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解夢

夢的科學解釋

解夢1.98W

夢的科學解釋,做夢,是一種虛擬的實體模擬,夢是睡眠時體內外各種刺激因素作用於大腦特定的皮層,包括殘存於大腦裏的興奮痕跡所引起的,下面分享夢的科學解釋。

夢的科學解釋1

腦在活動時分泌各種化學物質,促使健康器官正常活動或病變器官非正常活動。這是一種機械式運動,如心臟的自然起勃。

人類做夢[1]也是由分泌物所引起。這些分泌物為白天分泌過量不能即使宣泄或長久積聚,但還包括在睡時受外界刺激而分泌的,如夜間寒冷易於夢冰天雪地單衣行走。

這些分泌物隨血液在腦各部位傳輸,並與該部位的分泌物反應,生成新物質,刺激神經原細胞分泌化學物質,從而傳導生物電(這些源分泌物均由腦分泌)。而這些分泌物往往不是即時生成的,而是原細胞上附着的。原因是腦此時已處於休眠狀態,沒有刺激源,這個刺激源只能是已經存在的。

這些分泌物會影響情緒。一般的記憶型分泌物,如知識,閲歷,見聞,則在夢中產生背景、道具作用,不與“你”有關,只是影響你的思維,不影響情緒。而情緒分泌物則不同,它直接影響你的心理因素。

這些是講作用,機理則是一個刺激源刺激神經細胞,產生連鎖反應,導致情緒分泌物產生,進而反刺激這些分泌源繼續分泌,導致舊事重演。所以,刺激源雖少,但它只要有足夠大影響力(你對該事件的重視程度)就會使你不斷回憶下去。這些分泌物(刺激源)是由事件發生時分泌,反應、化合後附着或生成腦體一部分,在一定條件下又分解出來的。

夢的科學解釋
  

做夢,是一種虛擬的實體模擬。分泌物的刺激,使你的腦將事件建模,而夢中的事件則由神經電刺激身體各器官,併產生一種類似真實發生的感覺,以為神經電的模擬刺激,確實達到了其“運動”強度。

例如做夢奔跑,醒後確實氣喘、心跳加速,腿肌睏乏無力,但無痠痛感,因為腿部肌肉確實沒有運動過,只是緊張收縮,不能分泌乳酸。有些人做夢會動,説夢話,甚至夢遊,則是電刺激對於接受體相對過大,即他們對於這些刺激的應激性過大,產生類膝跳反射運動。

在這個模擬之中,記憶類分泌物雖然只起“道具”作用,但十分重要。人的夢中會出現十分荒誕的事情發生,但我們卻處之泰然,究其原因,我認為:

1、是因為記憶類分泌物在反應時,合成新刺激源,這種刺激源只具有影象特徵作用,而其原有分泌物的特性不發生變化,它只是合成或轉化了感覺,即讓人發生錯覺。所以,當人夢見自己凌波微步,或有如黃飛鴻平地而起,就是對輕功的幻想與走路的真實感覺所合成。

2、由於兩種刺激源同時刺激的`結果,即“擁抱”作用(排列組合),這時兩種記憶類分泌物不反應,只是參與刺激,隨後就代謝掉。

接下來,解釋幾個現象:

1、人做夢往往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雖然有説法“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但究其源頭

是因為

白天分泌過量,部分附着於腦細胞作為刺激源;

白天發生的事件強度過大,傷及植物神經細胞,使植物神經細胞產生“記憶”,不斷機械分泌,所以不停的模擬下去。

人做夢就是腦的自我保衞,將情緒調節到平衡態。從而代謝掉過於佔用“內存”的那部分刺激源。

2、人們白天發生的事也不一定要出現在夢中,而且想再在夢中回味一下的也不易做。因為白天由於構思,人在心理上已經得到滿足(情緒類),所以往往沒有多餘的分泌物作為刺激源去進行模擬了。

夢的科學解釋2

夢有意義嗎?

有些人認為沒有。他們認為夢只是一回事:睡覺時,大腦皮層通常停止活動,少數地方有微弱的活動,比如熄滅的彈簧火中的零星火星。白天看到的圖像無序地出現在我們面前,這就是夢。

這是基於巴甫洛夫條件反射理論的觀點。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總的來説,夢是沒有意義的。夢就像孩子們用筆在紙上塗鴉,但他們不禁承認,當一個人在夢中感到飢餓時,他會夢見吃飯和口渴,他會夢見水。當一個人在夢中聽到鈴聲時,他會夢見一些類似鈴聲的聲音。

夢的科學解釋 第2張
  

他們認為這是人們對內外刺激的'反應。如果有意義的話,這種夢想有一點意義,它指出我們正在感受到一種刺激。俄羅斯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提出了這一觀點。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中國科學界一直把他的理論視為正統,他對夢想的看法也被視為唯一的科學解釋。

相信夢想有意義的人更多,但他們對夢想的意義有各種各樣的看法。迷信謬誤與真理混雜在一起,尚未完全澄清。

這些觀點的共同點是,夢的意義不是它的表面意義。在我的夢裏,我會飛,飛上山,人們會把糖當作寶石;冰可以變成寶石。這些顯然不可能發生在現實生活中。因此,所有相信夢想有意義的人都同意夢想在荒謬的外表下具有更深的意義。夢似乎是一個傳達祕密信息的密碼。

夢的科學解釋3

夢是什麼

做夢的經驗,人所共有的。在未開發的部落社會裏,往往把夢看成是神的指示或魔鬼作祟。即使在現代化的文明社會裏,仍然有着對夢的諸多迷信。在我國古代文化中,有關夢的故事不一而足。諸如:莊生夢蝶、黃粱一夢、夢筆生花、江郎才盡、南柯一夢等。而西方對夢的觀念與自古我國不同。希臘哲人柏拉圖曾説“好人做夢,壞人作惡”。而中國的祖先卻相信“至人無夢”。意指聖人無妄念,所以不會做夢。

今天心理學上對夢的科學研究發現:無分好人壞人,無分聖賢愚魯,人人都會做夢,連動物也會做夢。因為,動物睡眠時眼球也會快速跳動。

夢在心理學上的解釋是:夢是睡眠期中,某一階段的意識狀態下所產生的一種自發性的心理活動。在此心理活動中個體身心變化的整個歷程,稱為做夢。

夢的科學解釋 第3張
  

在一個典型的夜睡中,一般人的第一個夢,大約出現在入睡後的90分鐘。夢境的持續約5-15分鐘,整夜的睡眠時間內,在各個階段循環出現,而在一夜內大約要做4-6個夢;總共大約有1-2小時的睡眠時間。

那為什麼醒來後只能記得極少數的.夢呢?對這個問題,有三種不同看法:其一是干擾論,認為數個夢彼此干擾,新做的夢,干擾了前面的夢;雖然在一夜之間夢境連連,早晨起牀時,很可能只記得臨醒之前的最後一個夢。這一解釋,符合一般人的經驗。其二是動機性遺忘論,認為夢境中多屬令人不愉快的事,當事人不記憶,以免引起焦慮。

這個解釋,不符合一般事實。因為,事實上一般人所記憶的夢,並非全屬令人不愉快的事。其三是信息處理論,認為做夢都是在短時間內完成,在性質上均屬短期記憶。短時記憶如不經複習或輸入長期記憶中去加以貯存,自然很快就忘記。這是一種認知心理學的新的解釋法,較為合理。

標籤: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