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閲讀

國小二年級教學隨筆(通用15篇)

閲讀2.65W

學習、工作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觸過隨筆,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想要學習寫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二年級教學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國小二年級教學隨筆(通用15篇)

國小二年級教學隨筆1

在國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應如何選擇體育教學方法?我們認為,體育教學方法的選擇應遵循體育教學規律,以現代教學論思想和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教育學、心理學基本原理為基礎,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具體應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選擇。

1、根據教學的目的任務進行選擇。體育教學方法的選擇必須從教學的目的任務出發,在考慮新授課,複習課,還是綜合課,考核課,室內課,還是室外課的前提下,採用相應的教學方法。比如新授課,一般採用完整法與分解法、語言法、直觀法等。又如複習課,可採用練習法、預防與糾正錯誤法、遊戲法和比賽法等。

2、根據教學內容特點進行選擇。體育教學內容是教學方法的直接性對象,選擇教學方法,必須根據教學內容、性質、特點、難易程度、前後的聯繫等進行選擇。如對技術動作相對較複雜的動作,可先採用分解法進行教學,然後逐歩過渡到用完整法進行教學。而對技術動作結構相對獨立,動作細節緊密的動作,就不宜採用分解法進行教學,否則就會破壞動作的完整性,影響教學效果。

3、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學生是體育教學方法的實施對象。因此,選擇教學方法必須從學生的身體素質及運動能力、體育基本知識掌握的程度、知識儲備、運動技能的水平、年齡特點、個性差異、心理狀態出發。低年級學生的運動能力及體能狀況相對較差,興趣易發生多變,注意力不能保持持久,思維以感性直觀形象為主。所以在選擇教法時,應以直觀法、遊戲法和比賽法為主,並要注意教學方法的變化,以培養和激勵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和動機。國中年級學生的體育學習行為習慣逐步養成,認知水平有所提高,體育基本知識、體能和運動能力及運動經歷有了較大的發展,注意力也有了較大的提高,對體育學習也有了一定的主動性。

體育教學

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把直觀法、語言法等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加以運用,以提高體育教學的效果。高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有了很大的發展,體育的基本知識、體能和運動能力、運動經歷有了很大的發展,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加強。因此,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宜採用語言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並有機地把探究學習、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滲透到體育教學中,以發展學生獨立獲取運動技能、技巧的能力以及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根據教師本身的素養條件進行選擇。教學方法的選擇,只有適應教師的素養條件,才能為教師所掌握,才能發揮其作用。有的教學方法雖好,但教師缺乏必要的素養,自己亦駕馭不了,仍然不能在體育教學的實踐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如直觀法是體育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不能正確掌握示範的目的、示範的時機、位置與方向,並很好地和講解相結合。那麼,最好的直觀教學法也不會在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國小二年級教學隨筆2

在這幾年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僅把自己平時的一點心得寫出來與大家探討,希望大家能給予指導與幫助。在我個人認為,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是枯燥乏味,毫無生趣的。記得我小時候在語文課堂上時不時思想就跑別處去了,或睏乏了。但是,如果把音樂,美術和表演帶到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去,其效果卻是迥然不同的,充分抓住學處的心理,這樣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畢竟國小生生性活潑好動,他們對音樂,美術的興趣好比學語文的興趣濃厚。

一 、設音樂,渲染課堂氣氛.

音樂能發展人的思維,能給人以最大限度的聯想,並且給人無限的美感,讓人盡情想象,思索,潛移化地發展思維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添加些音樂,或配樂朗誦,或讓學生唱一些與課文有關的歌曲,人僅能調節課堂氣氛,給人輕鬆愉快的感覺,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在教學<趕海>這一課,在朗讀第一段及最後一段的歌詞部分時,讓學生改讀為唱,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插入表演,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

教學是師生雙方的交流,但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效果的好壞,關鍵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對國小生來講,如果能採用一種調動其積極性教學方法,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愛動,有一種先天的表演慾望,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能利用這一點做文章,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學<雪兒>這一課的最後兩段的時候,有意識的把"我"對雪兒的呵護,雪兒終於可以展翅飛翔時的樣子等讓學生更好的去理解課文的真諦.課後,同學們還不停的將課堂上學到的動作表演來表演去.可見,課堂的內容已以一種生動可見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靈.

三、安排繪畫,增添課堂情趣.

語言文字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形式,美術卻是直觀的藝術形式,而且美術在啟發人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獨到的效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安排學生進行繪畫,不僅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課文的內容.例如:在<荷花>這一課中,我先自已畫一幅很好看的荷花,讓學生通過圖,先了解荷花是什麼樣子的,對它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要不然單從課文上簡單的文字來理解,他們對此還是茫然.

國小二年級教學隨筆3

作為二年級班主任,多少有些苦,有些累,但我下定決心,不管如何辛苦,我也要將普通而又平凡的班主任工作做好。

一、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1)低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小,自控力差,紀律渙散。我從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入手,課上進行趣味教學,儘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組織好學生的紀律。低年級的老師説話也要有趣味性,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坐姿,每次看到他們趴在桌子上寫字,我都會及時提醒他們“寫字要做到三個一”他們就馬上高興地坐得直直的。(2)利用晨會課、班隊課學習學校規章制度,提醒學生做好上課準備工作,並且在課後注意觀察學生的行為,根據學生的表現在學生中樹立榜樣。每週報兩名同學,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3)在日常學習中,時刻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逐漸養成認真聽課、認真作業、下課好好休息、講文明、講禮貌的好習慣。(4)及時與家長聯繫。利用送學生的機會,找到有關家長,瞭解孩子的`情況,並及時把孩子的情況,告訴家長。因為得到家長的支持,工作好做了很多。(5)培養小助手,小班長,使我的工作輕鬆了很多。夏應青使我們班的班長,經過一年的鍛鍊,真正發揮了班級小助手的作用。

二、關心愛護每個學生

作為一名教師,我愛班上的優等生,更愛班級的後進生。在學習中,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如我班張浩然同學是個性格外向的孩子,每次上課發呆,不會背書,愛搞惡作劇。我沒有放棄他,而是一字一句地教他讀,抓住他的點滴進步,不斷鼓勵她,在學生面前誇獎他是個聰明的孩子。出人意料的是,張浩然竟然能背過一段了,而且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在生活上,我更是無微不至地關心每個學生,以到我們班的學生下課了,老愛跟我説知心話,有什麼事都愛跟我説。上週五放學時,我收到了王亦好,吳一凡寫給我的信,雖然也有錯別字,語言顛三倒四,卻很樸實,我感到很幸福。

三、培養良好的班集體

班集體是培養學生個性的沃土,有了這塊沃土,學生的個性才能百花爭豔。集體活動,最能培養學生的凝聚力、集體榮譽感。每天一大早,我總是跟學生差不多時間到校,一到學校就協助學生搞好衞生工作,這樣,不僅能使學生逐步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而且能促進學生時刻想為自己的班集體爭光。開展一些跟教學有關的活動,如:寫字、朗讀比賽等,展示學生各方面的才能,發展個性。逐步形成一個健康向上、團結協作的班集體。

四、班級的佈置師生共同努力

讓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體會我們是一個班級體。在這次的班級文化建設中,我們班每個學生都參與了,動手動腦,獻計獻策,共同努力,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在這學期中,我與學生在一起,覺得日子過得真快,雖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但我忙得高興,忙得開心,我將更加努力工作,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國小二年級教學隨筆4

我們二年級的語文課本,園地四里有一幅看圖寫話,雖然現在二年級的孩子們早已進行過看圖寫話的訓練,但本週我們在進行這個內容的學習時,我依然以此為重點。

在很多人看來,都認為寫話難,不僅僅是孩子,還有家長和老師有時也會難於下手。難在哪裏?從觀察到指導、從口語訓練到筆頭書寫、從錯字標點到好詞的添加、從完工修改到及時點評……每次的寫話都需要進行這長長的過程。比現在孩子們接觸的任何一門書面作業的工作量都要大,所以時間有限,訓練的力度不夠,也就更難於看到孩子的進步。但在過去,我們班的孩子進行過每週小事的記錄,更多孩子進行過假期生活的描述,早已用筆頭進行了訓練。雖然每個孩子的能力各不相同,但都已經行動起來。所以對於此次課文中園地四里看圖寫話的'要求,我們在學習時就輕鬆了很多,這也是課本上第一次正式將看圖寫話提到要求中來。

首先,我指導孩子們看圖,交給孩子觀察的方法: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從整體到局部……。其次,指導學生整體看圖,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有哪些人?他們在幹什麼?並重點指導觀察假山上的猴子,它們分別在幹什麼?能具體説説它們的動作嗎?這時,有孩子用上“有的……有的……還有的……”,我馬上板書了這組詞,再鼓勵孩子們具體説一兩隻小猴子的動作。在孩子們的口語練説之後,他們越説越帶勁,因為孩子們的思路也隨着發言學生的話語受到了啟發,每隻小猴子在它們的口中都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腦海中。最後再開始動筆了,提示孩子們可以分段而寫。第一段可以用幾句話交代時間、地點和事件,第二段寫寫重點觀察的部分,第三段進行總結。講完過後,十五分鐘,半數孩子就已經完成。我在一邊查看中也一邊點評,其他孩子也能陸續完成。

看到孩子們草稿中的精彩語句,忍不住記錄下來——

塗思怡:“秋遊了!秋遊了!小朋友們可高興了。”(模仿了一年級課文裏《雪地裏的小畫家》的開頭寫法)

畢依然:“讓我感到最可笑的是那隻坐在假山上的猴子一邊吃着蘋果,一邊把香蕉皮扔到了一隻猴子的頭上,好像那隻猴子還沒有發現呢!”(想象合理)

劉梓婧:“有一隻小猴子爬上山頂,很神氣的樣子哦!哦,它一定是美猴王。”(聯想合理)

後文中還聯繫了課文《黃山奇石》提到了這隻猴子是在“觀海”,觀“人海”。

王忠奇:“有一隻小猴子頑皮極了,它用尾巴繞在樹枝上盪來盪去。”(學過的詞語能合理運用)

肖亦然:“到了動物園,他們看見了許多動物,最吸引人的是那些猴子,可調皮了。”(放在段首,總起全段,再接着重點寫小猴子)

我們在看圖聊天、引導孩子們進行口語表達的同時,也會在黑板上記錄孩子們説的一些關鍵詞,在聊完之後孩子們進行書寫時,這些關鍵詞對孩子們又是一個很好的提示。很多家長都能感受到孩子的説話能力與寫話能力是不一致的。其實,對於這種不一致,不用擔憂,因為這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有的孩子口頭表達能力很強,可書面表達時受到了很多限制。這是因為思維活躍,想到了,並加以引導就能説得很好。但同時,因為不會書寫的字多了,總是被打斷思路,要去想這個字怎樣寫,甚至有更多孩子不喜歡寫拼音,而去查字典又會花費更多時間,這樣就很容易遺忘前面自己所説過的內容,而忘記了後面應該如何去寫。也有筆頭表達比較弱的孩子覺得需要寫的字過多而懶於動筆。這些現象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説都是正常的。所以,此時,我們首先需要理解孩子,不能一味埋怨。否則,孩子就不會對寫話產生好感。所以,在孩子遇到困難時,我們一定要以鼓勵為主,要以欣賞為主。

有的孩子筆頭表達比口頭表達更強,因為筆頭上的東西可以經過自己的精心修改再拿出來,所以調理會更清晰。而口頭表達弱的孩子在眾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慾望就沒那麼強,反而寧願從筆頭上下功夫。無論孩子處於哪種情況,都需要我們耐心細緻地進行引導。讓孩子正常邁過這個坎,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共同發展。

等到孩子們都在草稿本上完成之後,我接着指導孩子們進行修改,並告訴孩子:好文章並不是寫出來的,而是修改出來的,並教給孩子一些簡單的修改符號。總而言之,在我看來,每篇寫話都是孩子精心創作的結果,我們要學會欣賞與指導,讓孩子們學會正確的寫作方法,這是跟隨着他們一輩子的寶貴財富。

國小二年級教學隨筆5

在這一段的學習中,與大家一起學習,一起探討、交流、碰撞……我們共同走過了一段難忘的心路歷程。從開始的心存疑慮到現在的的豁然開朗,我從中學習到了很多,也收穫了很多。下面我從教學設計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教學觀念的轉變

對於體育與健康課程,現在的地位和一些不合理的狀態是一時無法改變的,那麼我能改變的是——我的心態,我的觀念。要真正做到熱愛教學,熱愛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有發展。在教學中,教師不能老是端着架子,我就是來給你教學的,你就是要學習的,這樣的教學局面並不好,老師要做到放下架子,與學生共同研究,探討,商量,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教學賦有親和力,他們的牴觸情緒就會消失,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環境中探究學習,從而達到一個教與學的和諧狀態。好的教育就是激勵、喚醒和鼓舞。

二、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的轉變

以前我們的教學雖然有前輩的指導,有可借鑑的方法、經驗,但是與他人的切磋交流較少,因而教學方法也是較傳統,保守。通過新課程培訓我們認識到了新教學教法和設計的.新理念。

首先,要創新。教學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藝術,在把握好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對教材,對知識點,內容設計,教學評價等,做到有效的創新,才能賦予教學充實而富有個性的生命力。只有教師的教法新穎,學生也才會更有創新意識,學生的興趣也會更濃厚。

其次、要清晰。教學思路、線索、過程清晰。這首先取決於老師的基本功,基本功紮實了,教學自然也就成功了一半。另外還要在備課時進行大量充分的準備,理清教學脈絡。

第三、要貼近生活、社會、學生。枯燥乏味,難於理解的教學是課堂大忌,以致學生對課堂失望,老師對學生失望,形成惡性循環。學生的興趣愛好廣泛,當我們俯下身來,去了解他們的生活,學習,從中取材,與自己的教學有效結合起來,這將大大有益於教學。

第四、要靈活。教學內容、過程、教學評價靈活。我們體育老師帶的班都很多,若每班的教學都是一種模式,一成不變,講到最後,自己都會感到味同嚼蠟。對學生的發展和老師的教學,都是談不上有所促進。但是課堂教學也不能夠花哨過頭。新課程裏講的分層教學,主題教學,自主探究式、分組協作的等的方式以及多種教學評價給我們以很大的啟發。學習之後感到獲交益良多。最終我們教學要達到的是: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

我們應該在做好本學科教學的同時,能夠從事一些有益於專業發展的專業研究的工作。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的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

當自己真正在本職工作以及專業研究方面有所作為時,也就真正實現了自己人生的價值,我會沿着新課改的道路走下去,我會一直努力。

國小二年級教學隨筆6

今年我擔任的是二年級語文的教學工作。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二年級學生有一個缺點:書寫錯誤,做題粗心,錯題多,原因是書寫隨意,不講格式,作業做完了,從不檢查。針對這種情況,我注意強調書寫格式,並要求字寫得慢些,寫得工整,格式不對,書寫不工整,一律重新做過,經過一段時間,書寫方面有了一定的進步。

學生在玩 中學語文,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

在識字方面,這一學期學生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學習利用漢字的表意特點來分析字形,並對認字方法有比較系統的歸納整理,學生基本上都學會了運用不同的認字方法來獨立識字。在教學中,我還注重將學生引領到生活當中去識字,激起學生識字的極大熱情。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整體識記生字,提倡個性化的識字方法。讓學生尋找出自己認為最有效的識字方法,通過不斷的求異,激活學生思維,玩 出價值。一個字有多種識記方法:看字形認字、跟據部首猜字義等等,學生在發散思維的玩 中學得快樂。

《課標》中指出: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鞏固識字的手段,對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着重要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礎。一個人的字寫得好與否,不僅僅是個人的門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學習習慣、意志品質及性格特點。因此,教學時我採用了讀字、範寫、評議、試寫 的程序:讀字 時,讓學生討論“寫這個字時哪一筆最關鍵”寫這個字哪一筆最容易寫錯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問題,整體把握寫字的規律;在範寫之時,讓學生評議老師的範字,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把握寫字的要領;讓學生對老師評頭論足,運用形體動作學寫筆畫、作業展覽、評選書寫閃耀明星等方法,激發了學生寫字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寫字的技巧。

國小二年級教學隨筆7

《父親和鳥》教學反思 《父親和鳥》是一篇感情真摯的課文。通過“我”和“父親”關於鳥的對話,讓我們瞭解到“父親”對鳥不同尋常的瞭解,更感受到父親對鳥超乎常人的熱愛。教學中應讓學生充分地讀,體會父親對鳥的摯愛。閲讀本文,讓學生反覆閲讀,用心體味,使他們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融洽。教學中,我是這樣安排的:

一、 學習生字,紮實有效

在本課的生字教學中,我採用了結合偏旁,歸類指導。如喃、嗯、味,這三個字都是口字旁,説明與嘴有關,解釋:喃喃就是一個人自説自話。嗯即嘴裏發出搭理別人的單音。味可以用鼻子聞,也可以用嘴巴品嚐。而教“蒙”時,我則結合霧裏看物體,就像眼睛蒙了一塊紗巾,所以“蒙”字裏面有兩橫,強調上面的一橫就是矇住眼睛的一塊紗巾。這樣結合字形,形象解説,學生就學得有興趣,記得牢固。

二、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在學生自讀了課文後,讓他們説出自己的感受,然後讓他們劃出課文中描寫“父親”知鳥的語句,我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朗讀,讓學生一邊讀書一邊交流之後,組織了多次層層深入的入情入境地朗讀。在朗讀過程中,我引導學生讀出情:對小鳥、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讀時我讓學生自己體會文中的語氣,讀的形式靈活多樣:聽讀、自讀、品讀、同桌互讀等,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引領學生逐步感悟父親知鳥愛鳥,使小鳥的可愛、小鳥的快樂、父親的情懷在孩子頭腦中活起來。通過朗讀,使學生悟出語言文字中所藴含的情感。

三、抓關鍵詞句,學習表達方法

本文通過描寫父親只看了看樹林,聞了聞林中的氣味,就準確地知道林中有許多小鳥。充分説明 “父親知鳥”、“父親愛鳥”。 那如何讓學生知道作者怎樣寫出來的`?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你從課文的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父親是個知鳥、愛鳥、愛樹林的人?接着指導學生從“望了又望、聞了又聞” 等詞句和父親的語言中體會到父親的“知鳥”; 從“我知道父親這時候也最快活。”“喃喃地説”“深怕驚動小鳥”等詞句和父親的語言中領悟父親的“愛鳥”,從“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這一句中領會“我”的愛鳥、護鳥之情。

不足之處:教學中的引導語,仍然需要修改完善,加以精練。

國小二年級教學隨筆8

13:42:40認識時間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學習過,本單元的內容是建立在第一冊已經認識整時和半時的基礎上,教學5分5分地數,1分1分地數,一年級學生對此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

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結合實際。課前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家裏的鐘錶,再畫出自己喜歡的鐘面。從觀察到畫,學生對鐘面上有多少個數字、多少大格、多少小格都有了清楚的認識。再利用課前畫好的鐘面,學生比較輕鬆地瞭解到分針指着每一個數字是多少分,學會了5分5分的數。讀、寫鐘面的時刻,採取學生獨立思考再同桌交流的方法,互相説一説自己是怎麼認這個鐘面的。時與分的關係難在1時=60分的推導,採取讓學生自己動手撥小鬧鐘,認真觀察分針按順時針方向轉動一圈又回到12,時針有什麼變化?學生很快就會發現在相同的時間裏,分針轉了一圈,時針走了1大格。時針走一大格是1小時,分鐘走一圈是60分。讓學生自己發現1時=60分,即加深了學生的認識,突破了重點,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練習中發現有學生把5時55分認成6時55分,經過個別輔導,補救過來了。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回憶上課情形,認為經過上學期學習孩子們認識了時針,同時為了突破本節課的難點,過於強調的是有關分針指到每一個數字是多少分的內容。學生也受老師教學的負面影響,造成這種錯誤認識。因此在下一節練習課時,先讓學生觀察時針的位置分為幾時多一些、幾時半、幾時多得多這三種情況,加深對時針的正確認識;接着學習5分5分的數。學完後把時針表示幾時與分針表示多少分合在一起,就是鐘錶上的這一時刻。

這節課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分析原因:

一、沒有對舊知及時的複習,沒有對舊的重點知識強化。

二、對於“分”這塊應該強調一一對應關係,如:2對應10,忽視這塊知識。

三、把學生看的太高,講每一節課前,對學生實際接受情況。

四、不要把課設計的太滿,讓學生消化不了。

認識時間同步習題

一、填空

1.鐘面上有( )大格,( )小格。

2.時針走1大格是( )時;分針走1大格是( )分;分針走1小格是( )分。

3.分針從12走一圈回到12是( )分,也就是( )。

4.分針從2走到6,走了( )分;時針從2走到6,走了( )時。

5.新聞聯播晚上( )時整開始,要播放30分,( )時( )分結束。

考查目的:瞭解鐘面上的基本知識,知道時針和分針位置變化的關係,以及二者反映出的時間上的變化。認讀時間,並結合鐘面進行簡單的推算。

答案:1.12, 60 2.1, 5, 1 3.60, 1時 4.20,4 5.7,7時30分。

解析:第1題注意指導學生區分大格和小格。

第2題注意時針、分針的對比,區分走一大格表示的時間的不同。

第3題分針繞鐘面一圈是1時,也就是60分。

第4題正確區分時針和分針走4格所表示的時間。

第5題需指導學生掌握,過30分針要走6大格,推算出分針的位置,進而讀出時間。對個別有困難的學生,可用鐘面學具撥一撥。

二、選擇

1.一堂課的時間是( )。

A.40小時 B.4分鐘 C.40分鐘

2.現在是6時30分,過一刻後是( )。

A.7時 B.6時45分 C.6時15分

3.時針只在5和6之間,分針指着5,這時的.時間是( )。

A.5:25 B.6:25 C.5:30

考查目的:認識時間單位,能將合理的時間單位與學生的日常學習聯繫起來。進一步鞏固時間的認讀和書寫。認識“一刻”的含義,並會簡單的推算。能根據時針、分針位置的描述,説出具體時間。

答案:1、C 2、A 3、B 4、B 5、A。

解析:第1題主要是區分時和分,幫助學生建立時間觀念。可指導學生使用排除法解題。

第2題讀鐘面上的時間,先看時針過了幾就是幾時多,再看分鐘走過多少小格就是多少分,合起來就是幾時幾分。講解時可利用鐘面撥一撥,關鍵是讓學生找準時針在鐘面上走過了哪個數。

第3題注意4:05的書寫,提醒分鐘數不到10,在分鐘數的前面要加0。

第4題知道“一刻”表示15分,“過一刻”就是在30分的基礎上再加15分。

第5題脱離了鐘面,僅根據對指針位置的描述,讓學生判斷具體時間,較抽象。對有困難的學生可利用鐘面輔助理解。

國小二年級教學隨筆9

國小二年級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其能力,性格的發展。

一、 培養學生專心傾聽的習慣。

專心傾聽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上課專心傾聽的習慣,上課專心傾聽包括看、聽、想、做等四個方面

看:就是看老師演示、板書和動作。

聽:就是注意傾聽老師的講解和同學的回答。

想:就是想所學的內容,自己學會了什麼,還有什麼與別人不同的見解。

做:就是動手操作學具和做練習。

為了培養學生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首先要求學生聽課時,思想不開小差或做小動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認真傾聽其他同學回答,仔細研究他們回答得是否正確,有沒有需要補充的。有沒有更好的建議;再次,要仔細觀察老師的演示和板書,並按要求認真地操作學具,作好練習。

二、 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

認真書寫不僅能提高作業的準確率,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有積極的意義 。

書寫美觀,工整是學生的基本功,做數學作業一般要求學生書寫格式規範,阿拉伯數字和符號的書寫也要規範。對作業餓書寫情況,教師要經常講評,要以典型示範,以表揚為主。

雖然國小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於二年級國小生的思維活躍,接受新事快。因此,只要教師引導得法,就可以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速度加快,並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紮根、結果。

國小二年級教學隨筆10

1、具有生活化、應用性的練習《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教學中,教學應該努力發掘出有價值的實習作業,讓學生在現實中尋求解決方案。因此可以設計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開放性的練習,讓學生喜歡主動地完成。如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形象思維佔優勢,喜歡生動形象地事物。因此,可以使用過關遊戲、兒童樂園和數學王國等形式,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高年級學生可以進行實際生活中數學問題的探索研究,找到最佳解決方案,改變學習和練習是學生負擔的狀況。

2、數學練習的合作性和實踐性,使學生自主完成現行的數學教材使得教師不斷思考,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與合作性。為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實踐能力,為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個性和品質,可以定期讓學生以班或組等為單位,製作內容豐富多彩又充滿生活樂趣的《數學手抄報》或《數學牆報》,學生自主收集生活或通過圖書、網絡等發現的數學問題或數學常識,通過交流、研討,製作出趣味性、綜合性、啟發性的報紙,學生易於養成主動發現數學問題、自主交流合作解決問題的習慣。

3、學科生活結合綜合發展學生可以在已有基礎上,把生活中發現的已解決或尚未解決的數學問題,道聽途説的或充滿趣味的數學問題,通過《數學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不限制內容和形式,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獲取數學知識,使得數學練習更具有時代性、自主性和個性。學生對發現和探索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能力更加深入。

4、評價生活化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以往的數學評價往往只是單一的等級評價,只是起到了調查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以調整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枯燥而又起不到對主體的激勵作用。而生活化的數學評價,恰恰彌補了這些。在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作以評價之餘,從學生的解題思路、能力、習慣、情感、品質等多方面進行綜合性評價,表揚優點,提出不足,指出方向,使學生在真實而又生活化的情境中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樹立學習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如對認真踏實、書寫工整地的學生評價:你的作業書寫的真漂亮,批改起來可真是一種美的享受啊!繼續努力吧,相信你一定會更加優秀!對聰明而又馬虎的學生:你的想法可真不錯,但是卻出了問題,好好查一查,看看問題出在哪裏?希望你告別粗心,和細心交朋友,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成功的!等等諸如此類的語言,會讓學生更愛學數學,更會學數學。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的數學教學,需要靠教師積極的.為學生創造條件,在教學中為學生儘可能的創設生動有趣、貼近生活、富有生活氣息的生活問題情景和練習,把生活實例融入數學,數學問題迴歸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認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切實體驗到“生活離不開數學”,“人人身邊有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貼近生活的評價方式激勵學生學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學會用數學。

國小二年級教學隨筆11

二年級的學生剛接觸數學一段時間,經常會出現以下幾種錯誤:書寫急躁、審題不認真、看題不仔細、運算混亂等問題,要想克服此類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糾正方法。

一、常見錯誤

前段時間學習了加法和減法的計算。這部分知識本身其實非常簡單,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計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加上口算能力也不錯,基本上沒有什麼難點難倒他們。但是在學生交上來的作業中,卻經常出現錯誤,正確率一直不高。教師開始留意學生的一些常見錯誤,進行了分析,發現一般情況下,學生的錯誤大致有以下幾種:

①在書寫時比較急躁,導致數字書寫不清楚,做題時誤導了自己而產生錯誤;

②審題不認真,受上一題影響抄錯了運算符號;

③看題不仔細,導致看錯了數字,抄錯題目;

④計算過程中運算混亂,加法當乘法,減法當加法,甚至個位上做加法,十位上當減法做;

⑤進位加法滿二十時仍用過去滿十的方法只進1,或者進位對了,但在計算時忘記加進位;減法忘點退位點而出現計算失誤;

⑥橫式的結果抄成驗算結果;

⑦做完不檢查,不驗算。

二、糾正方法

對於學生出現上述的種種錯誤,教師感到很着急,和同年級的老師一交流,發現孩子都比較容易出現以上的錯誤,説明這是一種普遍現象,體現了同一個年齡段孩子思維發展的共通性。但這些錯誤中,也有因我課堂教學中的.一些不完美和不注意造成的。就這些原因,我以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人手幫助孩子糾正:

1、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就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仔細審題的習慣。教師要教育學生拿到題目後認真審題,看清楚題目的要求,想明白計算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然後再開始動筆計算。

(2)細心檢查的習慣。在學生全部計算完成後,教育學生一定要仔細檢查(也可以每做完一題就用我們學過的估算快速地進行檢查。這樣可以避免一些大的計算問題的出現)。

(3)認真書寫的習慣。教師要教育學生,凡作業,都要寫得乾淨整潔。這樣,既能使作業本美觀,也能使自己在做題時看清題目,避免錯誤的發生。

2、教師要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師應培養學生在計算時一絲不苟、嚴肅認真、及時檢驗的學習習慣。這不是一節兩節課可以養成的習慣,在平時的課堂中,教師要時時提醒,次次強調,讓學生把這些好的學習習慣灌輸在頭腦中,體現在每一次的做題時。

對學生在作業本上出現的計算錯誤,教師可以先不打叉,而作一個老師和學生都明白的小記號,讓學生自己找出錯誤原因並改正後,再給學生打上勾。這樣,既可以點到學生的錯誤,又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3、教師經常給學生進行口算練習。

其實,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不是一節課兩節課的結果,而是長期的持之以恆的練習及系統訓練的結果。

訓練的方法很多,但我在每一節課的前兩分鐘都要給每個學生做十道口算題,一個學生事先準備好,上課時報題,其他學生抄題並進行計算。一學期訓練下來,不僅學生的口算能力提高了,連書寫速度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也可以在課堂中穿插小黑板或紙條出示口算題,儘量讓學生達到脱口而出。

4、教師要加強課堂練習的指導。教學計算時,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計算方法,讓學生掌握好計算法則,而且要多給學生練習的時間,爭取在課堂上多練習,完成一些課堂作業,特別是對學生在計算中易出現的失誤及時給予指導。在批改作業時發現的一些常見錯誤,我覺得要避免在全體學生面前強調,因為我通過實踐及與同年級的老師交流後發現,教師越是強調的不要出現的錯誤,學生越是容易出這樣的錯誤。也就是,因為教師強調了,所以學生的記憶比較深刻,導致作業時這樣的記憶佔據了思想,導致出現越強調還出錯的局面。面對這樣的問題,教師可以把出錯的學生個別叫到身邊來指導訂正,這樣既對症下藥,又避免給其他學生不良刺激。

國小二年級教學隨筆12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材三者通過複雜的相互作用,使學生成為一個動態的統一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採取一定的組織教學形式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從而實現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和創新的目的。然而,教無定法,任何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都是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而變化的,怎樣抓好國小體育課的組織教學、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呢?

作為一名國小的體育教師的我,着眼學生,從學校實際出發,略談“跳繩”這一教學活動。

跳繩是國小生十分喜歡的一種體育活動,通過“以繩練跳”使學生掌握多樣式的跳繩方法這是必要。同時,為了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我讓學生兩人一組結對,以比賽的形式,相互激勵,使學生達到“練跳”的目的,既可收到良好的創新教學效果,又可促進學生身心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彈跳能力,靈敏性、協調性等。

我在教學《跳短繩》一課,採用傳授式教學法、學生創新方法、學生反覆練習、分組比賽等方法來完成教學任務。目前,在教法上我改用激趣法和鼓勵法進行教學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課前,激發學生模仿小兔、袋鼠等動物跳,然後,佈置小動物學跳繩,比一比誰學得快的任務,讓學生自由練習。練習過程中,一些基礎好的學生很快就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為了保持學生的練習興趣,一方面,引導學生學習花樣跳繩,一方面,讓學生當小老師教不會的同學,每當發現學生微小的.進步,我都會不失時機地給予表揚,有時作出驚呀的表情,有時有意輸給學生,在我的激發和鼓勵下,學生對跳繩充滿了興趣,不僅體育課上跳,回家跳,課間十分鐘也在跳,學生只要一見到我,就拿着跳繩跑到我跟前,讓我數數,面對學生的進步,我深感成功的快樂。

體育教學方法層出不窮,有情景教學法、愉快教學法、遊戲競賽法、動機遷移法、成功教學法、創造思維法、興趣教學法等,從而改變單一的傳授式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在靈活運用各種教法和學法,是新課改對教師的基本要求。

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自主學習中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探究學習中培養解決問題能力,合作學習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國小二年級教學隨筆13

教學重點:知道時、分間的進率,能正確讀寫鐘面上所表示的時刻。

教學難點:認讀鐘面上所表示的時刻。

1、語言不夠簡潔扼要。如在講解“半時”時候:刻度12與刻度1之間,數字12與數字1之間,直接可以描述“時針處於12與1中間”;

2、口語化很嚴重。日常用語是幾點,但是書面語應該是幾時;

3、對國小生義務教育階段教材的安排沒有詳細地閲讀。關於時間的'認識:學生在讀一年級就已經學過“整點半時”,而本節課將大量時間花在繼續認識整點半時之上,只將10分鐘花在新授課程裏;

4、重難點沒有突出。本節的重點是:認識幾時幾分,當分針沒有對準12或6時,你能認識麼?依次循序漸進地展開。

5、缺乏趣味性。國小二年級的學生比較好活潑好動,很難讓他們上課一直保持安靜,需要教師在課堂設計過程針對本節課的內容展開有趣味性的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6、學具要與知識貼切。學具應當買學生專用鐘錶,自己來擺動時針和分針,才能將時間用時針與分針準確地表示出來。

7、板書不完善。分針走一大格子是五分鐘是重點,沒有強調和板書。

8、沒有課堂小結。

國小二年級教學隨筆14

在識字方面,這一學期學生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學習利用漢字的表義特點來分析字形,並對認字方法有教系統的歸納整理,學生基本上都學會了運用不同的認字方法來獨立識字。在教學中我還注重引領學生到生活當中識字,激起學生識字的熱情。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整體識記生字,提倡個性化的識字方法,讓學生尋找自己以為最有效的識字方法,通過不斷求異來激發學生思維。一個字有多種識記方法,字形認字、據部首猜字意等,學生在發散思維中學得快樂。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我們二年級學生有一個共性的缺點:書寫錯誤、做題粗心,原因是書寫隨意,作業做完了從不檢查。針對這種情況,我總是佈置很少的作業但要求學生寫慢點,寫得要規範。經過一段時間,書寫方面有了一定的進步,但題還是錯得多,於是我在班上宣佈了這樣一條規矩,如果語文作業既工整又正確,老師就獎獎卡,,獎卡可以換獎品,這樣激發了優生的積極性,一部分學生是懶習慣了,對此無動於衷,怎麼辦呢?當然還有辦法,每天作業錯了的.重新改過,改正確了才算過關。

在閲讀和寫作方面,我從興趣着手,引領學生走在了閲讀之路上。利用孩子們喜歡音樂,讓學生讀歌詞、唱歌改歌詞,利用兒歌朗朗上口,孩子們喜歡讀,讓孩子們讀兒歌編歌謠。本學期學生寫日記 46----50篇,學生的表達能力明顯提高。

在學生學習能力形成方面,提倡學生積極參與各項語文活動,學會參與、學會合作、學會尊重他人。我教學中,我努力創設寬鬆愉悦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

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學生許多方面都有了發展,但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後進生的轉化、口語交際等,我會在工作中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探索,尋求出更好的教學方法。

國小二年級教學隨筆15

(一)對國小語文複習課教學的幾點思考 作為“温故而知新”的複習課是針對學生的認知規律而設計的一種特定的教學形式。它不僅有鞏固知識, 訓練能力的功能,更有“温故”和“知新”的要求。這裏的“知新”就是在原有基礎上的提高。

那麼,語文複習課如何進行才能達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呢?

一、檢測:摸清知識能力現狀。

要在複習時避免無效信息的重複傳授、無效訓練的簡單重複,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學和訓練,就必須在複習課前採取測驗、考查、提問,或通過座談、個別瞭解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摸底、調查,根據反饋來的信息 ,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制定複習課教學方案。一位二年級老師在第三冊教材教學結束後,結合本學期的教學內容,編制了一份檢測試卷,在批閲試卷時發現學生對按音序查字典的方法掌握得還不夠:對聲母在字典中的位置是清楚的,但對韻母的順序,或聲韻母相同、聲調不同的字如何查檢,都不大搞得清楚。瞭解到這個情況後,這位老師在複習課上邊示範邊介紹具體的檢字方法,有針對性地給學生提供一些有特點的字,讓學生現場練習查檢,於是全班同學都掌握了音序檢字的方法。雖然這位老師講述的是過去講授過的內容,但由於訓練內 容是新的,學生查檢字的水平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二、貫通:建立系統的知能體系。

語文課是以課文和單元作為結構單位的。教學過程中,一般都採用“段段清”的做法,一篇課文教學結束馬上又轉入下一篇課文的教學,學生所學習的知識和訓練的能力是呈相對的一個個點狀或塊狀的,沒能形成大 綱所規定的一個相互聯繫的系統的網絡。語文期末複習課則應以教學大綱為指導,對一個學期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和訓練,讓學生從總體上了解和掌握系統的知識體系,訓練和提高所規定的能力。例如三年級上學期已進入作文訓練,第五冊教材中安排了八次作文訓練:有看圖寫話,有狀物,有敍事,有記人,還有練寫通知。每次作前指導,教師一般都只是就該次作文訓練的要求講些與本次作文相關的知識,做些必要的引導,滿足於把作文寫出來就行了,而在複習課上,有人誤認為作文沒有什麼可複習的。其實,複習是提高學生綜合作文能力的重要一步。為了達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教師應居高臨下,對本學期八次作文訓練的內容和形式進行系 統的歸納、總結,讓學生從總體上回顧本學期作文的特點,重點講述國小記敍文寫作中的“觀察——説話—— 寫話”的規律,結合學生寫作的實際解析各類作文的標題、開頭、正文、結尾的寫作知識和要求。這樣,經過 融會貫通的複習,學生對本學期所講授的知識和訓練的水平顯然會比複習前要提高一步。

三、補缺:彌補過去教學的不足。

由於教師對課文和單元所規定的教學重點和任務的理解不同,對教學內容的處理也可能是不同的,在平時教學中,有一些該講的內容沒講是在所難免的。雖然在學生作業和輔導時教師已知道這些缺漏,因為要趕教學 進度,有些也沒有或來不及補充講解。複習課上針對這些缺漏必須予以補充,以求得學生對知識點的全面掌握。

四、比較:促使認識的深化。

在“温故”中“知新”,並不是僅僅靠機械性重複就可以做到的,有些要通過比較來辨別才能達到目的。上覆習課不在於老師不停嘴地講多少,而在於如何引導學生把舊知識與舊知識、舊知識與新知識、新知識與新知識按教學和複習的需要進行比較,通過比較發現其中的差異,從而獲取新的知識、訓練新的能力。

五、強化:提高訓練的深度。

訓練是複習課的主要教學活動形式。那些題海戰術、“炒冷飯”、機械性重複訓練等等,是訓練中的弊端。怎樣才能在複習課的訓練中提高複習效率呢?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進行段的 複習和訓練時,除了進行一般的段落層次劃分訓練外,教者還必須深入講析分段的一般方法:諸如按事情發展順序劃分、按時間先後劃分、按地點或空間位置變換劃分、按總分關係劃分、按材料性質劃分等。接着,讓學生根據這些方法進行劃分段落的訓練,然後讓學生説説是用什麼方法劃分的,還要求學生説出各段落之間的關係,每一段與文章主題的關係等等。這樣的訓練不僅能讓學生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同時還可以克服學生在劃分段落時存在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六、拓寬:多側面地講解相關知識。

複習課要重温過去所學過的知識,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因為複習要體現提高的原則,所以這種重温又不能是機械的、簡單的重複,而應以原有知識為基礎向外拓寬。平時的講讀課教學由於受教學內容和目標、時 間的限制,不能隨意拓寬,而複習課上因為經過多篇課文教學,多個知識點的講解,已具備了拓寬的條件。例如擴句、縮句是國小語文訓練中的一項重點內容,平時訓練時有些東西具有隻能意會不易言傳的成分,複習課 上則必須進行拓寬性講解。例如作為主語、賓語前面的定語,謂語前面的狀語和後面的補語,,以及一箇中心詞前面可以分別加上多個定語或狀語的知識,則應結合具體實例,用國小生能理解的話進行講析。待學生基本掌 握了這些知識之後,才能保證學生做擴句和縮句的練習,得出來的答案不是懵出來的。事實上,學生進行擴句和縮句練習的水平也只有在這種拓寬性練習中得到提高。

七、昇華:提高原有教學層次。

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對知識的傳授往往是滿足於教材所涉及的內容,有些教師還常常就文論文、就知識論知識,學生能正確解答訓練題目就算完成任務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有時還停留在感性階段。複習課的 教學則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完成這種由感性向理性的昇華。例如在平時的講讀課文和閲讀課文教學時,教師傳授了一些閲讀理解的方法並訓練了一些閲讀理解的能力,但是因為還沒有昇華到理性的高度,學生在實際的閲讀理解時往往還只是憑經驗。在複習課上教者則有必要結合獨立閲讀課文、自讀課本和練習與測試中的閲讀習題的訓練,幫助學生總結閲讀、理解的有關學習方法,像初讀了解文章的概貌,再讀理解文章的結構,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精讀體會思想感情,重讀思考和解決相應的問題等等方法。在這些方法的指導下,再引導學生聯繫實際,進行閲讀和理解的實踐。從而使過去的那種閲讀和理解的水平、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八、分層:取得各自的理想效果。

學生的情況比較複雜,由於他們的基礎知識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受其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響,他們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程度也不同,對教師所教學的知識的接受程度、訓練能力的層次也必然是參差不齊的。因此,複習課上對學生要按不同層次要求,分別對待,才能取得相應的效果。

九、遷移:推動綜合能力訓練。

遷移,是以對過去教學內容和訓練能力的複習為基礎,向新的複習內容遷移,向其他方向擴展。這種複習方法是一種充分調動學生複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習能力的做法。複習課實踐顯示,使用遷移 的複習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看圖學文是貫穿於小語整個教材的文體,其主要目的在於通過課文的教學培養和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複習課上教師則需引導學生總結歸納看圖學文的學習方法,然 後把這種方法遷移到其他看圖學文課文的複習上來,指導自我複習。實際上,學生完成這種遷移之後,不僅所需複習的知識、思想、內容得到了複習,而且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都能得以提高。此外 ,看圖學文的複習還可以向看圖説話寫話、看圖作文遷移,用看圖學文中所學得的觀察、想象、寫作方法去指導看圖、説話、寫話和作文。這種複習已不是一篇課文或單項知識的複習,而是轉向對一個網絡知識的複習和 綜合能力的訓練。這種複習不僅在訓練程度,而且在訓練角度上都得到了加強。

國小語文複習的一點體會

複習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必要環節。學生通過複習,將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歸納、總結,從而達到加深理解,系統吸收、靈活運用的目的。複習的效率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複習方法是否恰當、科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否得以充分調動。在期末的複習裏,我注意做好下面兩方面:

一、巧用複習方法

在複習中,除了對知識的歸類複習外,我還嘗試了一種新的複習方法,效果也不錯。這種方法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教師劃定複習範圍或確定複習項目,學生依據課文、課堂筆記、平時作業及相關學習資料,確定複習重點,列出複習提綱,自行復習,然後根據自己的複習所獲,嘗試擬出模擬試題,做好“擺陣”和“攻陣”的準備。此階段,學習支配權應屬於學生,教師只是相機做一些提示:“想一想,還有那些內容該掌握。”“你還有哪些地方沒複習好。”“你估計誰可能會疏忽什麼內容,會搞不透什麼問題,你能出個題目考考他嗎?……

第二階段:學生之間開展“攻陣”活動。第一個“陣主”,由學生自薦上場,根據自己所擬的測試題進行“擺陣”,或由全班同學競答,或指人作答,優勝者為下一輪“陣主”,繼續“擺陣”。此階段,教師是導演,是參謀,是顧問,除維持好課堂秩序,調節好課堂氣氛,還要作出客觀的評價:對學生不正確的問法、測法要給以糾正;對沒有掌握好的問題,要引導討論,明辨是非;對提問巧妙、見解獨到、回答正確、表現突出的學生要給以熱情表揚。

第三階段,師生共同總結、歸納本次複習要點,交流、推廣先進的學法,幫助確立正確的複習導向。教師針對學生暴露出的薄弱環節,有的放矢地進行強化訓練。

這種複習方法因為是師生共同活動,打破了以往的課堂教學模式,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又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遵循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在複習的過程中,學生既是演員,又是觀眾,同時還是“老師”,是評議員,學生間人人平等,個個參與,人人都是主角,人人又都是配角。此外,整個複習的過程中,教師始終以鼓勵為主,鼓勵學生樹立信心,鼓勵學生積極“攻陣”,鼓勵學生大膽發言,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解決疑難問題。所以這種方法也遵循了民主、平等和鼓勵為主的教學原則。在複習中,學習的主動權完全由學生掌握,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不僅讓學生掌握了知識,而且培養了能力。學生通過看、讀、背、思、問、聽、議、答、辯、寫,調動多種感官,手腦並用,既鞏固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1、複習生字時,我讓他們編字謎,學生很是喜歡,興趣很高,如“舅”:老鼠舅舅是男的`;“資”:發給貝貝一次工資;“啪”;一掌拍在嘴上……

2、為了不讓學生對炒了又炒的生字厭煩,我一進教室就向學生求助了:孩子們,這張生字表怎麼看我都覺得有缺陷,那些編者叔叔們都是按一課一課來編寫的,現在整本書的生字我們都學會了,生字一課課複習起來不太有條理,你能否噹噹設計師,將這張生字表重新設計呀?(學生睜大好奇的眼睛,興致勃勃的,或許他們怎麼都沒想到自己還可以重編生字表)然後我們評選出一個高級設計師的大作進行復習(情緒更高了,還可成為高級設計師,同學們用自己設計的生字表複習)比如可以按什麼形式來歸類設計呀?(學生講了很多類別:字形相似的,可以加強區別;字音相似的,可以加深比較;同偏旁的歸成一類……)於是,設計在專心致志中拉開了序幕……

二、上好語文複習課

每到期末,枯燥無味的複習課往往令老師頭痛,令學生厭煩。究其原因,一是複習內容簡單重複,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二是複習形式單調乏味,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上好國小語文複習課,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1、複習內容的整體性

複習是把平時在每篇課文中學到的零碎知識系統化,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所學內容。因此,要把複習課與新授課區別開來,切忌逐課逐段地把字詞句像回放電影鏡頭似的重複一遍。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整冊教材。在期末總複習之前先把全冊教材中的基礎知識按照拼音、字、詞、句等不同的內容進行分類,把課文中出現的練習題類型分別列出來;再把閲讀思考題的類型、作文訓練的不同內容等也分門別類地列出來。這樣,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全冊內容,複習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其次,教師要採取恰當的複習形式,有些內容可以整冊教材為整體複習,如生字、多音字、誦讀課文等部分基礎知識及作文訓練等;有些內容也可以單元教師為整體複習,如閲讀能力的訓練等。但不管採取哪種形式,都要着眼於各類知識的整體性,使之系統化、綜合化。

2、複習過程的開放性

複習課要改變過去那種教師“一言堂”的現象,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要實施開放式教學,即讓學生自主選擇複習的內容和形式,自己總結複習的方法。教師的任務在於“宏觀調控”,把握複習的方向和進度,進行適時的引導和點撥等。複習時,教師不再佈置學生多讀多寫,而要把複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如複習生字:“你認為哪些字比較難記,難寫,應重點複習哪些字;你願意怎麼複習就怎麼複習,可以反覆練,可以同桌合作聽寫,也可以出一份自測題。”複習閲讀部分:“自己從課外讀物中找一篇文章,想想能提出哪些問題,這些問題該怎樣回答,然後在小組內容交流。”每複習一類知識或一個單元讓學生寫一份“複習心得“,總結自己在複習中的新收穫和成功的複習方法。複習完整冊教材後,讓學生每人出一份測試題,在全班內互相檢測。這樣的開放式複習,學生自身受益,全班其他同學生受益,教師也瞭解到更多的學情信息,使指導更具針對性,更有實效。

3、知識之間的互融性

在複習過程中,還應還注意基礎知識、閲讀、作文等各部分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繫,使之互相滲透,融為一體。一般情況下,以複習課文段落的閲讀為載體,把基礎知識和寫作的複習融入其中,三者兼顧,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就一定要深入鑽研教材,發掘課文中藴含的訓練因素,是複習“牽一髮而動全身“,以閲讀為核心,融”雙基“於一體,這樣才能大大提高課堂複習的效率。

總之,要想上好語文複習課,提高複習效率,就應該整體把握教材,採取合適的複習形式,關注學生的自主發展,使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合作探究,達到對語文知識的深入把握和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