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閲讀

二十四節氣的順序

閲讀1.92W

二十四節氣的順序,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每年除了傳統節日之外,還有二十四個節氣,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以下分享二十四節氣的順序。

二十四節氣的順序1

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按照順序排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

二十四節氣的來歷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已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節氣的順序
  

關於二十四節氣的詩句

1、大雪江南見未曾,今年方始是嚴凝。——陸游《大雪》

2、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徐鉉《春分日》

3、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陸游《時雨》

4、大寒雪未消,閉户不能出。——陸游《大寒》

二十四節氣的順序2

二十四節氣的排序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 、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4個節氣是怎麼排序的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

二十四節氣的順序 第2張
  

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個節氣。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四立”,表示四季開始的意思。

反映温度變化的節氣

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5個節氣。

反映天氣現象節氣

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個節氣。

反映物候現象的節氣

驚蟄、清明、小滿、芒種4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時間

1、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謂春季開始之節氣。

2、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時冬去春來,氣温開始回升,空氣濕度不斷增大,但冷空氣活動仍十分頻繁。

3、驚蟄: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蟄伏土中的冬眠生物開始活動。驚蟄前後乍寒乍暖,氣温和風的變化都較大。

4、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陽光直照赤道,晝夜幾乎等長。我國廣大地區越冬作物將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5、清明:每年4月4日或5日,氣温回升,天氣逐漸轉暖。

6、穀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於穀類生長。

7、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萬物生長,欣欣向榮。

8、小滿: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麥類等夏熟作物此時顆粒開始飽滿,但未成熟。

9、芒種: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時太陽移至黃經75度。麥類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可以收藏種子。

10、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迴歸線,出現“日北至,日長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11、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標誌着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炎熱季節。

12、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後。這一時期是我國廣大地區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熱”,雨水偏多。

13、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開始結果,到了收穫季節。

14、處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處”為結束的意思,至暑氣即將結束,天氣將變得涼爽了。由於正值秋收之際,降水十分寶貴。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15、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於太陽直射點明顯南移,各地氣温下降很快,天氣涼爽,晚上貼近地面的水氣在草木上結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16、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點又回到赤道,形成晝夜等長。

二十四節氣的順序 第3張
  

24節氣

17、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此時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南移動,北半球氣温繼續下降,天氣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為“寒露風”。

18、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黃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與“霜降”節令相吻合,霜對生長中的農作物危害很大。

19、立冬:每年11月7日或8日,冬季開始。

20、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氣勢力增強,氣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現雪花,但此時為初雪階段,雪量小,次數不多,黃河流域多在“小雪”節氣後降雪。

21、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此時太陽直射點快接近南迴歸線,北半球晝短夜長。

22、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此時太陽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則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長至,成為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後北半球白晝漸長,氣温持續下降,並進入年氣温最低的“三九”。

23、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時氣候開始寒冷。

24、大寒: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數九嚴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

二十四節氣的順序3

二十四節氣是我們華夏祖先歷經千百年的實踐創造出來的寶貴科學遺產,是反映天氣氣候和物候變化、掌握農事季節的工具。它起源於我國的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戰國時代,中國就已經能用土圭來測量正午太陽影子的'長短,並且通過長短來確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個節氣。公元前104年,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這也是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二十四節氣:立春、 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一、春季

立春,公曆2月3-5日,是春季開始。

雨水,公曆2月18-20日,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公曆3月5-7日,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公曆3月20-22日,晝夜平分。

清明,公曆4月4-6日,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公曆4月19-21日,雨水滋潤大地,五穀得以生長。

二十四節氣的順序 第4張
  

二、夏季

立夏,公曆5月5-7日,夏季開始,萬物生長旺盛。

小滿,公曆5月20-27日,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公曆6月5-7日,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公曆6月21-22日,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公曆7月6-8日,氣候開始炎熱。

大暑,公曆7月22-24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三、秋季

立秋,公曆8月7-9日,秋季開始,氣温由最熱逐漸下降。

處暑,公曆8月22-24日,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公曆9月7-9日,天氣轉涼,地面水汽結露。

秋分,公曆9月22-24日,晝夜平分。

寒露,公曆10月8-9日,露水已寒,將要結冰。

霜降,公曆10月23-24日,天氣已冷,開始有霜凍了。

二十四節氣的順序 第5張
  

四、冬季

立冬,公曆11月7-8日,冬季開始。

小雪,公曆11月22-23日,開始下雪。

大雪,公曆12月6-8日,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公曆12月21-23日,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公曆1月5-7日,開始進入寒冷季節。

大寒,公曆1月20-21日,天氣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標籤:二十四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