的生活體驗相鏈接的瞬間,把問題拋給他們,通過聯繫生活體驗補充説話,學生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去一步一步感悟,潛移默化地感受到詩歌的主旨,知道了荷葉在動物王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變成荷葉可以給別人帶來方便,給大家帶來快樂。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教育,使學生受到了美的薰陶,問題在學生靈動的思維中迎刃而解。

語文教育隨筆5

板書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眼睛”,是對教學內容進行高度的概括和濃縮;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清課文思路,瞭解思想內容的藝術形式。簡潔明瞭的板書,不但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也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由於語文學科本身的複雜、靈活和多角度的特點,以及學生在課堂上以記錄板書為主的學習,語文教學中的板書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板書的`形式很多,有在教學中不盡人意的板書:如“一片空白”式(只講不寫)、“隨心所欲”式(憑興趣想啥寫啥)、“隨寫隨擦”式(固定位置寫)、“五彩繽紛”式(啥都寫)……但也有很多可取的板書:

一、圖示式

通過圖示可以揭示課文的主旨,且更直觀、形象。如《古井》這篇課文,主要講鄉親們到井邊挑水的情景和鄉親們幫助村裏一對挑不動水的老人挑水,卻不要報酬。這些內容突出了古井不僅源源不斷地為鄉新們提供泉水,而且還陶冶了人的性格,所以作者把古井比作一位温情的母親,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兒女。

我在上這一課時,首先在黑板正中畫了一口古井,讓學生腦海中初步有了“井”的概念。然後激發學生閲讀課文,

二、提綱引領式

這種板書比較適合學生對長課文的把握,只要抓住了主幹,那麼枝葉就很容易添上去了。

三、一般規律式

這是教者最常用的、從文體特點入手的一種方法。雖然它便於學生對課文知識的認識與掌握,但一成不變教條容易使學生產生怠倦感。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板書不是可有可無的,它是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教者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重要環節。至於用什麼板書形式那要根據具體課文而定,只要能為教學服務,在教學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就是最好的。

語文教育隨筆6

金水區優勝路國小校本課程《寫遍校園》自xxxx-xxxx學年第一學期開發實施至今已有4個學期了,學生們在課程中不僅培養了認真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提高了寫作水平,深入瞭解了優勝路國小美麗的校園和可愛、可敬的校友,還自主創辦了校級刊物《優勝週報》。《優勝週報》的出現,不是被創造,不是做花俏,而是教師、學生享受課程的成果,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

一、分析調查數據,及時修訂課程綱要。

五年級上學期,教師針對四年級下期實施《寫遍校園》時遇到的活動時間不夠、學生參與度逐漸下降等一些問題設計了調查問卷,期望通過調查瞭解學生對校本課程的訴求和建議,分析具體數據,力求“寫遍校園”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提供教師有效的發展機會和空間。通過分析80份《調查問卷》發現:90%的學生感覺參與校本課程《寫遍校園》是“輕鬆愉快,使人充滿信心”;61.4%的學生很關心周圍發生的事情;20%的學生喜歡童話體裁,22.6%的學生更喜歡科幻小説體裁的文章;5.7%的學生希望成為記者,18.6%的學生希望成為兒童文學作家,24.3%的學生希望成為編劇,31.4%的學生希望成為科幻小説作家。數據顯示,學生樂於參與校本課程“寫遍校園”,但對於每節課寫校園作文又感到一些乏味,大多數是完成任務式的喜悦。學生期待職業體驗式的學習環境,對文學的創作保持着高度的熱情,希望接觸更多體裁的創作練習。我們將《調查問卷》所反映的問題與我們觀察分析學生的種種情況相結合,對五年級上期“寫遍校園”的課程綱要進行的大幅度的調整、修改,使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願望,激發五年級學生的創作潛能,突破教師在課程實施上遭遇的“瓶頸期”。

教師將校本課程《寫遍校園》五年級上期的課程目標修訂為:

1、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提升捕捉生活信息的能力;

2、學生提高審美能力,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

3、學生嘗試多種體裁的寫作,實踐理想職業。結合學生的職業體驗需求將課程內容調整為:班級時訊、校園時訊、“漫話”校園人物、“漫畫”校園人物、校園人物專訪。

二、利用校外資源,激發學生創作熱情。

我們邀請的《大河報》的攝影記者白州峯記者做了一期《新聞,新聞攝影以及新聞背後的故事》的講座。學生聆聽了90分鐘生動有趣、圖文並茂的講座,知道新聞的特點和意義,瞭解了新聞記者的工作經歷,激發出對從事文字工作的興趣。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學會從身邊的生活尋找素材,學會觀察身邊的好人好事,學會動腦、動筆和動心,爭做社會的有心人。

三、珍視學生感受,靈活調整課程內容,班報誕生。

有了第一次活動的良好收效,教師鼓勵學生體驗記者職業,在第一時間瞭解校園中正在發生的、已經發生的事件,將見到的一些事情用簡練的語言描述出來讓同學們瞭解校園的近況,就會拉近不同年級、不同班級同學的距離,更加深入熟悉我們的學校,令自己的校園生活更加的豐富多彩。一百多字的新聞稿對於五年級的學生易如反掌,讚揚四位同學到醫院探望生病中隊長的新聞稿《探望“老班長”》,反應同學之間打鬧問題的《“貓”抓人事件》,記敍為一年級新隊員佩戴紅領巾的《領巾飛揚》,都取材於學生的校園生活,真實記錄了學生的喜怒哀樂,傳遞着積極向上的校園正能量。看着這一篇篇飽含學生創作熱情的新聞稿,我們的心情不僅僅可以用“好”來描寫,更多的是為同班同學之間的真摯友情、高年級學生對低年級學生的呵護之情所感動。為什麼不用一種形式延續學生對於校園的關注、對於校園的熱愛呢?課堂上,教師想到了用創辦班級報紙的方式繼續學生之間正能量的傳遞。經過孩子的積極討論,我們確定了以xxxx年入學的六班現在的五六班諧音做主題的《石榴報》,這張班級報紙內容涵蓋有班級時訊、校園時訊、校園活動、校園人物、校園故事等主題,學生們根據同學特長選出了報紙主編、攝影記者、排版,併為六大板塊起了既好聽,又極具特色的名稱,介紹校園《金色優悦》,反應班級事件的《追事》,推薦校園人物的《詩淇墨語》,推廣課間有益遊戲的《校園遊戲》,刊登優秀文章的`《羣星之城》。石榴象徵着團圓,豐收於金秋時節,我們的《石榴報》也在瑟瑟寒風中,伴隨着片片落葉,紅紅火火地呈現在師生面前。預備前、課間時,張貼《石榴報》的班級展覽前總會有三三兩兩觀看的學生,人羣裏時而會傳出切切私語聲、咯咯的笑聲。病癒出院的班長專注地看着《探望“老班長”》,看一遍不過癮,甚至搬來了凳子,站在凳子上看報,再一次近距離地感受同學的關愛。的確,人的潛能是無限的。當學生在“寫遍校園”中實現了夢想的同時,教師也與學生分享了成功的歡樂。

四、體驗職業夢想,激發創作熱情,《優勝週報》誕生。

xxxx年3月底,在優勝路國小美麗的校園裏一場“我愛春天師生籃球賽”正在激烈的進行着。賽場下一部分學生觀眾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他們沒有為一次次精彩的投籃歡呼吶喊,而是舉起相機拍照,拿起採訪本緊張地記錄着比賽進程,他們參與校本課程“寫遍校園”的孩子們。這些學生已經不滿足於報道班級新聞,希望能夠捕捉到更多的新聞點,由此,教師抓住了看籃球賽的契機,鼓勵學生報道校園新聞。xxxx年4月17日,《優勝週報》首刊!至今,尚顯稚嫩的《優勝週報》已經出版四期。

正如優勝路國小劉輝校長應孩子們的約稿,為《優勝週報》撰寫的卷首語《優勝小週報多彩大視窗》中提到的“優勝小週報,多彩大視窗,孩子們放飛着綺麗的夢想,勾畫着五彩的藍圖,在成長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這注定是滋養童年伴隨成長的終身精神財富。”在這短短的兩個月中,學生們學會了文字錄入、上傳郵箱稿件,學會了用攝像機的鏡頭“説話”,學會了組稿、改稿,學會了用專業的平面設計軟件CDR排版。

語文教育隨筆7

今天我碰到了兩個去年我教過的學生,他們現在上二年級,因為當時他們兩個學習和表現都很不錯,又是我們學校老師的孩子,所以印象比較深刻,也比較熟悉。平時在學校裏,每次見到我時他們也都會熱情地喊:郭老師好!有時我也會忍不住會和他們閒聊起來,下面就是我們今天聊天的內容:

“李學仁,現在你爸爸教你語文,你喜歡嗎?”我問。他不假思索地邊搖頭邊回答説:“不喜歡!”我很奇怪,又問道:“為什麼呢?那你喜歡誰教你呢?”他伸出手指着我説:“郭老師,我喜歡郭老師上課!”有些出乎意料,我聽了之後先是愣了一下,隨之而來的是感動,我被孩子的童真深深地打動了!孩子就是孩子,他們很單純,很簡單,他喜歡你,就會喜歡你上課!

接着我又問蔣乾坤:“你上學期考得怎麼樣啊?”他的回答更讓我吃驚,他説:“數學考八十六!”“那語文呢?”我問。他説:“不知道!”我疑惑地追問:“你通知書上沒有分數嗎?”他低下了頭小聲地説:“有,我沒看語文,只看數學了!”我聽了忍不住笑了,這哪是沒看到呀,分明是語文沒有數學考得好嘛!後來我問他們是喜歡語文還是數學,他們異口同聲地回答:“現在喜歡數學!”“那一年級的時候呢?”我問。“喜歡語文”又是異口同聲。我問為什麼他們説不知道。

一番閒聊引發了我無限的思考:孩子就是孩子,他們單純善良,天真可愛,他們很簡單,簡單到口無遮攔,想到什麼就會毫不猶豫地説出來,而不去考慮後果是什麼;他們沒有什麼心計,更不會為了討好哪一個人而去刻意地説什麼或做什麼;他們不會掩飾,更不會假裝喜歡自己不喜歡的人,因為他只是個孩子!

這也許就是孩子偏科的原因吧!因為孩子很感性,很簡單,他喜歡你這個老師,他就會喜歡你上課,從而喜歡上某個學科,甚至會一直影響他以後的學習和工作,所以,身為孩子啟蒙老師的我們是否覺得肩上的擔子重了許多呢?

想想自己也有幾個小“粉絲”了,不由得一番竊喜,竊喜之後是深刻的反思,靜下心來想一想,孩子們為什麼喜歡上我的課呢?這可能與我的教學方式有關吧,對於小孩子,我一直主張鼓勵教育。課堂上,對於專心聽講、認真思考的學生給予表揚,大膽舉手、積極發言的學生給予鼓勵,作業按時完成、表現棒的.學生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對於表現不好的學生,我會用這樣的語言鼓勵他:“如果你能像某個小朋友那樣做我也表揚你!”同時我還用一些漂亮的“獎花”作為獎品來獎勵孩子,獲得獎花達到一定數量還可以向老師兑換禮物。這種方法對於低年級的小孩子很管用,孩子們課上課下積極性都很高,特別是老師檢查作業的時候他們特興奮,因為又可以得獎花了!

語文教育隨筆8

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影響深廣。良好的閲讀習慣是學好語文的前提條件,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大都把聽、説、讀作為訓練的重點,習慣於動口不動手 ,比較重視讓學生讀書、思考、議論,讓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讀書,積極地思考,熱烈地討論,卻很少讓學生在課上寫。課堂上學生讀、思、議,整節課顯得熱鬧非凡。語文的知識點多,字、詞、句、段、篇,樣樣都不能忽略,課堂上學生動筆的機會很少,主要是怕耽誤時間。學生偶爾動動手,也只是寫寫筆記,打打符號,造成學生“眼高手低”。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想一想説一説好象都會,寫起來卻感覺吃力。這樣一來,造成成績測試中閲讀題普遍失分較多。

在語文課上,我們有很多機會可以讓學生寫。讓學生準備一個可以“隨便寫、隨便畫”的本子。讓學生隨意性地“亂寫”。記生字時,讓他們把易錯的字寫寫,多少不限;課文中有些不易講解的詞句,用筆畫一畫,教師講十句不如學生畫一畫印象深刻。教師也可提出問題,讓學生用最簡短的句子寫出來,老師巡視檢查,瞭解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閲讀教學中,課前預習要質疑,有些問題可以用問號表示,就直接標在書上,有些問題無法用問號標出的,可以寫在本上;結束一篇課文的學習後,可以寫出自己的收穫,仍然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寫下來,通過各種方式解決。這種方法不僅能培養學生質疑,釋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知識的方法,“有疑而問”,養成隨時留意問題的習慣。

在語文教學中,必須注意的是,閲讀課上的寫,絕不能等同練筆。一方面它形式自由,學生完成時,只要自己認識,能描述出來,用符號替代,用詞串聯,寫關鍵字,都可以。另一方面,它的內容不受限制,凡是能培養學生文字表達能力的,都可以寫。但要避免寫的內容過多,老師讓學生寫的內容必須經過仔細推敲,要以能培養學生的能力為目的,不能什麼都寫,要有目的,有計劃。

語文課堂上學生動口又動手,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地閲讀能力,寫作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地提高。同時,還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學習的主動性,既強化綜合訓練,又促進學生讀、寫、思的有機結合。

語文教育隨筆9

隨着互聯網,特別是校園網的不斷髮展和完善,我們認為它將為廣大學生和其他語文學習者提供一個自由馳聘、遨遊的廣闊天地。

1、通過互聯網提供豐富的、可選擇性的閲讀材料由於學生個性、情感、生活經歷、興趣愛好、學習態度等方面的差異,對閲讀材料,特別是課外閲讀材料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以往傳統的課堂教學和課外閲讀往往忽略了這一點,或者受到物質條件的制約,很少讓學生自由選擇閲讀材料。其實,從語文閲讀的角度看,存在有大量的可供選擇的內容和形式相近的文章,如果我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選擇閲讀材料的話,那麼學生的閲讀興趣就一定會提高。

互聯網以超文本鏈接的形式呈現閲讀材料,同一主題或同一形式下可以有多種選擇,閲讀者可以根據興趣和目的自由選擇鏈接的方向和分支,可以充分滿足學生自由閲讀的需要。

如國小語文課本中《圓明園的毀滅》一課的課外閲讀,學生可以以“圓明園”為關鍵詞,通過網上查詢,找到關於圓明園的各種文章,然後根據自己不同的愛好和需要,自由地選擇閲讀材料,再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互相補充,就會對圓明園昔日的輝煌、過去的屈辱和今天的現狀有一個比較完整和具體的瞭解,從中受到教育和薰陶,同時也豐富了語言積累,提高了閲讀興趣和閲讀能力。

2、通過互聯網提供“聲、像、文”有機結合的感性材料文字不等同於語言,不能完全傳達出語言所包含的信息。特別是對於閲讀經驗和人生體檢都不夠豐富的`國小生來説,僅僅提供文字材料是不夠的。何況,國小低年級學生,由於識字不多,還不能順利地閲讀。

實際上“聽”和“看”也是一種“閲讀”,但這是傳統的閲讀材料所難以提供的。現在我們完全可以通過互聯網來解決這個問題。通過網上的音頻和視頻點播,我們可以提供給學生語言(有聲語言)、文字、音樂、圖像有機結合的感性閲讀材料,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誦、優美和諧的音樂、生動活潑的圖像,把學生帶入到美妙的藝術境界中去,從而激發學生進一步閲讀的慾望和興趣。而這種聲像結合的閲讀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增長知識、豐富語言、感悟社會、感悟人生、感悟自然的過程。

我們不防把這種形式的閲讀叫做“聲像閲讀”,我們相信,大量的聲像閲讀,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而且可以使閲讀的起步進一步提高,可以進一步擴大學生的閲讀範圍(學生無法通過文字閲讀讀懂的材料,有可能通過聲像閲讀讀懂),還可以降低閲讀的難度,提高閲讀的效率。

現在我們正在嘗試把這種“聲像閲讀”作為獨立的教材(不依附於課文)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並且把它確定為近期語文教學課堂體系改革和教材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

3、通過互聯網提供自由交流、表達的場所由於互聯網可以提供千萬人同時閲讀的可能,如一篇好的文章、一本好書,還有其他以往需要傳閲的材料,如果到網上,就可以讓眾多的讀者同時、異步閲讀。一篇讓人感興趣的文章、一件引起共同關注的事、一首好歌、一幅好畫、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都可能成為學生樂於談論和交流的焦點。

通過互聯網主頁上的相關欄目,學生可以方便、自由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與知名或不知名的人交流自己的心得和體會,而這種表達和交流是完全出於自發的,沒有任何的強制色彩和心理顧忌,所以也最能讓學生説真話、表真情,最能引起學生的廣泛參與的興趣。這不僅從一個側面激勵了學生閲讀的積極性,而且在活動中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可以培養良好的表達心態和交流習慣。

4、通過互聯網建立展示才華、積極參與語文實踐活動的激勵機制在互聯網上建立一個語文實踐活動展示台,學生可以隨時將自己的課外語文實踐活動中的作品,如一篇習作、一幅繪畫、自己錄製的一首歌、一篇配樂朗誦,或者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部課本劇、一個小品,提供到展示台上。同時我們還可利用校園網開展寫作比賽、講故事比賽、各種知識大賽,進行好文章、好作品評比、優秀個人或集體的評選、民意測驗或調查,這都會有利於形成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實踐活動的激勵機制,進而形成一種風氣,一種氛圍,一種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自由發展的人文環境。

語文教育隨筆10

開學三週了,我從還沒有對三二班的小朋友們説過?白老師愛你們?這句話,可是今天我説了這句話。就像在家長會上説的,賞識教育加嚴格要求。開學了,我沒有很寵他們,而是用我的眼神,用我的語氣,用我的動作,用我的心去喜愛他們、觀察他們、保護他們。

説到保護,是有來由的。因為與全班小朋友分享了夏雪桐編的故事,今天夏雪桐在沖澡的時候,給我講了一個她自己編的故事,因為她還不會打字,所以我幫她記錄了下來,很有意思。《愛吃麪包的小貓》有一隻小貓特別愛吃麪包,於是,他跑到商店買來了稻穀種子,並問他的好朋友小狗小兔和小猴,要不要和他一起去種稻谷,小狗、小兔和小猴正在玩遊戲,他們都説不去;於是小貓只好自己一個人去種稻谷了;到了豐收的季節,小貓要去收割稻穀了,問小狗、小兔和小猴要不要和他一起去收割稻穀,可小狗小兔和小猴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小貓又只好自己一個人去收割稻穀了;等小貓收割完稻穀,把麪糰揉好把麪包烤好的時候,麪包的香味把小狗小兔和小猴都吸引過來了,小貓端出自己親手做的麪包,自豪地對他的好朋友説:這是我用自己種的稻穀做成的麪包,請大家吃麪包!————雪桐口述,媽媽記錄聽完後,每個小朋友都有不同的'感悟,有説要勤勞的,有説不要貪玩。

李xx説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話:每個都有每個人自己的事情要做。是啊,爸爸媽媽有自己的事情做,要做哪些事情呢,白老師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要做哪些事情小朋友有自己的事情做,要做什麼事情?我發現孩子在講到這些事情的時候具體居多,但細節不多,孩子正處於這個階段,我也不能對孩子要求太高。説到老師要做的事情,胡琛愉説:白老師要保護我們。我當時確實有些震驚。我真的從來沒有給孩子講過老師要愛你們啊,保護你們之類的話語?但孩子就是天使,他們敏感而美好,當我全心付出的時候,他們是在全身心地感受着我的付出。我校的教育理念:教育就是播種愛。當我將這點點滴滴播撒在孩子心間時,他們感受到了我很欣慰。

語文教育隨筆11

如何在國小語文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每位國小語文教師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問題。

根據對外地成熟經驗的學習及各個人在教學工作中所得,我認為自國小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必須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始終。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顯得更為重要。教師應充分運用啟發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文發揮個小故事,做個小遊戲,來個小表演,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

二是要引導啟發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文,去學知。

由於學生知識少而有限。能夠真正理解一篇課文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理解課文的內涵尤為困難。如此這樣,就需要教者巧妙設計問題,逐步由淺入深對課文進行探究。如在教學長春版四年語文上冊的《甘羅》一課時。我首先啟發學生:課文要介紹羅甘德什麼事?經過讀文後,學生大部分認為是寫了甘羅替爺爺上朝的事。其實其理解與編者的享圖大相經庭。

但是我沒否定學生的看法,而是把學生四人為一組,要求把課文改成課本劇,並自編自演,通過幾組演出比較,是學生抓住了課文的關鍵:甘羅巧使妙計,讓皇帝説出了男人不能生孩子這一事實,從而否定了自己逼使大臣為自己尋找公雞蛋的錯誤命令。這正是語“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體驗。最後學生終於認識課文的故事表現了甘羅善於動腦想辦法、聰明機智。從而達到了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善於動腦、想辦法,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問題。

三是要講究課堂上的評價技巧。

不論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後,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讚揚與肯定。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老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於發展學生自身的`閃光點,以鼓勵為主進行評價。如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標準完全不對,或根本無價值時,就可以從他發言的聲音、説話的口齒、站立的姿勢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勵。如有一次在討論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時,平時一個從不敢發言的同學舉起了手,他們回答引起了鬨堂大笑,但這個同學還是堅持把話説完,就從這一點上表揚了他,使他樹立了信心,逐漸由取舉於發言道有問必答,而且回答問題的效果越來越好。對於基礎差的同學,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於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他們能問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評價時就要鼓勵其積極參與。

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而異。如有些同學性子急、愛衝動,他們往往沒經過深思熟慮就説就問。這時評價就重在幫助其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習慣。另外,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兒童長期處於滿足狀態,會失去進取和探索欲。因而,對於基礎好的學生,評價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勵創新。如在讓學生為長春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單元《關愛》中的第一篇課文《這條小魚在乎》讀寫課文時,全班同學幾乎都圍繞小魚得救後向小孩表示感謝來讀寫。但在我得引導下,有幾基礎好同學把課文中散步的男人因為受兒童救魚的影響也跟着救魚為內容來讀寫,這時我又問:“男人可以受到教育,那麼別的遊人會不會受到他們倆人的影響呢?”這幾個學生恍然大悟,進而又讀寫下去,更多的遊人不斷參與救魚的活動,最後所有的魚都得救了。

四是要善於開拓學生的思路。

心理學家通過實踐證明,人們的思維有一種套用習慣的定式傾向,這種傾向愈強,思考問題的方式就越單調,思路就越狹隘、呆板、就不能進行靈活的創造性的思考。在教學中當學生一時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響,老師就要看準時機,巧妙地加以引導,挑起爭論,激起波瀾,讓他們從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開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樂趣無窮。

語文教育隨筆12

今天上午第二節,學校組織聽我的課,上完後,我自己知道失敗了,因為教學任務沒完成,40分鐘只完成了我教學設計的一半,重難點剛出來,就下課了。我自己知道我時間沒把握好,前面耽誤時間太多,原因有:一是我看學生課上沒反應,以前學生學的知識不紮實,基礎薄弱,本來很快就能進行完的,但是學生基礎知識不會,怎麼能往下進行呢?所以我花了時間在複習上,哎,反思一下,學生沒沒反應的原因,和我沒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有關;二是我重複的話太多,太羅嗦,本來一句話就好,我生怕他們沒聽明白反覆的説,數學講究一個説話嚴謹,能少説的就少説,能不説的就不説,一句廢話都不能有,我正好相反,我還要修煉啊。下面是我總結的我師父和其他聽課老師給我的建議,我收穫很大,本來我苦思冥想的問題,經他們一指點,我豁然開朗。在這裏,希望能和老師們分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1.課堂時間要把握好。複習導入環節,新授階段,鞏固練習階段,拓展延伸階段。把時間用在解決重難點上,也就是新授環節。

2.數學課堂,老師用語要嚴謹準確。老師説話要完整,不要説太多半截話。特別是一定要提醒學生回答問題也要完整。最高境界就是這個課堂感覺少説哪一句就不行。

3.可以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有的課本上的主題圖可能設計的不是很合理,你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的選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總之,一個目的,怎麼讓學生更清晰明瞭的獲得有用信息,就怎麼設計。

4.課堂上,學生回答完問題,老師要及時評價。回答的好的,及時鼓勵,這樣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5.要合理的利用多媒體,適時的.用。不需要用就能解決的儘量不用,如果用了效果更好的就用,總之讓多媒體起到為課堂服務,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是浪費時間的累贅。

先總結這些吧,呵呵,非常感謝我學校的領導老師們,給我的建議和幫助。以後的路還很長,我會好好反思一下我的課堂,結合我的課堂吸取有益的經驗,修改教案,爭取天天進步,我相信,我會慢慢成長。加油啊!

語文教育隨筆13

每年的六月,都是畢業的日子,也是傷感的時刻。很怕!

很有意思,起初我很懷念優秀的兒童,他們的形象總是印在我的腦海,甚至希望新一屆班級中能有克隆的。後來發現,那些經過磨難,起過沖突,頂撞過我,受過我的懲罰,遭遇到我的不公對待的圈子,那個讓我曾經傷身傷神的羣體,更是重情義,更讓人不捨。幾乎都成了我此生的朋友。於是,對他們的懷念更多。優秀的同學,但願你們的優秀成為一種德行,能夠伴隨終身,後進的同學,我知道未來屬於你們,這個世界永遠是有想法人的`天下。小時候聽話,未必是好事。

但,這一屆絕了!全想!

為什麼?帶了三年,不容易,我能用“偶然”這個詞來形容。其一,這幾年折騰得厲害,輪崗,支教,教師成了流動人口,崗位變動大,能連續執教三年我要珍惜;其二,教師的心態浮躁,心甘情願,踏踏實實連續執教三年的少了,我感到驕傲;其三,學校的人事安排越來越不像“人事”,在各種的利弊權衡,男女搭配,優劣互補,特殊羣體關照等(此處省略數十字)因素的干擾下,很經常出現曇花一現,一年撤換的格局。也有三改二,二跳四,六降一的……奇葩無數。所以,連續三年執教,我要感謝家長,孩子,也覺得對得起自己的努力。

以上都是大實話,得罪了。管不着了。我的三年,值得慶賀。

撲面而來的是離別的情愫,越是臨近越是不捨,這很幼稚,明知無益,確還執拗而為。孩子離你而去,是奔向更好的去處,我不該狹隘地挽留。更何況,當老師二十年,長期在畢業班,這樣的分離又不是第一次,怎麼像“大姑娘上轎”一樣呢?即便是“頭一回”吧,當初的我也比現在灑脱。

總要做些什麼吧。一個女生建議:做倒計時提醒牌,讓我們更珍惜眼前,看重當下。

倒計時提醒牌,好主意。但我不能簡單在黑板上畫出一塊地方,隨意寫上“離畢業還有……天”,我不能讓時間這樣輕易流走。我們班的倒計時提醒牌與眾不同。按照座號順序對應倒計時的天數,如60號就製作第60天,59號就製作第59天的,以此類推……每張倒計時牌上,可畫可寫,還要設計你的畢業贈言,或者是你最想和同伴們説的話,你的心願,你的訴求,沒什麼不可以。就這樣,一人一張,一張一天,一天一次告白,一次一份情感的深埋……

等到你們真的都走了,我把它們收藏起來,成為一份永久的留念,純真的記憶。我不怕了!不怕時間溜走,不怕你們一去不回頭,我保留了三年來你們逐一寫下的班級日誌,你們的小報,推薦卡,佳作,你們幼稚可愛的禮物……可以説,我的生命裏有了你們抹不去的印記。而我,也把我的信息發送到你的心海。沉下去,等待成年後被你自己喚醒……

要告訴你們的是:什麼時候回來,什麼時候我給你們看你的童年。

我就是你們童年的守護者。

語文教育隨筆14

最近,學生的隨筆中都出現了我的身影。每當批閲“我自己”時,我總是要細細地讀到每一句話,心情很緊張,我的孩子會寫些什麼呢?我在他們的心目中是怎樣的一個形象呢?

不知是奉承還是拍馬屁,我的學生把我寫得都讓我有點難為情了。我不禁要問自己:我有那麼好嗎?我沒有那麼好。我的白頭髮很大原因不是為他們愁的,我疲倦的面容也不是為他們而操勞的,我的腰痠背痛也不是為他們而累的……

隨着年齡地增長,我的肝火不旺了,而多的是耐心和温柔。這一點我明顯地感覺到自己在變化,我已經脱去了年輕那會的衝動和焦躁,面對我現在的學生,我真的是由衷地喜歡。不管他是個怎樣的孩子,我都一視同仁。但我還沒有做到真正深入地去了解每一個孩子的`想法。尤其是讓我很放心的、內向的,不善於表達的孩子我可能真的關心太少了,而相對調皮的、成績不理想的,我與他們的交流就多一點,關愛也多一點。而我在他們的眼中仍是很關心他們的,看到他們這樣寫,我很慚愧。

孩子的每一句話都是對我的期望,我要好好地對待孩子的每一句話,成為孩子心中的好老師。

語文教育隨筆15

我的鄰居家有這麼一個女孩,在幼兒園是個各方面突出的孩子,唱歌、跳舞、彈琴、畫畫,樣樣拿得出手,而且性格活潑開朗。誰知跨入國小不到一個月時間,整個人由一個陽光女孩變成了愁眉苦臉的娃,就像被霜打了的茄子,蔫了,實在令人歎息。問其家長原因,原來女孩剛入學時,拼音學起來困難,就失去了學習興趣,沒有了興趣就更學不好,於是形成惡性循環。其實這樣的現象也不少見,從教這幾年來,或多或少接觸過這樣的孩子,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覺得讓剛入學的孩子掌握漢語拼音,順利跨過語文學習的第一道關尤為重要。

今年,我又接了一年級,有了鄰居家女孩的先例,我特別關注學生學習拼音時表現出來的各種現象。課堂上我儘可能採取一些形象直觀的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小遊戲,下課了也窩在教室一對一地輔導,但是幾星期下來,效果卻並不盡如人意。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感到學習困難,興趣就自然減少,剛入學的那份高興和新鮮感消失了,我也覺得很累,怎麼辦呢?我苦苦思索着,但也找不出學習拼音的捷徑。難道真要“學海無涯苦作舟”嗎?難道還要重複昨天的故事嗎?

某天課後,我看見有個孩子身邊圍了很多人,還津津有味地念着:“人之初,性本善……”我走過去,這些孩子神氣地告訴我:“老師,《三字經》我在幼兒園就讀過了。”“我已經會背了!”“讀起來很好聽的。”看着他們興高采烈地訴説着,我明白了什麼是喜歡學習,什麼是快樂學習!那樣自豪的神情,讓我怦然心動,要是讀拼音也這樣快樂那就太棒了!突然,一個念頭一閃而過:何不把他們愛讀的《三字經》放到拼音學習中去呢?給枯燥的'拼音學習加點調味劑,輸入新鮮血液。心動不如行動!那天剛好學習複韻母“ao、ou、iu”在學生讀準這三個複韻母的基礎上,我出示了“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又不學,老何為。”我一出示,就有好幾個孩子主動地讀了出來。我進行了以下教學:

教師:“哪個小朋友能大聲地念給我們聽一聽?”

(我請了一位把手舉得高高的女生,只見她抬頭挺胸,一副神氣十足的樣子,富有節奏感地念了起來。我就請他做小老師,帶領大家讀一讀。)

教師:“不會讀的小朋友不要心急,現在我們學習了拼音,自己也能讀了,拼一拼,讀一讀上面的音節,相信你也可以的!”

看到第一個孩子讀的那麼好,小孩子好勝心被激發了,大部分孩子都迫不及待地拼着,讀着,幾分鐘後,小手如林,“我,老師,我會……”在有板有眼的誦讀中,一節課就這樣結束了。課後,還有不少孩子在念叨着:“子不學,非所宜……”

這一節課讓我增強了信心:原來可以通過誦讀《三字經》來激發他們學習拼音的興趣,提高拼讀能力。在後來的語文課上,我都會選擇幾句後來的語文課上,我都會選擇幾句與教學有關的句子,讓學生拼讀。在教學“an、en、in、un、ün”的時候,我除了讓學生拼讀“三綱上,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外,還和學生編了新的“三字經”:點點頭,彎彎腰,“an、en、in”,注意“n”。動動手,動動腳,“in、un、ün”,讀好“n”,扭扭脖子,伸伸腰,我們來讀“an、en、in、un、ün”。學生邊做動作邊讀。等學完了拼音,《三字經》也念了一小部分了。看孩子們讀的有滋有味,我增加了誦讀的時間。除了課堂上的幾分鐘,還加進去了晨讀10分鐘和每天中午的半節課,每天讀4句(上不封頂),一般是讓他們先自己拼讀,我領讀幾遍後,學生找到節奏,就能大致順利地讀下來了,後來每天讓學生推薦讀得好的同學來領讀。一段時間下來,我驚奇地發現:大部分孩子能大聲而自信地拼讀音節了。

誦讀《三字經》能帶來這麼大的變化,是我所不曾想到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效果呢?我靜下心來,細細品讀回味《三字經》,發現裏面的文筆自然流暢,樸實無華,深入淺出,情真意切,裏面的句子短,韻味足,讀起來琅琅上口,能帶領孩子找到文字的韻律美。我幡然醒悟:在富有韻律的語言中去訓練學生的語感,以此來促進學生的拼讀能力的提高。這不就是學習漢語拼音的有效途徑嗎?以前我總是用多種形式練習拼讀去突破拼讀的難點,其實我可以繞開枯燥的拼讀,增強孩子的閲讀量,培養孩子的語感來突破拼讀的難點啊!嚐到了甜頭,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我都堅持讓孩子通讀《三字經》,一方面鞏固漢語拼音,一方面培養他們的語感。“腹有詩書氣自華”,讀到一定程度上,學生就讀輕鬆了,讀輕鬆了,他們就更喜歡讀了。每天一到校,他們總是饒有興趣地讀、背《三字經》,還相互之間進行比賽。一段時間下來,他們的朗讀能力明顯提高了不少。

正如一位名人所説:“細雨灑落大地,短暫的潤澤之後,也許沒有留下痕跡,然而當嫩嫩的芽兒從黑色的泥土裏冒出來時,我們才記起了雨的光臨。”誦讀《三字經》真是給我的拼音教學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