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閲讀

七夕節是否在農曆七月

閲讀1.21W

七夕節是每年農曆的七月初七。

七夕節是否在農曆七月1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説“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2、七夕節中國人通常吃的東西

品嚐瓜果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嚐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粧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

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飲茶聊天,一邊玩乞巧遊戲,乞巧遊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七夕節是否在農曆七月
  

吃巧巧飯

在我國山東,這一天要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裏,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説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她們還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

3、七夕情人節的意義

七夕節由來發展至今,已然成為歌頌愛情、表達心意的節日了。在這一天,戀人們從平淡相處的生活中抽離出來,紛紛向着心上人展現自己深沉的愛意。我最感動而難忘的七夕記憶是,當他舉着實名定製的樂維斯戒指用深情的目光注視着我的時候,分明感受到那種“以我之名,冠你指間;一生相伴,一世相隨”的承諾與深意。

七夕節是否在農曆七月2

七夕節的來歷由來20字

七夕”這個詞語應該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因為七與期同音,還待予厚望。始於漢朝,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七夕節的來歷由來50字

七夕節,又名七巧節、乞巧節、雙七、七姐誕等,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説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七夕節的來歷由來100字

七夕節的'來歷與民間流傳的牛郎與織女的故事有關,它最早的淵源可能在春秋戰國時期,如《詩經·大東》:“跤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還有明代羅頎《物源》曰:“楚懷王初置七夕。”

七夕節是否在農曆七月 第2張
  

七夕節傳説故事簡短點

七夕節和牛郎織女的傳説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説之一。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常受哥嫂虐待,與老牛相依為命。無意結識了天上的織女,兩人情投意合結為夫妻。

婚後,牛郎織和織女過着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的幸福生活。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得知織女和牛郎成親之事,勃然大怒,立即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

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擔着一雙兒女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織女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揮,昔日清淺的銀河霎時間變得濁浪滔天,將牛郎織女隔在銀河兩邊。從此,牛郎織女眼淚汪汪,隔河相望。

後來王母娘娘准許每逢七月初七牛郎織女相會,於是人間喜鵲飛上天空為牛郎織女搭橋,謂之鵲橋會。據説在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七夕節是否在農曆七月3

七夕節都有哪些風俗

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即七夕節(乞巧節),根據傳統,凡間的女子要當庭布筵,虔誠跪拜織女星,乞求保佑自己心靈手巧,乞求智慧和精巧女工技藝。 七夕之夜,女子手執五色絲線和連續排列的'九孔針(或五孔針、七孔針)趁月光對月連續穿針引線,將線快速全部穿過者稱為“得巧”。

在節日前利用若干種植物,如小麥、 綠豆、小豆、豌豆等,放在器皿浸水,生芽數寸後,於七夕即日用紅藍綵線束紮起來,作為一種得子得福的象徵。還用蠟塑各種形象,放在水上浮游。

七夕節是否在農曆七月 第3張
  

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又叫“賀牛生日”。因為傳説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後,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織女,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駕着它的牛皮去見織女。人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為牛慶生”的習俗。

《楊園苑疏》記載,漢建章宮有太液池,池西有漢武帝之曬衣閣,每到七月初七,宮女必登樓曬衣。此當為七夕曬衣之緣起。

漢族歲時風俗,每年七夕節舉行。漢族民間傳説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對美滿生活的嚮往和樸素的審美情趣。

農曆七月初七,俗又稱“魁星生日”。“ 魁星”系 北斗一 星宿名。漢族民間謂“魁星主文事”。 閩東一帶讀書人崇敬魁星,僅次於 孔子,於“七夕”更有“拜魁星”之俗。

農曆七月初七,是我國的傳統七夕節。為了“乞巧”,有七月七吃巧果的習俗。巧果其實並不是水果,而是用麪粉或者米粉製作成的油氽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