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養生 > 心理養生

家長一定不能忽略的孩子心理健康

我們常説健康第一,但是對於孩子們來説,什麼才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呢?很多時候,在我們家庭教育當中,家長總是把孩子的學習成績放在第一位,緊接着的就是孩子的健康飲食,起居生活。等。但是關於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卻被大多數家長忽視了。

家長一定不能忽略的孩子心理健康

從全國22個省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調查數字顯示,我國有3000萬青少年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有關專家表示,存在心理與行為問題的孩子實際人數遠遠不止這個數字,關注孩子的“心病”,已經到了家長必須正視的時候。

專家介紹,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至少應該具備以下五個方面的特點: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慾;

(2)能逐漸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向上的心境;

(3)能學會與周圍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與合作、尊重別人、樂於助人;

(4)能自我接納,有自制力,能積極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困難,適應環境;

(5)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全的人格。

其實,不少孩子在幼兒期或學齡前期就出現了心理異常,只是表現比較輕微,沒有引起家長的注意,孩子上學讀書後,這些心理疾病影響了學習成績,家長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一般來説,兒童出現心理問題會在情緒、行為及生理方面出現異常變化,這些外在表現可以看作心理求助信號。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情緒表現:恐懼,焦慮,不願上學,容易生氣,想輕生(認為活着沒有意思,有度日如年的感覺,興趣減少或多變、情緒低落)等。二是行為表現:離羣獨處,不與同年齡小朋友一起玩,沉默少語,少動,精神不集中,有暴力傾向、逃學、偷東西等行為。

三是生理表現:頭部腹部疼痛、噁心、嘔吐、厭食或貪食、早醒、入睡困難、耳鳴、尿頻甚至全身不適,而軀體檢查及實驗室檢查又沒有軀體疾病。

專家指出,對於兒童的心理問題,如果不及時干預會引起嚴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礙,影響兒童適應社會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學業成績,給家庭和社會帶來負擔。因此,家長要多瞭解兒童心理特點及有關心理疾病的知識,並對孩子的智力水平、興趣愛好等有更全面的瞭解,不能盲目攀比、模仿,還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氣質類型及特長興趣因材施教。

最重要的是對孩子的期望應有適當的水平。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應滲透在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學校教育工作的全過程中,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學會認知、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做事、學會生存”作為對孩子的終身教育目標,點點滴滴、持之以恆,讓孩子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均能健康成長。

溺愛容易造就“小暴君”

“兒子打老子”已經不再是阿Q的自我解嘲。一項抽樣調查顯示,國中生存在敵對、攻擊行為的佔5。1%。而更令人驚訝的是,一些在學校討老師喜歡的乖孩子,在家裏卻成了攻擊父母的“小暴君”。

標籤:心理健康 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