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醫療 > 醫療常識

如何讓年輕人生育不躺平?專家迴應 為什麼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

近兩年生育為題可以説是大問題的,最近專家迴應了為什麼年輕人生育不願意躺平,來看看具體情況!為什麼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想生孩子了呢?

如何讓年輕人生育不躺平?專家迴應

2022年,我國人口總量首現負增長,減少85萬人。人口數量由增轉減與人口結構老齡化並存,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國情。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原新就人口負增長問題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未來幾年出生人數和死亡人數還可能“此消彼長”地纏繞一段時間,現在就説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為時尚早,但我國人口負增長大勢已定。人口負增長是長期低生育率的必然結果,我國持續30年的低生育率消耗了人口正增長的慣性。

原新認為,從現在到2050年的近30年,是人口負增長早期階段,人口會呈現出温和下降的態勢。這30年是一個寶貴的窗口期。其中,最重要的是必須摸準年輕人的生育需求並出台相應的激勵措施,能讓年輕人在生育問題上不“躺平”不“佛系”。

我國處於人口零增長階段

第一財經:與國際相比,我國的人口負增長呈現出什麼特點?您認為,當前我國處於人口負增長的什麼階段?

原新:現在判斷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或是階段有點為時尚早,去年只是第一次出現人口負增長,還沒有觀察到一個持續性、常態化的減少過程。無論是2021年的淨增長48萬人,還是2022年淨減少85萬人,相對於14.12億人的總人口規模而言,規模太小,並不能代表什麼。

學術界將人口增長分為三個階段,正增長、零增長和負增長,準確地説,我國現在處於人口零增長的階段,零增長階段是一個短暫的過渡階段,零增長在人口學的另一個含義是人口總量已達峯值,也就是説,中國人口幾千年以來不斷增加,現在達到了最高值14.1億~14.2億。

人口零增長是負增長的準備和過渡階段,在這階段出生人數和死亡人數還會纏繞一段時間,最後過渡到死亡率佔了上風就會開始長期的、穩定的、常態化的人口負增長。

我國出生率還有可能增長的一個因素是三年疫情推遲了人們的生育行為,疫情之後可能會有一個生育的“反彈”,但我國人口負增長的大勢已定,這是誰也改變不了了。從國際經驗來看,人口零增長到負增長一般有3~5年的過渡時間。

我國人口負增長的最大特點是佔世界人口17%~18%的第一人口大國整體實現了負增長。現在已經進入人口負增長的國家大部分都是人口比較少的國家,只有幾百萬人、幾千萬人的規模,他們可以通過國際移民來調節或是延緩負增長的趨勢,但對於有14億人的中國來説,一旦陷入了負增長的狀況,是很難調整過來的。

第一財經:為什麼我國人口負增長出現的時間比預期的要早很多?

原新:人口負增長是長期低生育率的一個必然結果,相比全球的人口轉變,中國人口轉變的典型特點就是急與快。人口出生率從35‰到12‰的轉變,我國僅用時40年(1966~2006年),相比歐盟國家少用80~90年。同時,我國的生育率水平從6以上降至更替水平,僅用時23年(1968~1991年),只相當於多數發達國家用時的1/4~1/6。

我國的生育率水平自1992年以來就一直在更替水平之下持續波動下行,2020年降至1.3,2021年不足1.2,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22年出生人口956萬的數據,生育率還在繼續走低。

未來30年人口負增長時代的機會和挑戰

第一財經:網絡上觀點認為我國人口數量多,人口負增長關係不大,我國人口保持在7億~8億就可以了,您如何看待這個觀點?

原新:把人口從14億人減到七八億,關鍵在於以哪種方式來減。用50年減到七八億,還是用100年減到七八億,剩下的七八億人的年齡結構是完全不一樣的。在人口負增長的早期階段,是一個温和的下降過程,但在人口負增長的遠期階段,會是一個劇烈的下降過程。

我國人口問題面臨的形勢是近憂很小,而遠慮很大,如果在早期階段可以讓生育率提高到一個適宜的水平,那麼遠期階段就可以儘量避免出現人口劇烈減少的危機。

按照聯合國的最新人口預測,如果保持1.4~1.5的生育率,中國人口到2050年還在13億人以上。如果還按照這樣一個生育率繼續再走50年到2100年,人口就會減少到了大概7.7億左右。

如果生育率保持在0.9~1.0,即每對夫妻只生1個孩子,那麼到2050年,我國還有12.2億人左右,和1.4~1.5的生育率相比沒減少太多,但是如果繼續保持1的生育率,到這個世紀末只有5億人左右,50年週期減少一半以上的人口數量。

所以,一定要重視人口負增長的階段性,未來30年正好處在人口負增長的一個温柔期。這30年的生育率對於2050年以後的人口變化非常關鍵。

生育率對於人口老齡化也很重要。從人口結構變化來看,按照1.4~1.5的生育率,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在2054年將達到峯值5.2億人,老齡化水平升至40%以上。國家統計局剛剛公佈,2022年老年人口2.8億人,老齡化水平是19.8%,也就是説在未來30年左右的時間內,老齡化水平會再翻一番;到了本世紀80年代,老齡化水平會達到48%,近一半的人口都是老年人。如果生育率保持在1的話,雖然老年人口數量不變,但是到2054年我國老齡化水平會超過44%,到本世紀80年代,老齡化水平達到62%,近三分之二的人口是老年人。也就是説,生育率越低,將來的人口老齡化的程度越高。

第一財經:人口結構和人口數量一樣重要,如果未來的七八億人中,老年人佔到大多數的話,對於經濟社會發展來説也是非常大的挑戰。為了讓人口發展更加健康,在未來30年人口負增長的早期階段,您覺得最應該採取什麼措施?

原新:未來這30年,對於我國來説非常關鍵,是一個寶貴的人口機會窗口期。應趁現在生育率還有彈性的時候,採取有效措施將這些彈性激發出來。當然,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從國際經驗來看,降低生育率辦法很多,而提升生育率幾乎沒有特別成功的經驗。而且提升生育率的成本是非常昂貴的,包括經濟的、時間的、社會的、政治的、情感的,各個方面的成本都非常高昂,這一點我們要有足夠的認識。

如何讓年輕人生育不“躺平”

第一財經:提升生育率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但從現實的情況來看,雖然從中央到地方已經出台了很多提升生育率的政策,效果仍然有限,原因何在?

原新:現在政策上鼓勵多生,採取積極生育政策和措施,很多地方也相繼出台了包括經濟激勵、時間支持、技術支撐、服務優質、環境優化等一系列獎勵措施,並以地方法規的形式給予保障。然而,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經濟越發達、生活條件越好,教育水平越高,越不願意生孩子,這是個內生性的問題,外生性的生育政策想刺激人們生育,相對來説還是比較難的。

第一財經:看來應對人口負增長,最大的挑戰是提升生育率。您覺得提升生育率方面,最重要的是什麼?

原新:當前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年輕人的生育意願太低了,而且持續走低。2021年調查,育齡婦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為1.64個,低於2017年的1.76個和2019年的1.73個,作為生育主體的“90後”“00後”僅為1.54個和1.48個。生育意願會左右生育行為,生育行為一般低於生育意願,2020年的生育率只有1.3,近兩年低於1.3。不僅如此,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結婚了,單身人數不斷增加,而且不少年輕家庭還選擇“丁克”(即雙收入無子女家庭)。

孩子對於家庭和社會的意義,在現在年輕人的觀念中已經與他們父母輩、祖父母輩的普婚普育觀念大相徑庭,還似乎變得可有可無了。想要改變年輕人的這種觀念是非常難的,如何真的能讓年輕人在生育問題上不“躺平”不“佛系”,我覺得一個很具挑戰性的難題。

從政策的角度來説,雖然我國沒有出台直接應對人口負增長的戰略措施,但在應對低生育率以及老齡化的方面已經制定了很多政策,應對低生育率就是應對人口負增長。我認為當下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摸準年輕人到底在什麼情況之下他才願意生育,也就是説年輕人的生育需求到底是什麼,對此應該做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此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如何讓目前已經出台的眾多的提升生育率水平的規劃、政策、措施能夠真正落地產生效果,而不是隻停留在政策的架構層面,關鍵是促進政策措施產生真實的效果。

在現有的政策和清楚年輕人生育需求的基礎之上,應該進一步去完善補充相應生育激勵的政策和措施。因為一代人和一代人的需求是不一樣的,生育激勵的政策也不能停步,也要動態調整,在這方面政府還需要下大力氣。

如何讓年輕人生育不躺平?專家迴應 為什麼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

為什麼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

住房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經歷了40年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從基本的衣食住行,逐漸轉變為對衣食的物質追求。物質追求的直接後果是人們對一個人所擁有金錢的數量,與個人的成功與否聯繫了起來。嫁人要嫁有錢的,很多年輕人結婚生子的前提,便是有套房。資產,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國人精神和物質雙重需求的產物。近十年來,資產的直接體現被一些人刻意與房產聯繫在了一起,房產成為了一個人成功的首要因素。

如今,我國的房價遠遠超過了大多數年輕人的工資水平。不用説,一二線城市,甚至三四線城市的房價都需要普通人奮鬥幾十年,這大大增加了年輕人生活的壓力。湊齊首付都很難,更不用説還要揹負幾十年的房貸。

面對高房價,專家建議,可以向中低收入家庭有生育計劃的夫妻提供“貸款利率下降”這一政策,降低家庭生育成本,進而從根本上解決人們不願生的問題。

教育

在60、70年代,多一口人只是多一張嘴吃飯,壓力不是那麼大。在今天,由於教育和醫療等生活費用高昂,撫養一個孩子並不只是“管飽”那麼簡單。比如,將來要買學區房,孩子的教育培訓班,還有全社會瀰漫的“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這讓家長承受了很大的壓力。

在2020年的一項調查中,國人花費最多的便是“教育培訓”,遠遠超過了住房。可以説,很多孩子從幼兒園到大學,這背後拼的是家庭的經濟基礎。有一種説法是“生一個孩子要花400萬”,還有很多家長表示説遠遠不止400萬。能生一個孩子已經身心疲憊,更不用説兩個、三個了。此外,撫養孩子也是一件非常傷神費力的事情。如果沒有老人的幫助,只有夫婦倆帶孩子,一個孩子還好,帶倆真是身心疲憊。

因此,有人建議將幼兒園納入義務教育。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數據,我國公立幼兒園的數量已從1997年的95%下降到2019年的44%。公立幼兒園的減少導致了被迫選擇學費更貴的私立幼兒園。因此,有專家建議:要麼增加公立幼兒園的數量,要麼統一限制私立幼兒園的學費標準。

醫療

以北京為例,如果在公立醫院生孩子,且有較少的額外自費項目,那麼養護總成本約為2.6萬元。加上孩子從小到大的醫療費用,可以説,單靠醫療就已經勸阻了大部分家庭。所以,二胎放開後,很多地方調整了生育醫療費用,但很多人還是表示“生不起”。

這三種“成本”也代表了很多家庭不願意生孩子的主要原因。在這個信息開放的時代,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生孩子的觀念也發生了變化,出現了晚婚、晚育、丁克族等等。而現在,不少女性更加註重自身職場的發展,生育意願自然也就降低了。因此,有專家建議,可以向二孩家庭提供生育獎勵、減免學費和醫療費用等優惠政策,以減輕年輕人的生育壓力,或許有可能改變生育率下降的狀況。

如何讓年輕人生育不躺平?專家迴應 為什麼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 第2張

生孩子需要多少費用

生孩子得花多少錢,主要跟生產的方式及生產過程中是否出現意外有關,母子平安的情況下,如果是順產,費用在2500~3000元左右;如果是剖宮產,費用在5000~10000元左右。生產的過程中,如果出現大出血、胎兒缺氧等緊急情況,其費用可能會有所增加。

生孩子的費用主要以醫院的清單為主,對醫院收費單據有異議時,可以找醫院的工作人員進行詳細的諮詢。順產的費用在2500~3000元左右,剖宮產的費用在5000~10000元左右,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不同級別的醫院,收費標準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醫院的收費都是有標準的,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亂收費的情況。

如何讓年輕人生育不躺平?專家迴應 為什麼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 第3張

生孩子是為了什麼

第一種:為了完任務

有些夫妻結婚後,會第一時間要孩子,不是因為他們多麼想要,而是因為雙方父母年齡大了,大家都等着抱孫子。而且,自己也沒有打算做丁克,覺得要孩子是遲早的事情,晚一點還不如早一點。

雖然這個任務不是某個人下達的,但它就是一個無形中壓在身上的任務,好像必須要完成。等生完孩子後,可以交給老人幫忙帶,自己基本上不用操心。尤其作為女人,肯定要給對方家留個後,這也是一種孝順。

第二種:害怕孤獨,為了老有所依

有些人想得比較長遠,有居安思危的心理,總是擔心自己老了以後如果老伴去世了,自己會特別孤獨,所以想有個孩子,將來可以陪伴自己。

或者説,擔心自己老了以後會生病,生病了沒有人照顧,生孩子就是為了給自己養老。

雖然看上去有點自私,但這就是現實,就是大多數人的想法,只是大家不願意講出來而已。

第三種:有家產,需要繼承

我們是普通人,也沒有多少家產可以供自己的孩子繼承。但一定有大家族,他們的家產可以用千萬,甚至億來形容。這些家產的確需要有人來繼承,否則祖祖輩輩奮鬥下來的產業,不可能到了自己這一代就結束了。

所以,有些孩子從出生那一刻起,就已經超越了99%的人。當然,有些並不僅僅是為了把家產傳下去,他們可能是為了把家族企業傳下去,繼續讓下一代發揚光大。

第四種:延續香火,改變家境

有些家庭雖然並不富裕,但家族香火很旺,也就是每一代的人口特別多。他們生孩子,就是為了延續香火,使家庭香火不斷,未來家族更加興旺。他們堅信,人窮不一定輩輩窮,多生孩子,就可能改換門庭,由窮變富。

第五種:喜歡孩子,體驗百味人生

有些父母是真的喜歡孩子,他們覺得有孩子的生活,才叫真正的生活。他們愛孩子,喜歡和孩子待在一起,喜歡體驗孩子的喜怒哀樂。

一位寶媽説,自從有了孩子,晚上都不怎麼睡覺,不是因為孩子哭鬧,不是因為給孩子餵奶,而是看着孩子睡得香甜,自己心裏會感到格外甜美。

這種就屬於真的喜歡孩子,即使再苦再累,她都覺得很幸福。

第六種:彌補自己的遺憾

有些家長因為自己小時候想做的事情沒有做,就特別希望通過孩子來彌補自己的遺憾。

比如有些家長小時候特別喜歡鋼琴,但由於當時家庭條件不好,再加上自己的父母不支持,所以不得已放棄。等自己有了孩子後,經濟條件好了,所以想讓孩子代替自己完成小時候的夢想,就“逼迫”孩子學鋼琴。

或者説,自己小時候特別想做的事情,因為條件不允許沒有做成,就希望有了孩子後,重新讓自己的孩子去做一次,彌補自己小時候的遺憾。

當然,雖然每個父母的心理不同,但都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我相信大家的內心都是愛孩子的,只是愛方式不一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