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閲讀

幼師教育隨筆(合集15篇)

閲讀3.21W

學習和工作中,大家沒少接觸或者看到經典的隨筆吧?隨筆的創作非常隨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負擔,不需要華麗的辭藻,沒有嚴密的結構,隨心寫。什麼樣的隨筆堪稱經典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師教育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師教育隨筆(合集15篇)

幼師教育隨筆1

小小作業效果好

我常常給孩子們留一些“小小作業”,經過實踐,效果甚佳。

所謂“小小作業”,不是讓幼兒動筆寫,而是讓幼兒回家觀察周圍的事物和大人的活動,第二天入園後説説自己的所見所聞。

上週三,我又給幼兒佈置了一個“晚上的`天空是什麼樣子”的作業。第二天,圍繞着“星星和月亮”,孩子們紛紛發了言。有的説:“我吃了晚飯後到院子裏,抬頭望見天上有許多許多的星星,像眼睛似的,還一眨一眨的。”有的説:“星星像一顆五角星,幾顆一簇,幾十顆一簇,組成了好多好多的圖案。”有的説:“我看見天上圓圓的月亮像個太陽。”……

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要求講述,興致很高。我認為,諸如此類的“作業”,既增強了孩子們對各類事物的認識,又增強了孩子們的觀察力,同時對於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記憶力也起到了一定的強化作用,可以説是一舉多得。

幼師教育隨筆2

午睡了,大家都在忙着。“表揚池盺晨小朋友已經上牀睡好了”、“表揚凡凡小朋友也一切整理好上牀躺下了”......

“老師,你怎麼不表揚我的啊!”一聽聲音就知道是我們班的“小胖墩”顧王吉,聲音中透着些許的不甘。“你表現好麼老師也會表揚你的啊,你看你,人家進來比你晚,動作比你快,已經上牀睡好了,你呢?到現在也沒弄好。”老師,我會快的,我馬上就要好了,你要表揚我哦!”顧王吉邊説邊快速的躺下,拉好被子。我走過去,表揚着:“表揚顧王吉,也睡好了。”聽到我的表揚,顧王吉笑了,兩眼彎彎的,把整個臉都藏進了被窩。

孩子、成人都是一樣的,都是喜歡、渴望被表揚的'。所以老師,不要吝嗇你的表揚,它是一味讓孩子快樂、積極進取的良劑。

幼師教育隨筆3

我班在中班的時候,因有保育員,午餐習慣不是很好。食堂人員來拿餐具了,還總有幾個幼兒沒吃完。到了大班,沒有保育員的情況下,我們用無論是貼五角星來鼓勵,還是用不能上大班來嚇他們,對他們來説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凡事急不來,那就慢慢等,讓孩子們慢慢適應再説,相信總會有那麼喜人的一天。

一天,午餐時。湯xx小朋友第一個吃完自己的一份飯和菜,並自己走到為幼兒放餐具和小桌旁邊,等候看管吃完飯菜的幼兒,餐具乾淨的幼兒才能去午睡室拿紙玩摺紙的遊戲。

不一會,徐xx小朋友放好自己的餐具,也自覺地拿起放紙的盒子。站到午睡室去了。我高興及了,小聲地誇了他們。

我在看管其他幼兒吃飯時,不忘看他們兩個對其他吃完飯菜幼兒的管理。午睡室沒有喧譁聲,也沒有他們兩個小管理員的呱呱喊老師,彙報老師某某怎麼的聲音。

幾個午餐習慣不好的幼兒我也能很好地進行照顧了。這讓我有了新發現:吃飯特慢的徐xx小朋友,一根菜他能分幾次送到嘴裏,米是一粒一粒送到嘴裏,每次送到嘴裏的飯菜那麼少,但是他能嚼上半天,也難怪其他小朋友吃完,他的飯菜都好似沒動過。

那天的午餐我大多時間就用來教他怎麼吃菜和飯了,告訴他飯是要一口一口吃菜也要一口一口吃,並告訴他一口是多少。這樣多次重複着一口一口吃,他碗裏的飯和菜也明顯見少。笑臉也露出來了。

離園時,我們為幾個午餐習慣進步的幼兒發了五角星,併為兩名出色的小班長髮了五角星。我們發現好多小朋友露出羨慕的神情。

又一天午餐時間,徐xx小朋友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跑來告訴我。看來他想做個小班長了,我讓他到午睡室這小朋友發摺紙。張xx擦好嘴巴,我讓她看管餐具。

徐xx小朋友是那麼地開心,拿着紙,等小朋友來拿他手裏的紙去玩。張xx面無表情地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眼睛東瞧西看。兩外小班長不同的表情讓我頓覺什麼地方不妥。

午餐習慣差的幾名幼兒也不用我使勁催促了。所以,這天我可以觀察兩名小班長的管理情況了。張xx小朋友坐在那裏,吃完飯菜我幼兒拿着自己的空碗給她看,她點一下頭。有時吃完飯菜的幼兒,要喊她,她才會轉過自己的身體,看一下同伴,點一下。不一會,排隊等檢查飯碗的幼兒排了好長的隊伍。我提醒她,這樣檢查速度太慢,讓她起身,站立起來,檢查同伴的飯碗。

後來,我想起張xx是第一天來園,對小班長一職還不熟悉。如何看管餐具不理解,所以在管理的`過程中,不知怎麼操作,但她很聰明,我只是稍稍提示,她就象模象樣的檢查小朋友們的餐具乾淨不乾淨。另一原因,可能小朋友們習慣了吃完飯菜,讓小班長檢查吧。

徐xx小朋友呢?他拿着手裏的紙,不停地走來走去。小朋友們小聲地説着話,有些小朋友調皮地拉拉他,他看了看小嘴動了動,沒有發出聲音。還是走來走去地發他認為可以發給紙頭的小朋友。徐xx這麼做,還是沒有讓幾個特調皮的幼兒停手。而徐xx也不向老師求教。我提醒徐xx,哪個小朋友不遵守紀律,就給他玩摺紙。徐昊傑點着頭,也算是答應吧。

一般小班長要做挺多事情呢,我班小班長是班上小朋友輪流當的。尤其是午餐管理,誰願意,就讓誰當。對於優秀的小朋友給予鼓勵。從老師的角度來説,一是可以培養自己的得力助手,二是可以讓幼兒在擔當“小班長”的過程中得到能力上的鍛鍊。午餐時間是最讓老師頭痛的,既要看管沒吃完飯菜的孩子,又要照顧吃完飯菜的孩子。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有時是最為有效的。

從以上兩次小班長人選的不同,管理出的效果也不同。但孩子習慣了小班長的管理,有時只要老師稍稍提示和點撥,孩子們還是聽從小班長的指揮。雖説有小班長的管理,但是老師也不能做甩手掌櫃,不僅要對於小班長管理上進行指導,還要不忘其他小朋們的教育。各位姐妹們,請你們給予我班小班長當選及教師如何指導,多提寶貴建議。

幼師教育隨筆4

我班來了一個新生叫—,她剛剛來到新環境,性格尤其內向,上活動時,她更表現的非常緊張,不能大膽唱歌,時常顯得膽怯,害羞。可當每次下課,別的小朋友都在玩的時候,只有她坐在位上邊看書邊嘰裏咕嚕的在説着什麼。

我看出了她的心思,趁一次機會,我把她叫到了我的面前,和她説:“—,你唱歌的.聲音最好聽,你信不信?”她害羞的告訴我:“老師,我唱歌真的很好聽嗎?”我説:“你不信的話,老師把你的歌聲錄在手機上,你自己來聽聽好嗎?”説完,她立刻用她的小手捂住了她的小臉,我把她的小手輕輕的拿開,對她説:“—,你一定能行。

”到了上課時間了,我把—唱的歌放給全體小朋友聽,並且,説:“這是—唱歌的聲音,你們覺得她唱的好聽嗎?”大家異口同聲説:“好聽”我請小朋友為她鼓掌,我讓孩子們熱情的圍着、拉着她和她一起玩遊戲,使她感受到集體玩的樂趣,她終於接受了新的家園!

幼師教育隨筆5

早期閲讀是指0~6歲學前兒童憑藉變化着的色彩、圖像、文字或憑藉成人形象的讀講來理解讀物的活動過程。嬰幼兒在最初階段便出現了早期閲讀的興趣和行為。至於早期閲讀在促進兒童神經系統發育、開啟其智慧、豐富其知識、發展其個性、提高其語言能力等方面的積極價值,以往研究已經證實,基本上達成共識。下面主要就早期閲讀活動實際操作問題進行討論。

由於正規的閲讀(包括成人和中國小生的閲讀)是以文字為基礎的,因此,一説起“早期閲讀”,人們往往自然而然地把它與識字聯繫在一起,把早期閲讀當做提前開始的對嬰幼兒進行的識字教育;也有人認為學前階段以發展口頭語言為主,而閲讀是進入國小後的學習內容,學前階段不必操之過急;還有人認為,所謂“早期閲讀”就是看圖講述,因而在語言教育活動的具體操作上常常混為一談。近年來,我國幼教界開始關注早期閲讀問題,一些託兒所、幼兒園紛紛上馬搞早期閲讀,然而,由於在早期閲讀方面的一些基本問題尚未在幼教界形成趨向一致的認識,人們對早期閲讀方面的種種不同認識,導致了早期閲讀問題上的種種誤區。這引起我們的思索。本文僅就早期閲讀的一些界面問題提出自己的拙見。

早期閲讀是指0~6歲學前兒童憑藉變化着的色彩、圖像、文字或憑藉成人形象的讀講來理解讀物的活動過程。嬰幼兒在最初階段便出現了早期閲讀的興趣和行為。至於早期閲讀在促進兒童神經系統發育、開啟其智慧、豐富其知識、發展其個性、提高其語言能力等方面的積極價值,以往研究已經證實,基本上達成共識。下面主要就早期閲讀活動實際操作問題進行討論。

一、早期集體閲讀的效應

有關研究告訴我們,學前期集體的早期閲讀活動至少可以發生三種效應:

(l)教師與嬰幼兒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幫助他們獲得最佳的早期閲讀效果。(布蘭·維爾,1994)

(2)嬰幼兒在集體環境中學習閲讀,可以與同伴一起分享早期集體閲讀的快樂,從而提高他們參與閲讀的積極性。

(3)在適合嬰幼兒的集體閲讀活動中,教師能夠通過觀察比較,發現某些嬰幼兒閲讀的特別需要,以便提供及時、恰當的幫助。(莫拉,1986)

二、早期閲讀等同於早期識字嗎?

在早期閲讀問題上,早期識字問題歷來是不可迴避的敏感問題。在學前期開展早期閲讀有否可能性和必要性?它與早期識字的關係如何?歷來是幼教同仁持有爭議的一個話題。不乏反對者,也有贊成者。反對者認為:所謂早期閲讀實際上就是早期識字,把國小讀寫任務提前至託兒所、幼兒園,它加重了兒童的負擔與壓力,甚至助長嬰幼兒的厭學情緒。也有人認為:早期閲讀主要是提高嬰幼兒看圖説話的能力,換言之也就是提供嬰幼兒視覺識別並訓練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應該避免出現文字識別現象。因為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並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難的文字,孩子是很難學習與掌握的。孩子先學説話,大了以後再教他認字讀書。苦孩子尚不會幾句話,父母或成人是斷然不會教他識字的。贊成者認為:早期識字勢在必行、因為嬰幼兒已經具備識字的生理、心理機制,心理學家的實驗也證明,嬰兒在沒開口説話之前,能夠教會他們認識和分辨約200個漢字。

對於這一問題,我們的觀點是,早期閲讀應當包括一切與書面語言學習有關的內容。基於這種認識,我們認為識字是學習書面語言的一種內容和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內容與方式,有些託兒所和幼兒園大批地、正規地組織嬰幼兒識字是不足取的,大量的、系統的識字不是學前兒童早期閲讀的內容。但是,有些老師在組織嬰幼兒早期閲讀活動中故意迴避文字的接觸是愚蠢的做法。換言之,早期閲讀決不等同於早期識字。

三、早期閲讀應何時開始?

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兩個月大的嬰兒即能分辨不同形狀的物體與圖案,而且對諸如人臉、靶心圖等既和諧又相對複雜的圖形尤為偏愛。此外,嬰兒在四個月左右就能區分母親和別人的面孔了。看來,幼小的嬰兒具有一個模式化的、有組織的視覺世界,之所以能夠進行如此精細複雜的分別,並非因為他們具有對圖案或面孔的特徵進行這樣那樣分析比較的才能,而是,由於他們在反覆觀察的過程中,把整個圖案或面孔的印象原封不動地作為一個模式印進了大腦,心理學家把這種掌握事物的方式叫做“模式識別”,並認為三四歲以前是發展的“模式”時期,此階段嬰幼兒模式識別的`能力遠遠超過了成人的想象。依據這一思路,進行早期閲讀向嬰幼兒灌輸某些今後有用的、有價值或難度較大的書面語言知識和行為模式,是極其必要的。另外從大腦皮層言語中樞的成熟和機能定位來看,閲讀中樞位於大腦皮層中央回後部,即頂葉——枕葉——顳葉交界處的角回,從腦皮層的發育順序看應在説話中樞之前基本發育成熟。新近的有關研究也證明,兒童掌握字形與實體的聯繫比掌握語音和實體的聯繫更為容易。此時的嬰幼兒雖然還不能分析、理解和領會,但卻能夠把一切事物及相關因素都作為一個完整的模式接受下來並印在神經網絡裏。漢字能早期識別,其道理就在於此。心理學家已經用實驗證明嬰兒開始説話之前就能學習認字。因此,我們認為,嬰兒月齡為2個月時,即可以進行適宜的閲讀教育,可以趕在反抗期前為孩子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

四、早用閲讀“讀”什麼?

早期閲讀中讀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書”,而是嬰幼兒憑藉色彩、圖像和成人的言語以及文字來理解以圖為主的低幼兒童讀物的內容的過程。

早期閲讀的意義不在於“書”,而在於閲讀的過程。早期閲讀是成人藉助於圖書和幼兒交往與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成人不僅豐富和擴展嬰幼兒對於外部世界的認識,使他能夠在書中再認出他已經熟悉的事物,也能夠使他看到在現實生活中很少看到的東西,而且可以豐富應有的詞彙,提高對於語言理解能力的現實思維的能力,有助於思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密切親子關係,師幼關係和同伴關係等,有利於嬰幼兒情緒與社會性的發展。

1.提供具有表意性質的,圖文並茂的閲讀材料。

從學前兒童認識的特點出發,早期閲讀活動必須為幼兒提供有具體意義的、形象的、生動的閲讀內容,一般而言,圖書是書面語言的載體,但學前階段兒童閲讀的圖書是由文字和圖畫兩種符號構成的,具有圖文並茂的獨特內容。

同時,圖書中的文字具有實在意義並有一定規律可循,能幫助嬰幼兒形成有關書面語言的初步知識。從這樣的特點考慮,學前兒童接觸的圖書應是他們已有概念的文字代碼,即書面語言能夠即刻引起他們接通口頭語言以及表徵意義的聯想,這樣也有利於幼兒逐漸認識到書面語言的表意性質。另外,學前兒童接觸到的圖書應色彩鮮豔,圖文並茂,畫面要清晰,主要感知對象突出,減少無關刺激物對嬰幼兒注意的干擾;語言要淺顯,生動,有趣,朗朗上口,易學易記。

2.提供豐富的閲讀環境。

早期閲讀活動重在為嬰幼兒提供閲讀經驗,因而需要向嬰幼兒提供含有較多閲讀信息的教育環境。家長和教師可利用一切機會、場所,讓嬰幼兒感受書面語言,潛移默化地接受有關書面語言的知識。例如,在佈置活動室角落的牆飾時,適當配上文字,諸如“積木角”、“娃娃家”等文字標籤等,不斷更新圖書架、圖書角的內容,注意提供充足的圖書閲讀時間,並及時指導孩子閲讀;如學習‘休”字旁的漢字時,將與此有關的傢俱都貼上相應的漢字,以幫助幼兒集中獲得這些文字的信息。凡此種種,主要目的在於充實環境中有關書面語言的信息量,使嬰幼兒在不知不覺中獲得語言文字知識。

3.提供全方位的早期閲讀經驗。

在學前階段,我們為嬰幼兒提供的早期閲讀內容包括三個塊面的閲讀經驗。

(l)早期圖書閲讀經驗

A、翻閲圖書的經驗。掌握一般的翻閲圖書的規則方式;

B、讀懂圖書內容的經驗。會看畫面,能從中發現人物表情、動作、背景,將之串聯起來理解故事情節;

C、理解圖書畫面文字與口語有對應關係的經驗。會用口語講出畫面內容,或聽老師念圖書文字,知道是在講故事的內容;

D、圖書製作的經驗。知道圖書上所説的故事是作家用文字寫出來的,畫家用畫表現出來,最後印刷裝訂成書。兒童也可以自己嘗試做小作家、小畫家,把自己想説的故事畫成一頁一頁的故事,再裝訂成一本圖書。

(2)早期識字的經驗

A、知道文字有具體的意義,可以念出聲音來,可以把文字、口語與概念對應起來;

B、理解文字功能作用的經驗。如將想説的話寫成文字的信,可以寄到別人手中,再轉換成口頭語言,別人就明白寫信人的具體感受;

C、粗曉文字來源的經驗。初步瞭解文字是怎樣產生的,文字是如何演變成今天的樣子的;

D、知道文字是一種符號並可與其他符號系統轉換的經驗。如認識種種交通與公共場所的圖形標誌,知道這些標誌代表一定意思,可以用語言文字表現出來;

E、瞭解識字規律的經驗。在早期識字學習中讓嬰幼兒明白文字有一定的構成規律,掌握這些規則,就可以更好地識字,例如“木”字旁的字大多與“木”有關;

F、認識一些常見的漢字。

(3)早期書寫的經驗

A、儘管學前階段不要求學習寫字,但是獲得一些有關漢字書寫的信息仍然必要,主要在幼兒園中大班進行,這有助於嬰幼兒為進入國小後正式書寫做好準備。

B、知道漢字的基本間架結構,如漢字的上下、左右結構等;

C、瞭解書寫的最初步規則,嘗試用有趣的方式練習基本筆畫;

D、知道書寫漢字的工具;

E、學會用正確的書寫姿勢寫字,包括坐姿、握筆姿勢等。

五、早期閲讀怎樣“讀”?

1.提倡整合的閲讀活動。

託兒所、幼兒園開展的早期閲讀活動不是一種純粹的學習書面語言的活動,而且事實上也不可能有純粹的學習書面語言的活動。提倡整合的閲讀活動是將書面語言學習與其他方面的學習有效地結合起來,可以考慮從三種角度籤合:一是書面語言與口頭語言的整合;二是語言和其他學習內容的整合;三是靜態學習與動態的學習方式的整合。

2.教師直接介入閲讀過程。

嬰幼兒的早期閲讀不同於已初具文字閲讀能力的國小生的閲讀活動,成人往往要直接介入閲讀過程,成人的言語講解是兒童理解讀物內容的關鍵因素,兒童年齡越小,親子共讀的特徵就越明顯。教師和嬰幼兒一起閲讀,創造了教師帶領嬰幼兒閲讀、指導嬰幼兒閲讀的條件。可以和嬰幼兒平行閲讀即共讀一本書,也可以人手一冊圖書來閲讀。教師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設想,將要求嬰幼兒掌握的書面語言信息貫穿到閲讀的過程中去,教師可以採用點畫講解、點讀文字等方式幫助嬰幼兒明確閲讀內容,並正確掌握書面語言的信息。

3.圍繞閲讀重點開展相關活動。

每一次閲讀內容均有一定的重點、難點,教師應當組織嬰幼兒圍繞閲讀重點開展活動,可以靈活採用討論、表演、遊戲等形式,着重幫助嬰幼兒深入地掌握學習內容和正確的學習方式。只要能夠引導嬰幼兒深入掌握閲讀的重點和難點,加深對所學的書面語言的印象,各種活動方式都可以在這一環節的組織過程中使用。

幼師教育隨筆6

球是孩子們最喜歡玩的一種器械玩具,是鍛鍊身體的好幫手,每天的活動都少不了球,但是球拍上一段時間後孩子們就不再對球感興趣了,為了讓幼兒拍起球活動一下身體,鍛鍊幼兒拍球技能,學會控制好球,增強體質,減少生病的次數。

拍球活動時,我看到沒有拍球的幼兒就過去提醒他拍起來,自己在一邊看着,就這樣日復一日,幼兒對球產生了厭煩感。開始有一兩個幼兒蹲坐在球上,成了許多個幼兒蹲坐在球上。出現這種現象,我感覺幼兒的拍球水平達不到我想要的效果。怎樣才能讓幼兒對球產生更濃的興趣?我左思右想怎麼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來解決。就在我一籌莫展的時候,突然我看到自己以前讀過的《讀者》,書上有這麼一句話説:“不是學生不愛學,而是內容太無聊。”結合幼兒拍球的'情況來看,我明白了,自己在教幼兒拍球時出現了很多的錯誤。我不應只站一旁看着,不應只讓他們不停的拍球等等?

第二天,我改變了原始的拍球玩法。拍球的時間到了,我和幼兒一起拿起球,讓他們一起和我喊口號拍球,我説“抱球準備!”當我喊這個口號時,幼兒們迅速的從拍球的過程中停下,抱住球。同時幼兒迴應我:“準備!準備!”説明都已經準備好了!“開始”一聲令下,幼兒們一起拍球,我也夾在他們其中。我拍球加了新的拍球玩法教給幼兒,讓幼兒試着去拍,玩法有雙手拍球改換單手拍球、跳着拍球、跨球、滾球、拋球、傳球等等,以增加樂趣。

幼兒們的興趣逐漸提高,越來越愛拍球了,聽幼兒的家長説“幼兒買了球在家裏的院子裏拍,拍的可好了,花樣很多!”我感到很欣慰幼兒的拍球技能已經達到了我想要的效果。雖然這樣的活動完成的不錯,但還有些不足,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應繼續加強。

幼師教育隨筆7

中國的英文名字叫china,意思就是陶瓷,説起陶瓷,人們就會想到中國。既然我們是中國人,既然幼兒園裏的小朋友是祖國未來的希望,何不讓這些孩子接觸它呢?於是幼兒園在幾年前就開設了特色課程——陶藝。

對幼兒陶藝而言,每個孩子都是玩泥高手,一批批的孩子在學習陶藝的過程中都獲益良多。

快樂

老師説:“今天,我們要去陶藝……”

話音未落,孩子們拍着雙手連忙叫好。

老師問:“為什麼這麼高興?”

孩子説:“因為又可以去做陶泥了呀!”一邊説還一邊傻傻地笑着。

玩泥巴是孩子最開心的一件事。在每一個孩子的眼裏,世上的萬物只分為好玩與不好玩,而陶藝無疑屬於好玩的行列。每當孩子們來到寬敞的陶藝室,通過隨意地揉捏、用力地敲打、自由地組合創作了一件件作品之後,他們所享受到的快樂不正是他們所盼望擁有的'嗎?

自信

當孩子發現自己不會製作的時候,嚷嚷着説:“老師老師,我不會。”老師會親切地告訴他:“你行的,試試看吧!”

當孩子在製作過程中遇到了不小的麻煩、需要老師幫忙時,老師會主動地伸出大手。

當孩子完成作品時,不管是粗糙還是精細,老師都會對着所有孩子大聲地説:“你們看,他的作品完成得真不錯!”

學陶藝是手、眼、腦協調互動的過程,不僅可以開發幼兒的智力,還可以發展他們的感知力、觀察力和創造力,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陶土是不定型的粘土精靈,任憑孩子怎麼捏、揉都會是一件很有特色的作品,而孩子想象力越是豐富,出現的作品就越是充滿童趣的美。當孩子看到自己的作品完成後,一定會對自己更有信心。

温馨

老師:“明天,我們將開展親子陶藝製作比賽。”

孩子們開始議論紛紛。

老師:“記住,先和爸爸媽媽商量製作什麼,明天才不會手忙腳亂哦。”

第二天,陶藝室裏擠滿了大人與小孩,在大手與小手的共同努力下,豐富多彩的陶藝作品出爐啦!

大人們揣着兒時的夢想與孩子一起製作一件陶藝作品的過程是美妙的,而跟孩子共同動手的過程又是親切的、温馨的。這對親子關係的促進起着重要的作用。

想到陶就會從心裏微笑出來,還會想到莫名其妙的聯想:樂陶陶、淘氣、桃花、逃之夭夭……都是些可愛的字眼兒,叫人喜歡,我想古人一定也有同樣的體會,才會把tao發音的字都造得如此機靈有趣。手指深陷在陶土裏,沉浸在陶的世界,享受着陶的感覺,不禁感歎:China,我愛你!

幼師教育隨筆8

有的人説:“説話,誰不會?上下嘴脣一張一合的事兒。”沒錯。但這不表示一個人就會説話。真要到脣搶舌劍、一語千金的程度,那還真不容易。跟人説話絕不是耍耍嘴皮子的小事。一個人説話的水平,是他修養和學識的證明,是他自身價值的金字招牌,也是人們判斷他的可靠依據。哈佛大學前校長伊勒特曾説:“在造就一個'上流人'的教育中,有一種訓練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優美而文雅的.談吐。”現代社會,是一個越來越注重人際交往的社會,所以老師和家長要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的説話藝術,讓孩子的談吐真正成為一種能打動人心的藝術。我們可以通過下面的方法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一、精心選擇話題,可以從關懷對方入手,滿足對方的心理需要

談話時要選擇那些容易引起別人興趣的話題,這樣有利於營造一個輕鬆融洽的談話氛圍,使交談得以繼續深入下去。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有各種各樣的可以交流的話題,談話時應儘可能從某一方面去滿足對方的需要。關懷和幫助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因此關心對方也是個永遠受歡迎的話題。

二、説話或懸念層出,或自然流露

設置話題的懸念,是讓你的話語特別吸引人的一種有效方法。如果孩子在説話時能製造懸念,那麼他的講話一定能夠引人入勝。懸念只有在精心策劃以後才能出現。如果不動腦,而想懸念出現,那是不可能的。懸念在講述過程中,必須能吸引人,叫人相信。另一種吸引人的方法,就是孩子講的話是自己內心的自然流露,言為心聲,心裏怎麼想就怎麼説。

三、要注意講話的時機

小玉兒是個既好動又喜歡説話的孩子。有一天,家裏來了一位客人,在吃飯時,她一邊吃飯,一邊唾沫橫飛地跟大人説話,並在客人與家人説話時,插嘴打岔。這就是沒有禮貌的表現。如果和朋友在一起,總是這樣讓別人討厭,是沒有人會喜歡和這樣的人交往的。所以説,説話也要講究時機,不能想説就説,也不能像“悶葫蘆”一樣什麼話也不説。而大多數孩子大都不能把握好這個尺度,有的由於怯場而不願意説話,有的由於修養不夠而總讓和他交談的人“下不來台”。因此,教師和家長要注意訓練孩子準確把握講話的時機,使孩子在説的時候滔滔不絕,而在聽的時候也能專心致志。這是一個有修養的人與他人交往的必備素質之一。

幼師教育隨筆9

在這個活動中,我深深體會到,只有當幼兒充滿探究慾望時,真正的學習活動才會發生,他們才能主動獲取有益的經驗。同時教育是與孩子的生活緊密相連的,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資源來滿足孩子的興趣需要,使孩子充分體驗主動學習的樂趣。

近來的數學活動是認識人民幣,雖説錢對幼兒來説已不再陌生,但真正細細觀察錢幣可能都沒有留意過,於是在活動前我首先利用家長資源,請家長在家有意識地引導幼兒來認識常用的紙幣、硬幣,並帶一些錢來園,接着我就和幼兒一起來認識錢幣。在活動中孩子們主動、活躍,琪琪跑過來説:“老師、老師,如果我們能自己去買東西那就更好了”看到孩子們興奮的樣子,我意識到孩子們已不滿足於對錢幣的認識了,他們想實現用錢幣進行購物的願望了。

次日,在家長的大力支持下,幼兒每人揣着5元以下的錢來園了,在極度欣喜中,我和幼兒一起來到了聯惠超市,在簡單的和有關人員説明來意後,我引導幼兒自由去挑選物品。在歡快、嘰嘰喳喳聲中,大多幼兒都用較合理的辦法買了自己的心愛之物。在結帳時,晗晗的錢不夠,他帶了2元,可買了2.5元的'本子、鉛筆等物品。怎麼辦?這時達達湊上去説:“彆着急,我把錢借給你,你明天還給我。”

購物完後,每個幼兒都拎着一個塑料袋,喜滋滋地回園了。離園時,孩子們個個迫不及待地向爸爸媽媽介紹自己買的物品極其價格,看到購物給孩子帶來無窮歡樂,家長們都笑了。

在這個活動中,我深深體會到,只有當幼兒充滿探究慾望時,真正的學習活動才會發生,他們才能主動獲取有益的經驗。同時教育是與孩子的生活緊密相連的,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資源來滿足孩子的興趣需要,使孩子充分體驗主動學習的樂趣。

幼師教育隨筆10

然然是一個相對於同齡的孩子來講她是一個異常懂事與冷靜的孩子。可是就連小班剛入園都沒有哭的孩子,前兩天卻哭着不願意上幼兒園。看到她媽媽抱着她把她送到門口,她卻緊緊抱着媽媽的脖子不鬆手。剛開始我以為她和小朋友發生矛盾了所以不願意上幼兒園。我就向她媽媽瞭解情況。她媽媽説:“沒有和小朋友發生矛盾,她説我上班沒有陪她,今天早上我要上班她就黏着我,不讓我上班。”通過我和她媽媽溝通後我瞭解到:“然然的爸爸媽媽在孩子今年暑假離婚了,然然跟着媽媽。可然然從小就跟爸爸特別親,喜歡和爸爸在一起。可現在和爸爸分開了,不能經常見到爸爸。這個懂事的孩子就從心裏缺乏了安全感,就依賴着媽媽,她害怕媽媽也不要她了。當媽媽連續很多天因為上班很多天不能送她上園、接她放園後,她今天就早早的起牀跟着媽媽,不讓媽媽上班。”

瞭解情況後我和然然的媽媽以及然然做了個約定、第一,今天媽媽請假陪孩子玩一天。明天然然就自己開開心心的來上幼兒園。我的提議她們母子倆都欣然接受了。第二,請然然媽媽幫忙轉告孩子的外婆以及家裏的人,不要當着孩子的面説孩子爸爸的壞話,不管怎麼樣,不要毀了孩子心中爸爸那高大的形象,這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第三,讓孩子經常和爸爸打電話溝通交流。讓孩子意識到:“即使爸爸媽媽離婚了,對她的愛不會減少。”第四,請然然的媽媽無論每天上班時間有多忙都要努力爭取抽出一點兒時間和孩子聊聊。然然的媽媽接受了我的意見並請求我們老師平時在幼兒園多關注然然的心理健康發展。

第二天,然然遵守諾言開開心心的'來上幼兒園了。我當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揚然然是個信守承諾的好孩子。我也叮囑班上的其他老師要多關注然然,多給她一些擁抱與鼓勵,讓她從心裏意識到她的生活不缺少愛。一段時間後我發現那個懂事的、自信的然然又回來了。

幼師教育隨筆11

情況記錄:

一天早上,張碩桐小朋友興沖沖地來到教室,只見他舉起手裏的書,高興地説道:“陳老師,我帶來了《十萬個為什麼》!”我一看,原來是本《十萬個為什麼》之“身體裏祕密”一書。這幾天,我班在開展有關“身體裏祕密”的主題,我鼓勵孩子收集有關的圖片書籍帶來園。張碩桐小朋友很喜歡看書,聽他外婆説,家裏的書櫃裏塞滿了各種各樣的童話故事書,他也樂意把家中的書帶來園。我接過孩子手中的書,大致翻閲了一下,書裏的內容圖文並茂,把關於人體各器官的作用和有些有趣的現象都進行了介紹,很適合學齡前幼兒閲讀。我讓孩子把書放在了語言區,也鼓勵其他孩子去閲讀。

這下,桐桐成了語言區的常客,他會拿起自己心愛的書翻閲。由於熟悉書裏的內容,他還時常得意地把書裏的祕密去告訴同伴。他會和好朋友一起閲讀,邊講邊看,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來問我。班中的其他孩子對這本書也很感興趣,他們會好奇地説着關於“細胞”“胃”“大腦”的事情,對於身體裏的祕密興趣愈加濃厚!孩子們提出的問題也很有趣,有的孩子問“洗頭時耳朵裏進水了要緊嗎?”“為什麼有的.的人心跳快,有的人心跳慢?”“老人為什麼有白頭髮?”……分析:《上海市學前教育綱要》中“課程資源開發的要求”中提到:幼兒家中的藏書、各類收藏品以及家中有關物品,也是可利用的資源。那在開展主題過程中,鼓勵幼兒參與到資料收集過程,能更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探究慾望。同樣,通過同伴間的經驗分享,也使同伴間增加了互動。

幼師教育隨筆12

每天,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後,我會在檢查孩子身體狀況及帶了哪些玩具的同時,順便詢問孩子在家的情況。至於所提問的問題都比較簡單實際化。比如:“今天你穿的這件衣服真漂亮,誰給買的?”“今天早上起牀,有沒有自己穿衣服?媽媽有沒有幫你?奶奶有沒有餵你吃飯?”有沒有背唐詩給爸爸媽媽聽?有沒有把老師教的情景故事表演給爸爸媽媽看?“他們説什麼了?表揚你了嗎?……….”在早上接待孩子的過程中,一點一點的和孩子們“套話”,以便第一時間瞭解孩子的各種情況,對孩子做出調整,教他應該和不應該這樣做,及時跟家長溝通。

其實,利用接孩子入園的空隙能增進師幼間的.感情溝通,是鍛鍊孩子口語表達能力的最好方式,孩子不問不會説,老師在和他們婉轉的“套話“提問是有意識的。從孩子的角度問“講一個你昨天覺得特別好玩的事吧!”而孩子的一問一答客觀、真實和自然,以便於我們及時調整自己教學方法和引導方式,讓孩子逐漸知道如何在幼兒園處事。讓孩子健康成長,讓父母更滿意、放心。

幼師教育隨筆13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要想讓每一位孩子長大成材,我們每一位幼兒教師一定要在活動中時刻以《新綱要》為鏡子對照自己的行為,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年齡特點,讓每一個年齡段的孩子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20xx年9月頒佈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就像一面鏡子,時刻在提醒着我們,如何才能做好新世紀合格的幼兒教師。

在《新綱要》中,有很大部分涉及到了教育評價的內容,這使我想起了上海市教研室周老師曾講到的一個小故事。在一次小班活動中,兩名幼兒互相爭執,在爭吵中矮個的幼兒吃了點虧,順勢便倒在地上大哭起來,但此時在一旁的班主任並沒有馬上去安慰孩子。事後,周老師向班主任詢問了這件事情,班主任的回答很令人意外,她説:“孩子哭是孩子所特有的年齡特徵,與其馬上去安慰孩子,還不如讓孩子哭夠了之後再想一想今後如何避免出現此類情況更好,作為老師只要有正確的'引導就可以了。”

這位老師的回答真是讓我大開眼界。確實幼兒之間的爭吵、糾紛是幼兒人際交往中的矛盾表現,在爭吵甚至打鬧中,幼兒便有了觀察和分析的機會,有了學習與他人交往的機會,並在觀察學習過程中掌握了與同伴相處的技巧,如果此時的老師只主觀的採取制止或安慰的做法,很可能會讓孩子失去一次鍛鍊的機會,大大抹煞了孩子主觀能動性的發展。

其實,帶過小班的老師這樣的體會肯定會更多些。如:剛入園的幼兒由於的年齡小,語言能力、交往能力都很弱,因此喜歡某一位同伴時常常會咬一口或打一下,此時較多的老師往往會採取訓斥的辦法,同樣也忽略孩子的年齡特徵,而這種做法是與《新綱要》所提倡的原則相違背的,作為老師首先要關心尊重孩子,而尊重孩子更要尊重孩子的年齡特徵。試想,孩子的小嘴巴還不會説,當然最直接與同伴交往的方式便只有咬一口或打一下了,所以在評價孩子的行為時,老師一定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他,要把孩子的年齡特點放在首位,關注發展的特點與傾向,避免用劃一的標準去看待每一個孩子,承讓和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差異。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要想讓每一位孩子長大成材,我們每一位幼兒教師一定要在活動中時刻以《新綱要》為鏡子對照自己的行為,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年齡特點,讓每一個年齡段的孩子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幼師教育隨筆14

有幾個小女孩去廁所有一段時間了,怎麼還沒有回來,我想去看看她們怎麼了?有什麼事情?走到廁所門口,我聽到了孩子們的對話,麗麗説:“王老師穿上了新裙子,真是漂亮!”“王老師的裙子太好看了!”這是秋穎的聲音。“王老師最漂亮!”這是云云的聲音。“我們幼兒園數王老師漂亮。”云云、秋穎、麗麗都附和着。(云云、秋穎、麗麗都是大二班的小朋友。)大一班蘭蘭着急了,高聲説“我們班的劉老師褂子、褲子都很好看,她最漂亮了!不是你們班王老師。”“俺劉老師才漂亮呢!”一凡強調到。“對,劉老師最漂亮。”蘭蘭説。“王老師漂亮!”“劉老師漂亮!”激烈的爭論中明顯出現了兩派,一班的小朋友就説劉老師漂亮,因為劉老師是他們班的班主任,二班的小朋友就説王老師漂亮,大家一猜就猜到了,王老師是大二班的班主任。聽着孩子們激烈爭論,誰都不服輸,我擔心孩子們會爭吵起來,趕快走進去,孩子們便拉着我的手,讓我評評“到底是王老師還是劉老師漂亮”。這個問題真是難為我,我不知道怎樣回答才讓每個孩子都高興。我想了想説:“我覺得王老師和劉老師的衣服都很好看,她們兩個都是最漂亮的'!”孩子們好像很滿意的樣子,嘴裏喊着“王老師最漂亮!”“劉老師最漂亮!”飛進了活動室。

聽着孩子們的談話,我感受到了做幼兒教師的自豪,忘記了幼兒教師的苦和累,感覺幼兒教師就是最幸福的!孩子們的心靈像是純淨的,在孩子們的眼裏,教自己的老師是最最漂亮的,也是最偉大的,最有本事的,體現出了孩子們對老師的愛戴,對老師的尊敬!

幼師教育隨筆15

户外活動結束了,孩子們回到活動室後都爭先恐後的去搬玩具,興高采烈的玩起來。

這時,郭信哲跑到我面前説:“老師,侯智涵不跟我商量就搶我的玩具”。只見幾個孩子也相繼跑來告狀説:“侯智涵搶我的'玩具”。我走到他面前問他:“智涵,小朋友都説你搶玩具了,是嗎?”智涵就像沒聽見一樣,照樣玩他的玩具。見他不理我,我把他拉到一邊説:“智涵,老師剛才問你話你聽見了沒有?”他抬起頭對我説:“我聽見了,我玩玩還給他”。你對他説了嗎?“沒有”。我和他在一旁一問一答地説着。我又對他説:“智涵,以後需要玩具的時候要先和小朋友商量一下,如果小朋友同意,就會給你;如果小朋友不同意,你也不能搶玩具,這樣做很不禮貌。”他聽了以後點了點頭説:“老師,我錯了,以後我再也不搶了,我把玩具還給郭信哲吧”!只見他捧着搶來的玩具走到郭信哲面前對他説:“郭信哲,對不起,以後我再也不搶你的玩具了,還給你吧!”郭信哲接過玩具對他説:“老師説過,當你需要玩具的時候跟我商量一下,我會給你玩的,現在我們一起玩吧”,“好的”。他們又在一起玩起了玩具,孩子們在一旁為他們鼓起掌、喝彩。

這件事讓我覺得:當我們在進行某項活動時,意外是難免會發生的。而在面對這些意外事時,我們一定要隨機應變,及時為孩子們解疑;從而保護好孩子們那份美好的好奇心,這樣才能發揮出他們的聰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