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閲讀

鷸蚌相爭的寓意是什麼

閲讀3.09W

寓意是:做事要權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對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謙讓。

鷸蚌相爭的寓意是什麼1

鷸蚌相爭的含義是:權衡得失,不僅要考慮對自己有利的一面,而且要互相謙虛。學會寬容,否則失敗只會讓第三方受益。

鷸蚌相爭是一個來自戰國政策的漢語成語·戰國策·《燕策》記載了辯士蘇代借用民間流傳的寓言故事。

《戰國政策》是中國一部優秀的散文集。它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和文學趣味性,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

《戰國策》是一部國家體史書(《國語》是第一部),又稱《國策》。它是戰國時期遊説家的作品。

主要記載戰國時期的謀臣和策士(bǎihé)的鬥爭。《戰國策》文辭優美,語言生動,雄辯機智,人物描寫生動,寓言常用。著名的寓言包括畫蛇添足、亡羊補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相反等。

鷸蚌相爭故事原文

故事告訴我們三思而後行,不要陷入混亂和複雜的矛盾鬥爭,但不知道撤退,最終讓第三方獲得利潤。

如果你想知道這個故事,看看這個故事吧!故事中的狙蚌相爭貽貝在岸邊曬太陽。當一隻狙擊手啄它的肉時,貽貝閉上嘴,夾住了它的嘴。

鷸蚌相爭的寓意是什麼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有死蛤蜊。貽貝還對狙擊手説:今天你的嘴不能出去,明天你的嘴不能出去,就會有死狙擊手。

兩人拒絕放棄對方,一個漁夫抓住了他們。來源於相爭的來源《戰國戰國戰國戰國戰國策》中的相爭·原文如下:燕策:趙並伐燕,蘇代為燕稱惠王説:今者臣來,過易水。

蚌方曝光,而狙啄其肉,蚌合併鉗喙。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是有死蛤!蛤蜊也被稱為今天不出來,明天不出來,就是有死狙擊手!

兩者不肯放棄,漁民得而禽之。今天趙並伐燕,燕趙長期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為漁夫。所以願王的熟計之也!

惠王説:好。事實:在各種混亂和複雜的矛盾鬥爭中,如果對立的雙方不能競爭,結果就會失敗,使第三方獲得利潤。

鷸蚌相爭的寓意是什麼2

鷸蚌相爭(yù bàng xiāng zhēng)

出處

出自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二》——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

意思

鷸:長嘴水鳥;蚌:有貝殼的軟體動物。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佔了便宜。

近義詞:兩敗俱傷、螳螂撲蟬。

反義詞: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故事

鷸蚌相爭漁人得利,這個故事估計大家都略有耳聞,其實就是利用一個神話故事來告誡人們要學會退讓,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

在戰國時期,數秦國最強,時常去侵略弱國,但是弱國之間也經常相互爭奪,發起戰爭。

有一次,趙國準備攻打燕國。當時,有一名叫蘇代的遊説之士,燕國委託蘇代前往趙國,勸阻趙國出兵。

蘇代來到趙國見到趙惠文王,趙惠文王問他來趙國何事。

蘇代説:“此次前來,想為大王講個故事。”

趙惠文王一愣……講故事?他要來講什麼故事?

鷸蚌相爭的寓意是什麼 第2張
  

趙惠文王非常好奇,想聽聽蘇代能講什麼故事,於是准許了蘇代講此故事。

蘇代説,他來趙國的路上,路過一水淺之處時……看見一隻蚌正張開雙殼在河邊曬太陽,突然飛來了一隻鷸想要吃蚌的肉,鷸正在吃着肉,蚌的`殼馬上合了起來,夾得鷸大叫起來。

這時,鷸對蚌説:“不要緊,只要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被曬死,等你死了我再吃你的肉。”

蚌也説:“不要緊,只要你今天的嘴拔不出來,明天拔不出來,你就會活不成。”

它們誰也不讓誰,爭得喋喋不休,正在這時……有一位漁民走了過來,毫不費勁地把它們撿了起來,提回家做下酒菜去了。

講完後,蘇代嚴肅地對趙文惠王説:“聽説貴國要攻打燕國,如果真的出兵的話,兩國相爭,恐怖秦國要當這漁人了。”

趙文惠王聽完後,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於是不再進攻燕國了。

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做事要權衡得失,不能只想着自己有利的一面,也要想到會損害自己的另一面,凡事不能硬碰硬,要學會謙讓,如果兩人相互爭取不停,只會讓別人鑽了得利空子。

標籤:鷸蚌相爭 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