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閲讀

端午節的三個傳説其中曹娥救父的故事

閲讀1.6W

端午節的三個傳説其中曹娥救父的故事,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下面來了解端午節的三個傳説其中曹娥救父的故事。

端午節的三個傳説其中曹娥救父的故事1

曹娥的故事

很久以前,在上虞古舜江西岸有一個很小的漁村,那裏的農民世代以捕魚為生。村中有一個姓曹的漁民,他也是靠捕魚為生,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幾乎每天都在舜江上。他有一個女兒叫曹娥,年僅十四歲,是一個聰明伶俐,貌美如花,又十分孝順的姑娘。

端午節的三個傳説其中曹娥救父的故事

曹娥畫像

接連幾天的'大雨,舜江的水暴漲,江水波浪滾滾,捲起一個又一個漩渦,大水淹沒了泥地。漁夫們既希望有大水但是又害怕大水,因為水賬了會有很多魚蝦,但是又十分的危險。曹娥的父親望着如此大的江水,想要去捕魚。曹娥看到如此大的江水讓爹不要去有危險,但是爹還是堅持出去了。

爹出去了,曹娥在家非常不放心,等太陽下山了爹還沒有回家吃飯,她便跑到江堤上去看,但沒有看見爹的身影。曹娥更加心慌了,她找來爹的朋友一起尋找,有人對曹娥説他看到一個大浪把她爹的小船捲了進去,小船被説沖走了。

天黑了,鄉親們勸她回家休息,但是她哪肯,整整一夜她在江邊來回哭喊。曹娥沿着江哭了七天七夜,哭得眼淚都是血。第八天,曹娥看見江裏有一個黑團,很像是她父親的身影。曹娥看到此狀,便終身跳進江中想要把爹爹救上來。結果就是一去不復返。

過了三天,江面平靜了,江水變得通透,人們看到下游有江水在盤旋,急忙趕過去,果然是一男一女在江中,正是曹娥和她的父親。

曹娥和端午的聯繫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過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習俗。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説法非常多,有紀念屈原的,有紀念伍子胥的,也有紀念孝女曹娥的。我現在要説的就是曹娥與端午之間的聯繫,端午節其中一個傳説,是為了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投江救父。

端午節的三個傳説其中曹娥救父的故事2

很久以前,在上虞古舜江西岸有一個很小的漁村,那裏的農民世代以捕魚為生。村中有一個姓曹的漁民,他也是靠捕魚為生,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幾乎每天都在舜江之上。他有一個女兒叫曹娥,年僅十四歲,是一個聰明伶俐,貌美如花,又十分孝順的姑娘。

兩岸連續大雨,舜江洪水暴漲。江上濁浪滾滾,捲起一個個巨大的漩渦,洪水淹沒了灘塗。漁人盼大水又怕大水,漲了大水魚蝦多,但洪水洶湧危險大。曹娥的父親理出魚網,撐出小船,打算出江去捕魚。曹娥望着滿天風雲,勸他不要去。但她爹説抓魚日日有危險,只要小心就無事。

曹娥江

父親出去了,曹娥在家不放心,時時盼、刻刻望,只望他平平安安早回家。直到日中太陽過了西,還不見爹爹回來吃飯。她跑到江堤上去望,但見江水茫茫,掀起層層惡浪,卻不見爹的漁船。曹娥心裏不安,沿江向上遊走三裏,轉身又朝下游走六裏,還沒見到父親。太陽快擱山頭了,曹娥急得拼命叫:"爹爹,爹爹喂——"喊聲招來幾個她爹的夥伴,他們個個衣衫濕淋淋,大家見了曹娥都歎氣,説他們一起在張網,突然一個大浪,把她爹的小船捲進了漩渦,讓沖走了。曹娥一聽嚇出了魂靈,大叫一聲"爹爹",拔腳朝下游跑去。

端午節的三個傳説其中曹娥救父的故事 第2張

天黑了,幾個漁家叔伯伴着她,一再勸她先回去,説她爹水性好,恐怕已在下游上岸,歇在別人屋裏,明天一定幫她找回來。曹娥不見爹,怎麼肯回去,誰也勸不住。整整一夜,她在江邊來回哭叫,沒有一個鄉親不為她難受。

第二天村裏人給她送來吃的.,她不吃。人們陪着她沿江找,找了三天,仍不見她爹。曹娥沿江啼哭,哭了三天,眼淚哭幹了。村裏人又是勸,又是哄,想勸她回家。曹娥説,不找到爹,死也不回家。她不吃不睡,沿江哭了七日七夜,哭得眼裏流出來的都是血。

第八天,曹娥望着江水,忽見一個大浪托起一個黑團,好像她爹在跟水搏擊。曹娥一陳驚喜,果然爹爹水性好,還在水裏遊。她要救爹爹,幫他游上來,一聲呼喊,縱身向江水撲去。"曹娥跳進江水裏了——"人們呼天搶地,紛紛奔去搶救。但見江水滔滔,哪裏還有曹娥的影子。

村裏人不忍心讓曹娥父女葬身水底,分頭沿江尋找他們的遺體。又過了三天,江面風平浪靜,江水清澈明亮,人們卻在下游十多裏的江面上,看到一股江水在盤旋,隱隱約約好像有人在遊動。人們滿懷希望趕過去,果見一男一女,背貼着背,女的反剪雙手緊負着男的,原來正是曹娥和她的父親。曹娥雖然死了,但她卻能找回父親的屍首,把他負到江堤邊,人們都説這是她的孝心感動天地。

曹娥廟

曹娥的孝心感動了天地,更感動了四周的鄉親,他們好生安葬了曹娥父女,又在曹娥跳水救父的江邊蓋了一座廟,塑了曹娥像,奉她為“孝女娘娘,還把漁村叫做曹娥村,把這條江改名曹娥江。每逢曹娥投江救父這一日,曹娥廟裏都要舉行盛大的廟會,鄉親們都來拜曹娥孝女娘娘,許多人題詞送匾讚揚曹娥的孝行。

直到現在,曹娥江不管水急潮猛,江水奔騰咆哮,一到曹娥廟前面,立即變得無聲無息,彷彿愧對孝女,悄悄遁去,過了曹娥廟門口,才敢再發出響聲,真叫人歎為奇蹟。

端午節的三個傳説其中曹娥救父的故事3

關於端午節的傳説故事有哪些

1、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他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

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傷不已,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被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2、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説,在浙江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

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輔伯嚭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説:“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節的三個傳説其中曹娥救父的故事 第3張

3、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説,是為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嫦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4、古越圖騰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徵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百越族亦寫百粵族(越粵互通),指華南越地的百越族原住民。又稱為越族、古越族、越人、古越人,是泛指居於古代南方越地的古代部落。百越有許多支系,其中幹越、揚越、東甌、閩越(閩越族)、南越(南越族)等幾支百越中的大族,西甌、駒越、駱越等演變為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