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閲讀

幼兒園教學的隨筆(15篇)

閲讀1.85W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寫過隨筆嗎?隨筆最重要的是是表達出作者的意圖,傳達心情、感悟、觀點...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鬆。想要更多的瞭解隨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學的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教學的隨筆(15篇)

幼兒園教學的隨筆1

王藝睿小朋友白白的皮膚、大大的眼睛,長得白白胖胖。自從入園第一天起,教師們都十分喜歡她。作為她的班主任,每當看到她聰明可愛又調皮的樣貌,我也會異常喜歡這個小丫頭。

每次區域活動時,她都進取參加,今日也不例外。

在益智區中,孩子們正在津津有味地用各種蔬菜做蔬菜印章畫。有的孩子印出的是小花被、有的`孩子印出的是一座小房子。正在我聚精會神的欣賞孩子們的印章畫時,聽到了告狀聲:“教師,王藝睿把我的印章畫弄髒了、王藝睿把顏料瓶打翻了、王藝睿把顏料弄到我身上了。”針對這種情景,我沒有批評她,而是給了她一個會意的微笑,同時又摸摸她的頭,對她説,教師相信你,不是故意要這樣做的,你只是想要幫忙他們把印章畫印的更好、更漂亮,是不是啊?這時,我把他的印章畫給小朋友們展示了,並且對她的畫進行了表揚,她的臉上露出了開心的微笑。別的孩子也都不怪她了。

這種間接地教育方式,我發現她異常容易理解。也使我在日常教學中積累了必須的教學經驗從中受益匪淺

幼兒園教學的隨筆2

在最初踏入教育行業之時,我們都曾在內心告誡過自己:要一視同仁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孩子!可漸漸地我們會偏離這條行道,走上“擇優”的路,我們開始變得越來越像一位判官,孩子們在我們的心裏經過層層面試過關,最終所有活動都只“擇優錄取”。可是那些被“淘汰”的孩子他們使出渾身解數,只為讓我們多關注一點所做的努力付出我們都看到了嗎?一次排隊讓我們“擇優”的行為深感羞愧······

由於我們班是大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還是不錯的,他們對幼兒園的一日生活都已經大致上瞭解並熟悉了。但唯一不足的是幼兒每一次的排隊真讓人頭疼。從開學就一直在訓練他們的排隊,但是他們總是做不好,我發出“小朋友們過來排隊”的口令後,孩子們就會瘋狂的向站隊的地方衝去。有的小朋友連小椅子都顧不上放好,就迅速跑過去,你推我,我擠你。經常會聽到:“老師,他插隊”、“我站在這兒”。

站在前面的幾個孩子,總會叫我,或者是拉拉我的手和衣服,我只能用更大的聲音蓋過他們,或者一一把他們的手拿開,批評他們一頓,可效果不大。我琢磨老這麼亂可不是事兒,於是着手調查其中的原因。我把幾個總愛擠的小朋友叫到身邊問:“你們為什麼排隊時總愛擠?”“我想排第一!”“我先站的”“你們為什麼想排第一呢?”“當第一多好,可以走在最前面,離老師最近,能幫老師幹活,還能得到表揚……”。我又把經常站第一的小朋友叫到身邊問:“你們很愛站第一嗎?”有的小朋友説:“很愛。”有的小朋友説:“有時愛,有時不愛。”在每次的活動中,每位幼兒都爭着去做,但教師只是選取幾個平時潛質比較強的幼兒擔任。

時刻長了,潛質強的幼兒只能被動的理解,潛質弱的只有羨慕的眼光。為了改變這種現象,滿足孩子們的`心願,怎樣才能使每一位幼兒得到鍛鍊,又能讓他們互相謙讓着排好隊呢?我決定和小朋友們一起討論一下,聽一聽他們的意見。於是,我説:“那咱們一起來想個辦法吧!”小朋友們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我又來問小朋友:“大家都想站第一,可位置只能有一個,咱們怎樣辦才能讓大家都能站第一呢?”江萌軒説:“誰來得快,就讓誰站第一。”其他孩子立刻反對:“不行,這樣還是有很多人站不上的。”史鈞奕説:“能夠輪換着當,這天你當,明天我當。”小朋友們爭論不休。最後咱們確定“輪流來排隊,讓每個小朋友都能站第一”。每一天都要輪流來站,站第一的小朋友要聚精會神,這樣讓每個幼兒都能體會到站第一的感受。

新的輪流建立後,小朋友們都很高興,他們再也不去擠着去站第一了。我也總結反思了自己的不足。咱們總是請能力強的孩子幫老師做事,只注重孩子的義務而忽視了孩子的權利,只注重孩子的服從而忽視了孩子的自主。日久天長,咱們就剝奪了潛質強的孩子選取的權利,也剝奪了潛質弱的孩子自我鍛鍊、自我發展的權利。孩子們都只是在人生最初的起跑線上,作為教師有必要把鍛鍊的機會公平地給予每一個孩子,難道不是嗎?

幼兒園教學的隨筆3

音樂是一門藝術,它以有組織的樂音為形式,以豐富的思想感情為內容,把人們帶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聯想,發人深思,給人以精神力量,引導人們熱愛生活、嚮往美好的未來,激勵人、鼓舞人駛進高尚的境界。《幼兒園教育綱要》明確指出:根據我國的教育方針和總的培養目標,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園的教育任務應是向幼兒進行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潑的成長,為入國小打好基礎,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礎。而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作為提高幼兒素質的重要學科,是對幼兒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內容豐富,包括:唱歌、音樂欣賞、音樂活動(音樂遊戲、舞蹈、律動),是顯露孩子個性、愛好、能力的最好途徑。幼兒園大班的孩子,有意識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較差,具有好動不好靜,注意力易轉移,抽象思維還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維和無意注意佔優勢的特點。所以,我在音樂教學中運用講故事、做遊戲、即興表演等各種“動”的形式來充分調動幼兒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從而使他們想學、愛學、肯學。以下是我多年音樂教學實踐的幾點體會:

一、拉近距離,引起情感共鳴

一堂課的成功與否,主要是看教師與幼兒之間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在雙方之間架起相互溝通的橋樑。如要保證橋樑的正常溝通,讓幼兒能積極地、主動地接受教師的一切授課內容,我認為關鍵是教師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離,“以童心喚童趣”。大班的孩子由於年齡特點,對那些抽象、平板的講述是很難產生興趣的,所以,我在教學中就用生動、形象的體態語言來進行授課。通過靈活的眼神、活潑的語氣、誇張的動作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以此來縮短我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久而久之,孩子們很自然地就對我產生一種親切感和信賴感,喜歡和我交流,願意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同時,他們就會把對我的這種感情遷移到對我所擔任的音樂課的學習上,逐漸對音樂產生了興趣,並有了強烈的學習慾望。這就是所謂的“親其師而信其道”。對此,我深有體會,因為在我小的時候,喜歡哪個老師,就特別喜歡上他(她)教授的課,並且這幾門課成績也就最優秀。

二、創設意境,提高歌曲表達力

唱歌是幼兒園音樂教育的主要內容,在音樂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唱歌也是表現情意的好工具,但對於大多數大班幼兒來説,通常卻只是一種機械性的背唱。因此,聽起來總覺得乾巴巴的,沒有感情色彩。孩子們在開始學唱時還有點樣子,可等一段時間

再去聽他們唱時,一首優美的歌曲就面目全非了。如何培養幼兒對歌曲的表達力呢?

1、講述故事,引發興趣

歌詞,是音樂的一種文學形式,雖詞語不多、篇幅短小,但卻是幼兒與歌曲接觸的第一步,歌詞中所描繪的人物、情節、語言、動作對幼兒有着直接的影響。但幼兒園的孩子還不具備獨立朗讀和理解詞義的能力,此時若採用傳統的條文式的灌輸,對他們來講則會由於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學中我通常把歌詞變化為孩子們愛聽的小故事,作為教授新歌的導語,或者以故事情節貫穿整堂課,用生動的語言向他們講解。如在教授《春天來了》這首歌時,我先繪聲繪色地講述:“春天來了,外面的世界真美啊!瞧!有誰在迎接春天的到來?聽!是誰在為春天歌唱?美麗花兒、嫩綠的草兒、可愛的布穀鳥” ------或者將歌曲融入故事情節當中。如歌曲《小烏鴉愛媽媽》,我就是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將歌曲通過角色對話演唱出來的------這樣,孩子們在聽故事的同時,情不自禁地對歌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習的積極性隨之高漲。

2、範唱感染,激發慾望

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達的不同內容和情感,他們或高亢、或低沉、或歡快、或抒情,如何讓幼兒感知這一切呢?這時就需要教師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風格特點進行有感情的範唱。例如在歌曲《娃娃上灶》這節課,我進行了兩次範唱。第一次範唱是清唱並藉助於動作,讓幼兒感知歌曲的美妙、歡快活潑及有趣;第二次範唱是邊彈邊唱,讓幼兒根據我唱的內容展開豐富的想象,在腦海中描繪出歌中所唱娃娃廚師切菜切肉、翻炒做飯,用心者飯香菜香味道好,貪玩者飯焦菜焦真糟糕的有趣畫面;而在歌曲《小烏鴉愛媽媽》的範唱中,我通過豐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讓孩子們體會媽媽生病了,小烏鴉不貪玩,捉了蟲兒飛回家,一口一口喂媽媽的感人畫面------這樣,使孩子們對歌曲有了一個較完整的藝術形象,從而激發了幼兒學唱歌曲、急於表演的慾望。

3、模仿演唱,提高能力

唱,是一項重要的音樂實踐活動,是一首歌曲最重要的表達方式,通過唱可以使幼兒在音準、吐字、唱詞、節奏等方面得到訓練和提高。由於大班孩子尚未具備一定的視唱的能力,不能獨立處理關於音準的高低、節奏的快慢等方面的問題,所以他們只能採用模仿演唱的方法來學唱歌曲。在教學中,我多用錄音帶。在幼兒初步瞭解歌曲的基礎上,通過三個步驟來幫助幼兒進行模唱:第一步,要求幼兒耳聽錄音,心裏默唱;第二步,要求幼兒隨錄音進行輕聲哼唱;第三步,要求幼兒模仿錄音,反覆進行齊唱練習,直至

幼兒能夠基本跟上錄音的速度為止。

4、輔助律動,融入情感

律動,是一種根據歌曲的內容創設動作,隨着旋律的發展進行表演的一種藝術形式。由於孩子們好動,尤其喜歡隨着音樂的節拍動,而律動正好符合他們這一年齡特點,因此也就成為他們唱好每一首歌的重要輔助手段之一。例如在學習歌曲《不再麻煩好媽媽》這節課,通過梳頭、穿衣服、繫鞋帶、疊被子等一系列動作的編配,使幼兒在邊唱邊做的過程中,理解性地記憶歌詞,並能把疼愛媽媽的感情付注於演唱當中。

三、通過欣賞,提高鑑賞能力

音樂欣賞是人根據樂曲旋律的發展,進行形象思維的一種心理過程,是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大班幼兒尚不具備獨立欣賞的能力,他們必須有賴於歌詞的引導和教師講述的啟迪,才能完成整個欣賞過程。在教學中,我一般這樣引導幼兒:

1、通過講解、瞭解音樂。幼兒對事物的首次印象一般是比較深刻的,在首次給幼兒欣賞音樂作品時,一定應儘量使幼兒對音樂產生一種美好而深刻的印象。這個過程應能引起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想象活躍,情感上也有所觸動。例如在欣賞《啄木鳥》時,我要求幼兒閉目聆聽音樂,並跟隨教師有感情的配樂講解,在腦中展現出一幕幕啄木鳥為果樹治病以及果樹除蟲後枝繁葉茂的美麗畫面,使幼兒情不自禁地與音樂融為一體,更深地感受樂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

2、通過動作,表現音樂。如在欣賞聖桑的《動物狂歡節》這組樂曲時,我先提出要求,讓孩子們只用動作,不許出聲,聽一至三遍音樂,並觀察孩子們的反應。結果,有的孩子很快用動作表現出了樂曲中個別動物的動作。我抓住時機,鼓勵幼兒隨着樂曲中動物角色的變換,發揮想象,大膽地自編動作,使幼兒在邊聽邊想邊做的過程中感知音樂,表現音樂。

3、通過圖畫,展現音樂。例如,在欣賞《嘀哩、嘀哩》這首曲子時,孩子們在理解歌曲的基礎上,我則鼓勵幼兒運用畫筆、大膽想象,在紙上把關於春天的種種美妙景物展現出來,從而完成這一抽象到具體的過程。

總之,對於大班孩子來講,教師只能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思維發展規律,利用多種形式,突出一個“活”字來進行音樂教學,才能激發他們對音樂

活動的興趣。實踐表明:孩子們通過科學的音樂教育,不僅學到了一些必要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同時也培養了對音樂的感受力、記憶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現力,提高了他們的音樂素質,同時也大大促進了其智力的開發

幼兒園教學的隨筆4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維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質。因此培養幼兒良好的喝水習慣,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重視,共同配合。所以在幼兒園針對孩子的喝水的問題,根據幼兒的實際狀況不加以干擾,由於氣候不同,幼兒的活動量大小不一樣,飲食結構、身體狀況不一樣,雖然平時,在規定的時間讓孩子喝水,但也未必能滿足所有幼兒對水的'需求,他們隨時有渴的需求。幼兒天性又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一玩起來什麼都會忘了,所以在幼兒活動中、遊戲中要提醒幼兒隨渴隨喝在幼兒園裏,讓幼兒多喝水、喝好水隨渴隨喝的同時,務必教育幼兒在喝水的時候不能玩水,以免灑了在桌面上、地板上,要一口口地喝,不能急,不能説笑,避免嗆着,,如果人多的時候,要求幼兒排好隊,不能推讓,學會互相謙讓。

要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喝水習慣,構成合理的生活制度,只靠幼兒園是不夠的,所以還得爭取家長的配合,共同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潛力。有的家長在幼兒園裏叫孩子喝水的時候,沒有讓孩子自己去拿杯子開水,而是家長一手包辦,於是我走過去對孩子説:"我們此刻是中班小朋友了,自己能做的事情就應要自己做,是嗎"然後孩子接過杯子自己喝。因此和家長互相溝通對孩子習慣的養成是有很大幫忙。

幼兒園教學的隨筆5

這首詩歌語句簡練,結構相同,描繪出了三幅絢麗的色彩畫面,抒發了作者對家鄉、對生活的熱愛以和對自身理想的追求。這樣的詩歌學生比較喜歡誦讀。因此,在教學中,我以不同形式的朗讀進行訓練,讓學生在讀中學字。在讀中學文,在讀中悟情,效果較好。另外,課後要求學生仿照本課詩歌再編一段,這一活動是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從而使學生的`想象力和發明力得以發揮。在這一環節中,我先指導學生充沛而合情合理地想象,然後在“説”的基礎上再去“寫”。在描寫過程中,我對學生所想象的內容加以點撥和引導,一首首充溢童真童趣的小詩便誕生了。例如:

我愛潔白的顏色,

因為——

鴿子是潔白的,

雪花是潔白的。

連我的皮鞋,

也是潔白的。

但學生所能掌握的顏色和其代表的意義非常少,所以學生的思維基本都侷限在“金黃”,“白色”,“粉色”幾種顏色中,思路不夠寬闊。後來,我索性讓學生用課文中的碧綠、火紅、蔚藍三種顏色重新做詩,學生的思維才慢慢打開。由此我想到,學生的想象力豐富無限不假,但總需要教師去引路,否則任由他們毫無章法、漫無目的地去想象和發明,所獲得的結果往往與我們的設想南轅北轍。

幼兒園教學的隨筆6

XX是我們班的“小公主”,不僅僅長得乾淨漂亮,並且聰明懂事,深得教師們的喜愛,異常是有一頭洋娃娃的頭髮,每當看到她的頭髮亂了我就給她梳梳,並給她紮好看的小辮,她似乎也很清楚這是教師對他的`偏愛,總是跟我形影不離。

這天早上,我看到XX的頭髮亂蓬蓬的,梳也沒梳,我叫過她來問:“你為什麼不梳頭髮?”XX説:“教師我是故意不梳的,讓你給我梳,你為什麼每次只給XX梳小辮,我也要,”一時間我竟不知説什麼好了。

我恍然大悟,無意中我犯了一個錯誤,梳頭事雖小,但在孩子們心中卻造成了不平等的感覺這樣對誰都不好。

我想起,有好幾次上課XX在扯自我的頭髮,我還批評他,他卻無動於衷,如果這是我主動給她梳梳頭髮,就能滿足孩子心理的需求,不至於給孩子造成心靈的陰影,我們的宗旨是讓鮮花和小草都受到陽光的温暖,我們做到了嗎?

幼兒園教學的隨筆7

吃飯一度曾當作常規來教育孩子們:吃飯的時候不能説話,眼睛要看着自我的菜碗,不要剩下飯菜……這一系列的“規矩”天天掛在嘴上,絮叨起來沒完沒了,可效果並不是很明顯。飯菜該剩下還是剩下,話該説還是説,有時候一頓飯要吃上大半個小時,這天突然有了轉機。

這天吃飯前,我又講述了一次“吃飯要則”,剛要吃,強強大聲説:“老師,我們比賽看誰先吃飽!”“好”辦理的小朋友都興奮起來,我趁機説:“行是行,我們不光要比賽誰先吃飽,還要看誰的桌面、碗裏最乾淨,而其吃飯的時候不説話。”“行!”大家齊聲説,於是,一場避開生面的比賽開始了。透過比賽,大家一致認為紅紅小朋友得了第一。

一整天,孩子們都念念不忘這場比賽。我明白了,單純的説教並不能解決問題,要順應孩子的興趣,找到他們的興奮點,瞭解他們的身心發展。偶爾搞幾次小比賽,比一般的.説教更能取得教育的預期效果。

幼兒園教學的隨筆8

都知道剛剛上幼兒園的孩子,總免不了哭哭鬧鬧的。我們班x小朋友上幼兒園都快一年的時間了,每天來到幼兒園跟媽媽再見的那一剎那,還是哭着大聲的喊媽媽,不但是早晨上幼兒園這會兒哭,在平日裏假如有個小朋友不小心碰她一下,就會開始大聲的哭起來,而且哭的聲音特別尖鋭。今天下午起牀後,我們班有個小男孩穿鞋子時,不小心碰了她一下,又大聲的哭起來。其實,這個時候牀上還有好幾個孩子沒起牀呢。“別哭啦,人家又不是故意碰你的。”樂樂説,“老師我從小就不愛哭,媽媽説愛哭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老師愛哭的.孩子會把眼睛哭瞎的。”等等,正在小朋友們的議論紛紛中,我們班一小朋友走過去,用自己的小手幫這位正在哭的很傷心的邊擦臉上的淚水,邊安慰她:“別哭啦,是誰碰到你的?你看你的眼睛都哭紅啦,再哭的話你就不漂亮啦。”我也走過去對x説:“聽見小朋友們説的話了嗎?快把你的‘豆豆’收回去吧!不然的話都掉完啦。”不知她是被樂樂的那番話打動啦,還是被我們正在討論愛哭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而停止的。

這個時候整個屋子終於安靜下來啦,也該論到我這個當老師的發言了:“孩子們,我們都要上中班了,不能再像在小班時那樣愛哭。”這個時候我的話音剛落,班裏又有好多小朋友搶着發言:“老師我就不愛哭。”“老師我從小就不哭。”“老師上了中班就是大哥哥大姐姐啦,不能在那麼愛哭了,那樣的話,小班的小弟弟小妹妹們會笑話我們的。”這時,坐在中間的x害羞的説:“老師以後我不哭啦,早晨媽媽送我上幼兒園的時候我也不哭啦。”聽到孩子們這一番番感人的話語,作為一名孩子們的老師心裏感到很高興,覺得自己在平時教導他們的那些話都沒有白説,今天孩子們的表現讓我看到了自己的教育成果。通過這次討論後,我們班x再也沒哭過。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願意受到老師的鼓勵和表揚,在平日裏我都會經常的表揚我們班的每一個孩子,經常鼓勵那些不愛説話的和愛哭的孩子,説的最多的話語就是:“你們是最棒的。”給他們力量,讓這樣的孩子要勇敢的站起來,給每一個孩子是樹立自信心,讓他們知道自己永遠都是最棒的。

幼兒園教學的隨筆9

xx是大班的孩子,她聰明伶俐,活潑大方,小嘴異常甜,胖乎乎的,很可愛。教師們都很喜歡她,就連她犯錯時我們也捨不得批評她。今日xx和幾個小朋友一齊擦桌子,沒擦完就出去滑滑梯了。xx説:“教師,xx沒擦完就玩去了,”我正在拖地,xx的聲音又低,我沒聽到,也沒在意。xx撅着小嘴和幾個小朋友説開了:“教師真偏心,xx沒擦完桌子就走了,教師也不批評她。”這次xx的聲音很高,也很生氣。一句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七嘴八舌的説:“就是,就是,教師不公平,偏向xx”。

聽了孩子們的話,我突然意識到,孩子們的'眼睛是雪亮的,以前,在各項活動中,我都是給xx開綠燈,使xx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驕傲自滿,不守紀律的壞毛病。加上我沒有及時制止,這讓其他小朋友覺得教師偏心,只喜歡xx不喜歡自我。我的做法既害了xx,也傷了全班孩子。於是,我及時向孩子們道了歉,保證再也不這樣了。孩子們點點頭。

作為教師,必須要及時檢討自我的行為與做法,因為教師的行為會直接對孩子的心靈產生巨大影響。

幼兒園教學的隨筆10

一:撒一把快樂給孩子

兩歲半的貝貝是新來園的孩子,她短髮,皮膚黑黑的,眼睛小小的。第一天來園,就伴隨着雷鳴般的哭聲。我們哄她,抱她,用小紅花吸引她,效果也不大,她仍哭哭停停,嘴裏喊着“奶奶”。

我正給小朋友喂着早飯,在家吃過早飯的貝貝來到我身邊,又開始哭了:“啊啊…”我一邊給小朋友餵飯,一邊安慰道:“貝貝不哭,我給你媽媽打電話讓她早點來接你。”貝貝還在哭,很着急的樣子:“啊…啊…”我問:“你要小便嗎?”貝貝更着急了,“啊啊”地哭喊着。我也着急了,貝貝到底是怎麼了?難道是要小便嗎?於是,我放下飯碗,拉着貝貝的手,快速向廁所跑去,當我扶着她上了廁所,幫她脱下褲子,一看,她已經把大便拉褲子裏了。“貝貝,要拉臭臭為什麼不告訴老師呢?”我一邊説,一邊和其他老師一起給她換洗、收拾。

第二天,貝貝一樣哭,一樣喊“奶奶”,一樣拉髒了褲子。

我找貝貝的奶奶交談,得知貝貝因為才兩歲半,説話不清楚,要拉大便時,“拉拉”説不清楚,會説“啊啊”。我恍然大悟。從和貝貝奶奶的溝通中得知,貝貝其實是個很活潑的孩子,爸爸媽媽工作忙,她從小和奶奶在農村長大,所以特別依戀她的奶奶。家長特別希望貝貝早點從“分離焦慮”中走出來,儘快適應幼兒園的新環境。我請家長放心,我們會攜手攙扶寶寶,讓她感受到我們的愛,慢慢喜歡這裏,家長表示願意和幼兒園配合。

第三天早晨,貝貝來到我身邊,學着奶奶事先“表演”過的樣子,拍拍我的胳膊,“啊啊”,貝貝眼睛看着我。“你要拉臭臭嗎?”貝貝點點頭,我説:“好,咱們走。”來到廁所,我為她脱下褲子,扶她蹲好,我温柔地説:“拉吧,拉完了老師給你擦。”説來真神奇,自從我帶她拉完了大便,貝貝就不再哭了,

我帶孩子進行簡單的表演故事《小鳥的家》,小朋友戴上頭飾,變成一隻只小鳥,躲在“大樹”裏,又飛出來。貝貝也想玩,我給她戴上小鳥頭飾,她高興地笑了。雖然貝貝還不能説出一句故事裏的話,但對她來説,不哭,就是很大的進步,我們一起表揚她:“真是一隻快樂的小鳥!”

撒一把快樂給孩子,我感覺自己做了一次陽光!讓孩子在愛與鼓勵中成長,我們會看到最美的教育風景!(李曉卉)

二:別“抖落”了孩子的自尊心

一天上午,我在組織主題活動《愛媽媽》時,孩子們都在熱烈地討論着與媽媽相關的話題,一位坐在靠牆邊的小男孩卻心不在焉地用腳踢着牆壁,我暗示了他好幾次,他都無動於衷,我就點名批評了他,沒想到他不僅不聽反而弄出更大的聲音,居然用手指摳牆壁。這時所有的孩子都看看他然後叉看看我。我非常生氣,感覺到教師的尊嚴受到了輕視和挑戰。為了在孩子面前維護我的威信,我決定對他進行懲罰——在接下來的區域活動時,讓他坐着反省。他不敢表示什麼,但是從他的眼神裏,我感覺到他的不滿和委屈,彷彿在問:老師我錯了嗎?

對於這件事情我當時沒有覺得怎樣,幾天過去後,偶然在網上一篇文章中看到這樣一句話“讓孩子在大家面前接受批評是件很殘酷的事情”,我突然感到十分不安。幼兒園的'孩子是感性的,他們的情緒往往在活動中直接表露,那個小男孩當時可能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錯誤的行為,影響了他人的活動。而我卻把他當成有意破壞的行為來對待,並當着全班孩子的面輕易對他採取懲罰。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如果換成我被領導如此批評,嘴巴不説但心裏也肯定不開心的。這種簡單不理性的教育方式,無形之中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弱化了孩子與老師之間的感情,降低了孩子對老師的信賴。我想,當時我若能採取另一種方式,如將他抱在懷墾,淡化他與全班孩子對此事的反應,待活動結束之後再單獨指出他的錯誤行為,可能會更好。因為這樣不僅能讓他明白自己的錯誤是什麼,錯在哪兒,同時也維護了他的自尊心。

幼兒從兩三歲時就有了自尊心,只不過這個時期孩子自尊的表現形式不一樣。當孩子在眾人面前受訓斥與嘲諷時,不管成人的出發點多麼善良,訓斥的理由多麼充分,孩子稚嫩的心靈和脆弱的自尊都會受到很大的震動和最直接的傷害。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説過:孩子的自尊心就像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那樣,弄不好就要抖落,我們應“十分小心”。對待孩子,我們千萬不能居高臨下地一味呵斥,要學會蹲下來與孩子平等地交流,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瞭解孩子的特性和需求,因為,教育本來就是一種平等的心靈交流。(周麗萍)

三:從“目光問好”開始

清早起來格外精神,我換上一身新裝,對着鏡子送給自己一個甜甜的微笑,輕鬆地走出家門上班去了。

因為時間充足,我提前將班級衞生打掃乾淨迎接孩子們的到來。一聲聲“老師好”打破了清晨的寧靜,教室裏變得熱鬧起來!孩子們像快活的小鳥飛進了教室。

琦琦走進教室隨口喊了一聲:“老師好!”小臉卻朝着其他方向,快速地走向自己的小櫥子。我叫住琦琦,微笑着對他説:“跟別人問好,眼睛要看着他呀!知道嗎?”“噢!可我最近都是這樣和你打招呼的呀!你的眼睛也沒看到我呀!”琦琦蠻有理地辯解着。

我笑了,馬上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剮開學教師的收發工作比較多,有時面對家長的詢問還要細細講解,有時一邊忙一邊應聲孩子的一個個問好,無意問忽視了早上孩子們“問好”的目光。正是這個忽視,讓琦琦覺得“只要讓老師聽見聲音,具體的行為是不被關注的”。

這種行為立刻引起我的重視,這也正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好時機,我馬上對琦琦和所有的小朋友説:“從今天開始,我們一起學習不僅用語言問好,還用目光問好,行嗎?”聽説和老師一起學習,還聽到新鮮的“目光問好”,小朋友都高興地答應了,琦琦興奮地使勁點着頭。

我慶幸那天發現了這一件小事,更慶幸那

天做了一件教育的大事。要知道教師在孩子們眼中永遠是榜樣,教育的細節是多麼薰要呀!從那天起,我開始用目光追隨每一個孩子,讓每一位幼兒都感受老師的關注。

現在小朋友走進教室,看到老師迎接他們的是和藹的目光、甜美的微笑,都會面對老師從心底真摯地喊一聲“老師好”。快樂的一天從一個目光、一聲問候開始了!這件事情讓我感悟很深,我們一直在學習優化教師行為,轉變教育思想,原來就這麼簡單,就在教師一舉手,一投足,一個小小的目光中。(李雲)

四:和孩子一起吃鹹菜

陸尉剛來幼兒園時,總是不好好吃午飯,每當我走到他身邊時,他為了得到我的表揚,就使勁地吃飯,不吃菜。於是中午用餐時,我坐在他旁邊,看着他吃飯,希望他可以多吃點菜。我説:“綠綠的青菜很香哦,來嘗一嘗。”陸尉不情願地説:“我不喜歡吃。”我夾起青菜,大口大口地吃給他看,陸尉有點心動了,學着我的樣子夾起一點青菜,可是剛嚼了幾下就又吐了出來。看到這種情況,我十分擔心。

我和陸尉的媽媽溝通時瞭解到,陸尉十分愛吃外公做的鹹菜,或許我可以通過鹹菜改善陸尉進餐難的問題。第二天午餐時,我悄悄地對陸尉説:“你的外公送給老師一罐鹹菜,我知道你喜歡吃,只要你吃一點其他的菜,老師就給你鹹菜做獎勵,好嗎?”陸尉喜出望外,爽快地吃完了自己的一份菜,我暗自高興。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每次午餐我都給陸尉“加餐”,有時我故意忘記拿鹹菜,讓陸尉慢慢地適應,漸漸地脱離對鹹菜的依賴。我還引導陸尉把鹹菜和其他的孩子分享,並告訴孩子們:“這是陸尉的外公送大家的,我們都要謝謝陸尉。”不知不覺中,孩子們都食慾大增。等到這瓶鹹菜吃完時,陸尉已經不再依賴鹹菜就能吃完自己的飯菜了。陸尉的媽媽知道這一消息,十分激動。看着孩子健康的小臉,我説不出的欣慰。

幼兒園教學的隨筆11

我教的孩子已經是中班了,但是有些問題還是時常會浮現,“老師,我的剪刀找不到了?”“老師,我的書就應放到哪裏?”“老師,圖書又變得亂七八糟了?”“老師這個我不會”,我開始擔憂,開學初或許因為對於物品不熟悉,對於程序有點短暫的忘卻情有可原,但此刻已經是中班下學期了,孩子們該是能很好地去解決這類生活小問題了,但顯然我高估了我的這羣孩子。

是什麼原因阻礙了孩子該有的成長呢?過多的包辦,過多的限制,過多的干預,讓孩子也慢慢習慣了理解,習慣了求助。於是,我們決定對班級幼兒的生活教育來一次大的變革,讓孩子學會做事,真正展示中班幼兒該有的自主、活力和風采。

我們首先做的就是讓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為中班幼兒,他們具備了基本的自我服務潛力,一方面鞏固他們既有的生活潛力外,我們也就應為其制定一些新的生活技能學習,這樣才能促進他們的成長,同時滿足他們成長的榮譽體驗。因此,我們試着相信孩子是很棒的`,改革中我們解放了自己的“服務”主角,開始讓孩子去實現服務自我:自己整理飯後桌面和地面,自己接水漱口,自己起牀疊被,自己擦小椅子,自己便後擦_,生活過渡環節自主安排自己的活動,學習活動前自己做好準備工作如取蠟筆、鉛筆、膠水等……,設置值日生小班長主動幫忙老師幹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榜樣演示中孩子們很快地學會了更多的生活本領,這不單是一個動作的學會,更多的是幼兒一種自主意識、自主潛力的培養。

另外,我們還鼓勵幼兒別人的事情幫着做、大家的事情一齊做。學會做事,就要從做小事起步,紮紮實實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最終勝任一件大事。我們的“學會做事”生活教育已經開始貫穿與生活的每一天,我們的孩子也比以前更會處事,這種價值將會延續,相信明天我們的孩子會是出色的、自主的、能幹的!

幼兒園教學的隨筆12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是中國的古訓。在幼兒園裏,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景:下雨天,爸爸媽媽總是把孩子抱進活動室,孩子連聲“再見”也不説。年邁的奶奶蹲在地上給孩子換鞋,而孩子卻心安理得,竟沒有一聲“謝謝。”有的孩子大小便在身上,老師毫無怨言的給他擦洗,幫他換上乾淨的衣服,孩子竟受之當然,沒有任何表示。我們還經常看到孩子自私、霸道、缺乏愛心的一面,不禁感歎:我們的孩子怎麼啦?殊不知,良好的情感互動就是在幼兒時期形成的,我們若不及時培養,以後就很難補救。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也不例外。而缺乏感恩之心的孩子往往表現得更加脆弱、敏感、自私和任性。那麼,如何讓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呢?鑑於此,我們特意圍繞感恩教育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1、利用自然環境進行感恩教育這方面的教育,我們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隨機教育。例如吃早飯時告訴幼兒:小小一粒米,來的不容易,我們要感謝擁有這些食物,要珍惜糧食。閲讀圖書時,感謝圖書給予我們知識,我們要愛惜書籍。户外活動時,讓幼兒去感受,天上的太陽給我們提供了温暖和明亮;花草樹木給了我們清新的空氣和

優美的環境,我們要心存感激;動物們為我們提供了肉、蛋、奶,我們要心存感激,並愛護它們。因為有了自然界的一切,我們的生命才鮮活,才有滋味。

2、利用家庭環境進行感恩教育家庭是孩子感恩教育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就是孩子學會做人的一面鏡子,其行為表現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品格。所以我們利用家長會與家長們交流了科學育兒的方法與經驗,讓家長了解教育孩子從學會做人開始,學會感恩開始。

首先,讓家長們從自己做起,用良好的道德情感為孩子做榜樣,在生活中時時鼓勵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孩子在生活中體驗幫助別人和感謝別人幫助的快樂,懂得用行動回報他人的愛,並以身作則,時時教育關心身邊的人,讓孩子在生活中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學習感恩。

例如:在家要求孩子每天為家人做一件事情;經常陪孩子聊天,讓孩子説説別人是怎麼幫助自己的,應該怎麼感謝他們等。這樣,孩子的感恩之情更自然;最後家長邀請孩子當家庭代表,做爸爸媽媽的小助手,製作感恩卡,送給想要感謝的人,向他表達謝意,讓幼兒以實際行動表達心意。再例如在家裏家長和孩子一起製作感恩盒,如果接受了別人的幫助,就隨時將所受到的幫助寫在紙上,裝進感恩盒裏,過一段時間,讓孩子翻看感恩盒中所收集的紙條時,孩子會有強烈的感恩情緒,讓孩子驚訝的發現,原來自己的成長受到了這麼多的幫助。讓孩子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生活吧!你看這些簡單而有益的活動不僅能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還能加深親子關係,可謂一舉兩得。

3、利用集體活動進行感恩教育幼兒園是幼兒活動的另一片天地,是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的場所,孩子們整天生活在這樣的大集體裏,幫助別人和受別人幫助的事情時時發生,我們就讓孩子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心靈去感受,從而在自己的心中培植出一種感恩的情感,無論面對父母還是老師,朋友或對手,快樂和悲傷,都能以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

首先,我們老師一起找了很多有關感恩的故事以及歌曲等,在一日活動的晨間活動和課間活動中不斷地滲透給孩子。活動中,老師有意識地讓孩子們講講自己與媽媽之間的`趣事。老師問:“媽媽為什麼對你那麼好?”“因為你們是媽媽的孩子,不愛寶寶的媽媽們不是好媽媽!”“那不愛媽媽的寶寶呢?”老師的反問恰到好處地啟發了孩子換位思考,加深了孩子們對感恩的認識。

我們還讓幼兒每天都對每一個進入幼兒園的小朋友問好,並給他一個擁抱;向他們的爸爸媽媽問好,並送上微笑!我們還給小朋友佈置了任務,每天為小朋友或班集體做一件事,如:掃地、擦桌子、疊被子、整理活動室等。通過為他人做事,孩子們體驗着感恩的快樂。其次,在各種節日到來之際,我們都會結合節日內容展開相應的主題活動,如“三八”節組織家園“同樂慶三八”等活動,讓孩子們表演節目,給媽媽、奶奶、老師送上自制小禮品,表達愛她們的情感,並學習用行動回報對她們的愛。讓孩子們在真實的活動中獲得良好的行為體驗。

4、利用社會環境進行感恩教育愛要説出來,要用行動表達出來,我們組織了“愛心接力”的系列社區活動,向身邊的人表達自己的愛心,向社會表達愛心。例如:教育幼兒保持社區的環境衞生,從自己做起,,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見到果皮、紙屑、廢棄方便袋、包裝盒要撿起來;和爸爸媽媽上街時一起為街上執勤的民警叔叔送上一瓶礦泉水等。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作為孩子人生路上的領路人,我們面對的是一羣年齡小、自制力差的孩子,為了給我們的孩子奠定健康的人格基礎,我們應多組織有益、豐富的活動,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一顆感恩的心就是一個和諧的世界;一顆感恩的心就是一粒和平的種子。願我們的孩子都懷有感恩之心,孩子因此而長大,你我因此而快樂。

孩子,我們拿什麼獎勵你才是最好的

孩子,我們拿什麼獎勵你才是最好的近日,總有家長説,怎麼好久沒有看到你貼大紅花了;怎麼好久沒有看見你貼小星星了。你看,某某小朋友怎麼有,你怎麼沒有,是不是表現不好啊……這是放學時候聽的最多的話。有些是小班的家長,有些是中大班的家長。難道孩子的一個紅花或一顆小星星比什麼都重要嗎?難道在我們家長眼中,寶貝在園的進步是用這些貼紙來衡量的嗎?對孩子來説,也許貼紙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但是當時間久了,孩子們都不覺得稀奇,有時候,

明明老師給她(他)貼上了,可是不到放學就丟的無影無蹤了。有些孩子,一貼上就把星星或紅花撕下來,貼到自己的小櫃子裏去,因為那裏是寶貝們的私人空間,可以藏好多祕密。孩子,我們老師應該拿什麼獎勵你才是最好的呢?在我們班裏,我問孩子“你最喜歡什麼獎勵”有人説“老師喜歡我就是最好的”有人説“老師抱抱我就是最好的”也有人説“貼貼紙加老師表揚的話,是最好的”當然也有孩子説“讓老師請我做小小老師,那是比貼貼紙還要好”……孩子的話是最真實的,孩子的情感表象也是最真實的。可是,就應為孩子想要的這些,讓很多家長誤認為,自己的寶貝在園不好好表現。甚至,有些家長常常在孩子面前指着別人的孩子做比較“看,人家有那麼多大紅花;看,人家今天那麼多星星……”親愛的家長朋友,你可知道,你的這個“對比”給我們親愛的寶貝帶來的是多大的傷害,雖然我們是中國式的教育,不可能一味的模仿國外的教育,但是,作為我們孩子的家長,你們應該知道,做人,我們不能總是來比這個,比那個。要是真的從小是這樣的教育孩子,那就是讓我們的寶貝從小就形成“攀比”的心理。就因為這樣,孩子們常常會因為某某小朋友穿新衣服,明天我也要穿;某某小朋友爸爸開汽車接送,我也讓爸爸開汽車接送。難道這就是我們家長想要的嗎?雖然,現在的年輕家長條件都很優秀,但是“純樸”的美德是我們永遠不能忘懷的傳統。孩子的思想很簡單,複雜的是我們家長,有時候,寶貝高興的對你説實話,而你卻誤認為是謊話,這是對孩子的最大傷害。也許,有時候,孩子會把老師説的話給顛倒或是複雜化,但是請你不要一味的責怪我們的寶貝。

幼兒園教學的隨筆13

在本次活動中,我主要想讓幼兒辨別長音與短音,發展幼兒的聽辨能力。讓幼兒根據音樂裏面節奏的變化來用動作表現音樂,激發幼兒的想像創造力,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我運用了工具毛線音樂盒、小動物聲音的長短,並結合幼兒喜歡的遊戲場景活動,把抽象的音樂元素音長和音短形象化。幼兒通過玩、聽、想象,輕鬆、自然、快樂的狀態下,既理解和掌握了音的長、音的短。同時也嘗試音樂創造,通過節奏的練習、音樂欣賞活動,讓孩子們運用語言及身體的動作去表現音樂。但在活動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一些不足之處:在整個活動中,一個環節跟着一個環節還是相對比較順暢的`,特別是出現音樂盒的時候,給幼兒帶來了一種神祕感,幼兒非常的喜歡,也很直觀的讓幼兒理解了長音和短音,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沒能給幼兒一個小結,這點有點小失誤,在第二個環節中,運用動物的聲音,並利用繪畫線條的形式來表現動物聲音的長短,幼兒也很喜歡,又很直觀。可在這個環節中,也少了一個小結。最後一個環節是比較重點的,在這個環節中,老師之前就讓幼兒先聽音樂然後看老師示範音樂里老鼠的動作,幼兒是很感興趣,也都能猜到老鼠是在拍打蚊子,由於在這個環節中,幼兒只是光聽着音樂做着動作,並沒能真正的感知音樂裏面長音和短音出現的規律和次數,這點比較不足,希望在下節課中,我能利用圖譜的形式把音樂裏的長音和短音,用圖譜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幼兒能更直接的去感知和感受音樂。在激發幼兒創編的過程中,由於之前沒豐富幼兒一些相關的知識經驗,所以很多幼兒都臨時想像不出來,希望在下節課中,我能在之前豐富幼兒一些知識經驗,最後可以讓幼兒一起來聽着音樂,然後讓每個幼兒都做自己喜歡的動作,不限制幼兒做相同的,讓幼兒能有更大的自由發揮空間。希望有之前這節課不足的反思,我將在下節課把不足的都能給設計好,使整節課的效果更理想。

幼兒園教學的隨筆14

今天午休的時候,孩子們睡得香香的。我在看書,偶而抬起頭,看着孩子們睡得香香的臉蛋,心裏有種説不出的愉悦。

這時林老師過來跟我説:“我在校門口碰到一個熟人。他們家親戚的一個孩子在你班裏,孩子的名字叫明明,有這個孩子嗎?”我説:“有啊,怎麼了?他原來是在壽光上的幼兒園,這學期才轉到我們班!”“孩子説你很兇,生氣的時候還皺着眉頭。”“有這樣的事嗎?”我吃驚地問。

林老師走後,我的心情一下子很低落,我不停地在反思,回憶自己什麼時候給孩子留下了這個印象。我拿出手機給明明的爸爸發了條短信,除了説聲對不起,最重要的'是想讓家長不要把我當外人,有什麼儘管説。如果林老師不告訴我,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在哪兒,根本不瞭解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是什麼樣的。

説句真心話。平時我比較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心情最不好時都叮囑自己:要耐心一點,不要把情緒帶到工作中來。可是在什麼時候孩子對我有了這樣的看法呢?

午睡起牀,我來到明明身邊對他輕輕地説:“明明,我們可以聊聊嗎?”孩子説:“好啊!”

我説:“老師真的很兇嗎?”

“對,昨天在操場上你説再不排好隊就要生氣了,而且你還皺着眉頭。”

我輕輕地摸摸他的頭説:“那你還喜歡老師嗎?”

他露出一個甜甜的笑臉説:“喜歡。”

“我那麼兇了,你還喜歡我呀!”

“恩,我就是喜歡!”

看到他真摯的表情,聽着他急切的回答,我心中有種説不出的慚愧。孩子多麼天真,自己隨意的話語,一個不經意的神態卻在孩子心中一個陰影。

“老師,你太兇了!”我將把這句話牢牢地記住心裏,它會時刻提醒我,教師的一言一行是多麼的重要。

幼兒園教學的隨筆15

我帶的是中班年級幼兒,某次區域投放時,請幼兒將家中的廢舊物品帶到教室來,我們一齊加工成教玩具。一個家長來問我説:“教師,這些東西我們平時都扔了好多了,它們真的有用嗎?孩子會喜歡嗎?”我説:“那我們來試一試,看看孩子們到底喜不喜歡玩。”我將收集來的廢舊紙箱剪成同等大小的方塊,和奶粉罐一齊,投放在了建構區。一開始幾個幼兒只是將這些物品分類排列整齊。過了幾天,再次讓幼兒玩建構區時,他們能夠將奶粉罐壘高了,當最終一個奶粉罐壘上去後,他們開始嘗試把紙板也放上去。可惜紙板總是會滑落下來。一個幼兒來問我:“教師,你有辦法把紙板壘上去嗎?”我説:“行呀!你們試一試,把紙板夾在奶粉罐中間,會出現什麼效果?”幼兒將壘高的奶粉罐推倒,重新將紙板夾進去,他們發現原先用兩個奶粉罐和一塊硬紙板能夠搭出小橋的樣貌,而那麼多的小橋能夠重疊壘高,比之前壘的那次更加穩固。孩子們興奮極了!蹦蹦跳跳的對我説:“教師!我們成功了!這個是第二種玩法呢!”我給他們的`作品拍了照片,分享給家長看,家長都驚呆了,説沒想到孩子喜歡玩這個。

對於教玩具,我對班級內的家庭投放玩具情景進行了調查,45%的媽媽會告訴我説:“我們家給孩子買的樂高主題玩具。”30%的媽媽會告訴我説:“孩子喜歡刀槍飛機大炮。”或者是“孩子喜歡洋娃娃。”於是我拋出了第二個問題:“在孩子玩的過程中,你們有沒有發現什麼?”不少家長説,孩子總是喜新厭舊,買回來的玩具玩了幾次就沒興趣了,於是又重新再買。不可否認,高結構玩具包裝精美,用料質感好,甚至有的玩具會發光發聲,加上廣告作用,使得大部分家庭不的不支出一筆開銷用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愛玩的天性。但這些高結構材料有一個共同性,就是玩法單一,可變性不強。所以導致幼兒總是出現“喜新厭舊”的現象。當看到孩子對“低結構物品製成的教玩具”和“高結構製作的教玩具”呈現出的不一樣反應時,我們是不是應當反思一下,到底是家長覺得這種玩具好玩上檔次,還是真的孩子願意主動去玩呢?

遊戲過程中,幼兒才是遊戲的主體,我們得根據幼兒的需要和興趣所向投放相應的教玩具,幼兒在前,教師和家長在後。每次遊戲過後,教師及家長要對幼兒的遊戲活動進行反思,及時對遊戲材料或遊戲方式進行調整,使幼兒對此不斷產生興趣,從而引導幼兒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