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館

位置:首頁 > 情感 > 養殖

生蠔苗是如何培育出來的

養殖1.3W

蠔苗是天然的產物。

生蠔苗是如何培育出來的1

一、牡蠣苗是怎麼來的

1、蠔苗是天然的產物。但近幾年人工養殖孵化技術也比較的先進,可以在生蠔繁殖的季節採捕成熟的生蠔,取精卵後進行人工孵化,但是天然的蠔苗和人工培育出來的蠔苗價格也具有一定差距。

2、牡蠣不能從固定物體中移動,只能進行啟閉殼運動。一般來説,左殼固定,右殼打開閉合運動,牡蠣也依靠右殼的開閉運動進行呼吸、進食、生殖、排泄等活動。當你遇到不良的環境條件時,你也會關閉殼來保護自己。

3.牡蠣的養殖方法有很多,新的養殖方法和技術也在不斷出現。常見的養殖方法有插竹養殖、底播養殖、條石、立石養殖、垂直養殖等。垂直養殖分為柵格式、延繩式和筏式。但無論選擇哪種養殖方式,選擇養殖場地都是最重要的。

生蠔苗是如何培育出來的
  

二、牡蠣是如何繁殖的

牡蠣屬於卵生動物,雌牡蠣在繁殖季節可產生約4億個卵細胞,而牡蠣的性腺只能在繁殖季節充分發育。

2.牡蠣也是最逆性最強的水生動物之一。牡蠣對温度、鹽度、露空和海域常見病原體有很強的`抵抗力。當潮水暴露在水面上時,牡蠣可以忍受炎熱和乾燥的天氣,或適應寒冷的天氣。它們可以在離開水的條件下存活1-2周甚至1個月左右。

3.在自然羣體中,大多數牡蠣屬於雌雄異體,少數屬於雌雄同體。牡蠣也可以自發生長“變性”,在不同的年份或環境條件下,同一牡蠣會表現出不同的性別

生蠔苗是如何培育出來的2

一、投石養成法

此法適用於底質較硬的潮間帶和潮下帶 ,選用拳石或較大的石塊作附着基 ,均勻分散或成堆、成行在養成場裏分散養成。目前該法已逐步被淘汰。

二、水泥條養成法

此法是我國目前開展的最為廣泛的一種生蠔養殖方法 ,其主要養殖技術為:待水泥條附苗結束後 ,正確掌握移養日期。為縮短養成期 ,移養工作應在10 月1日以後開始 ,因10月1日後 ,海區基本無藤壺苗附着。爭取在11月底前結束。

養成區應選擇在低潮區為宜 ,這樣能增長攝食時間。在多泥沙海區 ,要避開潮流過急處插養 ,這是因為生蠔在漲、退潮時貝殼張開 ,泥沙灌入體內導致窒息死亡。

養成形式選定 ,硬底質可用單插式 ,軟塗底質宜用簇堆養成 ,因其可增強抗風力 ,避免底腳軟倒 ,且可節省勞力。

養成方法:排列要順潮向 ,行距間要開溝排水 ,這樣可減輕促淤和下陷。

生蠔苗是如何培育出來的 第2張
  

三、垂下養成法

垂下生蠔養殖法是目前國內外生蠔養殖的先進技術 ,且有養殖週期短、產量高等優點 ,是我國生蠔養殖業的`發展方向。

1、筏式養殖法

此法適用於幹潮時水深4米以上 ,風浪平靜的內灣。筏的結構大小因地而異 ,沒有統一規格 ,筏子通常用圓木和毛竹紮成有5×10米的 ,也有10×10米。每台筏用6-9個浮桶或其他浮子作浮力 ,並以錨或樁固定在海底。將已附好苗的蠣殼串、橡皮條懸掛在筏子上進行養成 ,也可在筏上吊掛裝有單體生蠔的籠子進行生蠔的籠養。

2、延繩養殖法(寧波市曾用本法養過)

延繩系由1500股聚乙烯單絲絞制而成 ,全長96米 ,兩端打樁於海底 ,兩頭各為30米長樁纜(具體應以滿潮時水深2倍以上定樁纜長度) ,中間36米為浮綆 ,每隔1.5米縛一個直徑32釐米玻璃球。

附着器吊距為橡皮條0.4米、貝殼串0.5米 ,一根延繩前者可吊91條、後者可吊73串。延繩間距為當地潮養的1-1.5倍。浮綆應與主流方面成50-60度偏角 ,形成拉流現象。該法優點是有較大抗風浪能力。

3、棚架式養殖

此法養殖海區要求潮流暢通 ,流速20-25釐米/秒 ,有適量淡水注入 ,海區餌料生物、水温、鹽度等理化因子適宜生蠔養成。養殖區域選擇在低潮區或小潮汛時能保持2-3米水深的區域 ,海水透明度在0.5米以上 ,塗面平坦 ,不能過軟 ,塗質為沙質或泥沙質。

棚架為兩行或多行對應平行的樹樁(毛竹、石均可)及水平敷設的聚乙烯繩(或毛竹)組成 ,標樁行順流設置 ,樁行中兩樁距離為3-4米 ,行與行之間的相對距離為1米左右 ,樁行長度根據養殖場地確定樁的長度 ,一般為3米 ,也可視灘塗底質軟硬而定 。

樁頭大部分垂直打入塗中 ,上端露出灘面0.6-0.8 米 ,在樁頭的頂端 ,用240絲(股)以上的聚乙烯繩或毛竹把樁按行串連起來 ,樁行的兩端用斜樁將聚乙烯繩固定 ,構成一個固定的低棚架。

當採苗後40-45天 ,採苗達到生產要求後 ,將採有生蠔苗的採苗器分散 ,移到低潮區的棚架上養成。將蠣殼採苗器的兩端分別吊掛在養殖棚架的聚乙烯繩或毛竹上 ,苗串平掛略呈拋物型 ,串與串之間距離20-25釐米 ,並行掛養 ,苗串最低點離灘面20釐米以上。

標籤:培育