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閲讀

七月七的含義和來歷

閲讀2.27W

七月七的含義和來歷,即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日,又叫七巧節,七夕到,大家都希望愛情走到長久,七夕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以下分享七月七的含義和來歷。

七月七的含義和來歷1

七夕節是中國傳統節日,通常在每年的7月7日慶祝。七夕節的起源有兩種説法,一種是和中國古代的民間傳説有關,另一種是和中國古代的宗教信仰有關。

民間傳説中的七夕節起源於中國古代的一個傳説,即牛郎織女的傳説。根據傳説,牛郎和織女是縫紉天上的兩個星辰,因為天上的女媧嫉妒他們的愛情,將他們分開,使他們只能在一年中的七月初七這天相見。因此,人們把這天稱為七夕節,並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

七月七的含義和來歷
  

宗教信仰中的七夕節起源於古代的神話傳説。根據傳説,七夕節是中國古代傳統宗教中許多女性神祇的節日。人們在這天祭拜女性神祇,祈求豐收、家庭幸福和美滿姻緣。

七夕節具有多種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

愛情節: 七夕節是中國最重要的愛情節之一。人們在這天傳遞愛情信息、表達愛意,並送上禮物給戀人。 七夕節是一個浪漫的節日,是人們表達愛情和親密關係的好時機。

家庭節: 七夕節是中國傳統家庭節日。人們在這天團聚,共享家庭餐,互相問候、互相關心。 七夕節是一個祈求家庭幸福和和諧的節日。

文化節: 七夕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這天舉行傳統活動和慶祝活動,如舞龍舞獅、燈籠遊行等。七夕節是一個展示和傳承中國文化的節日。

祈禱節: 七夕節是一個祈禱節日,人們在這天祈求豐收、平安幸福。七夕節也是祈求姻緣美滿的節日。

5、自然節: 七夕節還是一個自然節日,人們在這天賞花,欣賞美景。七夕節與自然的美景相結合,使人們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總之,七夕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節日之一,既有愛情、家庭、文化、祈禱、自然的意義,人們在這天通過不同的活動和儀式來紀念這個節日。

七月七的含義和來歷2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着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

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

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 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

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温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七月七的含義和來歷 第2張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説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説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着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有一些人把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或七夕稱作“中國的情人節”,在漢代,七夕的慶祝已經很普遍了,但傳統上慶祝七夕的內容與情侶約會之類的活動無關,只是乞巧、許願的節日。後來由於牛郎織女在七夕鵲橋相會的傳説賦予了七夕節以情人節的含義。近年中國年輕人又以慶祝西洋情人節的方式慶祝七夕,內容上與傳統習俗並無關係。

七月七的含義和來歷3

七夕節,又名七巧節、乞巧節、雙七、七姐誕等。

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説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係就天文來説,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説,稱作“分野”;牛郎織女星象對應地理分野的記載見於《漢書·地理志》:“粵地,牽牛、婺女之分野也”。

經歷史發展,牛郎織女天文星象被賦予了人格化的美麗傳説,以及民間女性向織女星乞巧智慧、祈禱姻緣等豐富的人文內涵。因七夕賦予了與愛情有關的.內涵,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節的習俗

一,乞巧活動。

乞巧活動是七夕節最傳統的民俗活動。乞巧,就是乞求智巧,乞求織女能夠賜給自己技巧,讓自己也變得心靈手巧。

在山東濟南一帶,人們陳列瓜果乞巧,如果有蜘蛛在瓜果上結網,就意味着乞巧成功了。或者捉一隻蜘蛛,放在盒子裏,第二天打開盒子,如果蜘蛛已經結網,就稱為得巧。

曹縣、平原等地區有吃乞巧飯乞巧的風俗,也非常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湊集糧食蔬菜包餃子,把一個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餃子裏,然後大家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説吃到銅錢的有福,吃到針的心靈手巧,吃到紅棗的很早就能找到如意郎君。

福建一帶的姑娘還有一種活動叫“賽巧”,大家比賽看誰的針線活做得好、做得快,快的就叫得巧,慢的就叫“輸巧”,輸的一方就要把事先準備好的禮物獎勵給得巧者。

七月七的含義和來歷 第3張
  

二,拜織女。

七夕節的夜晚,少女、少婦們“拜織女”。少女、少婦們把自己的親朋好友聚集起來,一起祭拜織女。人們在月光下襬上桌子,擺上供品,少女、少婦們齋戒一天,沐浴完畢,大家一起到案前焚香禮拜,禮拜完畢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子前。

一面吃着瓜子、花生,一面向着織女星座的方向默默祈禱自己的心願,比如長得越來越漂亮、找個如意郎君、早生貴子、丈夫將來有出息等等,一般到了半夜時分才會散場。

三,吃巧果。

浙江杭州、温州、寧波一帶,在七夕節這一天,人們用麪粉製作成各種小型物品,放到油鍋裏烹炸後稱為“巧果”。到了晚上,大家在院子裏擺上桌子,擺上巧果、水果等食品,親友們圍坐在一起,一邊欣賞着美麗的夜色,一邊吃着巧果等食品,期盼自己或者親友都能夠變得靈巧起來。

標籤:來歷 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