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學習

農曆七月十五是什麼節

學習3.24W

中元節

農曆七月十五是什麼節1

1、七月十五是下雨的日子,而且往往有大雨降臨。

七月十五這天,民間俗稱為七月半、祭祖節等等,是懷念先祖,紀念活動之日,常常陰雨相伴。

正如老話所説:“亡人天多雨”。這天是祭祖節,又稱為“亡人節”,據説陰間之物,在中元節這天出現,民間多有祭拜。而在七月十五這天,恰恰是一個多雨的日子,雨水降臨,讓人更加懷念先祖。不僅如此,可能還有大雨傾盆而下。

還有的諺語這樣説:“七月十五響雷公,大雨滿到平田壟”。這天雖然是下雨之日,但是如果出現電閃雷鳴,往往預示着會有大雨來臨,直接漫過田地的溝溝坎坎,看來雨水較大,甚至淹沒莊稼,造成減產問題。

2、七月十五這天下雨,預兆陰雨綿綿無休止!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元節,這天下雨,往往預兆整個秋天陰雨不斷。不信,看看諺語怎麼説。

老話説:“中元節雨,下元節晴”。中元節大家可能清楚,也就是今天七月十五,道教稱之為中元節,是地官赦罪之日。而下元節則是農曆十月十五,為水官解厄的日子,這兩天,在民間都是大日子。根據老話所説,看來今天下雨,則雨水不斷,斷斷續續三個月,整個秋季雨水不缺。

農曆七月十五是什麼節
  

正如其他農諺所説:“七月十五雨淋淋,陰雨連綿十月半”。老祖宗留下的農諺,預兆幾乎一樣,都是預示着秋天雨水多發,陰雨連綿。

3、七月十五這天下雨好不好?有什麼預兆。

七月十五這天常常有雨,而且雨水連綿不絕,這樣好不好?我是暢談民俗點滴,繼續暢談民俗。

諺語説:“灣裏老頭不怕鬼,就怕七月十五一場水”。諺語所説,“灣裏”:就是人們居住之處,或者是莊稼生長的'地方,地勢比較低。雖然七月十五是鬼節,但是人們並不擔心,就擔心今天下雨,因為預兆陰雨不斷,容易出現洪澇災害。

還有的諺語説:“不驚七月半鬼,只驚七月半水”。説的非常直白,一看就明白,人們不怕七月十五中元節來臨,但是卻害怕這天雨水降臨,老祖宗留下的農諺是不是很有意思!

【結束語】

正如老話所説:“七月十五雨不休,毛毛細雨落一秋”,我想這正是農耕時代,人們擔心的原因,秋天正是收穫的季節,人們希望風調雨順,實現五穀豐登,自然不希望秋雨綿綿無絕期!

農曆七月十五是什麼節2

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而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東漢後道教的説法。道教認為七月半是地官誕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將七月半秋嘗祭祖節稱為“中元節”;佛教中稱為“盂蘭盆節”。在統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節開始興盛,並且逐漸將“中元”固定為節名相沿迄今。中元節與上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

擴展資料

中元節,不少人會在舊曆的七月七年級到七月卅日之間,擇日以酒肉、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並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順利。

民間相信,祖先會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孫,所以需要祭祖。這種祭祖行為是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傳統倫理的一種體現,是一種感德祖先文化傳統。時逢小秋的農作物收穫,也正好把豐收的喜悦與祖先分享,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時分舉行。中元節是一個異彩紛呈,有着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它不僅擁有佛教的宗教信仰,還有着我國道教的本土文化。中元節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載體,它反映了人們的鬼神觀念和宗教信仰,同時還有我國文化的精髓——孝道文化。

農曆七月十五是什麼節 第2張
  

按照佛教的説法,中元節的來源是目連救母的故事,目連不忍母親在地獄受苦,廣施十方僧人,替母親贖罪,最終將母親解脱出來。這個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故事的本身就是孝道文化的一種表現,它所宣揚的便是報答父母、生前為善的信念。

此外,中元節的習俗是祭祀先祖。祭祀活動在商周時期已經有文獻記載,《詩經》的40篇《頌》即是祭祀樂歌,它所反映的是人們最原始的一種祖先崇拜。另外,祭祀活動在我國幾千年文化的演變之中,和後來儒家所倡導的孝道文化融為一體,密不可分。

孝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善事父母,而從深層意義上來説,孝更是一種倫理規範,一種處理宗族關係的方式,一種秩序的建立。祭祖表達的是對先人的思念與緬懷,它是維持宗族關係的一種很重要的方式,可以説,祭祖正是這種宗族關係的一種反映,一個寄託。

中元節是孝道文化的傳承,是人們情感的載體。作為我國古代文化核心之一的孝道,受到儒釋道三家的極力推崇,即使是在今天,孝道文化依然經久不衰。重視中元節,提倡傳統孝道,對於我們的社會發展是大有裨益的。

農曆七月十五是什麼節3

中元節的六個節日習俗

一、祭祖

民間傳説在七月十五這一天,祖先的靈魂會返回家中,探望自己的子孫,所以人們就需要祭祖。祭祖的儀式有很多種,或者上墳燒紙,或者在家供奉祭品,或者放河燈。有的地方還有一些特定的儀式,在這天晚上接祖先靈魂回家,每天早、中、晚三次供養祖先飯食,一直到七月底送回為止。

二、中原普度

民間傳説人死後會變成鬼魂,遊蕩於天地之間。中原普度,就是為了祭拜那些沒有後代子孫祭祀的孤魂野鬼,讓它們也能感受到人間的温暖,這也是我們傳統文化中“博愛”思想的一種表達形式。人們在農曆七月一日至三十日之間,會擺出各種祭品祭祀這些鬼魂,並祈願平安吉祥,風調雨順。

三、放河燈

放河燈,也稱“放水燈”、“放江燈”,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習俗。河燈,也叫荷花燈,因為這種燈的底座經常是用紙片、木頭做成蓮花瓣形狀的,甚至有時候就直接用荷葉做成底座。放河燈的時候,人們點燃燈座上的燈盞或者蠟燭,任其在江河湖海中漂亮浮沉。傳説這樣就可以將一切亡靈超度到理想的`彼岸世界。

農曆七月十五是什麼節 第3張
  

四、放焰口

放焰口是一種佛教的儀式,是根據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而舉行的施食餓鬼的法事。按佛教的説法,向餓鬼佈施食物就叫作放焰口。法事結束後,人們還會在自家門口燒香祭拜,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五、投標福物

中元節祭祀活動結束以後,還有一項娛樂活動——投標福物。這些福物都是組織祭祀活動的會員以及熱心人士捐贈出來的,品種花樣很多,比如生活用品;兒童玩具、元寶、米桶等等。因為相信“標”到一件東西可以給自己帶來福運,所以大家都很慷慨,這些開標的款項,一般會作為慈善資金,也可以為下一屆中元節活動積累資金。

六、搶孤

搶孤是一種民間的廟會活動,一般在中元祭祀之後,主持人就會一聲令下,把祭祀的供品提供給人們搶奪,這就叫“搶孤”。傳説因為七月中原普度,很多鬼聚集在此分享供品,為了防止這些鬼魂流連忘返,大家就發明了這項“搶孤”活動,當這些鬼魂看到那些比他們還兇猛的人在搶奪供品時,就會嚇得四散奔逃了。

標籤:農曆 十五 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