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閲讀

貪嗔痴什麼意思

閲讀4.49K

貪嗔痴指的是非得到不可的執念、發脾氣、對是非善惡無法明辨。

貪嗔痴什麼意思1

貪嗔痴,佛教中稱為“三毒”,是毒害我們人生幸福和健康的罪魁禍首。以下是簡單介紹:

貪——指貪財、貪色、貪吃、貪睡、……等等心理和言行。如果這些貪心嚴重,一生必定沒有幸福可言。

嗔——指仇恨、怨恨、憤怒……等等心理和言行。如果嗔恨心重,一生的快樂和幸福就大打折扣。

痴——主要是講不明佛理。也指不明道理,以及種種愚昧的心理和言行。

以上是簡單介紹,請學習法師講經具體瞭解。

貪嗔痴的意思是什麼

嗔就是生氣的意思,痴也稱之為愚痴。不明事理,是非不分,稱為痴。

1、嗔詳細介紹

就是生氣的意思,生氣有很多種類,比如人家罵我們,不能忍受,起嗔心,繼而將矛盾升級。雖然有時我們表面上不聲張,內心不舒服了也是一種嗔。嗔與貪剛好相反,貪是遇到快樂的境,我們拼命追求和貪戀;嗔是遇到不快樂、不喜歡的境,我們要拋棄它,但又丟不了,所以嗔。

2、痴詳細介紹

痴也稱之為愚痴。不明事理,是非不分,稱為痴。不明事理就是對世間的因果道理不知不覺,比如人是怎樣來的?死後怎樣去?我們統統不理會,不以為然,甚致嘲弄他人對此有興趣等都是痴。對於真理、自己與他人能修行解脱等不相信,感到好笑或無知,都是痴的表現。

還有一種愚痴就是對是非不分明,人家跟我們講對的',我們以為是錯;人家跟我們講錯的,我們卻以為講對。總之,自以為是,過於執迷於自我的一切都為痴。

貪嗔痴什麼意思
  

佛家三念:

1、“貪”是指陷於色、聲、香、味、觸等五欲之境而不離的心理活動。佛教認為,“貪”是佛教修行的大敵,是產生一切煩惱的根本,所以將貪列為根本煩惱之一,並將“貪”與“嗔”、“痴”等一起作為有害眾生修行的“三毒”。

2、“嗔”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視、怨恨和損害他人的心理。佛教認為對違背自己心願的他人或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會使眾生身心產生熱惱、不安等精神作用,對佛道之修行是十分有害的。因而佛教把嗔看作是修行的大敵。嗔恚是三毒中最重、其咎最深的,也是各種心病中最難治的。

3、“痴”又作“無明”,指心性迷暗,愚昧無知。“痴”既為一切煩惱之所依,因而自然也就成了根本煩惱之一。而且它是隨順其他諸根本煩惱共同起着作用。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消滅無明,斷滅痴愚。

佛教説的貪嗔痴什麼意思

佛教説的貪嗔痴意思是:

1、貪:就是自己喜歡的,希望它越多越好,永遠不失去。

2、嗔:就是自己不喜歡的,便拒絕,反對,如果有人做了自己不喜歡的,就生氣發火。

3、痴:就是不瞭解宇宙中的一切都是不斷髮展變化的,一切事物都不會永恆,從而想去抓住自己貪愛的,想去抗拒自己所不想要的,而宇宙萬物根本就是在一定條件下存在,在一定條件下消失,根本沒有一個可以抓得住的東西。由於這種愚痴,才產生了貪愛與嗔恨,自尋煩惱。

“貪嗔痴”什麼意思

貪是指染著於色、聲、香、味、觸等五欲之境而不離的心理活動,《大乘義章》卷五説:“於外五欲染愛名貪。”就是指的這個意思。佛教認為,眾生生活於世間,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與外界相接觸,產生色、聲、香、味、觸等感覺。這些感覺能引起眾生的利慾之心,因此叫做五欲。於此五欲執著併產生染愛之心,就成為貪。因此又以貪與愛為同體異名。

嗔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視、怨恨和損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藴論》中説:“云何為嗔?謂於有情樂作損害為性。”《成唯識論》中則説:“嗔者,於苦、苦具,憎恚為性,能障無嗔,不安穩性,惡行所依為業。”嗔是佛教所説的根本煩惱之一,與貪和痴一起被稱為“三毒”。

痴又作無明。指心性迷暗,愚昧無知。《俱舍論》中説:“痴者,所謂愚痴,即是無明。”佛教認為,眾生因無始以來所具之無明,致心性愚昧,迷於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於是產生我執、法執,人生的種種煩惱,世事之紛紛擾擾,均由此而起。因此痴為一切煩惱所依。《唯識論》卷六中説:“於諸理事迷暗為性,能礙無痴,一切雜染所依為業。”又説:“諸煩惱生,必由痴故。”

貪嗔痴什麼意思2

輕鬆祛除貪、嗔、痴三毒。玩着學佛。即可解脱,自在。

去除貪嗔痴的方法很多,適合自己的就是最輕鬆的。不容易去除,只是沒有找到合適的自己好方法,下面大概説幾種,看看有沒有合適自己的。

第一種用禪。禪的意思是寧靜思考,專業術語叫靜慮,從而達到自我昇華。

比如雕刻大師,書法大師,詞曲作家等等。他們的心靈寬廣,恬淡安靜,愛與哀愁都已釋然。患得患失的心已不復存在。如天空的白雲,超然物外,如此那般的祥和安靜。歲月如梭,內心沉澱,寧靜致遠,質樸無瑕。平常的心,行雲流水。

一開始,他們一定不是這樣子的。雖然他們不一定修行,但是這樣的工作,造就出了這樣的心態。這就是禪的其中的一種表達。這就是禪的自然淨化的.作用。

第二種是對治。六度萬行,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用佈施對治貪,用持戒,忍辱對治嗔,用精進、禪定、智慧對治痴。

不念佛、法、僧,必念貪、嗔、痴。這就是對治的放法。這種方法就是對自己比較狠一點。

第三種捨去。從實際生活中開始思考,貪嗔痴給自己帶來了多少災禍與麻煩。同時又給自己帶來了多少煩惱。然而這些煩惱都是自找的。

貪嗔痴什麼意思 第2張
  

嫉妒別人是嗔,痛苦的是自己,現在流行話,羨慕、嫉妒、恨。求不得,是貪,痛苦的是自己。

而這些的痛苦都源於一個“痴”字,痴迷而不能看透現實的表象。貪嗔痴既然使自己這麼的煩惱,為何不捨棄,而回到那個快樂的自己呢!

第四種不稀的。人這一輩子,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與自己想要的無關的東西,要拋之腦後。人的一生總的來説,就是想要幸福快樂。由於貪嗔痴給自己帶來了不快樂,那麼得不到的時候,就不要痛苦。得到是為了快樂,得不到就不快樂。

既然得不到,就要告訴自己要的是幸福快樂。那麼就不要強求,得不到就當不稀得要,就可以了。反正強求,自己不開心不幸福。

第五種與別人做比較。別人在怎樣好,但他不信佛,將來依然在六道輪迴裏。雖然自己今生不一定完美,但來世可以解脱,所以自己比別人強,比別人福報大。

也可以把自己當成菩薩,知道眾生很苦,不再與眾生計較。這樣貪嗔痴就慢慢減少了。

第六種信仰西方極樂。自己將來有一個好的歸宿,今生只是一個過客。沒什麼可計較的,沒什麼可貪,可嗔,可痴的。再説貪嗔痴也是往生淨土的阻礙。一切都罷了。

這六種只是小小的一部分方法,如果真想祛除貪嗔痴,就不要把這些當成心靈雞湯,不要説什麼孔乙己。這不是自我安慰,自我欺騙,這就是修行。這是在淨化自己心靈,之後會找回真正的自己。

心純淨,行至美。如果真正的做到了,之後看透現實的表象,娑婆世界即是琉璃之所。

南無阿彌陀佛!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