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閲讀

國小教學隨筆

閲讀1.72W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寫過隨筆嗎?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那麼,怎樣才能寫出好的隨筆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教學隨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國小教學隨筆

國小教學隨筆1

《新課標》中指出:“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通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薰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

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音樂就像是一種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它只能靠聽覺、想象,心靈去體會,在教學中應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幫助學生建立起音樂與人生的密切聯繫。

這節課我把視、聽、唱、跳等藝術活動結合起來的審美情感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愉快的教學活動中感受到音樂的美感,從而進一步陶冶他們的情操,培養他們的音樂能力與音樂素質,使他們在學到了音樂知識和技能技巧的同時,向更高的層次努力。這節課,我覺得有以下較成功的地方:

一、聆聽音樂,體驗情感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情感是音樂教學的生命線。她看不見、摸不着,只能靠聽覺、想象,心靈去體會,而“聽”是音樂教學的基礎。本課的導入重在體驗一種深深的思念之情。欣賞小提琴曲《思鄉曲》,談談感受,讓學生體驗其中的思鄉之情。在教唱歌曲的環節中,也貫穿一個“情”字。在首次欣賞時,啟發學生體會歌曲表達的日夜思念與盼望祖國早日統一之情。接着在聽音樂設計伴奏的過程中反覆聆聽範唱,使學生每聆聽一次就受到一次感染,讓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不斷體驗歌曲的情感。在學生學唱、歌曲處理、表演時,都緊緊抓住一個“情”字。總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體驗到了歌曲抒情優美的情緒,並能表達出來。

二、自主學唱,抒發思念情懷

學生通過多遍的'聽賞,律動的表演,圖片的欣賞和台灣的簡介,學生已由初步的感知轉入深層的體驗,不需要老師再一句一句地教唱。因此,歌曲的教唱環節,我採用的是完整教學法。讓學生先慢速跟琴唱,然後再讓學生自己找出疑問,提出難點,老師或學生再一起幫助解決,這樣,既能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能節約教學時間,讓老師有針對性解決學生的難點,使學生牢固掌握歌曲的演唱。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情境的創設和情境的保持極為重要。在學習歌曲開始,創設了情境,通過反覆聽、賞、唱、演,教師的聲情並茂的示範,極大的感染着學生,處理歌曲時,引導學生重點唱好“小橋架在海面上”這一句,接着講解轉調的基本知識,體會轉調帶來的情緒變化,學生在演唱時處理的不錯。尤其在學唱歌曲後半部分襯詞“噢”時,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個個像要回到祖國母親懷抱中的“寶寶”唱的那樣“温馨”,師生立刻溶入了真情實感,自然的達到了以情帶聲的學習目的。

三、創編歌詞,表達“團圓”願望

本課教學的最後環節,圍繞“盼望台灣迴歸”這一主題,讓學生創編歌詞。可是,由於時間的倉促,只對歌曲做了很小的改編,學生沒來得及展示出自己的才能,但學生知道了改變節拍和速度,使歌曲的情緒馬上變得歡快,表達了團圓的喜悦之情,學生在演唱方面的表現還是很不錯的。

總的來説,這堂課還是上的比較成功的,整堂課始終貫穿“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突出情感體驗”這一理念。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強調聽賞領先,在審美過程中師生共同感受、體驗、表現,從而感悟音樂的美。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把音樂的知識與技能和學生的音樂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興趣中學習音樂,體驗音樂。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少,比如教師的語言還可以精煉些,歌曲的演唱還要加強些,介紹台灣可以讓學生課前查資料再交流,可能效果還要好一些。這些都需要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改進,力求達到完美。

國小教學隨筆2

數學作為開發人腦資源,培養創造力的主力學科,對課堂氛圍,學生集中精力,進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數學課的導入能以最少的話語,最少的時間,使學生進入數學王國,並且能承上啟下,温故知新,激起學習慾望,又能聯繫以前知識,為進入學習高潮作準備。

一、用懸念導入

在導入新課時,教者巧設懸念,精心設疑,創建“憤”、“緋”情境,使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慾望,能促使學生自覺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使情、知交融達到最佳的`狀態。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老師先寫出一個數“321”,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經過計算後,學生回答:“能!”接着老師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後來考考老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看老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這時,教室裏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來考倒老師。但老師對學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準確地判斷能否被3整除,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接着,老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計算,能準確地一眼就看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嗎?”學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此時,掌握新知便成學生們最大的願望。

二、巧用遷移

數學學科的特點是邏輯性、系統性強,新知是舊知的發展和深入。巧用舊知導入新課,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認識幾分之幾”時,老師先給同學們講一段“孫悟空分月餅”的西遊記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路上遇到一位賣月餅的老爺爺,望着那香噴噴的月餅,孫悟空和豬八戒讒得直流口水。老爺爺説:“你們要吃月餅可以,我先得考考你們”。他拿出四個月餅,説:“四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兩人很快答出。然後又拿出兩個月餅平均分給兩人。最後他拿出一個月餅問:“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悟空和八戒回答説:“半個”。那麼半個用一個數表示怎麼寫呢?這下便難住悟空和八戒。這裏利用學生們喜愛的西遊記故事,很自然地從整數除法向認識分數過渡,利用舊知做鋪墊,過渡到新知。真正做到“啟”而能“發”,激起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

三、借用教具導入

兒童的世界是獨特的。教學伊始,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圖畫等教具,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應用數學能力。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先出示紅領巾、五角星、學校的多邊形花池等實物圖,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來尋找角。在教學“比的意義”時,老師出示一面國旗,滿懷激情地説:“同學們,今年10月1日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5週年。這是一面國旗,它的長是3分米,寬是2分米”。然後再引出比的意義。這裏,既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師生共同營造出無比自豪的“愉悦”氛圍,同時,美麗的國旗也使學生受藝術美的薰陶。

當然,新課的導人方式還有很多,如講故事。猜謎語、做遊戲、聽音樂等。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一切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為學生學習新知創造一個愉悦、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學生願學、善學、樂學。

國小教學隨筆3

作為新的老師總會想到這麼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五環節學習法”的習慣,充分利用整塊和零碎時間。開始可以手把手的教給他們如何預習和複習,幫助他們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如:小時間的利用:

1)可利用課前五分鐘讓學生高效率複習上節內容和預習本堂課要講的內容,並一定要做好檢查驗收工作,這個時候學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效果最好。

2)教學生將每單元中重難點的句子和單詞歸納起來,可充分利用小時間,隨時翻看記憶,

3)為適應學生的要求,加強學生的聽力,每週,利用課前五分鐘訓練學生的聽力以及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

為學生打造一個屬於他們的平台,以起到滴水石穿的效果。

國小教學隨筆4

現行的國小數學教學大綱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這兩條走向成功的“腿”都已經提高了相當重要的程度。筆者幾年的教學實踐也證明,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國小數學教學得心應手。就此,本人想談一點淺見,以待指教。

一、注重實踐教學,創造成功條件

激發學生興趣剛拿到國小數學新書時,總愛不釋手地翻來覆去瀏覽,積極的興趣的傾向是朦朧興趣的開始,那完全如何把握契機,把這種積極的心理傾向設法轉化為一種積極的真正興趣,無疑這當中上開始的課尤為重要。

二、設計育人情境,內化學生情感,使生親師信道

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而學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對教材的領會程度,對教師教學的興趣密切相關。

三、教學內容的最佳呈現,需要教師讀活教材

多年來,我總是努力使每一個40分鐘的教學,成為學生掌握知識的一種認知過程;努力把教師的外部指導內化為學生的能動活動;總是在怎樣才能喚起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新知識上下功夫,適時地滲透國小數學思想方法。努力使學生不僅長知識,能力也得到訓陳和培養。而且從小就能受到一些簡單的'國小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這對提高學生的素質無疑幫助很大。要做好以上這些,我認為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準確地理解教材,駕馭教材。否則,都是空話。這是因為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教科書不同於一般參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課外讀物,它是按照學科系統性結合兒童認知規律,以簡練的語言呈現國小數學知識的。知識結構雖存在,但思維過程被壓縮。學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維的結果,看不到思維活動的過程,思想、方法更是難以體現。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呈現進行精心設計和加工,通過教學實踐,體現國小數學本身那種令人傾倒的豐滿的內容,體現思維過程和思想方法。為此,作為國小數學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書本上看得見的思維結果,更要讓他們參與那些課本上看不見的思維活動過程。因此,我的體會是教師必須熟練地掌握教材。通過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啟發,把教材的思想內化為自己實實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讀活。讓自己從書本中精練的定義、公式以及敍述等的背後,看到國小數學本身本來豐滿的面容,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弄清它的形成過程。這樣,我們才能使學生不僅獲得真理的條文,而且更能使我們的教學過程真正成為人與人、前輩與後代、國小數學家與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思想與情感的交流。否則,教師自己頭腦裏沒有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沒有思維過程,把課本當成一本死書,照本宣科,那麼就不可能把知識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很好地展現開來,那學生也只能是死記硬背、機械模仿。這樣的教學也一定是既沒有生機,也沒有深度。不可能使學生的知識形成網絡,更談不上讓學生主動建構了。因此,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是使國小數學教學成為思維活動教學的前提,也是提高我們教學水平的前提。

教師理解了教材,瞭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個完整的認知結構(暫時),並不等於學生也理解了、瞭解和有了。學生不是靠我們頭腦裏的國小數學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識的,而是靠我們教師把自己的思想變為行為。學生是通過我們的語言、我們設計的教學過程、創設的思維空間到達知識彼岸的。同時,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完全依靠教師的主導。

不論我們教師對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麼透徹,把教材讀活到什麼程度,但如果不能對教材進行很好地加工、處理,不能把理解的落實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很好的設計,那麼,對學生學習來説,都等於零。教師也只能是啞巴吃湯圓——自己心中有數。因此,我認為:教師還必須遵循教學規律,緊密結合實際,選取恰當教法和教學手段,把教師的思維內容轉化為學生的思維內容。教師先受到啟發後,再通過老師去啟發學生。如果教師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於教學,那教學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視在提高自己駕馭教材能力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的設計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體現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為課本與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中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通過老師的課堂教學,掌握該掌握的知識,具備該具備的各種能力,提高應有的素質。因此,我認為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設計出合理的教案,並在實際教學中靈活地加以運用,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根本保證。

總之,教師讀活教材,熟練地掌握教材,是我們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有了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弄清楚,講清楚,才能給學生設計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為他們主動構建認知結構奠定基礎。有了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瞭解知識形成過程中所運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機地滲透給學生,提高他們的國小數學素養,全面完成國小國小數學教育任務。

國小教學隨筆5

參加工作已經十多年了,原以為當音樂教師相對於其他職業來説壓力會小點,可現在看來不然,當音樂教師也並不輕鬆。當然,在壓力背後也有快樂。

一、教學中最大的特色或經驗

這麼多年的教學,也有了很多經驗。比如,在各個單元內容的教學中,我不會僅僅侷限於課本中的素材,而會盡可能、大量的去尋找課外的與本單元或本節課有關的知識、音樂等等,我希望結合課外的知識讓學生們有更廣闊的視野與更加豐富的體驗、感受。在課堂上,當教學生演唱時,我會去主動關注學生的聲音,學生演唱時,有時他們會偷懶,在學生心裏沒有“什麼叫好聽的聲音”的概念。我認為,好聽的聲音必須聲中帶情,把情和聲融合在一起,我很多次在課上模仿學生懶惰時的聲音,讓他們自己去比較,這時基本上學生都能領悟到什麼叫有感情的`聲音,也能很快的改過來。

二、教學中最大的困惑

在教學中,尤其在教學欣賞課時,我有時無從下手,我到底讓學生在欣賞課裏學點什麼?分析曲式,對於一、二年級學生來説猶如聽天書,根本聽不懂。所以一到欣賞樂曲時,很多學生不能去關注樂曲,我想原因出在我身上,我不能帶領學生很好地聽,這也是我最大的困惑所在。

最後,在教學上,我最大的願望也跟其他音樂教師一樣,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面對學生,面對教學能得心應手;面對學生,能教給他們更多的音樂知識。音樂課能給他們帶來無限的快樂,這也是我做教師最大的心願。

國小音樂老師教學隨筆3

我從事音樂教學已經十多年了,我們學校是農村初級國小,多媒體進入校園才是近兩年的事,由於班級較多的緣故,再加上我們學校就只配置了2個多媒體教室,所以不是經常有機會進行多媒體教學。通過用幻燈片教學的幾節課,我發現: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直觀、生動、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特別是在進行音樂欣賞課的教學中,學生在有動感畫面的支持下欣賞音樂,就能很快的進入到音樂所表達的意境中,感受到音樂給人們帶來的美的享受,更能激發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便於學生從感性上更好地認識音樂,體會音樂。這樣就節省許多講解的時間,課堂形式更多樣化。愛因斯坦曾經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作為老師,特別是音樂教師的我們,就應該考慮一下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起來了,學生才能夠主動的進行學習。但是,如果我們不分課程,一味的追求PPT教學,就會出現課堂上熱熱鬧鬧,學生轟轟吵吵,而不能真正的掌握知識,也達不到真正的教學目的。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有針對性的、有選擇性的製作課件,避其缺點,揚其優點。

我認為一節好的優質課,應該是讓學生在輕鬆的課堂氛圍內學會和掌握本節課的知識,在課堂中儘量使教學內容形象化和趣味化,融知識於娛樂之中,使學生學的輕鬆。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呢?

首先,在導入新課時我們應該注意,一定要能夠調動學生的興趣,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現在國小生的現狀,很多學生都迷戀流行歌曲,那麼,在導入新課時,我們要儘量找一些內容健康、富有感召力的流行歌曲或者是語言來引起學生的共鳴,調節課堂氣氛。

其次,課堂提問要有技巧性和趣味性。課堂精心設計問題,既要考慮到學生可能需要的考慮時間,同時還要考慮到問題的趣味性。實際操作中,要注重啟發、引導,多用鼓勵性語言,儘可能激發學生的成就感,切忌諷刺挖苦,以免學生產生對立情緒,從而失去對音樂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

第三、激發學生的興趣,使課堂真正活起來,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師生不斷交互實踐過程中,才能產生和發展人的認識;只有在能動的實踐過程中,個體才能作為一個開放系統不斷地吸取外界信息;正如一個名人所説:一個人的興趣所在就是他的力量所在。

國小教學隨筆6

一、造就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氣氛。

國小美術教科書上,每一課都只有幾張插圖,其他的內容就比較少,所以我們上一堂課就需要很多的準備。在備課中,我力爭以充實的內容來吸引學生,通過聽聽、説説、玩玩來培養學生的興趣。比如,六年級“紙工飾物”這一課中,我結合現在的天氣情況,説説青蛙是因為冬天到了,它要去冬眠,所以分外的着急,它要到小石洞去冬眠了。學生製做好了以後,我讓學生思考小青蛙能否站立呢,請他們發揮想像力。問他們如何做到這一點?他們爭先恐後地發言,並且將好幾種方案都列了出來,然後我再讓他們將自己認為最好的方案製作出來。小青蛙做好後,我們又可以做其他要冬眠的動物了。這些作業,所花的時間不多,但都是跟現實有關的事物,在學習的同時也幫他們解開了心中的迷霧,所以學生很感興趣,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最後,我叫他們都帶領動物去冬眠,童趣一點的語言原來以為六年級學生難以接受,但我的顧慮卻是多餘的了,一堂課,既輕鬆快樂又嚴謹地完成了。

二、增加練習的趣味性。

六年級的美術課有一部分是關於“戲曲人物”方面的訓練,我們南方的孩子,普遍對京劇感到陌生、遙遠。在進行授課時,學生會對京劇人物的“老生”、“花旦”、“小生”等等角色覺得陌生而枯燥。我給他們講了楊門穆桂英這位女將的故事,及時放了一段穆桂英掛帥的京劇影片給他們看,並把講台變成舞台,學生們爭先恐後地模仿着京劇英雄人物的動作,一個個表演得非常認真,積極性高漲。我當場示範了一幅“武生”的戲曲人物圖,故意弄得比較幼稚,讓他們也勇敢地進入了創造領域,達到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這樣的課安排得當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使他們開闊了視野,激發起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促進了國小美術的教學效果,提高了他們自覺的藝術創造力。

國小美術教學是培養學生審美情趣、開闊視野、發展想象、探究技法、提高審美能力的重要課目。縱觀現行的國小美術欣賞教學,存在着以教師為中心的“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模式,難以吊起學生的學習“胃口”,教學中重視審美結果的獲得,忽視審美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和融入,難以培養學生的審美美理和審美能力,影響了學生對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和對美好生活追求的熱情。為了改變這—現狀,對欣賞教學進行實踐性的研究,立足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生動活潑、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審美功能,讓童眸映五彩。

新的教育理念正在興起,它不僅重視教師教材的作用,而更重視學生自我的作用;不僅重模仿,而更重視創新;不僅重視知識,而更重視創造。

作為一個國小美術教師,我在課堂上,實施了愉快教育這一教學方法,又針對國小生見異思遷、喜新厭舊、缺少韌性心理特徵,並根據兒童心理特點和教材的不同內容,採取了適合兒童特點的一些教學方法。所以給學生上美術課時,我千方百計的為學生創造產生興趣的條件。上課時,利用導入語(常用編故事、編兒歌、猜謎語,做遊戲、競賽性活動)直觀教具和直觀演示等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高漲的情緒和作畫的強烈慾望,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藝術並不神祕,就説畫畫吧,這個行為可以使一個普通的孩子,一下子擁有一個自由敍述的途徑,可以無拘無束的進行心靈的祕密對話,甚至先於語言。

對孩子來説,興趣是如此重要,家長一定要千方百計的保護它,扶植它。孩子總是不容易專注,因為孩子是真正感性的,孩子敏鋭的感知着周遭的一切動靜,可是一旦對某種行為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就一下子安靜專注了。孩子精力越集中,創造力就越強。

美術課的實質,除了培養孩子的視覺美感,更要幫助孩子尋找一種特殊的,開放的觀察和解讀世界的角度,最要避免的,是用成年人固有的感受方式,來取代孩子新鮮自由的天性。我們每個人都有過童年,童年總會過去,有些孩提的感受沒有了,但勇氣和本能,還有積極表達的願望卻是完全可以保留下來的,正像馬蒂斯提倡的那樣,畢生能夠像孩子一樣看世界的勇氣是很可貴的,因為喪失了這種視覺能力就意味着同時也喪失了每一次可能的獨創性的表現。

總之,美術教學要通過美術學科具有情感性的基本特點,注重情感,以情動人,突出感受性,使學生想創新;要鼓勵學生面對美術作品,善於表達各自的審美體驗,注重內涵,突出表現性,使學生敢於創新;通過採用探索性、自主性、發散式等多種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實踐中突出創造性,使學生會創新。 課程改革給美術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僅停留在過去的以老師教,學生學為主的教學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小組合作,讓學生自己在合作中學到新知識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美術教師有很高的'綜合素養、人文素養。我一直在思考:什麼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如何更好把小組合作的融入課堂中?在思考的同時,我又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為此,通過平時教學工作以及課外的學習探索、實踐與反思,我認為想上好美術課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營造開放自由的課堂氛圍

二、課堂教學是重點,“合作互動”的學習,是一種同伴之間為達到一定的教育目標而展開的學習方式,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信息交流,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精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第一、根據課型“合作互動”,通過互助互動有利於解決問題。第二、根據重難點,“合作互動”,抓住課中的難點展開並提出問題: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應用集體的智慧,較輕鬆地解決了難點。第三、結合作業,“合作互動”,美術作業與其他作業不同,每個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能力不同,對同一題材的表現也不同,因此,作業的完成應

從封閉走向開放,由個體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質量。

“合作互動”,的評價時,同伴之間進行借鑑學習,有利於培養他們寬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鋭的審美鑑賞力。

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調色能力的同時,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做一個優秀的美術教師

新課程強調,新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傳統意義上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與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而且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使之成為動態的、發展的、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那些只能“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以很難勝任現代教育教學的需要,加之現在的國小生的美術素質的普遍提高,他敢於提出疑問和自己的見解,他們把更高要求賦予了我們教師,由此,只有提高教師的素質,才能夠有真正意義的實施素質教育的可能,換句話説,素質教育實施的關鍵是教師素質的提高。那麼,當今的教育形勢需要怎樣的美術教師?

打開江蘇版國小美術課本,你會看到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其中除了本學科知識外,還涉獵到科學、文化、生活、人文以及現實生活等方面,高度體現出學科間的交叉與綜合。“美術學習決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所以在這種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徵、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的獨獻,同時美術課程也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造精神的培養,採用多種方法,使學生的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的開發學生的潛能。由此,國小美術教師僅用本學科的技能與理論來“教書”是完全不夠的,更不用説如何做好“育人”工作。所以,美術教師的知識面要儘量廣一些,雜一些,深一些。在專業技能方面,應該做到“一專多能”。所謂“一專”,是指美術教師應精通一項技能,無論是素描、油畫、國畫、水彩或手工。美術教師要“一專”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美術不同於其他學科,學習美術要採用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原則,需要用理

論來指導實踐,用實踐來加深理論認識,這樣就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對美的感受、理解、評價和創造的能力。所謂“多能”,指美術教師的能力應全面,包括美術技能和美術理論水平,乃至是其它藝術學科的技能,如音樂學科的一些素養,這些能力不求過於高深但求實用。於漪先生説得好:“要教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準備好一桶水。———這是真話,不刊之論。我要補充的是?除了準備好這一桶水之外,還應該為自己找到知識的源頭,每天去向源頭汲取活水”。因此,我們美術教師首先要做一個學習型的教師。平時要加強美術文化修養,多看美術史及專業理論書籍,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層面,注重人文素養的學習和積累。這樣才能使教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增加其教學效果和教學感染力,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的領悟水平。

教師的工作有點像蜜蜂釀蜜,需要博採眾長。由於美術學科自身的特點,美術教師除了要有本體性知識外,還要有廣博的文化知識,這樣才能實施美的教育。例如,在國小高年級的欣賞課中,一些成功的名作後面往往隱藏着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典故,讓學生懂得這些典故有助於學生理解畫家為什麼這樣畫?為何而畫?讓他們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地感知優秀作品的藝術美。如果美術老師沒有較豐富的課外知識和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上這樣的欣賞課是很難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的。陶行知先生曾説過:“創造需要廣博的基礎解放的空間,才能蒐集豐富的資料,擴大認知的眼界,以發揮其內在之創造力”。廣博的知識面是個性魅力的基礎。在學校裏,知識廣博的教師往往贏得學生的信賴和愛戴。美術教師的豐富的文化知識,不僅能擴展學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發和滿足他們的求知慾。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文學家、藝術大師豐子愷先生年少時就得益於兩位博學又有人格魅力的老師教誨。其中一位是“二十文章驚海內”的藝術大師李叔同先生,他在音樂、話劇、美術、書法、佛學等方面都很有造詣。還有一位是精通音樂、詩文、繪畫、金石、書法、理學、佛典、外文、自然科學的文學家夏丐尊先生。他們都推崇“首重人格修養,次重文藝學”、“要做好文藝家,必先做一個好人”。大家試想,這樣的老師會對豐子愷的一生將產生怎樣的影響。所以,學生的全面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文化知識的廣泛性和深刻性。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林崇德如是説:一位教師,除了本體性知識以外的廣博的知識,對於其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具有與本體性知識同等重要的意義。有了較高的人文素養和廣博的知識面作底藴,教師的言談舉止和氣質修養才會顯得優雅不凡,同時也是個性魅力的體現,這樣的美術教師更懂得尊重學生,懂得感情,懂得怎樣與學生溝通,懂得理解、善待、寬容學生,這樣的教師才能真正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魯迅先生曾經説過:“教育是植根於愛的”。愛是教育的源泉,教師有了愛,才會用伯樂的眼光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才會對自己的教育對象充滿信心和愛心,才會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新的精神。

教育事業是愛的事業。愛每一個孩子,我會努力使自己成為教育事業的創造者,用不斷開拓和進取的工作態度,提高對教育實踐的反思和認識,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把我們的教育工作做好。

國小教學隨筆7

古人云:“舉手之勞,何足掛齒。”意思就是説,這件事很小,沒有多大的功勞,不必掛在嘴上。可這舉手之勞,究竟有多小呢?在三毛國小聽課的過程中,我就碰到了這樣的一件小事,而正是這件小事卻讓我感動至深。

當我們走進三毛國小五樓多媒體教室時,已經有好多早到的老師坐在座位上低聲交談着,交流着各自的信息,一股濃濃的學習氛圍撲面而來,而教室裏那一排排擺放整齊的課桌椅更讓人賞心悦目(椅子插入課桌下面的空間裏),便懷着一份期待坐到了靠窗的位置上……

不一會兒,二年級的學生們排着整齊的隊伍來到教室,迅速地找到各自的座位坐了下來,一切都顯得那樣井然有序。在周老師熱情的引導下,師生們一起演繹着《雷雨》的精彩,感悟着“雷雨前”的悶熱、不同尋常,在聆聽中收穫,在朗讀中體驗,在思維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當課一結束,就在學生們忙着整理學習用品準備離開的時候,周老師輕聲提醒着:“想想看,你來的時候椅子是怎麼放的?”幾乎所有的學生同時做出了相同的動作——把自己坐過的椅子插入了課桌裏面,然後帶着學習用品排好隊出去了。沒有學生對此有異議,也沒有學生需要別人的再次提醒,更沒有學生大聲喧譁,似乎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給我的感覺就是訓練有素。看着依然整整齊齊的教室,簡直讓人感覺不到這裏曾經有學生來上過課。這是一件小事,可從這件小事中又説明了什麼呢?

接下來是三年級的課,上課的老師來自實驗國小,我在想着她會不會也提醒學生要讓課桌椅保持原樣呢?但學生們的做法讓我再次湧起了對他們的敬意。當學生即將離開時,並沒有老師的提醒,可他們卻一個個主動地把椅子插入課桌下面。有一個女生可能是一時忘記了吧,當她已經走過一個座位時才猛然醒悟過來,於是迅速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輕輕地把椅子放好後才滿意地離開。如果説二年級的學生還需要提醒的話,那麼到了三年級,學生顯然已經養成了這樣的好習慣,這需要怎樣的持之以恆呀?

離開時把自己坐過的椅子恢復原樣,這真的只是舉手之勞的小事,可就是這些不需要我們花很多精力就能做好的小事,我們的學生又有多少人願意去做呢?

作為教師,我平時也總是這樣對學生説:如果看見地上的垃圾,你可以彎彎腰,把垃圾撿起來扔進垃圾桶;如果看見有小同學摔倒了,你可以主動把他扶起來,安慰他;如果看見風把窗簾吹散了,你可以把窗關好或者把窗簾重新整理好;如果看見教室裏的課桌歪了,你可以把它們排得整整齊齊;如果看見有人的紅領巾掉下來了,你可以出聲提醒他或者撿起來幫他戴好;如果看見掃把倒地了,你可以把它“扶”起來,再讓它靠牆“站”好;如果看見窗台髒了,你可以拿抹布把它們擦掉……這些事都是小事,卻因為你做了,而使許多人解決了煩惱,這不是一件好事嗎?三國時期劉備也曾説過這樣一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善事雖小,卻能讓別人解決了許多煩惱,你又何樂而不為呢?可是,總有那麼多人不怎麼願意去做,地上的垃圾可以視而不見;別人的困難可以置之不理;學校的財物可以隨意處置……舉手之勞,可又有多少人願意“舉手”呢?

如果説兩位年輕漂亮的老師給這美麗的春天增加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的話,那麼,學生們的舉手之勞讓這迷人的春天更具魅力,並煥發出無窮的活力。

生活中的小事,需要人去做;花園裏的花,需要人去栽培;社會的安寧,需要人去維護;心靈中的枯地,需要我們怎樣去澆灌呢?假如人人擁有如這些學生般的心靈,相信生活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國小教學隨筆8

繁忙的開學工作已經有兩個星期了,本學期班上新來了9名新生,剛開學的第一天,孩子們的表現非常棒,不哭不鬧,而且以前愛哭的徐光得小朋友進步最大,高高興興的跟媽媽説再見了,符明澤小朋友也不亂跑、也吃幼兒園的飯菜了,新來的小朋友都不錯,除了鍾慧小朋友吃飯有些困難以外,其他小朋友都不錯。本班最大的問題是進餐方面的環節,有幾個女孩子進餐速度慢,個別衞生方面還需加強,還有個別孩子較挑食,例如:王春靈、鍾慧、符明澤、王恩傑等等,每次都是最後吃完的.,讓老師們感到很苦惱,怎麼樣幫助他們在進餐方面既文明、又不挑食、而且速度又快一點呢?我們三位老師經過商量,一致覺得要想提高進餐速度,首先老師們動作要快一些,其次要分工負責監督並提醒,做到每個老師看兩桌,負責這兩桌的老師要做到督促他們進餐和講衞生,還有要有東西激勵他們,例如吃飯前五名的和吃飯較衞生的獎勵貼貼等等。週一的時候,我用了一個方法,説小朋友想不想去拔蘿蔔亞?小朋友説:“想啊!”我便説道:“如果你們想今天去拔蘿蔔,那你們要吃飯快一些,動作快一些,還有更有禮貌,我就帶你們去小農場拔蘿蔔”。這一天下來,孩子們的這個表現出乎我們的意料,平時吃飯慢吞吞的小朋友或者調皮的幼兒在今天都表現的特別聽話、懂事,各個都想着去拔蘿蔔,他們會時不時的問我:“小琳老師,什麼時候去拔蘿蔔啊?蘿蔔種在哪裏呀?”這個時候,我就會告訴他們,等你們乖乖的,下午第一節課後,老師帶你們去拔,等下課後,孩子們都興高采烈的拍着長長的隊伍去小農場拔蘿蔔了,當老師告訴他們説,地裏有蘿蔔時,他們就已經忍不住上來拔了,他們還會一邊唱歌一邊做拔蘿蔔的動作,有些蘿蔔不好拔,把葉子拔斷了,沒法拔了,他們會自己想辦法,用手挖或者拿勺子來挖,只要發現有蘿蔔藏在土裏面,他們就很興奮的跑過來,王萍發現後,她大聲的説:“老師,這裏有個大大的蘿蔔.”於是好多小朋友便圍過來,想要拔她的,她説:“這是我發現的,你們再去別的地方找吧!”聽到他們的對話,我覺得孩子們是很聰明、很可愛的。大家拔呀拔,大概過了半個小時候過後,差不多每個小朋友手上都碩果累累,手上都有好幾個胡蘿蔔呢,看到大家臉上洋溢着開心的笑容的時候,我覺得他們已經體驗到了勞動的光榮,勞動的成果,後面我們還一起展示了今天動手拔蘿蔔的成果,他們還説:“我要拿回家煮湯喝、煮粥喝、炒來吃等等”,看到他們這麼滿足的樣子,真正的體會到收穫的喜悦。

回到教室後,在組織遊戲前,我問他們,今天你們拔蘿蔔開心嗎?他們説:“好開心,我們每天可以去拔嗎?”我説沒有了,蘿蔔被我們拔完了。”他們説:“那我們再種吧。”我想種西瓜;我想種草莓;我想種西紅柿;我想種葡萄;我想種花生;我想種地瓜等等,孩子們真的很聰明,他們也知道這些是結果實的,摘或者拔是很好玩的,因此我們也會採取孩子們的喜好根據季節進行種植的,我覺得開闢這個小農場,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業餘生活,同時也讓幼兒親自體驗種植的興趣和過程,萌發幼兒熱愛勞動,並從勞動中獲取到其中的快樂和收穫。

國小教學隨筆9

這節課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容易,我主要是放手讓學生自學,充分發揮導學提綱的作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讓學生感覺自己學得的知識能用於生活中,體會數學的價值。

我還特別注意設計一些與日常生活聯繫比較緊密的活動,讓學生把所學的統計知識和方法運用到實踐生活中去。在該節課裏還是存在了一些問題,因為時間的把握的'不好,學生在做圖的過程中花費了較多的時間。後面的概括也沒有時間,學生中一些問題還沒有能及時的得到解決。幾個學生還是出現了製圖不完整,所表達的語言都是不全面,不夠準確的。其實學生的表達也説明了學生對於該過程的掌握還是不太穩固。

國小教學隨筆10

我們常把孩子比做初生的太陽,那麼後進生就是遲升的朝陽,比起其他學生他們更需要老師的耐心、細心的呵護、理解與尊重、循循善誘……“要小心的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這句話或許有些誇張了一點,卻實實在在的告訴我們對待後進生不可疏忽大意,作為一名,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教育好這些後進生,是他們和其他學生一樣健康快樂的成長,展現自己獨特的風采。

在我擔任一年級班主任的第一學期裏,我的班級裏某某和某某,他們兩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愛做家庭作業,導致他們兩個的學習成績很差,幾次找家長談話,效果也不是很好,課堂上,我仔細的觀察他們兩個,課下,我找他們兩個談話,發現,他們並不是那種學習成績較差、無可救藥的學生。看來是思想問題,我開始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沒過幾天,某某某病又犯了,我很生氣,同時也有些失望,不想再管他們了,但是我又想如果我放棄了他們,那麼他們也許就會越來越放鬆自己,所以我又不能不管他倆。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我真是動腦筋了,一有空就把他兩個叫到辦公室一邊陪他們做作業,一邊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幾天之後,我發現某某已經能夠自己按時完成作業了,於是,我及時對某某進行表揚,沒過幾天另一個也開始自己完成作業了。

當時我雖然很高興,但是真的很害怕他們堅持不了幾天又不能堅持下去了,但是令我很興奮的是,他倆不但能按時完成作業,而且作業的質量也很高,批改他們的家庭作業,不忘加上一句批語,有時是:你能按時完成作業,老師真高興;有時是:你可要堅持哦!並且一直堅持到現在,某某的單元自測每次都是考“優”。我心裏有一種説不出的喜悦!因為,我沒有放棄他們。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對於後進生,要想讓他們有所提高,老師一定要抓住他們的弱點,從各個方面去關心他們,去愛護他們,使他們感受到老師給予他們的温暖,給予他們的信心,給予他們的`關懷,這樣讓學生從內心發現自己的錯誤所在,找到提高的辦法,從而努力學習,這樣的辦法的確是很好的,我想這些寶貴的經驗都會為我以後的班主任工作起到良好的作用!

國小教學隨筆11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數學內容走進學生生活,讓學生感悟數學的價值。力求做到數學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一)尋求知識背景激起學生內需

國小數學中的許多概念、算理、法則等都可通過追根尋源找到其知識背景,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把數學知識向前延伸,尋求它的源頭,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從何處產生,為什麼會產生。在此基礎上再來教學新知,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幫助學生建構

眾所周知,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國小生以形象思維佔優勢的心理特徵之間的矛盾,是造成許多學生被動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佷多抽象的數學知識,只要教師善於從學生生活中尋找併合理利用它的'“原型”進行教學,就能變抽象為形象,學生的學習也就能變被動為主動,變怕學為樂學。

(三)用於現實生活領略數學風采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解知識從哪裏來,更要讓學生知道往何處去,並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順利地解決“怎樣去”的問題,這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

國小教學隨筆12

在國小三年級的數學課中,出現“分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內容。“分數”對於孩子來講是剛剛接觸的新知識,比較抽象,不容易進行理解,所以要想徹底理解分數的意義是一件不簡單的的事。因此。在教學中我特別注意儘可能將抽象內容轉化成形象內容,便於他們理解。

在上“分數初步認識”這節課時,我通過大量的實物演示和學生的動手操作,幫助學生理解分母,分子的含義,發現課堂效果還不錯。學生都非常感興趣,積極性也很高。臨下課時,我出了一道題:12根小棒,要拿出他的3/4,拿出了多少根?寫完後,我想,這道題一定會難住他們的,因為這節課我並沒有講這樣的例題。同學們讀完題後,教室裏立刻安靜下來,他們鄒着眉頭,在努力地思考着……我們班的.張某某,號稱“機靈鬼”拿起筆在紙上畫了起來,不一會,12根木棒畫完了,接着又將他們平均分了4份,拿出了其中的3份,數了一數,興奮的喊到: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一共拿出9根木棒。當時我高興極了,沒有想到真的會有學生做出來。我順勢説:“於騫同學真聰明,他通過畫圖方式把這道題解決了,你們該怎麼辦?”同學們恍然大悟,紛紛在本上畫了起來,不一會我便聽到了此起彼伏的回答聲:9根9根……趙子博同學在班裏是個“快嘴”他站起來説,老師,我明白了,一共有12根木棒,平均分成4份後,取出3份,3份就是9根。我興奮地鼓起了掌,笑着説,老師沒有想到你們表現這麼好,沒講的題,你們居然做出來了,太讓我意外了。

我趕緊不失時機的説:“同學們,你們太可愛了,你們太聰明瞭,你們説的非常有道理,這節課,你們上的非常成功,非常完美,你們不但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而且有超乎尋常的智慧。你們這節課的表現讓老師感到震驚,感到自豪,感到驕傲。老師相信你們在未來遇到難題時有更大的潛力去尋找答案,你們對自己有嗎?

“有”。同學們洪亮的聲音迴盪在走廊裏。

國小教學隨筆13

原人教社修訂版教材中,根據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教學內容做了一些特殊的修訂,其中,在每一個練習後面都安排了一定數量的選學題,是最醒目的一個處理方式之一。按照教學參考書的説明,編寫者、專家們的出發點是讓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希望在保證孩子們數學基礎之上,適當安排一些有利於促進孩子思維發展的練習,從而讓一些在平時學習中“吃不飽”的孩子有一個發展的機會。

面對教材這樣的設計與安排,作為一線的教師,只要是認真備課的老師,都能領會編寫者的意圖,都能把握如何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的展開尺度,應該説根據教材的這種安排方式,對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不敢,也無法按教材編寫者的意圖來展開教學,原因很簡單,現在評價學生的標準,不論你是公開反對,還是承認也好,仍然還是以學生的考試分數作為評價學生學業成績的唯一標準,自然考試成為學生之間競爭的唯一方式,同時,分數也成為評價一個教師教學水平的主要指標體系,如何備考自然也就成了師生之間共同的話題了。

由於根據修訂後的教材要求,選學內容是不納入各種考試的範圍之內的,但作為各級的出題者,往往在潛意識中都有一個想法,通過考試把學生考出個三六九等,把教師考出個三六九等,似乎不這樣出題,就顯示不出自己的水平,不這樣出題,就無法體現考試的份量。

這樣一來,可苦了孩子了,同時也苦了老師,因為,一份試卷要想考出個三六九等,必然會出現一些偏、難之題,而這些考題往往都與教材的選學題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你試想如果孩子連書本上的選學題都不會做,再遇上試卷上的難題不就更不會做了嗎?為此,老師對書本上的選學題不敢怠慢,每每遇到這樣的題會集中精力,一點一點帶學生攻關,雖然有一些孩子理解了,但更多的孩子卻越來越糊了,有些人甚至連基礎的東西都不會了,更有甚者,一些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正在這種錯誤的導向指引下,一點一點的消失,上數學課一步一步地成為他們討厭的一件事。

面對當前課堂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這一現象,作為一名一線的教師急在心裏,卻又無力迴天,因為它的現狀不是一個人或幾個人可以改變的。如果我們的國小數學課堂按照這種考什麼,教什麼的導向走下去,必然會一步一步地走向死衚衕,會把國小數學教育引向一條不歸路上。

因而,當前課程改革的當務之急是改革過於以量化方式進行評價的教學評價方式,走出一條能夠真正地全面反映學生成長的評價之路,從而才能保證課程改革在教學各個環節的真實動作起來。

國小教學隨筆14

最常見的一種現象就是,沒有把握住語文課的特點,把語文課上得不倫不類。比如,把《偉大的友誼》上成了政治課;把《把七顆鑽石》上成了思品課;把《蝙蝠和雷達》上成了科學課。這樣的老師很多,有的還是全國著名的教師。他們在全國各地上示範課,一些教育類學術報刊上還發表他們的教學設計、課堂實錄。一些出版社還為這些教師出集子。其實,這些人根本沒弄明白,語文的本質,不知道語文課要完成的任務是什麼。

還有一種現象也比較普遍,過於偏重分析課文的內容。這些教師把課文內容挖掘得特別深,分析得非常透。很精采,很到位。到頭來,學生的'語文素養沒什麼提高。比如教《第一場雪》把課文沒寫出的內容也分析透了。

近兩年,又出現了一種現象,用多媒體取代了語言文字。多媒體的確是很好的教學輔助手段。但只能是輔助,不能取代,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如果把課文的內容都用多媒體課件代替了,學生還學什麼語文。學生的語文素養又怎麼能培養?語文課就得讓孩子通過語言文字來理解,來感悟,來品味。學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提高語文素養的。

在能力培養方面,也存重理解能力培養,輕其他能力培養的問題。雖然,閲讀能力最主要的能力是理解力,但理解能力不是閲讀能力的全部,還有記憶力,閲讀速度等等。人們普遍忽視提高學生的閲讀速度。隨着社會的發展,閲讀速度對一個人越來越重要,互聯網的出現,人們得到信息比原來便捷得多,信息量也大得多。這樣,就對人們的閲讀速度要求越來越高。

還有一個問題,語文需要積累。而很多教師只注重理解,而忽視了積累。

各科教學都需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也不例外。這一點,很多教師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這些現象看上去是表面的問題,其實,每一種現象背後都有深層次的教育理論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得知道,語文是什麼。語文課的任務是什麼。當然,對語文本質的認識,有一些爭議,但都只是有不同的側重,都承認語文是最重要的基礎學科,既有工具性,又有很強的思想性,語文教學最主要的任務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當然,還有其他任務。

國小教學隨筆15

由於特殊原因沒辦法在音樂教室中學習。我帶着"怎樣能使學生在班內上得輕鬆自在呢?"這個問題走進二(1)班。歌詞按照節奏會讀之後,剛一打開錄音機聽範唱,一個孩子聽到音樂後就脱口而出:"開始唱戲了!"隨後使勁地在"咚咚咚咚嗆"這一句"嗆"的字音上用鉛筆在他的文具盒上敲了一下。這一舉動提醒了我,何不讓全班同學一起來?這樣既可以掌握旋律,又可以增添興趣。於是我提出了:大家認真聽音樂,當你聽到"嗆"字時,就用鉛筆敲一下文具盒。這一來教室沸騰了,又很快靜了下來。第一次沒有按要求做到,所有的襯詞"咚咚咚咚嗆"全敲了起來;第二次在教師強調了要求之後,95%的學生能夠作到。學生的興趣極度濃厚,每個學生都特別投入地聽着音樂,嘴裏唱着歌詞,惟恐再漏敲掉一個"嗆"字。下課鈴聲響了,學生還再要求"再敲一遍"。

我的教研專題是"低年級音樂教學中以動激情的實驗研究",就是讓學生在音樂課上動起來,通過讓學生身體、情感、思維等等多方面的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興趣參與到教學之中。我在實驗研究期間,儘量運用一些可以讓學生都能參與的形式。如:説,動,表演等等。

《過新年》一課,我的教學思路的設計是通過發現問題的方法來引入教學→教唱1、3、5樂句→學唱全曲→學生自由表現你聽到的'歌曲內容→在盡情的表演中學生不斷的重複歌曲的旋律,讓歌曲在不知不覺中學會。

分析:課後,仔細想想這節課,我覺得非常有收穫。它讓我在認為最適合自己實驗方法之外又發現了新的教學方法,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身邊最普遍、最簡單的事物來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教學方法可以隨着環境的改變而靈活變化,兩種教學方法的得出,使我的實驗方案中的教學方法進一步得到補充和完善。同時也使我知道了:只有適合了學生的心理特點,符合的他們的興趣愛好,他們才樂於接受,音樂課才能讓學生喜歡。

標籤:隨筆 教學 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