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閲讀

簡單講述三打白骨精內容

閲讀6.84K

簡單講述三打白骨精內容,三打白骨精是我國四大名著《西遊記》裏面的章節,《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虛構神魔小説,下面分享簡單講述三打白骨精內容。

簡單講述三打白骨精內容1

1、三打白骨精故事梗概

三打白骨精取自《西遊記》第27回 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

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行至白虎嶺前,在白虎嶺內有一千年屍魔白骨精,一心想吃唐僧肉。她變成了村姑、老嫗和老丈模樣都被孫悟空識破。唐僧卻執迷不悟受白骨精挑撥將悟空貶回花果山,結果唐僧與沙僧中計被擒。

八戒到花果山求援,悟空打死前來赴宴的白骨精之母金蟾大仙,變成老妖來到洞內,經過一番激戰消滅了白骨精和妖魔,唐僧唐僧受到教育,師徒四人重新踏上取經之路。

孩子聽完是非常氣憤的,甚至很討厭唐僧,為什麼要對忠心耿耿護着他的孫悟空念緊箍咒還要把他趕走?

2、作為媽媽可以為孩子如此講解:

唐僧是一個比較複雜的人物,他不畏艱險去取西經,勇往直前,義無反顧。他心地善良,信仰堅定。

但另一方面他性情和善,連兇殘的敵人也可原諒,認為即便是要吃了自己的妖精,也是一條命,不應傷害,有些是非不分,可以説是愚善固執,沒有風險和危機意識,缺少應變能力。

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因為唐僧的愚善固執,就否定了他的優點。

再者,唐僧趕走悟空也是有前因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對孫悟空唸了三次緊箍咒。在這之前,唐僧對孫悟空還唸了兩次緊箍咒,第一次是唐僧在觀音的授意騙孫悟空將緊箍咒戴到頭上,悟空覺得被唐僧奴役了,簡直是奇恥大辱,就舉起了金箍棒想要玉石俱焚打死唐僧。

簡單講述三打白骨精內容
  

第二次是有幾個強盜想要對唐僧下手,孫悟空幾棒子就打死了強盜。強盜的生命也是命,這麼看來唐僧是慈悲善良的,對不對?

唐僧對悟空有誤會,而這次的三打白骨精使他倆的誤會更深了,以至由“頓生嫌隙”發展到“恩斷義絕”。

我們需要用一個發展的眼光來看,悟空被唐僧趕走這個結果因為有前面兩次的鋪墊,是一個矛盾積累的過程,不能就此就認為唐僧很壞,對不對?

當然,在三打白骨精的這一回裏,我們都很喜歡孫悟空,因為他聰明、靈活、除惡務盡,充滿了鬥爭精神,而且在師傅對他誤會很深的'情況下,依然忠心耿耿,即便是被趕走,卻仍心繫師傅的安危,有勇又有情有義。我們也應該做這樣的人,不怕受冤枉受委屈,不記恨,並能堅持自己的信念。

3、好句段分享:

好猴王,他在那馬前,橫擔着棒,剖開山路,上了高崖,看不盡:峯巖重疊,澗壑灣環。虎狼成陣走,麂鹿作羣行。

好妖精,停下陰風,在那山凹裏,搖身一變,變做個月貌花容的女兒,説不盡那眉清目秀,齒白脣紅,左手提着一個青砂罐兒,右手提着一個綠磁瓶兒,從西向東,徑奔唐僧。聖僧歇馬在山巖,忽見裙釵女近前。翠袖輕搖籠玉筍,湘裙斜拽顯金蓮。

兩鬢如冰雪。走路慢騰騰,行步虛怯怯。弱體瘦伶仃,臉如枯菜葉。顴骨往上翹,嘴脣往下別。老年不比少年時,滿臉都是荷葉折。

簡單講述三打白骨精內容2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在第幾回

第二十七回: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

唐僧師徒往西天取經,行至宛子山。妖魔白骨精欲食唐僧肉,兩次施魔法變化村姑和婆婆,前來誆騙唐僧,卻均被悟空識破。

最後白骨精幻變白髮老翁誆稱前來尋親,仍被火眼金睛孫悟空識破,他不顧唐僧唸咒阻止,揮棒將假老丈擊斃。

白骨精化作一堆白骨。唐僧誤為孫悟空無故三次傷人,佛法難容,怒而逐走悟空。悟空苦求未允,無奈痛別暫歸花果山。

27回出場人物介紹:

1、白骨精

白骨精,又稱為“白骨夫人”、“屍魔”,她是中國古典神話小説《西遊記》中的妖怪,本是白虎嶺上的一具化為白骨的女屍,偶然採天地靈氣,受日月精華,變幻成了人形,習得化屍大法。

白骨精在小説原著中所佔篇幅很少。戲曲“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則是中國婦孺皆知的故事。電視及電影上白骨精多以白色的骷髏骨型態出現。

2、孫悟空

由開天闢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帶領羣猴進入水簾洞而成為眾猴之王,尊為 “美猴王”。後經千山萬水拜須菩提祖師為師學藝,得名孫悟空,學會地煞數七十二變、筋斗雲、長生不老等高超的法術。

後經觀音點化,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艱難困苦,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取得真經修成正果,被封為鬥戰勝佛。

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忠誠、嫉惡如仇,在民間文化中代表了機智、勇敢。自唐代出現西遊傳説,一直延續至明清,明代出現這些傳説的集大成本《西遊記》。孫悟空在歷代的這些民間神話裏,被中國人奉為神明。

簡單講述三打白骨精內容 第2張
  

三打白骨精在第幾回?

三打白骨精在《西遊記》的第二十七回。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

三打白骨精這一章節,主要講了唐三藏師徒四人行至白虎嶺前,白骨精為了吃到唐僧肉,先後化身為村姑、婆婆、白髮老翁騙取唐僧信任,被孫悟空機智化解,卻被唐僧誤會,重回花果山的故事。

情節

一打:山野裏出現一位年輕村姑,悟空説:“它是個妖精,是來騙你的。”説着,就朝妖精劈臉一棒。打死了妖精的'替身,妖精則靈魂出竅逃走了。

二打:山坡上閃出一個年滿八旬的老婦人,手拄着彎頭竹杖,一步一聲地哭着走來,尋找自己的“女兒”。(這樣的傷心可以説是肝腸寸斷、悲痛欲絕、痛不欲生)悟空見又是那妖精變的,也不説話,當頭就是一棒(看俺老孫一棒!)。妖精又靈魂出竅逃走了。

三打: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邊,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瞞得了別人,瞞不過我!我認得你這個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師父唸咒語,沒有立刻動手,暗中叫來眾神,吩咐道:“這妖精三番兩次來矇騙我師父,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們在半空中作證。”眾神都在雲端看着。悟空掄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死後化作了一堆白骨。

簡單講述三打白骨精內容3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是哪一回章節?

第八十四回:難滅伽持圓大覺,法王成正體天然。

滅法國國王專嗜殺僧。悟空趁夜縱雲入城,變成燈蛾飛入一客店,拿走眾客衣服,復駕雲出城。師徒衣至客店,睡在大木櫃內。店內夥計聽悟空説帶有許多銀兩,夥同賊盜,將大櫃抬出城去。官兵奪回大櫃。悟空出小悟空,將國王、嬪妃作眾官均剃成光頭。

第八十五回:心猿妒木母,魔主計吞禪。

君臣表示不再殺戮和尚。師徒從櫃中跳出,倒換關文。行至一座高山,八戒與妖怪相鬥而取勝,那怪以三小妖變成自己替身,敵住三徒,自己趁機抓去唐僧,悟空見師父,不由大驚。

第八十六回:木母助威徵怪物,金公施法滅妖邪。

八戒將妖洞之門築破。妖怪拋出樹根做成的唐僧頭,被悟空識破。又拋出真人頭,騙過三徒。悟空、八戒決心報仇,屯那怪相戰。悟突變成瞌睡蟲,使眾妖睡倒,又去後園解下師父再次入洞將怪綁出。八戒一耙將其築死,原來是一豹精。

簡單講述三打白骨精內容 第3張
  

這部小説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從文本的基本性質和藝術總體上判斷,《西遊記》是一部宗教與神話、迷信與魔幻等要素混合的漢族民間文學文本,是一個經歷漫長曆史時間的集體創作和最後的個體加工的文本形式。它折射出先秦軸心文化衰微後華夏哲思的遞減式沒落和價值大廈坍塌後生活世界的混沌畫面和世俗化的享樂圖景。

對於儒道釋三種價值體系的喜劇化的嘲笑和反諷,凸顯出中國古代社會的晚期,隨着商品經濟萌芽和漸次,主流意識形態的解構和精神信仰的'潰滅。

《西遊記》建構的神話世界,宗教隱喻着對於精神和心理的極權統治,被演繹成為皇權的象徵。於是皇權意識和神話思維在宗教化的藝術文本里合乎邏輯地結盟,誕生出一種宗教政治和政治化的宗教模式。

《西遊記》的藝術魅力,除了它的奇異想象,就要數它的趣味了。在中國古典小説中,《西遊記》可以説是趣味性和娛樂性最強的一部作品。雖然取經路上盡是險山惡水,妖精魔怪層出不窮,充滿刀光劍影,孫悟空的勝利也來之不易,但讀者的閲讀感受總是輕鬆的,充滿愉悦而一點沒有緊張感和沉重感。

標籤:三打 白骨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