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生活常識

都江堰是哪個朝代修建的

由戰國時期公元前256年修建。

都江堰是哪個朝代修建的1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於成都平原,最早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父子於公元前256年修建。

所有的水利工程根本目的就是興利除弊,都江堰水利工程便承擔着這兩個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行洪排澇;另外一方面則是灌溉岷江下游的成都平原。

“水旱從人,不知飢謹,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華陽國志》)。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之後,成都平原才從一個水患自然災害頻發的地方變成富饒的天府之國。

中國古人修建工程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為了工程質量可以不去計較成本,比如説延長工期、投入更多勞動力、加大工程投資和更換建築材料等。這就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精益求精、堅持不懈的匠人精神!

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必要性

1、成都平原旱澇自然災害頻發;號稱“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在先秦時期卻是一個水旱自然災害頻發的地方。成都平原坐落於四川盆地,位於長江流域上游地區,境內包括了長江和長江的支流岷江、嘉陵江及其他河網水系。

成都平原地區濕潤多雨的氣候使得當地年降雨量極不均衡,豐水年和枯水年交替出現,因此巴蜀地區的百姓長期遭受水旱災害的困擾。

唐代大詩人李白便在《蜀道難》開篇提到:“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同時期的邊塞詩人岑參則説:“江水初蕩潏,蜀人幾為魚”。講的都是巴蜀地區的百姓創業之艱難,以及與惡劣的自然環境抗爭的過程。

2、秦國統一山東六國戰略需要;戰國後期秦國在經歷了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之後,逐漸走向富強。秦國國君開始考慮統一山東六國的戰略規劃。

公元前316年,同處成都平原的巴國和蜀國之間爆發戰爭,兩個國家都來向秦國求援。秦國名將司馬錯認為“得其地足以廣國,取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彼已服焉。

建議秦惠文王應當趁此機會出兵平息巴蜀戰爭,並且佔據巴蜀之地為秦國國土。得到蜀國地區的人力、物力和地理位置優勢便可以伺機吞併楚國。

然後秦惠文王命司馬錯率領大軍將巴蜀之地納入到秦國版圖,後來又平定了陳莊之亂、公子煇叛亂,其後秦國在巴蜀地區設立郡縣制管理當地事務。

儘管巴蜀之地地域遼闊,但是由於當地水旱自然災害頻發。蜀地百姓的農業生產方式依然十分落後,巴蜀之地並沒有得到有效的開發和利用。

因此雄心勃勃想要一統天下的秦國勢必要改變巴蜀之地的社會現狀,使其成為秦國除關中平原地區以外最重要的糧食產地。因此在巴蜀之地修建水利工程,保障當地農業生產免受惡劣的自然環境影響。

?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公元前256年,秦國任命李冰為蜀郡太守。初到蜀郡的李冰父子看到蜀中地區百姓生活疾苦,水旱自然災害時刻困擾着蜀中地區百姓,於是對蜀郡範圍內的水系湖泊進行了考察,然後尋訪蜀郡地區有豐富治水經驗的工匠商討修建一個水利工程,徹底根除成都平原地區的水患和灌溉問題。

工程地址便選在了成都平原西側岷江上。工程設計的基本原則是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和當地材料。

中國古代水利專家、蜀郡太守李冰畫像

都江堰是哪個朝代修建的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三大主體工程組成,分別是魚嘴分水堤、寶瓶口進水口和飛沙堰溢洪道。接下來對其進行一一介紹。

1、開鑿寶瓶口進水口

首先,李冰父子率領當地百姓開鑿寶瓶口進水口,進水口的開鑿位置選在前山伸向岷江的山脊之上,因為開鑿出來的進水口形似瓶口且功能特殊,因此被稱為寶瓶口。

由於先秦時期火藥尚未發明,因此李冰父子率領當地百姓一錘一釺開鑿山體巖石,當地百姓為了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不怕艱辛。後來李冰父子為了加快工程進度,減少浪費民力物力,採用煅燒巖石斷面,再淬以冷水,利用熱脹冷縮和巖石應力原理使巖石爆裂脱落。

而前山被寶瓶口進水口分割開來的山脊則被稱為離堆,同時將開鑿出來的棄石料也堆放在離堆之上。今天成為了離堆公園,建設有伏龍觀一座。

從離堆公園上俯視寶瓶口

2、修築魚嘴分水堤

寶瓶口進水工程修建完成後,雖然可以起到引流和灌溉的作用。

但是由於寶瓶口進水口河道河底地勢較高,江水在枯水期很難流入到寶瓶口進水口。因此李冰父子又率領當地百姓在進水口上游修建了一座分水堤,因形似魚嘴,因此被稱為魚嘴分水堤。

剛開始修築分水堤壩採用的是直接往岷江江水之中拋石的方法,結果湍急的江水很快便將石塊沖走,根本無法築成堤壩。後來李冰發現蜀中地區盛產竹子,而當地百姓歷來有用竹子編制竹籠的習慣。

於是李冰採取“破竹為籠,圓徑三尺,長十丈,以石實之。累而壅水。”(唐·李吉甫《元和郡縣誌》)

果不其然,當填滿塊石的巨型竹籠拋入岷江之中,江水根本無法沖走這些竹籠,竹籠逐漸積少成多,慢慢形成一道分水堤壩,猶如一座江中小島。

魚嘴分水堤修築完成之後,岷江水便在魚嘴處被一分為二,分為內江和外江兩條河道,外江用來作為汛期泄洪防澇;而內江則作為灌溉用水通過人工渠引入到成都平原之中,灌溉成都平原的百萬畝農田。

後世書中記載:“又開二渠,由永康過新繁入成都,稱為外江;一渠由永康過郫入成都,稱為內江”。

3、設置飛沙堰泄洪道

魚嘴分水堤和寶瓶口進水口配合使用,便可以很好的起到引水灌溉的功能。然而如果只有魚嘴分水堤和寶瓶口進水口,使用一段時間後就會出現河道被沉積的泥沙瘀堵或者魚嘴被沖毀的情況發生。

為了增強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分洪和除害能力,因此在魚嘴分水堤的外江之中修建了泄洪道,這樣可以保障無論是洪水期和枯水期,內江都能夠保持相對穩定的進水量。

而且在泄洪道的.前方河道之中採用有弧形彎道設計,外江水進入河道後會形成漩渦流,將沉積在河道中的泥沙帶走,避免瘀堵內江河道和泄洪道。

而且由於都江堰水利工程設計合理,因此形成不同時節兩種“分四六”的奇特功能。春耕時期正值枯水季節,此時岷江來水量較少,水位較低。

經過魚嘴分水堰之後,六成流入到內江,四成流入外江。而到了夏季洪水期,岷江來水量變大,水位抬高。則六成流入外江,四成流入內江。

?宋代之後都江堰水利工程建立歲修制度

經過李冰父子率領蜀郡百姓經過數年的努力,充分發揮古代勞動人民的集體智慧,都江堰水利工程正式建成並且造福當地百姓,隨後蜀中地區的歷代統治者和當地官員都堅持着不斷疏浚和加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歷史使命。

漢靈帝劉宏在位時設置“都水椽”和“都水長”職務,負責維護堰首工程;蜀漢時期的丞相諸葛亮設立管理工程的堰官,並“徵丁千二百人主護”(《水經注·江水》)

其他歷史時期,都江堰水利工程所在地的縣令均作為工程第一責任人,負責堰首工程的運營維護和加固工作。

被稱為“魚嘴”的分水堤首部

宋朝時期,都江堰水利工程正式建立歲修制度。歲修的時間要求:每年的冬天和早春時節等枯水期,又逢農事生產空閒時期,當地官員要對都江堰水利工程進行修復工作。

歲修的技術原則:“深淘灘,低作堰”。主要包括對堰體工程進行修整,河道清淤至觸碰到灘底埋設的石馬為準,而堰體工程的頂高程則和巖石上的水則齊平(水則:中國古代的水尺,李冰設立三座石人作為水則)。

古法歲修時採用榪槎作為截流工程,設計巧妙,經濟實用,而且可以就地取材。

後來由於石馬的位置受到地震和洪水等外力因素會發生輕微變化,再加上隨着歷史的推移,岷江河流來水量也發生變化。

因此明朝時期重新勘定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水位,並且採用固定的長鑄鐵替代原有的石馬作為歲修清淤河道的標記物。

現如今寶瓶口的左岸邊還存有三根卧鐵,卧鐵上清晰記載着各自的鑄造時間,先後為明萬曆年間清同治年間和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匠人精神

都江堰水利工程之所以能夠歷經2000多年而依然發揮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一方面是因為李冰父子選址科學合理;修築過程中根據需水量科學計算工程規模,設立水則,建立科學有效的加固修復原則。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歷朝歷代的勞動人民謹遵古訓,不辭辛苦、不畏艱難,堅持不懈地對都江堰水利工程進行加固、疏浚和重新測算不同時期的最佳進水量,嚴格執行歲修制度。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充分展現出中國人民堅持不懈的匠人精神,使得都江堰水利工程得以歷久彌新,不斷煥發出新的活力。都江堰水利工程滋養的都江堰灌區也成為了我們國家三大特大灌區之一,為天府之國的百姓帶來安居樂業的生活!

都江堰是哪個朝代修建的2

都江堰修建的年代

提起四川,人們就會想到都江堰那座古老而又龐大的水利樞紐。

都江堰修建於公元前256年,已經存在了兩千多年,是全世界保存下來年代最久的,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在都江堰修建之前,四川平原,其實是一個水旱災害十分嚴重的地方。

戰國末期秦昭王提出了“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並矣”的觀點,並委任李冰為蜀國郡守。

都江堰的整體規劃是將岷江水流分成兩條,其中一條引入四川平原,這樣既可以分洪減災,又可以引水灌田,變害為利。其主體工程包括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和寶瓶口進水口。

李冰總結出的治水三字經“深淘灘,低作堰”和八字真言“遇灣截角,逢正抽心”。這些治水名言所藴含的科學價值,在今天仍處於科技的前沿。

於是,一個註定要造福千年的水利樞紐工程誕生了。有了它,旱澇無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國。

“古堰拜水”是都江堰的一大特色,千百年來,許多文人墨客在這裏留下了文學佳作。杜甫曾以“灌口江如練,吞崖雪似銀”之句,描繪岷江的氣勢。陸游寫到“岷山導江書禹貢,江流蹴山山為動。

都江堰是哪個朝代修建的 第2張
  

嗚呼秦守信豪傑,千年遺蹟人猶誦。決江一支溉數州,至今禾黍連雲種。”讚譽李冰和都江堰的偉大。

碧水奔流兩千載,天府之源都江堰。都江堰市因堰而起,因水而興,是全世界為數不多擁有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三遺之城”

都江堰市以保護鄉村原生態景觀環境、本色的生產生活方式、原真性民俗文化為基礎,將農事體驗、休閒養心、康養醫養、生態觀光等新興業態融入原鄉生活場景,聚集了一批耕讀原鄉文旅產業項目。

青城山坐忘森林酒店位於青城山後山沙坪村,整座酒店隱匿於一片鬱鬱葱葱的山林間,是一家設計藝術與自然景觀完美銜接,度假與養生為一體的禪意酒店。

酒店的名字坐忘來自於《莊子》,作為體驗式酒店,讓人在這個浮島中,遠離俗世凡塵,隱匿在山林間,同時,享受不着痕跡的奢華。

石羊鎮“豬圈咖啡”,充分利用傳統養豬場進行改建,以食槽、石磨等傳統農具為飾,以原生竹林、相間小徑、花田池塘築景。成為凸顯川西生活美學、順應消費升級的網紅打卡地。

走在都江堰市的街道,移步皆是景,舉目滿眼新。蒸蒸日上的中心城區,蓬勃發展的產業功能區,巧奪天工的城市園林,舒適宜居的安居工程。

讓人感受到現代文明與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相互交融,體會到建設者們的獨具匠心。“讓人民擁有美好的生活家園”是都江堰市孜孜以求的目標。

都江堰是哪個朝代修建的3

都江堰人字堤的作用

岷江、外江、內江。

都江堰是現存至今依舊在灌溉田疇,是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其以年代久、無壩引水為特徵,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這項工程主要由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進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屬工程構成,科學地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魚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動排沙(魚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進水流量(寶瓶口與飛沙堰)等問題,消除了水患。

1、魚嘴分水堤

魚嘴分水堤又稱“魚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成都魚嘴分水堤位於都江堰最深處,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中最壯觀最值得一看的地方,可視為都江堰的精髓。傳説當年日本侵華期間,曾派轟炸機來炸燬都江堰,但是轟炸機在空中盤旋,並沒有發現想象中的大壩,結果就保住了都江堰這個奇蹟。事實上,魚嘴就是起到分流內江和外江的大壩。它使得江水在雨季飛流直下,流入外江;而在枯水期保留足夠的水,流入內江,從而使成都盆地農作物得以生存。

都江堰是哪個朝代修建的 第3張
  

2、飛沙堰溢洪道

飛沙堰溢洪道是都江堰確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災的關鍵要害。它的主要作用是當內江的水量超過寶瓶口流量上限時,多餘的水便從飛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況,它還會自行潰堤,讓大量江水迴歸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飛沙”,岷江從萬山叢中急馳而來,挾着大量泥沙,石塊,如果讓它們順內江而下,就會淤塞寶瓶口和灌區。飛沙堰真是善解人意、排人所難,將上游帶來的泥沙和卵石,甚至重達千斤的`巨石,從這裏拋入外江(主要是巧妙地利用離心力作用),確保內江通暢,確有鬼斧神工之妙。

3、寶瓶口引水口

寶瓶口,是指起“節制閘”的作用的河口,能自動控制內江進水量,是在湔山(今名灌口山、玉壘山)伸向岷江的長脊上鑿開的一個口子。它是人工鑿成控制內江進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特,故名寶瓶口。留在寶瓶口右邊的山丘,因與其山體相離,故名離堆。離堆在開鑿寶瓶口以前,是湔山虎頭巖的一部分。

都江堰水利工程人字堤的作用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創建時的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引水口三大主體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屬工程構成。科學地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為“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兩千多年來,一直髮揮着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江堰灌溉範圍已達40餘縣,灌溉面積達到66.87萬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